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就这水准
作者:睡觉会变白      更新:2023-10-19 22:31      字数:1949
  从前有首歌是这么唱的:两只影*帝,两只影*帝,打酱油,打酱油,一只没有……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话说褚青在《无间道2》里还算个配角,到了第三部就妥妥是个大龙套,一共才十几场戏。陈到明要好些,但份量也不多。

  最突出的是黎明和梁朝韦,刘德桦的存在感都要比他们弱一点点,而陈慧琳的戏份大大增加,算平衡了一下视觉效果。

  所以,就像陈老师说的,《无间道》没我什么事儿。

  他在香港的大部分时间是休息,或到处转转,只是偶尔才拍拍戏。那褚青就自然成了地陪,今儿去太平山,明儿去大屿山,后儿个又去长洲、黄大仙庙……

  香港的景点着实很少,几天功夫就逛了个遍,连什么艺术馆和文化中心都去看了看。而随着逐渐接触,褚青对这位的了解也不断刷新固有印象。

  在某种程度上,陈到明和姜闻属于同一类人,高智商,高文化,高思想,有点俯视众生的意思。尤其是对待媒体的态度上,最明显:哎哟,总觉着特俗,特幼稚,特没道行。

  其实换个角度看,他们都挺单纯的,非常直接,情绪化,高兴不高兴全写在脸上。心情好了跟记者涮几句,心情不好就敷衍了事,你要作死问到讨厌的问题,得,瞬间开喷。

  还不是那种不讲理的喷,因为人家层次高啊。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把你喷的哑口无言。你还得点头装孙子,说是是是,受教了。

  这便罢了,最令媒体圈憋屈的,你还不能对着骂,你黑与不黑,人家的咖位就摆在那里。屹然不动。

  以至于每次采访他们的时候,娱记事先都得掂量掂量,万一走狗屎赶上人心情好,哇,喜大普奔!

  但褚青个人觉着吧,这俩人心里都特纠结。

  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拍好戏,可拍戏不是俩嘴唇一碰就出来了。它得要钱,要人。要势力,得找投资方,发行方,还得全国乱跑做宣传。

  这些不可避免,你既然想拍戏,就得全盘接受。所以便造成了一种很古怪的外在形式:愤怒感。

  你看姜闻。看陈到明,看后期的冯晓刚,看早期的田壮壮和陈楷歌,他们都有这种愤怒感。

  当然,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也不一样。

  姜闻靠自己的天才性逗弄电影局和观众,冯晓刚凭借十几年的大票房掌握住了话语权,而陈到明呢,最为冷静和懒惰,选择了半归隐。

  ……

  木鱼峰,天坛大佛。

  在镜头拍不到的地方。褚青正扒着白玉栏杆看风景。天有些阴,云朵昏沉,放眼放去,山海间一片苍茫,有风,猎猎。

  不远处,是染着铂金毛的曾志韦,正拈着三炷香虔诚叩拜,旁边则是黄志钟,一脸欠揍的讲着台词:

  “中国是没有黑*社会的知道么?哎,国家需要财富啊!黑*社会谈生死,生意谈生财,今天我们是来跟韩大哥谈生意的。”

  曾志韦平身,笑道:“我可真的是黑*社会。”

  “no!no!no!”

  黄志钟操着一口浮夸的语气,道:“韩大哥在我心中是最好的生意人,我们现在有一个亿的资金,想放到韩大哥你这盘生意上。生意上的事我们绝不过问,一国*两制嘛,只要能生财,主权的事就随便了。”

  哎我个擦!

  褚青听得直蛋疼,这剧本是咋过审的,忒牛*逼了!

  陈到明的角色叫沈澄,是个大陆公安,跑到香港来卧底,黄志钟演的叫沈亮,在戏中是兄弟俩。

  好吧……你们一点都不像好么。

  要说黄志钟这位呢,早早就出道了,一直不红,演了《大宅门》之后才有点起色。这次机会是王京花硬塞进来的,非常珍惜,但估计是太重视了,有些用力过猛。

  “咔!”

  麦兆辉却觉着还行,他作为香港老炮儿,很熟悉这种外放的表演模式,挥手喊过。

  “下一场准备!”

  “action!”

  这是陈到明在片中第一次露脸,他自己设计了一个小动作,就是背对镜头,望着前方的青郁山脉。

  他的造型很有style,黑色贴身的长款上衣,把那细腰一收,显得愈发瘦削,且孤傲嶙峋。

  就见曾志韦和黄志钟走到近前,陈到明从左侧转身。而这一转,只转了半个,正脸居然还没完全显露。

  “韩先生,你真的信佛啊?”

  他回首,仰头,身子拧成一个角度,伸手指了指头顶的大佛,山风吹来,衣摆飘荡。

  此时,杜可风才操控镜头迅速划了半圈,由侧面到正面,给了个大特写。

  “阿弥陀佛!”

  曾志韦道了句,眯缝着小眼睛凑到他身边。

  “这里的风水真的那么好?”他问道。

  “好,全香港最好的!”

  “我想买个长生位……”

  他们俩搁哪儿演,褚青全程旁观,不禁皱了皱眉,这是自己首次在现场看明叔的表演。开始的姿势设定十分惊艳,可之后一开口,尤其把这段台词说完,就觉着不对味了。

  康熙大帝的劲儿太强烈,就那种坐在龙椅上,然后一手剑指的即视感:你们这帮小逼崽子!

  “啧!”

  他咂巴了下嘴,貌似有点平淡啊。

  且不提丫在这边乱想,那边继续拍摄,此段戏比较重要,关乎到沈澄这个人物给观众的直接印象。

  麦兆辉比刚才要求的更严格,ng了五次。待第六次过后。才盯了监视器一会,又招呼道:“陈老师,您要不要来看看效果?”

  明叔却没动弹,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ok啊!非常棒!”导演道。

  “那就行了!”他挥了下手。

  “……”

  全场人都一怔,这是啥毛病?

  演员看监视器是常态,看了才知道自己演的如何,哪里需要改进。还头回见着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