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第 108 章
作者:凌沧州      更新:2021-11-19 02:45      字数:3412
  顶点小说 www.23ba.com,最快更新夫君总是想杀我(穿书女配) !

  千雁也点头, 道:“您但心少府, 我们都能理解,可是您纵然去了蜀地, 也无济于事的。”

  “少府已经混在蛮夷之中,蛮夷尚未察觉,若姑娘现在去蜀地, 消息传到蛮夷处,蛮夷必然警觉, 察觉蜀地出了意外。到那时, 反倒是对少府不好。不若姑娘仍留守天启, 静观其变。”

  “再说了,少府征战蛮夷数十年, 对蛮夷了若指掌,又有姜家英灵在九天之上保佑,必然会平安归来。”

  杜云彤复又坐下, 脊背抵在坚硬的花梨木椅子上,隔着薄薄不了, 硌得背上有些疼。

  “是我冲动了。”

  杜云彤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姜度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亲人。

  姜度比杜砚更像是一个父亲,在她初来大夏, 举目无亲深陷险境之时,是姜度从天而降救了她, 带给她感动和安心。

  “你们说的对。”

  她现在去蜀地, 反倒是害了姜度。

  她去蜀地的消息一旦传开, 蛮夷必然会警觉,警觉之后若是再盘查山上的蛮夷,才是真正把姜度推到了死路。

  她不能去蜀地,她只能留在天启。

  皇城里的李易,被暗卫看守的李昙,无论哪一个,都离不开她。

  现在只能祈祷姜度一切顺利,广宁公主能被姜度说服,与姜度一同把蛮夷们送进地狱。

  她不担心广宁对大夏朝的忠心,她只担心一旦遇到危险,广宁公主必然会推出姜度保全自己。

  她太了解广宁公主了。

  广宁公主有生于天家的尊严与责任感,但同时也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在利益相同的情况下,广宁公主会与姜度合作,可若是遇到了困难,广宁公主绝对不是一个能够同舟共济的人。

  她会毫不犹豫牺牲姜度,而姜度,为了让计划顺利执行,也会义无反顾走上广宁公主铺好的死路。

  姜家人满胸腔的热血酬社稷,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死活。

  杜云彤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

  铺开一张宣纸,杜云彤道:“磨墨。”

  百灵上前,给杜云彤磨着墨,问道:“姑娘要给姜副将去信吗?”

  “不。”

  杜云彤摇头,道:“给齐夫人。”

  她不敢让秦钧取阳谷三城的时间拖得太久,拖一分钟,姜度就多了一分的危险。

  秦钧善于千里奔袭,麾下府兵更有万夫不当之勇,擅长各种山峰峡谷作战,由秦钧带领麾下府兵去山上剿灭蛮夷,她心里才更踏实。

  不是说她不信任姜世忠,而是她不敢让姜度冒这个险。

  上一世她没有亲人,这一世她好不容易有了亲人,可一句母亲还没有叫熟练,许如清便撒手西去了。

  她已经失去许如清了,不想再失去亲人了。

  信写完封好,交给暗卫,让暗卫带给齐文心。

  秦钧来信说取了阳谷,其他两城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只盼齐文心莫再出什么幺蛾子,尽快拿下昌平济阴,拿下之后,秦钧才有精力去蜀地援助姜度。

  暗卫取信离去,杜云彤抿了一口茶。

  本来她更担心秦钧的。

  秦钧作战速来兵行险着,远不如姜度行事稳妥,哪曾想,一直让她悬心不下秦钧倒没让她操心,反倒是姜度让她悬心不下。

  当真是世事无常,人生的跌宕起伏远比某绿江的小说精彩得多。

  咽下茶之后,杜云彤又写了一封信。

  算一算时间,姜劲秋的兵马已经出蜀地了,以姜度对姜劲秋的嘱咐,姜劲秋大抵会留十万兵驻守琅琊附近,威慑颜家不敢出兵相助齐家,另领剩下的十万府兵去帮助秦钧拿下三城。

  秦钧在北地与赤狄们作战多年,是无坚不摧的矛,姜家驻守蜀地,是抵抗一切的盾,在守城方面上,姜家人有自己独特的本领。

  等姜劲秋与秦钧会师,可以让姜劲秋驻守三城,秦钧领兵帮助姜度。

  想了想,杜云彤又给秦钧写了一封信,写好之后交给暗卫,让暗卫用信鸽传递给秦钧。

  给齐文心送信要掩人耳目,只能用暗卫送,而给秦钧送信,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信纸是特质的,只有秦钧才能知晓怎么才能让字迹显现,别人纵然截了信鸽,也不知晓里面写了什么。

  信鸽吃饱之后,盘旋升空,很快消失在天启城上方。

  杜云彤远望着信鸽消失的方向,双手合十祈祷。

  但她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祈祷。

  齐家送给太子李晃的女儿齐明烟有了身孕,太后找她商议如何处理。

  太后的意思是一碗药下去算了,干净利落,省得日后麻烦。

  可李晃不是李易,齐明烟也不是温柔贤良的齐明嘉,哪里会这般容易受太后摆布?

  齐明烟与李晃的孩子又关系到李晃和齐家的合作,李晃不会那么容易就让太后如意的。

  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杜云彤换了衣服,梳洗完毕,坐上了去皇城的轿子。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个斩草除根,太后有意不留齐家满门,为了永绝后患,自然不会让齐家女生下天家的孩子,来给齐家报仇。

  杜云彤与太后的想法不大相同。

  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位千古一帝,不仅没有斩草除根,反而纳了前朝隋炀帝之女做妃子,还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恪,颇为宠爱。

  李恪身上流着杨家人的血,并没有想要替隋炀帝报仇,恪守本分,做着自己的皇子。

  就是最后的结局不大好,李世民死后,李恪被长孙无忌诬陷致死。

  李恪的例子摆在那,杜云彤并不认为齐家女生的儿子一定会为齐家报仇,只要教养得到,他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事事以天家为先的皇子。

  重重宫门越来越近,杜云彤拂了拂鬓间的发。

  信鸽划过天空,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白点,最后落在阳古城,暗卫取下绑在信鸽上的书信,进屋递交给秦钧。

  秦钧素有洁癖,此事刚刚沐浴完毕,头发尚未干,半散着披在肩上。

  带着淡淡的发香。

  宫七鼻翼动了动。

  跟杜姑娘身上的味道有点相似,不知是不是杜姑娘给准备的皂角。

  秦钧看完书信,眉头轻蹙,嘴角微微下撇,原本面无表情的脸色显得有些阴沉。

  “昌平几日能拿下?”

  秦钧问宫七。

  瞧这个神情,怕是杜家姑娘那里出了意外,需要侯爷尽快赶回去。

  女人呐,就是麻烦。

  宫七想了一会儿,道:“最快也要一月。”

  昌平与阳谷不同。

  他们早就混迹阳谷,且阳谷的兵马大半去营救王少斌,兵力空虚,这才被他们钻了空子,不到一日便控制了阳谷。

  昌平那里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昌平的守备军有十万之众,王宏为防备秦钧,还在源源不断往昌平增兵,彼时昌平究竟有多少兵马,只怕只有昌平的守军才知晓。

  但可以确定的是,昌平的兵马绝对不低于十万。

  攻城不同于山间会战,要比守城军多三倍以上的兵力,才有可能拿下城池,而秦钧彼时的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足三十万。

  秦钧来阳谷带了五万,北地为大夏门户,有戍守城防之责,此地的兵力不能随意调动,秦钧斟酌再三,只从北地调了十五万过来,加在一起,才有二十五万。

  这二十五万兵马,在与青州兵作战时又伤亡了不少,根本不可能以三倍兵力去攻打昌平。

  若是不然,秦钧也不会颇为难得地动了一下脑子,让问徽截了去帮助王守仁的兵马,乔装打扮混入昌平城。

  可尽管如此,昌平仍是一块非常难啃的骨头。

  昌平与济阴互为掎角之势,昌平有难,济阴必会来援助,济阴有着不少于昌平的兵马,两城兵马汇集在一处,秦钧想取昌平,只会更加困难。

  思来想去,宫七道:“昌平济阴乃是重中之重,侯爷重视,齐氏亦是颇为重视,想要取昌平,只怕要费些功夫。”

  “一月时间,只怕也未必能拿下昌平。”

  秦钧笔尖蘸墨,漠然道:“十日。”

  “十日之内,本侯取昌平。”

  “侯爷——”

  宫七脸色如吞了耗子药一般的惨烈,他知道他家侯爷善战,但昌平济阴,并非悍勇善战就能够解决的。

  秦钧不抬头,只是专注写着信。

  原本笔走龙蛇的字迹此时写的颇为小心,一笔一划都极为工整认真:

  一月之后,我领兵入蜀。

  宫七分析敌我利弊的声音在此时显得有些不合时宜,聒噪得很。

  扰得他字都写不成像她那般好看的小楷了。

  “闭嘴。”

  秦钧不胜其烦。

  世界安静了。

  秦钧认真地写完信,写完之后,又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想了一会儿,秦钧又添上一句:一切有我。

  他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蜀地的那些南蛮们,他不爽很久了,只是北地之事没有料理完,青州的齐氏又在蹦跶,他脱不开身去解决南蛮。

  不过现在既然她开口了,脱不开身,也要脱开身了。

  秦钧把信整齐叠好,交给暗卫,让暗卫放飞信鸽。

  宫七在一旁虽不开口,但努力彰显着自己的存在感,好让秦钧尽快打消十日取昌平的念头。

  秦钧目送信鸽消失在空中,这才缓缓收回视线,落在宫七身上。

  “说吧。”

  秦钧拿起束发之物,斯条慢理地散着的发高高竖起。

  原本染血的盔甲被随侍的暗卫擦得一尘不染,在阳光的照射下透着让人心生寒意的冷光。

  宫七跟在秦钧身后絮絮叨叨:“侯爷心念杜家姑娘,树下都能理解,可取昌平并非儿戏,况青州兵又不同于北地赤狄,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侯爷与他们交战,想来也是知道的...”

  秦钧手指盔甲,暗卫们上前伺候秦钧穿上盔甲。

  穿好盔甲,秦钧面无表情地擦拭着陌刀。

  阳光洒下,陌刀闪着幽光。

  秦钧漠然道:“留两万人守城,剩余之人虽本侯出战。”

  宫七大张着嘴巴:“两...两万?”

  ”这样不行!“

  回过神来,宫七连忙摇头,斩钉截铁道:“青州兵守城尚留十万之众,侯爷不可只留两万人马。”

  秦钧专注擦着陌刀,道:“莫把本侯麾下精锐与青州兵相提并论。”

  “本侯为战而生,无人可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