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 104 章
作者:凌沧州      更新:2021-11-19 02:45      字数:3142
  顶点小说 www.23ba.com,最快更新夫君总是想杀我(穿书女配) !

  一百零四章

  “不行。”

  姜劲秋斩钉截铁道:“这样太危险了。”

  “我们调兵出蜀的消息一旦被蛮夷们知晓, 两州之地的蛮夷都会趁机下山。单是蜀地的蛮夷就不止二十万, 更何况两州的蛮夷了,我不能让二叔冒这个险。”

  姜度揉着眉心, 道:“我们有险可守,装备、武器皆在蛮夷之上,况又有云儿制作的连弩, 一人便能当十人用。对于蛮夷,三十万兵马, 足矣。”

  然不论姜度如何说, 姜劲秋只是不同意。

  她回来蜀地的时候, 杜云彤交代了一遍又一遍,让她一定要看顾好二叔, 万不能离蜀地而去。

  其实纵然杜云彤不交代,她也不会离开蜀地。

  她的父母,皆死于蛮夷之手, 她的兄长虽侥幸活命,但断了一条腿, 血气方刚的好儿郎,却再也上不了战场。

  姜家人口众多,可灵位也多, 没当祭祖时,祠堂里整齐摆放着的众多灵位, 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累积了数百年的血海深仇, 她想亲手刃蛮夷, 为父兄,为姜家,也为蜀地的百姓们报仇。

  如今战机一触即发,她怎能领兵出蜀?

  绝对不可能。

  姜劲秋道:“二叔不必再说,我不会走的。”

  彼时太阳已经从云雾中东升,温暖阳光洒满大地,偶有山风穿过窗户而来,略带着几分凉意,撩起人额前的碎发与衣摆。

  姜度抹额的发带轻轻摆动,阳光在他脸上投下好看的剪影,他手指微曲,收拢在袖中,笑了一下,道:“秋儿,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于天地来讲,不过是沧海中的一粟罢了。”

  “人的生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百年之后,谁都会老去。人会老死,但意志却永远不会老。功业,报仇,远不是姜家的追求。秋儿,我们姜家存在的意义,你还记得吗?”

  提及姜家祖训,姜劲秋收起散漫的坐姿,肩膀挺得直直的,正色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不错。”

  姜度点点头,赞赏道:“姜家,不止是蜀地的姜家,更是天下的姜家。”

  “秋儿,如今天下需要你,需要姜家。”

  “可是——”

  冰冷的盔甲被体温暖得温热,此时的阳光更添一分热气,姜劲秋只觉得手心满是汗珠,湿嗒嗒的不知往哪里放才好。

  姜劲秋犹豫道:“蜀地也需要我,也需要姜家。”

  姜度道:“蜀地,有我,就够了。”

  “宵小之辈,不值得姜家倾尽全力。”

  杯中的茶由适中的温度变得冰凉,姜度慢慢喝着茶,思路越发清晰。,

  “你必须去帮定北侯。”

  齐家狡诈无信,颜家更是深藏不露,无论哪一个,都是极为难缠的,只有秦钧的北地将士,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他原本是不打算出兵帮秦钧的。

  蜀地四周皆是山,山上满是蛮夷,蜀地自己都应对吃力的情况下,是没法出兵帮秦钧的。

  直到拆开杜云彤的信件,看到杜云彤对蜀地的筹划部署,才发觉对付蛮夷,远不需要这么多的兵。

  以前的他,思想被困在如何攻进山上,剿灭藏身深山的蛮夷,山路难行,且多毒物瘴气,无数个姜家儿郎葬身深山,再不回转。

  可哪怕死再多的姜家儿郎,剿灭蛮夷仍是需要继续的事情。

  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想要消灭蛮夷,便需要多蛮夷几倍的兵马,蜀地满打满算只有五十万兵马,以至于剿灭蛮夷的事情推行缓慢,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敢帮秦钧的。

  杜云彤的法子,是把蛮夷引出来打,蛮夷在深山如鱼得水,可当到了峡谷平地时,就不一样了。

  攻防战、平野会战是大夏将士最为擅长的,又有杜云彤制作的诸葛连弩和火油在手,对付蛮夷,只需要用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的兵马就足够了。

  若非如此,他也不敢让姜劲秋领兵出蜀,去襄助秦钧。

  盔甲相撞,副将带着一身阳光,走进了屋。

  副将对姜度见礼,姜劲秋起身向副将抱拳还礼。

  副将还礼后,道:“少府,将士们集合完毕,等候少府阅兵。”

  姜度站起身,看了姜劲秋一眼,道:“秋儿。”

  姜劲秋慢慢站起身。

  门大开着,直射进来的阳光有些刺眼,姜劲秋看着面前永远意气风发,永远壮志酬筹的男子,嘴巴张了张,想说些什么,但最后什么也说不出来。

  二叔说的不错,秦钧需要她,天下也需要她。

  她既然出生姜家,就要承担起姜家人的宿命——敢为天下先。

  姜家人的命,从来是由不得自己的。

  她不能任性。

  “二叔,走吧。”

  逆着光,姜劲秋走在姜度身后。

  男子身材高大,为她挡去刺目的阳光。

  点将台上,姜度分给姜劲秋十万府兵,十万募兵,又点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将随她而去。

  姜劲秋深深拜下,深呼吸一口气,闭目朗声道:“末将领命!”

  姜家旌旗飘起,浩浩荡荡的人马奔腾出蜀地。

  姜度看了一眼,收回了目光。

  正午阳光甚烈,姜度眯眼道:“募兵退守剑门关,姜家府兵随我出征,若非府兵全部战死,募兵不得出剑门关半步!”

  副将微惊,道:“少府,这...”

  校场之上,刀枪如林,盔甲似雪,十万姜家府兵,神情肃穆,声音浑厚,直冲云霄:“愿为少府死!”

  姜府闭上了眼,声音几不可闻:“有死无生之事,姜家府兵来做就够了。”

  得了消息的蛮夷们蠢蠢欲动,蛮王点将之后,蜂拥下山。

  山风萧萧,抵挡蛮夷的第一关定武关在山石箭弩齐下的攻击下,轰然开城。

  蛮王眸中闪过一抹得色,指挥着蛮将们继续往前冲。

  靖军关又被攻下,狼啸与蛮夷们的叫声在山谷回荡。

  四个蛮夷抬着广宁公主来到蛮王身边。

  广宁公主一身白衣,长袖掩面,垂眸轻轻咳嗽着。

  难闻的气味越来越近,广宁公主手按着胸口,低声咳了一会儿,柔声道:“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蛮王手捏着广宁公主因咳嗽而微微泛红的脸,手指在那柔软的脸上抚摸着,铜铃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道:“哎,都是公主的主意好。”

  “要不是公主提议,本王还不敢过来呢。”

  蛮王手劲颇大,在广宁公主脸上留下几个指印,广宁公主微微侧脸,额眉微蹙,像是一朵摇曳在风雨中的山茶花,娇嫩欲滴,我见犹怜,瞧上一眼,铁汉也要化作绕指柔。

  广宁公主垂眸轻声道:“大王弄疼我了。”

  蛮王哈哈一笑,松开了手指。

  夏人就是娇弱。

  山风吹来,广宁公主又咳了起来,伺候她的奴隶们捧来了山参熬成的汤,喂她饮下。

  广宁公主慢慢饮下,方觉得好受一点,这才抬眉看向蛮王,撒着娇道:“一会儿若是打起来了,大王可要好好保护我。”

  “哦?”蛮王一挑眉,道:“你是夏人公主,他们哪个敢对你不敬?”

  听到夏人公主四个字,广宁眼中泛起雾气,眼眶里聚满了水,直直地看向蛮王,道:“我已是弃子,没有人希望我回去。若是不然,我又怎会帮大王出谋划策,去攻打故土夏人?”

  美人落泪,如梨花带雨,她又出生天家皇室,一举一动都说不出的好看,惹得站在一旁的蛮将们纷纷替她抱不平。

  蛮王眼睛微眯,把广宁公主搂在怀里胡乱安慰着:“公主委屈了。”

  攻下一关,蛮夷们稍作休整后,又重新出发。

  姜家人骑白马,着银甲,远远望去,如山间飘来一片云一般。

  姜家人曾在此处将蛮夷杀得望白马而逃,此关故名白马关。

  白马关不同定武、靖军,它更为高大恢宏,也更为难攻。

  石头堆积成的关隘,坚不可摧,任由蛮将如何叫骂,守关之人皆是坚守不出。

  一连三日,蛮王没了脾气。

  晚间生火,广宁公主身披着银狐大氅,围着火堆烤火。

  蛮王啃着烤肉,口齿不清道:“公主有什么好法子?”

  山间温差极大,广宁公主紧了紧大氅,温柔道:“坚守不出,必然是因为姜度带兵出蜀,此地兵力不足,故而才不敢与大王交战。”

  广宁公主环视着周围高.耸入云的山脉,秀眉动了动,道:“兵力空虚,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王若不抓着这个机会将蜀地拿下,等姜度回援,可就再也没机会了。”

  蛮王咬下烤肉,眸色深沉:“明天我去叫骂。”

  无论是打架,还是骂街,蛮王都是一把好手。

  然无论蛮王如何叫骂,守关之人只是不出战,蛮将们攻城,六棱箭如雨,打着旋射下,尸首堆积如山,逼得蛮夷们不敢再靠近。

  前方叫骂声震天,后方广宁公主接过蛮将递来的六棱箭,轻轻地笑了。

  关隘下的尸首们几乎能将山路封死,二十万大军,尚未攻下白马关,就折了一万。

  蛮王心中郁闷,迎着箭羽督促攻城。

  蛮将们若是胆敢退战,被他手起刀落劈成两半。

  如此僵持数日,白马关终于有了松动。

  石头制成的城门缓缓开启,为首的夏人将领身骑白马,银甲银枪,如一道闪电般,冲进了蛮夷阵营!

  马蹄声如雷震,滚石火油配合箭弩齐下。

  修罗场降临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