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作者:晏央      更新:2023-07-25 15:20      字数:11877
  姜琏将姜媛菀紧紧抱在怀中, 心也像是被填的满满的,这是他血脉相连的妹妹啊!

  “这些年,苦了你了。”

  虽然姜媛菀说她被长宁侯接入了府中, 没怎么吃过苦头, 但姜琏并不相信。

  父母去世时, 姜媛菀还那般小。骤然从皇宫中被送去清贫的尼姑庵, 身边举目无亲,她又怎么可能不害怕?即便后来, 长宁侯无意间找到了她,将她接入了府中当做亲戚家的小姐养着,可寄人篱下,怕是动了一草一纸、一针一线都要看人脸色,且长宁侯后宅那些女人哪个都不是善茬, 哪里比得上在自己住来的自在?

  “阿苑,日后, 哥哥会照顾好你,再不让你吃苦。”

  姜媛菀乖乖地趴在姜琏的怀中,心里头暖洋洋的。

  哥哥的怀抱结实有力,有他在, 仿佛就能够为她遮挡住暴风骤雨, 风刀霜剑。她不必再为外头的事情而发愁。

  有亲哥哥疼的感觉,真好。

  这一路的舟车劳顿,仿佛都在这个怀抱中,烟消云散。

  姜媛菀对姜琏的那股子依赖劲儿, 看得卫奕辰心里头有些发酸。姜媛菀还从来没有那样依赖过她呢。一直以来, 姜媛菀在他的面前都相当自立,哪怕两人如今已经算是确立了关系, 亦是如此。

  可面对久违重逢的姜琏,姜媛菀却露出了小女儿姿态,又是撒娇又是依赖,像个找到家的小动物似的,露出了真正放松之态。

  卫奕辰总算明白,为什么大舅子总与妹夫相处不好了,比如他现在对他大舅兄就很有意见!都抱了这么久了怎么还不把他媳妇放开?他媳妇眼睛里都要看不到他的存在了!

  “媛媛,别忘了咱们此行的目的。”卫奕辰在一旁提醒道。

  “对了,我这次来,是有极为重要的东西要带给哥哥的。”

  说着,姜媛菀看了看周围,总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商议这等机要之事:“咱们换个地方说话。”

  过了片刻,几人坐在了姜琏在边关的宅子里。

  宅子外头有姜琏的亲兵把手,未经许可,不得放任何人进去。

  姜媛菀见状,从怀中掏出了那道圣旨递给姜琏:“这是皇……叔交予我的,皇祖父留下的密旨。有了这道圣旨,我们便名正言顺地铲除刘太后。”

  姜琏面儿上一排严肃地打开那道圣旨,仔细看了一阵,忽然问:“最近,京中可还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离开那一阵,听说皇上想立哥哥你为储君,刘太后不同意,两人正僵持着。”

  姜琏叹了口气,将那道圣旨递给庄将军和庄覃:“你们也看看吧。”

  庄将军与庄覃将那圣旨看完后,前者愁眉不展,觉得必有大变要发生;后者面上露出了兴奋之色。

  “爹,有了这道圣旨,咱们就可以扳倒太后了!皇上有意立殿下为储君,没了太后的阻碍,这将不再是问题。”

  庄将军冷冷地剜了他一眼:“你有没有想过,皇上为何会将这道圣旨交给咱们?这说明,皇上已经弹压不住太后了,咱们指不定要走到兵谏那一步。”

  “爹,我知道您希望京城好好儿的,皇上也好好儿的,可这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事。”庄覃正色道:“刘太后一直不肯安分,这次甚至还下手谋害皇上。若是不带兵打回京城,您难不成害真想看到刘太后害死皇上,而后只手遮天么?”

  他爹这人,打仗是一等一的好手,可就是在这君臣关系上,有些迂腐,一时绕不过弯来。不过,有他在,他总会想法子把他爹给劝服的。

  “父亲,这次不是咱们不安分,是太后不让咱们安分。这封圣旨,是皇上给咱们的求援信,您难道要对皇上的求援置之不理吗?”

  庄将军闻言,怔怔地看着那道圣旨,久久不语。

  “殿下,您看这件事该怎么办?”庄覃把主动权交到了姜琏的手中。

  姜琏思忖片刻,道:“如今禁卫军已有大半被太后掌握在手中,皇上想要除掉太后,收回大权,就凭这道圣旨,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咱们想要让太后依照先帝的旨意行事,只有靠武力了。”

  “依我之见,咱们带着这道圣旨,联络忠于先帝和皇上的将领,一块儿打回京城去,铲除奸佞,匡扶正统!”

  劝说的过程不是很顺利,许多将领对打回京城这件事还是存有顾虑的,毕竟做了这种事,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扣上一定谋-逆的帽子。

  与此同时,京中的局势越发严峻起来。

  庄将军大胜北凉人,为手下人请封的折子早早就递了上去,朝中却一直扣着那道折子,没有做任何回应。

  皇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公布了姜琏的身份,并言明欲立姜琏为储君,此事遭到了太后一党的大力反对:“皇上并非无子,何故另立他人之子?”

  皇帝满脸苍白地道:“国赖长君。若是朕这身子骨健壮,自可慢慢教导皇子,观察其是否适合为君。”

  “可如今,朕不知哪一天便不中用了,我大齐东有夷人虎视眈眈,南有蛮人面服心不服,西有前朝势力犹未除尽,北凉人虽说眼下暂时败落了,但日后会如何,还不好说。在这种情况下,朕如何放心将国家交给一个不知道能不能长成的小孩子?”

  刘太后道:“朝中有这么多大臣辅佐,你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呢?”

  皇帝幽幽道:“朕如今尚能做主,朝中都要为前线战事和立储之事吵个半天,若是换成个拿不定主意的新帝当政,日后怕是外敌还没打过来,咱们自己人先打起来了。”

  此话得到了许多朝臣的赞同。

  皇位上若是坐着个奶皇帝,终究不如坐着一个能拿主意的成年皇帝让人安心。

  皇帝提议的储君乃是康毓皇太子的嫡长子,从名义上来说很合适,从自身才干来说——当初皇长孙就颇有才名,如今在对阵北凉一役中又立下了赫赫战功,文武兼修,就更合适了。

  有这么一个储君回来主持大局,总比大权完全落入刘太后手中来得好。刘太后此人……真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便是一些想要揽权的大臣,也赞成姜琏做储君。姜琏远离权力中心多年,在朝中根基浅薄,回来后,岂敢轻忽老臣们的意见?倒是刘太后,把持朝政多年,若是再让她把新帝也捏在手掌心中,日后这些老臣们再想更进一步,就只有走佞臣的路子去巴结讨好刘太后了。

  却在此时,皇帝突然问:“李将军,对于立储之事,你是怎么看的?”

  这李将军乃是宫中李贤妃的叔叔。突然被皇帝问到这个问题,李将军目不斜视地道:“此事事关重大,臣不敢妄议。”

  皇帝似笑非笑:“这么说,李爱卿是不准备表态了?”

  李将军面上流露出些许为难之色来,皇帝见状,彻底沉下了脸。

  李家本是皇帝的拥趸,可在此事之中,他们考虑到自身的利益,选择了保持沉默,既不附和刘太后,也不赞成皇帝。

  若是皇帝成功了,那么李家还是坚定不移的帝党,所需舍去的也不过是宫中的一个侄女,可若是刘太后的筹谋成功了,下一任皇帝的身上就会带有一半李家的血脉!这对于李家来说,是一个难以拒绝的诱-惑。虽说刘太后会是个阻碍,但李家凭着新帝母族的身份,未必不能与刘太后相抗衡。

  皇帝自然看出了李将军的想法,他对李将军感到颇为失望。原以为李将军是个最正直不过的大臣,谁知道,他还是抵挡不住权-欲的侵-蚀。

  李将军见了皇帝的神色,心中一紧。

  眼见着皇帝在立储风波中占了上风,皇帝却在当天晚上,又病倒了。

  庄覃在房间中烦躁地踱着步子:“决不能让太后重新夺回主动权,否则,咱们的筹谋怕是要功亏一篑。”

  卫奕辰与皇帝感情甚好,得到皇帝病情反复的消息,亦是眉头紧锁:“你说得不错,不能再拖下去了,越是拖下去,就对咱们越不利。咱们必须给那些还在观望的武将们下一剂猛药。”

  “你这是何意?”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庄将军也知道文老爷子这个外孙鬼点子颇多。也不知道文老爷子这般刚正不阿、脾气又臭又硬的人,是怎么生出这么个外孙来的。

  “你们说,若是咱们告诉那些将军们,刘太后已经知道咱们这些日子与他们‘过往甚密’的消息,他们心里头会怎么想?刘太后可从来不是一个宽容的人哪。”

  庄覃眼前一亮:“你说得极是,现如今,刘太后眼看着又要重掌大权,若是他们知道,他们已经被刘太后盯上了,也就别无他选,只得助咱们成事儿了!”

  说着,庄覃赞赏地看了卫奕辰一眼。

  幸而这人如今是站在他们这边的,否则,只怕他们就要头疼了。

  “此计倒是可行,就是那些将军们也不是傻子。咱们得好好想想该如何实施,才能取信于他们。”姜琏道。

  “我愿助哥哥一臂之力。”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姜媛菀此时忽然开口:“我是从京城来的,若是我说我在京中时就常听后党的人说要取代这些将领的话,这些将领想必还是会相信一二的。”说着,她冲姜琏眨了眨眼:“反正我就是个‘口无遮拦,没见过世面’的后宅女子,若是不小心透露出些什么,也在情理之中。”

  庄将军见姜媛菀一个小辈都如此积极,自然也不甘落后。

  他这人认死理,这是坏事,也是好事。他的脾性导致了庄覃和姜琏说服他入伙的难度增加,可一旦他认定姜琏是最适合做储君的人,他便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姜琏。

  “我也可以跟我那些同僚们聊一聊,刘太后是如何防范我,如何背地里朝我捅刀子的,反正,这本来也是事实。”庄将军向来是根直肠子,大家都知道他不会无中生有,听了他的话,自然会生出唇亡齿寒之感来,心中对太后的反感自然也就更添一分,无形之中也更靠近姜琏等人一些。

  卫奕辰见状,道:“那最后负责说服这些将军之事,就交由我来做吧。”他是文官,嘴皮子那都是素日里与人骂战练出来的,要说服几个脑子一根筋的武将,不在话下。且他还有一重身份,是皇上的亲信,由他来劝说这些武将,这些武将怕是更容易接受。

  三人很快就分别行动了起来。

  这些日子,武将们在先帝姜琏等人的反复劝说之下,本就已经有所动摇。此时,见他们又拿出了-杀-手-锏,自然也就应了。

  有先帝遗旨在,又有卫奕辰这个当今皇帝的心腹支持,他们还怕什么?倒是太后那儿,若是他们再不想法子把这女人给弹压下去,只怕他们统统要被卸磨杀驴,给太后的亲信腾位置了!

  ……

  昭元六年八月,姜琏等人打着救皇帝,诛-奸-佞的旗号,攻向了京城。由于大军人数众多,尽管刘太后迅速让亲近自己的将军去对付姜琏等人,还是不敌。姜琏等人一路势如破竹,攻到了京城之中。

  就在刘太后六神无主,想要拿皇帝来当挡箭牌的时候,却发现皇帝不知何时已被亲信从密道中带出了皇宫。

  抵达京城的姜琏等人在确保皇帝的安全之后,并没有急着围攻皇宫,而是拿出了刘太后为铲除异己,不惜指使丁将军通敌叛国,将本应运给驻边军的粮草给了北凉人的证据。

  此事在朝堂上引起一片轩然大波。虽说众大臣对刘太后的政治素养和大局观已经不抱希望了,可这件事,还是让他们十分震惊。

  刘太后为了夺权,竟这般没有底线吗?真真是愚蠢至极!

  若是她儿子一直当-政,哪怕她手中的大权俱被夺走,她也一辈子不缺荣华富贵。可她竟与北凉人合作!她难道不知道,她这是在与虎谋皮吗?若是庄将军没能拦住北凉人,让北凉人一路攻过来,大齐半壁江山便立时暴-露在北凉人的铁骑之下!

  这是头一次,朝臣们对刘太后产生了咬牙切齿的愤恨。

  姜琏见时机差不多了,便拿出了先帝的遗旨,劝刘太后遵照先帝的旨意行事,为先帝殉葬。

  刘太后自然不从,在道义上,她一下子就落入了下风。支持皇帝的人自然齐齐出声攻讦她,就连原先支持她的人,不知是迫于形势,还是不认同她的某些做法,也都不再为她发声。

  刘太后手中虽然把持着禁-卫-军,但她已经没有了能够牵制姜琏等人和武将的最大筹码——皇帝。她手中的这点子人,在姜琏带来的军队面前根本不够看,成为阶下囚,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这些日子,刘太后每日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连个安稳觉都睡不好,就怕某一天突然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了。

  刘太后甚至怀疑,姜琏是故意在折腾她。明明只要姜琏一声令下,皇宫就会被攻破,她也会成为姜琏的阶下囚,可姜琏偏偏像是猫戏老鼠一般,以捉弄她为乐。

  其实,刘太后猜对了,姜琏的确是在为了他的父亲和母亲而报仇。

  当初在巫蛊之祸爆-发的那段时间,他的父亲也是整日整日睡不着觉,他的母亲也跟着担惊受怕,最终,他们被逼上了绝路……

  虽说直接动手陷害姜琏与姜媛菀父母之人不是刘太后,但刘太后为了一己之私,也没少推波助澜。如今,那些害过康毓皇太子和太子妃的人,除了刘太后之外,其余的都已经被先帝处理掉了。这笔账,姜琏自然要找刘太后清算。

  刘太后心惊胆战了数日,她身边儿的宫人们也跟着她担惊受怕了数日。这些天,宫人们都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没有一个人能够好好休息。

  偏偏刘太后在这个时候还变得极难伺候。

  她心中不安,便极易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动怒,对手底下的人喊打喊杀。在这种情况下,底下人自然对她怨气横生。

  若是刘太后依旧大权在握,底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得罪她的。可偏生,她已经快翻不了身了,还这样嚣张,底下的人对她的恨意也就日复一日的滋生。

  某天晚上,刘太后睡得很沉。直到窒息的感觉传来,她才发现,她居然被一群她平日里瞧不起的宫女太监们,用绸缎扼住了咽喉!

  那些宫女太监们在发现刘太后醒来的瞬间有些惊慌,但很快,一名太监就说:“咱们做下此事,就断无回头之路!今日若是太后娘娘不死在这儿,死的就是咱们!再加把劲儿,送太后娘娘归西吧!”

  “先帝早有旨意让太后娘娘为他殉葬,咱们如今,不算是以下犯上,只能算是遵照先帝的圣旨。”

  很快,那些宫女太监们就镇定了下来,刘太后脖颈间的绸缎再一次被收紧。

  刘太后怒目圆睁,正待厉声呵斥这名太监,却见他凑到自己跟前来,冷冷一笑:“太后娘娘,您不把奴才们当人看的时候,恐怕想不到今日竟会死在咱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手里吧?”

  这是刘太后听到的,最后的一句话。

  所有人都做好了刘太后负隅顽抗,最后被已经姜琏处死的准备。

  谁能料到,刘太后最后竟是以这样滑稽而荒诞的形式死去?

  皇帝在得知刘太后的死讯后,沉默了良久,才道:“这样,也好。”

  他的母亲造过很多孽,伤害过很多人。如今虽死得不光彩,也算是赎罪了。

  “朕知道,朕的母后做过很多对不起你们兄妹的事,只是,人死如灯灭,希望你们在她身故之后,莫要再为难她。”皇帝将姜琏和姜媛菀兄妹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刘太后有再多的不是,终究是他的母亲,死后他总要保她安宁。

  “皇叔,您放心吧,我们不会对太后娘娘做什么——我会将她送去与先帝合葬,她太后的名头,也会一直保留着。”

  先帝本是想与慈顺皇后合葬的,奈何慈顺皇后生前恨极了先帝,她自缢而死后又是先帝亲口将她葬入了妃陵。先帝觉得愧对她,便没有动她的陵墓。

  至于刘氏,原本是先帝晚年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可在先帝大行之前,两人已经到了势如水火的地步。姜琏觉得,先帝未必愿意见到刘氏。

  不过,这样才好,不是么?这两人性情相投,都不是什么好货色。他们在一处,想必也不会寂寞了。

  姜琏对刘太后是纯粹的恨,对先帝的感情却复杂得多。

  在他幼时,先帝也曾把他抱在膝头自豪地说他不愧是他的孙子,在他启蒙后,先帝也曾教导他,并派人关注他的课业……他对先帝,一度是敬重孺慕的。可后来,同样是先帝,将他们一家子推入了深渊,让他家破人亡。

  如今,姜琏已经分不清,自己对先帝是爱更多一些,还是恨更多一些。

  接下来,姜琏和姜媛菀便在宗室的安排下认祖归宗,两人重新得回了皇家的姓氏,分别为周琏,周媛菀。

  周媛菀暂时还没有搬出长宁侯府。皇帝派人到长宁侯府宣旨的那一天,长宁侯府除去长宁侯和太夫人两个知情人之外,所有人都惊呆了。

  “姜媛菀不是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女吗?怎么会突然变成周媛菀了呢?这是不是弄错了?”二夫人难以置信地道。

  “你是在怀疑杂家在假传圣旨吗?”那宣旨太监神色不善地剜了二夫人一眼,转头面对周媛菀时,又是一脸恭敬:“昭华郡主,请接了圣旨,让奴才回去复命吧。”

  皇帝已经在拟传位于周琏的诏书了!周琏一登基,周媛菀作为周琏唯一的妹妹,地位又该何等尊崇!

  然而这些,周围的人是不知道的。仅仅一个昭华郡主的名号,就把她们给砸得晕头转向。

  “昭华郡主?姜媛菀竟是皇家郡主?”

  “杂家提醒各位夫人一句,昭华郡主的身份可不同于以前了,各位夫人不能再直呼昭华郡主的名讳,见了昭华郡主也该向郡主行礼,否则,就是以下犯上。”

  那宣旨太监见周媛菀接了圣旨,有心向她卖个好,便替她敲打了一下她身边之人。

  然后,他满意地看到了这些女人的脸上布满的恐慌之色。

  “郡主,奴才就先回去了,若是您有什么事,只管派人来吩咐奴才一声。”

  在周媛菀与那宣旨太监说话的时候,长宁侯府中各方夫人和小姐也在窃窃私语。

  “侯爷是不是一早就知道这件事了?”

  有人捶足顿胸:“怪不得,怪不得长宁侯先前那么宠姜……郡主,但凡有什么好东西,都要让她先挑。平日里在府中,也从不许旁人欺负她……太夫人对她的态度也很奇怪……哎,我怎么就没想到,她的出身竟会这样不一般呢!”

  因跟红顶白乃是常有之事,府中从上头的几个主子到底下的奴仆们,许多人都曾得罪、怠慢过姜媛菀——譬如二夫人与卫锦姝母女,三夫人与卫锦仪母女,以及四夫人与卫锦绣母女。

  此时,她们真是悔不当初。

  周媛菀刚刚送走了那太监,就看到自己面前为了一圈排队等着给她请罪的人:“过去,是我们不懂事,得罪了郡主。还请郡主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跟我们一般见识。”

  “过去发生过什么事吗?我早忘了。”周媛菀淡淡道。

  姜媛菀看着这一张张先前桀骜、如今谦卑的面孔,只觉得无趣得紧。

  她从来就没有与这些人纠缠的打算。只要这些人日后别在她面前上蹿下跳,她自然不会对他们做什么。

  这些人却不知道周媛菀心中所想,她们见周媛菀态度冷淡,只以为是周媛菀不愿意原谅她们,心中越发惶恐,便做了许多讨好周媛菀之事。

  今儿个把自家好不容易寻来的珍宝献给周媛菀,明儿个将新得的料子拿来让周媛菀先挑,甚至还有人让母族人去周媛菀的铺子里购买东西,为周媛菀的店铺做宣传。

  这一切,都让周媛菀啼笑皆非。

  从昭华郡主的名头传开以后,周媛菀手底下各个铺子的生意就好上了不少,毕竟,皇家郡主的名头,还是挺响亮的。

  周媛菀先前花了七万两银子,就掏空了积蓄,如今,用日入斗金来形容她,一点儿也不过分。若是再发生那儿的事,依照她目前的财力,是决计不会再为银子发愁的。

  不得不承认,权势这东西,还真是好用。

  这一日,长宁侯夫人刚刚睡醒了起来,忽然听见外头很是热闹,不由问道:“府里头最近发生了什么好事吗?”

  长宁侯夫人的心腹丫鬟早就被长宁侯调走了,她这儿其余有关系的丫鬟,也多找关系离开了这个冰窖一样的地方。如今还留在她身边的,都是些没什么背景的丫鬟。

  这些丫鬟眼见着长宁侯夫人失了势,对她的态度自然不可能有多好。

  “自然是好事,宫里头来人,把寄住在咱们府上的昭华郡主给接走了。”

  “昭华郡主?”长宁侯夫人满脸茫然之色。府上何时多出了一个郡主来,她怎么不知道?

  那丫鬟见状,勾了勾唇,笑得不安好心:“夫人怕是还不知道吧,这昭华郡主,就是咱们府上的表小姐啊!如今啊,表小姐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这丫鬟显然是知道长宁侯夫人与周媛菀那些过节的。她故意在长宁侯夫人面前说这些话,就是想刺激长宁侯夫人呢。

  长宁侯夫人愣了愣。

  昭华郡主这四个字,对她来说,仿佛在哪儿听过。她仔细地回想了一下,才想起了对方的身份。

  康毓皇太子的遗孤!长宁侯他竟然收养了康毓皇太子的遗孤!这岂不是说明,长宁侯他其实早就有异心了?!!!

  长宁侯夫人忽而大笑起来,而后又大哭起来。

  “侯爷,你骗我骗的好苦啊!”

  她觉得她这些年,活得像个傻子似的。

  曾经她以为长宁侯会娶她,是看中了她这个人。如今方知道,原来,她竟是被长宁侯利用了个彻底。

  “姑母呢?有姑母在,姑母怎么会允许康毓皇太子一脉出头?”

  那丫鬟的眸光闪了闪:“您不知道吗?太后娘娘,早在上个月,便已经过世了。先帝留下了让太后娘娘殉葬的旨意呢。”

  “不可能,这不可能!”长宁侯夫人就像是被逼到绝境的兽一般,喉咙中发出了绝望的嘶吼声。

  跟她说话的丫鬟捕捉痕迹地后退了一步:“您要是不相信奴婢说的话,您大可以找别的人来问一问,看看奴婢究竟有没有对您撒谎。”

  第二日,丫鬟们去叫长宁侯夫人起床的时候,发现她疯了。

  ……

  长宁侯府的太夫人也曾数次针对过周媛菀,不过她思忖,她儿子到底养了周媛菀一场。周媛菀怎么也得念及这段情谊,依旧对她恭恭敬敬才是。

  如今,周媛菀已经恢复了身份,也该回报府上一二了。

  不过,很快太夫人就发现,周媛菀待她,只是面子情。表面上亲近,实际上心里头并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就如同她先前对她一样。

  这一点让当惯了宝塔尖儿的太夫人心里头很不舒坦,却又不好说什么。

  在有蔡家和王家做对比的情况下,周媛菀的态度越发明显。

  真心待周媛菀的蔡悦琴和王梦瑶,都因为周媛菀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处。唯独卫家,明明抚养了周媛菀一场,却只得到了一些钱财和明面儿上的感激之语。太夫人若是有事相求——比如想为自己娘家侄儿求个位置的时候,周媛菀便会拒绝她。

  太夫人若要拿先前照拂周媛菀的恩情来说事,周媛菀便会立马笑意吟吟地说,她还记得从前太夫人是如何“照拂”她的,譬如,让卫瑾萱设宴给她赔罪的时候,为了给卫瑾萱出一口气,故意让她在门口等;譬如,先前二夫人欲搞砸她们管家之事的时候,太夫人最先想到的,是怎么把事情都推到周媛菀的身上……

  周媛菀从不是个小气的人,偏生她脑瓜子天生好使,记东西就是比别人记得牢

  若是太夫人不来招惹她也就罢了,念着卫家的养育之恩,她总会待太夫人恭恭敬敬的。可太夫人若是非要把这份客气当成福气……那就对不住了!周媛菀从来不是个会吃亏的主儿!

  太夫人在与长宁侯哭诉时,长宁侯也无法,只得安慰她:“幸而辰哥儿有先见之明,已经拿住了媛媛。待她嫁入咱们府中,做了咱们府上的媳妇,难道还能不为咱们府上谋利?”

  太夫人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这次破涕为笑。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周媛菀不会有嫁入长宁侯府的一天了。

  半月后,已经病入膏肓的皇帝写下了传位诏书,将皇位传给周琏。

  周琏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妹妹册封为昭华长公主,食邑两千户,并赐下了长公主府。

  第二件事,则是为那些拥立他的大臣们加官进爵。

  卫奕辰当然也在其列。不过,他推了周琏给他的赏赐,表示他钦慕昭华长公主,只想做长公主的驸马。

  周琏想了想,答应了。

  虽然他对这只叼走自家妹妹的大尾巴狼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但他对自家妹妹也还算是真心。

  最重要的是,周媛菀已经认定了卫奕辰,周琏这个做哥哥的还能怎么着?当然只有捏着鼻子认了。

  三月后,昭帝病逝。

  因皇帝大行,需要守孝,周媛菀穿得十分素净。

  周媛菀与这位名义上的叔叔,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即便伤心,也十分有限。

  但卫奕辰和荣亲王世子周璟对于昭帝的离去,是真的很伤心。毕竟,昭帝曾是他们宣誓效忠的人,他们与昭帝曾经共患难。

  周媛菀见卫奕辰意志消沉,心疼坏了,这些日子一直在变着法子的讨卫奕辰欢心。

  自从周媛菀搬去了长公主府后,卫奕辰就很难遇到她了。然而这些日子,两人却总是在街上“偶遇”,卫奕辰略想一想,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心里头微暖。

  有人在关心着他,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安慰着他……这个认知,让卫奕辰渐渐从失去挚友和主君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日后,他的喜怒哀乐,都会有另一个人全程参与。

  既然如此,他也不能一直消沉下去,总得为了周媛菀而振作起来才是。

  也是因着这一次的经历,卫奕辰才发现,周媛菀有多关心他。他虽然在周媛菀采取的种种行径之下,心情逐渐转好,但面儿上仍是一派愁眉苦脸的样子,等着看周媛菀准备怎样来安慰他。

  周媛菀一开始还急得不行,后来发现了卫奕辰的这些小心思,气得整整三日没理他。

  卫奕辰哄了一阵子,才把她给哄好。

  “日后你要是再这样,可别指望我会理你。”周媛菀警告道。

  “不会了,我再也不敢了。”

  一年后,昭华长公主与卫奕辰大婚。

  那一日,场面格外隆重。

  因昭华长公主是当今唯一的嫡亲妹妹,当今送了大笔的嫁妆给自家妹妹,并亲自参与了这场婚事,把自家妹妹的手交到了卫奕辰的手中。

  “朕是见你心诚,才把妹妹交给你的。若是日后你敢对妹妹不好……”

  “请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所能地爱护长公主、照顾长公主,将长公主看得如同臣的眼珠子一般。”

  “你最好能说到做到,否则,朕定不饶你!”

  婚后,昭华长公主与卫驸马果然过得很幸福。

  听说,卫驸马真真是将昭华长公主宠到了心坎儿里。

  卫驸马还是个有名的顾家之人。平日里除了忙朝中公务之外,他恨不得时时与昭华长公主腻在一起。或是在家琴瑟和鸣,或是一起出门踏青,或是一起去铺子看看近日的生意状况,都是极好的。

  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事,而是与彼此在一起做事。

  长宁侯府太夫人的打算终究落空了。身为长公主,周媛菀有自己的府邸,婚后,甚至连卫奕辰也搬了出去,跟周媛菀一起住公主府。

  太夫人别说是求周媛菀帮忙办事了,平日里若是没什么大事,她甚至根本就见不到周媛菀。

  若要去见周媛菀,她就得打着请安的名号上门。太夫人的身份虽说尊贵,但再怎么也尊贵不过当朝长公主。

  可让养尊处优了大半辈子的太夫人向自己的孙媳妇卑躬屈膝,太夫人是怎么也做不到的。

  太夫人心中也明白,因为她当初对周媛菀只有面子情,所以,周媛菀如今对她也只有面子情。

  太夫人遇到了需要帮忙的事,若是举手之劳,周媛菀兴许会帮一把,若是一些麻烦事儿,周媛菀就会毫不犹豫地拒绝,绝不会为了太夫人的事而劳心劳力。

  每每这种时候,太夫人就会十分后悔。当初周媛菀在府上居住的时候,她为何就那么想不开,非要去为难周媛菀呢?如今,府上虽有这样一门显赫的亲事,她却没法从中得到任何好处,真真让人郁闷至极。

  周媛菀和卫奕辰才不管长宁侯府的人在想些什么呢,对于他们而言,那个府上的人的想法从来就不重要,他们只管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

  又是一年过去,昭华长公主怀孕了。

  她反应十分大,每每吃了什么东西,就吐得厉害,可把卫奕辰给急坏了。

  为了让昭华长公主多吃些东西,同时安抚好她孕期的情绪,卫奕辰可谓是用尽了心思。

  但凡昭华长公主有什么想吃的,想和的,想玩的,卫驸马都会第一时间将这些弄来。

  听到消息微服出宫的周琏本来是很忧心的,可他在亲眼见了卫奕辰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妹妹后,突然觉得,自己不必操心了。

  卫奕辰将周媛菀看得很重,无论如何,他都会将她照顾好。

  周媛菀生产那一日,卫奕辰在产房门口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周媛菀在里头痛了一整宿,卫奕辰就在外头急了一整宿。

  后来,周媛菀诞下了一对龙凤胎,卫奕辰却连看孩子的心思都没有,一头扎在了周媛菀的床前,握住她的手,声音有些发颤:“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周媛菀轻轻回握住他的手:“我没事的,别怕。孩子呢?抱过来让我看看。”

  这是两个粉雕玉琢的孩子,极其可爱。一个个头稍微大些,一个小一些。

  大些的那个是哥哥,小些的那个是妹妹,此时,两个小婴儿正握紧了小粉拳,脑袋靠在一起,睡得很是香甜。

  周媛菀看着这两个孩子,只觉得自己的心软得一塌糊涂。

  她拥着丈夫和孩子们,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真是再圆满不过了。

  虽然年幼时命运坎坷了些,但好在,终于苦尽甘来。

  孩子们渐渐长大,周媛菀与卫奕辰也一天天老去。他们之间,几乎从来都没有红过脸。哪怕是偶有争执,卫奕辰也都会让着周媛菀。

  连周琏见了,都说周媛菀一直被娇宠着,仿佛越活越像小女儿家了。

  幸福往往归于平淡,无须赘述。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正在连载的,和即将开的:

  福运郡主 by 晏央 ;

  韩梦沁她命好,旺母、旺夫、旺己,

  一朝父亲和母亲和离,都说她要没人管了,

  谁知一转头她母亲就二嫁进宫做了皇后,还生下了太子。

  从此,她爹和祖母再也不敢怠慢她,把她当祖宗供着。

  她自幼指腹为婚的未婚夫被继母-揉-搓,眼看着就要上战场送死,

  结果竟立了大功回家来,还得了侯爵之位。

  入京时韩梦沁因父母和离,且父亲官职低,被人瞧不起,

  结果皇上一转头,赐了个郡主头衔下来。

  众人:她怎么就命那么好啊摔!

  福运娘子 by 晏央 ;

  人人都说,宋家小闺女有福气,宋家原是一穷二白的人家,

  可自打宋家小闺女降生,就开始源源不断的为家里带来财运,

  后来,宋家大哥去县里谋了差事,还得了贵人的赏识

  再后来,宋青禾更是有幸嫁了一个颇富才名的举子为妻

  就连她家重生的阁老相公也觉得,这辈子,娶了宋青禾,

  非但得了个可心的小娇妻,还共享了她的福气。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家小娇妻一骂谁,谁就要倒霉,不分敌我……

  娘子,咱打个商量,闹别扭时你直接上手,别动口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