99.第 99 章
作者:凌沧州      更新:2021-11-19 02:44      字数:3079
  顶点小说 www.23ba.com,最快更新夫君总是想杀我(穿书女配) !

  第九十九章

  颜家押送银两的车队刚抵达天启城, 便迅速在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百万两的白银,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不曾见过这么多的钱, 而如今,就被颜家轻轻巧巧地拿出来,用来给太后贺寿。

  装载着银两的马车碾在地上, 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轮印,百姓们围在道路两旁, 艳羡地看着马车一点点走远。

  马车一字排开, 送到皇城。

  皇城颇大, 占地极广,饶是这样, 也从正午门摆到了宫外。

  盖在银两上的红布被掀起,白晃晃的银两暴露在明媚的阳光下,白得晃眼。

  李晃走下丹犀, 眉梢微挑,桃花眼里满是嘲讽之色, 伸手捏了一锭银子,抛在空中,而后五指并拢, 放在额头上,抬头看被他扔在空中的银子。

  “啧啧。”

  众人早就习惯了他的轻佻, 莫说扔一锭银子了, 就算他把这些银子全部扔了, 宫人们也不会意外。

  银子从空中落下来,李晃抬手接过,握在掌心捏了一会儿,又摊开手掌让太后看。

  李晃道:“琅琊颜氏,对祖母可算尽心?”

  “一百万两白银,孤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多银子。”

  李晃虽然出身天家,见惯了华贵精致之物,但大多不是银子,而是使用或装饰的东西。

  金银乃是俗物,稍微有点身份的人都不会随身携带,更别提天家的皇子们了。

  所以皇子们接触金银的机会并不多,再加上皇子们是没有资格进出国库的,纵然做了太子,也不是不能进的,故而李晃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银子。

  一想到这些银子日后都要入秦钧的腰包,李晃便觉得心口在滴血。

  国库空虚,无力支撑秦钧大规模作战的粮草,当然了,纵容国控充盈,朝堂上的朝臣们也不会拨给秦钧太多的粮草。

  朝中不拨军粮,只能自己想办法去筹集。

  颜家送来的一百万两白银,在宫中转上一圈,就会被秦钧收入囊中,而后换做粮草,给将士们当军粮。

  这样一想,李晃心里又好受了点。

  这银子虽然不是给他的,但也入不了太后的腰包,甚至也到不了秦钧手里,最终花费这些银子的,是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怀着这种我没有,你也没有的心理,李晃挑眉,嘴角微勾,道:“不知祖母准备如何处置这些银两?”

  太后看了一眼如雪后青松般挺拔的秦钧,道:“哀家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哪里用得着这么多银两?”

  “听闻北地缺粮草,这些银子,就给止戈用吧。”

  秦钧一撩衣摆,面无表情谢恩。

  李易的婚礼继续进行,天启城内外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与天启城的喜气洋洋相比,远在青州的齐氏一族的气氛,就有点凄凉可怜了。

  齐文敬死死握住手里的茶杯,忍了又忍,才没把杯子摔在地上。

  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人,纵然是火冒三丈,也要保持着面上的儒雅和谦和。

  跪在地上的下人瑟瑟发抖,额头抵在冰冷的地板上,哆哆嗦嗦地转达着颜家的解释。

  “颜家家主说了,那银子是送给六皇子的,并非是太后娘娘,且里面只有十万两银子...”

  “砰!”

  齐文敬重重地把茶杯放在桌上,胸口微微起伏,道:“只有十万两?那多出的九十万,难不成是天上掉下来的?”

  有脸面的齐家人都聚在屋里,脸色凝重,犹如乌云压地,低声议论着颜家给太后送的一百万两白银。

  脾气暴躁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道:“颜家欺人太甚,真当我齐家无人吗?”

  “太子、七皇子娶的都是齐家女,我们只需要撑过这一段时日,待小殿下们长成,谁还敢对我们齐家动武?”

  其他人七嘴八舌附和着:“是啊,只要熬过了这段时日,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屋子里的议论纷纷,齐家族长闭着眼,手指捻着乌木做成的一串珠子。

  不知过了多久,七家族长一声长叹:“罢了!”

  齐文敬虽然是这一代的嫡长子,但对待齐家族长时,仍是十分的恭敬。

  齐文敬道:“族长,您这是?”

  族长缓缓睁开眼,环视一圈屋里的齐家儿郎,最终把视线停留在齐文敬身上,沉声道:“文敬,他们少不更事,你难道也看不清局势吗?”

  齐文敬道:“这...”

  族长道:“无论颜家给太后娘娘送了多少银两,颜家这个盟友,我们都不能断。”

  “文钦说的不错。”

  族长看了一眼拍桌而立的齐文钦,继续道:“等明嘉明烟生下了小殿下,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但在此之前,齐家仍要与颜家交好。”

  齐文敬低头沉思一会儿,道:“族长说的是,是我糊涂了。”

  族长捋着胡须,道:“你还年轻,难免有顾虑不到的地方,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你作为齐家长房嫡子,肩上的担子极重,万不可再向今日这般冒失。”

  齐文敬站起身来,向族长深深鞠躬,道:“是。”

  “坐吧。”

  族长抿了一口茶,对齐文敬道:“明承膝下次子,聪明伶俐,可立为世子,你觉着呢?”

  明承是齐文敬的嫡长子,发妻萧氏早逝,膝下留了一子一女。

  明承年少丧妻,后又娶了颜家的次女做填房,如今也给明承填了一个儿子。

  早死的萧氏出身于兰陵萧家,与齐文敬中意的姑娘同出一族,齐文敬爱屋及乌,对萧氏所生的一子一女极为照顾,唯恐他们被颜氏欺负了去。

  萧氏的一子一女也不曾辜负齐文敬的厚爱,敏而好学,颇有大家风范,假以时日,必能撑起齐氏一族的兴旺。

  齐文敬心中欢喜,便还早早地放出了风声,说以后的世子之位,非萧氏的长子莫属。

  颜氏所生的次孙,年龄尚小,正处于牙牙学语的时期,根本看不出来什么,更别提担当重任,延续齐家的兴旺了。

  齐文敬心中犹豫,眉头紧皱,道:“这...”

  族长淡淡道:“文敬,我知道你的心思,但个人喜好厌恶,在家族昌盛面前,不值一提。”

  齐文敬手指微微颤抖,深呼吸一口气,低声道:“文敬听族长的。”

  就像当年,族长让他放弃萧氏庶女,娶张氏一样。

  难受归难受,但他还是迎了张氏回来。

  生为齐家的嫡长子,享受了齐家的荣华富贵,就要担起嫡长子的责任来。

  他对不起萧氏,也对不住张氏,但他对得起齐家,这就够了。

  齐文敬吩咐道:“着人挑个好日子,开祠堂,立世子。”

  齐家只有和颜家紧紧皖成一股绳,才不会被秦钧趁虚而入。

  世之大族,立世子要上达天听,不能擅自费立。

  齐文敬写了折子,让人快马送到天启城。

  同时,还吩咐安插在各地的眼线,把立世子的消息传得越热烈越好。

  齐家立世子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颜家适时送来贺礼。

  齐颜两家和睦相处的景象,让远在天启城的杜云彤发起了愁。

  当真是立足青州千年的齐家,有着自己独到的本领,她这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算是白白浪费了。

  非但没有离间两家,反而让两家更为亲密了。

  颜氏生的孩子一旦被立为世子,以后的齐家也就有了颜家一部分,纵然是为了那个孩子,颜家也不会对齐家坐视不理的。

  杜云彤哀叹出声。

  怪不得说婚姻是最好的结盟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确简单直白,让人防不胜防。

  型号她做了两手准备,不至于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

  颜家没办法争取过来,那就劳烦姜度提兵出蜀了,不需兵临颜家城下,只需在颜家城池外远远地扎营就行了。

  大军压境的这种威慑,足以让颜家不敢轻易出兵帮助齐家了。

  若说是不然,就会被姜度抄了老家。

  聪明如颜家,是不会冒这么大的险的。

  姜度听完杜云彤的打算,沉吟片刻,没再像往常一般对度杜云彤言听计从。

  姜度蹙眉道:“蜀兵不能轻易调动。”

  “南方蛮夷虎视眈眈,戍守边疆,镇守蜀地,方为我的职责所在。”

  姜度目光朗朗,犹如寒夜星辰一般闪亮,虽有一抹愧疚闪过,但更多的是舍我其谁的潇洒笃定。

  他可以借给杜云彤军粮,也可以倾尽家财帮助杜云彤购买粮草,但若是让他从蜀地调兵,却是万万不能。

  他可以为杜云彤出生入死,纵然粉身碎骨、挫骨扬灰,他也毫不退缩,但他不能让蜀地的百姓跟他一起冒险。

  蛮夷蠢蠢欲动,若他调兵出蜀,只怕不出三日,满意便会趁机入蜀。

  蜀地虽然易守难攻,但对于自幼长在深山之中的蛮夷来讲,根本不算困难。

  城中兵力空虚,过不了几日,就会被蛮夷破城。

  到那时,蜀中百姓又要遭受百年前的战火肆虐。

  他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大丈夫存于天地,有所为,有所不为。

  蜀地百姓,是他的底线。

  杜云彤一笑,道:“谁说一定要二叔带兵出蜀了?”

  “兵者,诡道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