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弥罗宫灵宝
作者:霜雪明      更新:2023-07-25 09:36      字数:3893
  看到章节错误说明你订阅率不到哦宝贝儿~~~买最新三章可破  现在并不是观音菩萨自己显露了高人身份, 而是被玄奘点明了她是谁, 于是她不得不显露出高人身份。

  那问题就来了。

  剧本崩了。

  本来的剧本是:自己大隐隐于市突然之间能够顺顺当当装一把叉, 以仙人之姿显露一把, 既抬高了自己的地位, 同时也显露出了佛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外在形象, 从此信徒大面积增长。

  那玄奘先看了出来,如果为了傲娇不显露出自己的仙人之姿,那就是给外人表明我们西方的菩萨就是这么个丑和尚的形象, 这以后就没法见人没法传教了。

  如果就直接变了原形,那岂不是玄奘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时候观音本身有多好看多高大上都不重要了,大家更加崇拜的是玄奘法师。

  ——“你看看法师他连观音菩萨都能认出来诶?”

  ——“是啊法师真厉害!”

  涨的明明是玄奘的声望值!

  为人作嫁的感觉毕竟不愉快。

  菩萨咬咬牙。

  权衡了一下利弊。

  还是变回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原形。

  毕竟如果真的丢了脸毁了菩萨形象,自己在不在乎另说,佛祖一定会撕了她的不解释。

  回了原形的菩萨到底气不过:“法师不是口口声声看不上大乘佛教么, 为何又愿意去取了?”

  玄奘笑了,本来颜值就高的脸上露出那么一个笑容, 虽然不比菩萨华光璀璨浑身上下各种“duang”、“duang”的特效, 那股子凡人风姿竟也让人移不开眼去。

  他说:“菩萨觉得, 大唐在我主治下繁华富盛,妩媚风流,本身就是盛世场景, 却为什么总有人想上天入地, 踏尽天下每一处, 了解世间所有我们不了解的风景?”

  听这一句“我主治下”, 在旁听菩萨和自家法师互相嘴炮的李世民不自觉挺直了后背。

  本来,按着一个凡人的逻辑,见到观音菩萨的时候,李二哥是要正常一点弯弯腰烧烧香来表示一下自己对菩萨的尊重的,但看菩萨被自家法师怼到了的样子,他便停下了自己去行礼的动作。

  平生第一次有了作为一个凡人,似乎也不必对神仙毕恭毕敬的感觉。

  玄奘所说的,是他治下的大唐。

  一切的努力和熬夜批公文都没有白费!

  你是神仙佛陀你很了不起没错,但我们凡人,当然也该有自己的骄傲。

  总之,李二被玄奘这一个马屁拍愉悦了,愉悦得自我膨胀着乃至于都不想给观音菩萨行礼下拜了。

  甚至于李二也挺想知道玄奘那个疑问之下,到底答案是什么。

  而菩萨,现在看不清玄奘到底是个啥路数,只能静观其变。

  玄奘笑着道:“因为它就在那里。”

  这话什么意思?

  简单讲,高中物理课本上有一个疑问——

  -“人为什么要攀登珠峰?”

  -“因为它就在那里。”

  人族对未知的好奇,对掌控整个世界的期待,一直都植根于血脉基因之中,从不因为是道教还是佛教的信仰,不因这个年代是封神还是西游而产生任何变化。

  而这或许才是人族最后以孱弱之身掌控了整个大地的原因。

  玄奘续了一句:“不过是觉得这件事值得去做,做起来有意思,做下来有价值,那就去做喽。”

  观音默然。

  其实记忆里,也有那么一群人,想截取一线生机,想在无所不能的天道之下逆天而行,想让湿生卵化之辈和他们这群天生地养道德高深的处在同一个水平上,然后就去做了。

  失败是失败了。

  但谁敢说那样的上清圣人就不厉害了?

  谁敢说用那种渣的不行的跟脚修炼成大罗金仙,三尸斩尽六气抛的那群人就不厉害了?

  半晌,观音只幽幽说了一句:“法师只记得这句话吧,贫僧在西方等大唐使者大驾。”

  没错,那些曾经努力过的圣人神仙是值得尊敬。

  但尊敬他们,并不意味着我会尊敬你们。

  佛祖给我说过取经人一路上会经历的艰难险阻,平心而论,若是我是个凡人,走这一条路也会觉得无比艰难。

  而你大唐之人,若能走下来,那才是你们一脸平静且从容地说出“繁华富盛”与“因为它就在那里”的底气。

  不然我只等着你的使者哭唧唧地找人到南海求我帮助。

  然后嘲讽你一番^_^。

  观音也不想多说,直接踏着祥云飞走了。

  ——讲道理,看到玄奘这个态度,菩萨对玄奘能亲自去取经,已经不怎么抱希望了。

  当年金蝉子能够因为亵渎佛祖被贬下凡尘轮回受苦,似乎也没有悔改嘛……

  已经暗搓搓换了个壳子的玄奘只洒然一笑,双手合十,躬身相送。

  到这时候,李世民才问:“如今水陆大会已毕,我大唐难道真的要派人去踏那千山万水?”

  玄奘理所当然答:“陛下难道就不想用传说中的大乘佛教来做个法事,试试看?”

  “可是一路辛苦……”

  “那又如何?”玄奘嘴角含笑,眼神清明,一身缁衣被风吹起,虽然不是最骚包的白色,那股子从容却依旧看的人心动神摇。

  李二,当然是高兴的。

  我家……不,我国的法师,就是这么大乘佛教也是说取就取的霸气!

  我大唐也应如此!

  就问你怕不怕!

  “确实,那也不如何。”李世民这个收集癖露出了一个相当霸气的笑容,那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想要哪家破产哪家就破产,想灭谁的国家灭谁的国家,取西经计划可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的德行简直闪瞎人眼,“我大唐怎么能没有大乘佛教,哪怕是拿回来收藏也是好的嘛。”

  玄奘笑着躬身:“陛下说的是。”

  他突然之间,就想到了法明师父曾经摇头晃脑说过的一段话——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那时候听着觉得有些矛盾,现在突然隐隐的有了一些了解。

  大唐是开放的,又是强大的,它解决了肆虐多年的突厥,解决了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股烟尘,已然从荆棘丛生的环境里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李二陛下的带领之下已经渐渐走向最繁华的道路。

  但大唐又是危险的,吐谷浑蠢蠢欲动,吐蕃的松赞干布对大唐现在是友好的,但其成长起来之后对大唐也难免是一个威胁,而东边的高句丽也是看起来恭顺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国内是繁华无比,民生渐好,但陛下依旧有被门阀政治威胁,五姓七望和关陇贵族两方势力之间拉锯的不行,皇权并未被加强到顶点,暗暗之中情势也是蠢蠢欲动。

  它开放,但开放之中也有危险。

  当然,也只有现在这样的时候,才适合于文化开放,才不是陛下的一言堂,也是现在,才是变革的好时候。

  取不取西经这件事,已经在收集癖李二陛下和冒险家玄奘法师的微笑之中敲定。

  于是进一步的计划,当然就变成了“谁去取西经”。

  针对这件事儿,李二想选个靠谱的人去自不必言,玄奘和法明之间,自然是产生了一番争吵。

  玄奘的意见是:在大唐境内找个会道术的人直接飞过去,拿西经,回来。

  还能赶上晚饭。

  多好。

  而法明到底是不想毁了西游记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更不想让大圣爷真的在五指山下无期徒刑到死。

  但又不能说你的徒弟等着你去拯救啊徒弟你不能消极怠工啊!

  于是法明搜肠刮肚之下才想起了现代社会里面的“取经阴谋论”,用一副长者的语气给玄奘说了:“徒弟,你真的相信,菩萨说让派人去取经,真的只是为了取经?”

  “你理解了道不轻传,派人去历经千山万水,这才显得虔诚,这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

  玄奘默默听着。

  法明想了想,直接道:“可还记得为师给你说过的饥饿营销?”

  玄奘学霸:……

  想了想,开口道:“商家提前三个月说什么什么的东西有如何如何的好处,满世界说完了,吊起了所有人的胃口,这才大卖特卖?而大乘佛教,就是那个即将走上柜台的东西?”

  法明幽幽点头。

  玄奘一脸怀疑:“佛祖不会是这么精于算计之人吧……会不会是个巧合?”

  其实,比晚了下雨的事儿还严重的事,都没见到玉帝降罪。

  太远的案子就不提了,只是紧接在后,几乎是顶风作案的,唐太宗地府一日游里,崔判官相当大方地在唐太宗本来只到贞观一十三年的寿数上,大笔一挥给人家加了二十年的寿元。

  固然,李世民是个好皇帝,固然,贞观之治若是能多来个七□□年的,或许人家真的说不好能把高句丽打下来,但是不管怎么说,若是按着天道的逻辑,你可以增寿元,但是那必须走程序。

  什么叫走程序呢?

  就是依法治国……

  啊不是,就是天道有常,一切按照天道或者是地府的程序来。

  不管怎么说,改生死簿绝对不能是你大笔一挥就解决了的事情,人间天子这种级别的存在要改寿命,会涉及的人与事那绝对是千千万万,朝堂后宫,嫔妃皇子,甚至于隔壁突厥几十年之内是战是和,海那边的阴阳师们啥时候能学到玄门道术,罗马帝国贵族到底能不能用上陶瓷和丝绸,都与大唐政权的开放程度,也就是大唐天子的政治态度与存活时间有莫大相干。

  地府既然管着那么多人的生生死死前尘因果,人间天子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格,那绝对是重中之重,至少需要十殿阎罗知情之后才能进行的。

  但人家崔判官怎么弄的?

  ——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

  然后一十三就变成了三十三。

  人家地府一日游,白得二十年阳寿。

  有没有很魔幻现实主义呀?

  更魔幻现实主义的是,那么多人的命运被蝴蝶效应改的乱七八糟,人家玉帝,半,点,没,有,过,问。

  可见天庭的规章制度……泱泱大唐,人间天子这种级别的人物的寿元根本就是随随便便,爱改就改,并不会造成崔判官上个什么诛仙台斩妖台被天雷劈死掉,可见人家玉帝管的事情绝对是涉及山无棱天地合这种有可能会让洪荒兴衰的事情,一国一帝的命运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手下人看着办,凭借自己爱憎好恶,变了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