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26章
作者:萧鱼禾      更新:2023-07-28 17:19      字数:3373
  第26章春耕

  沈恒安气度非凡, 行事果断,一掷千金,种种迹象皆表明他出身富贵,家世良好。

  但他叼着枯草赶着牛车的时候, 又是无比的潇洒自如, 没有丝毫违和之感。

  他锦帽貂裘加身,粗布烂絮照样穿得, 他山珍海味吃过,粗茶淡饭亦觉可口。

  芸娘原以为是多年军中生活让他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直到那日知晓了沈恒安便是她少时遇到的孤傲少年, 才终于明白这一切是因何而来。

  但那样仓惶苦难的日子终究已经过去, 以沈恒安如今的身份,莫说是自己动手洗衣裳, 便是吃一口饭喝一口茶, 恐怕都有人备好了送到嘴边。

  想到沈恒安在此地逗留的缘由,芸娘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她没接那话茬,摸了摸聂明湛的头, 叫他自己出去玩。

  男人见她没往别处想, 心神一松,笑着招呼聂明湛,“去我家,削把木剑给你玩。”

  “你既有差事在身, 理应尽心办差才是。”先前芸娘不知他身份, 可以任由明湛同他往来, 如今既然知道了他要巡防军务,便觉着再同明湛一道玩耍是浪费时间。

  谁料沈恒安浑不在意,道,“不过是削把木剑而已,费不了多少工夫。”

  人家乐意,芸娘也不好拦着,只能随他们去了。

  出了正月,淅淅沥沥下了几场雨。

  村里人们忙活起了春耕之事,这首当其冲的就是祭祀。

  祠堂门口摆了案几,上头的青铜香炉中插着三炷香,左右各摆着煮熟的猪头与整鸡,后面的碗碟之中放置各式点心干果。

  里正敲响了立在空地上的大锣,领着村民们向天祈祷,说得都是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吉祥话儿。

  待到做完这些,便要去田间地头,于三叔家的老黄牛卸了车架,脑袋上顶着一朵红布做成的花,由里正牵着,扛着犁的青壮年跟在后头。

  祭祀的案几上,谢文氏正在给村里人分那些祭品,这边留下的多是半大的孩童与老妇。

  聂桃儿也在其中,她看起来更瘦了些,谢文氏切了一块猪头肉,她接过去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眼睛望着干果碟子,怯怯地问,“能给我些这个吗?”

  谢文氏让她自己拿,她小心翼翼地抓了一把,冲着谢文氏笑了笑,这才提着竹篮挤出人群,拿了块点心往嘴里塞,好巧不巧撞上芸娘的视线,一慌,忙不迭地跑了。

  等到乌泱泱的人群散后,谢文氏才过来同芸娘说话,将手里的几块点心塞到芸娘手里,“知道你不稀罕这些,可好赖都是出了钱的,你不过来拿,人家才不会同你客气。”

  这祭祀用的东西,是家家户户凑出来的,芸娘也出了半吊钱。

  “那我得谢谢庆嫂子。”芸娘往常都是唤她闺名,这般叫法,显然是故意调侃。

  谢文氏不以为意,村里人都这么叫,她早就习惯了,问芸娘,“你刚看见聂桃儿了吗?”

  芸娘自是瞧见了,点了点头,她对这个堂妹说不上亲近,倒也不厌恶。

  她进宫前,聂桃儿才刚刚会爬,牙牙学语,她回来之后,聂桃儿是个胆小怯懦的性子,知晓芸娘不好惹,从不往她面前凑。

  “这娃儿也是个可怜人,牛二柱被……”谢文氏才提了个话头,又觉着这话同芸娘一个姑娘家说着不妥,眨了眨眼道,“反正你应当晓得的,聂杏儿本来就是个又懒又馋的,这回又丢了那么大的脸,气全都撒在了桃儿身上不说,还把家里的活全都丢给她做,小姑娘也是不容易。这眼看着要春耕,聂老二缩在他二闺女家不回来,你婶子还在牢里头,我看他们家的地啊,不好种。”

  聂老二一家往年不止种着自家的几亩地,芸娘家的地也被他要去种着,虽说家里劳力少,但邻里相帮,倒也不难,可这回因着牛二柱被宫,聂孙氏被关,他们家的名声传得十里八乡都臭了,连村里的小孩都绕着他们家门口走,其他村人又怎么会愿意去帮忙呢。

  “就有一点不好,你也姓聂,这事出来了,也不知道会不会对你的亲事有碍。”谢文氏面露忧色,显然是真的在为她担心。

  芸娘知道她好意,笑道:“我孝期长着呢,不着急这事。”

  “你不急,沈恒安也不急?”谢文氏嗔怪地瞪她一眼,“还有个事儿忘了同你说,你走了县城那几日,上回我们在镇上见着的那个花炮行的少东家,来村里寻过你。”

  “寻我?”芸娘秀眉微蹙,村里的生活样样皆好,唯独长舌妇人不少,爱传些闲话。

  “放心,刚巧我和谢庆去镇上,在村口遇着了,旁人没见着,纵使见到了,也不知是来找你的。他还托我给你带话,说他母亲想同你叙叙旧,请你去做客呢。”谢文氏低低笑起来,“我瞧不是他娘要跟你叙旧,只怕是那丧妻的鳏夫,见着天上的仙女,春心动了。”

  “嫂子莫胡说,张公子和我家以前是邻居,有些交情罢了。”芸娘连连摇头,心烦意乱。

  “诗文里怎么说来着,这叫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嫂子再拿我作趣儿,我可要生气了。”芸娘面上微红,颇有些恼羞成怒的意味。

  谢文氏忙安抚了几句,又忍不住心中好奇,“那这张公子和沈恒安,你到底是喜欢哪个呀?”

  看到芸娘同谢文氏在一处说话的沈恒安,刚想过来打声招呼,便听到了这句话,下意识地将身子藏到柱子后头,竖起了耳朵。

  “哪个我也不喜欢!”芸娘面上飞红,眼眸潋滟,一句话说得又快又急,斩钉截铁。

  谢文氏是过来人,哪里会看不出她这是女儿家的娇羞,她细想了想,芸娘自回来,同那张公子只见过一面,便是有些情谊,也如她所说,只是邻里的交情,倒是沈恒安,跟她们家养得那大黑似的,摇着尾巴前前后后跟着,说不得便是这诚意,打动了芸娘的心。

  沈恒安听到这话,心里头又酸又涩,一脸怅怅然。

  他这会儿又不好再出来同芸娘说话,只得藏好了,以免被发现。

  谢文氏又说起春耕之事,“你家的地聂老二种了几年,可算是要回来了,不过叫我说,这扶犁撒种、沤肥锄草、灌溉收割,可都不是你做得来的。”

  芸娘自然知道这一点,她原先想得简单,打算雇几个长工,结果后来才晓得,这长工是要住在主家的,自然是不方便,后来她又想,找几个村里人帮着撒种下地,可地要翻、要犁,待到播完种,要做的事儿还多着呢,自是行不通。

  “我也正为这事儿发愁呢。”芸娘道,“实在不行,便只能租出去给佃户了,也不知道村里头有没有愿意种的。”

  “聂老二知道这地种不成了,压根没有拾掇,荒草满地,只怕是不好租,你要是早些说,还能让谢庆叫上几个壮劳力帮你把草给拔了,现在大家都忙着自家地里的活,顾不上。”谢文氏看她一脸难色,劝慰道,“不过你也别担心,我叫公爹先帮你问问,实在不行,少几成租子,总有人愿意的。”

  芸娘点头,又同谢文氏道谢。

  “跟我客气什么。”谢文氏看了看日头,“不早了,我得回去做饭,这天好不容易晴了,谢庆说得赶紧把地种完,晌午不回来,叫我去送饭。”

  谢文氏走后,沈恒安才从柱子后面出来,唤了芸娘一声。

  男人虽也穿着短打,但一瞧便知道与村里的青壮年完全是两类人,剑眉星目,气势雄伟。

  不知是看习惯了,还是抹了那秘制的药膏,芸娘竟觉得那疤痕似是浅淡了些,一点也不骇人。

  想起这回事,她对沈恒安道,“那祛疤的药膏快用完的话,同我说一声,我再去配些来。”

  男人弯了弯唇角,神色瞬时温柔起来,点头道,“好。”

  芸娘打算去地里看看,那地契虽说要了回来,可因着冬日农闲,她是没去过地里的。

  沈恒安跟着,她抿了抿嘴,到底没说出赶人的话来。

  这十亩良田分别在两处,村东头的五亩地虽有些杂草,但瞧着尚好,反倒是山脚的五亩,枯黄的草有半人高,因着下过雨,踩上去很快就打湿了布鞋。

  芸娘鞋底带了泥,赶忙往外头走,步子迈得急了,一不小心便被那东倒西歪缠绕在一起的荒草绊了一跤。

  沈恒安长臂一伸,便扶住了她的腰。

  虽是隔着衣衫,但仍能感受到那盈盈一握的腰肢娇软如玉,他望进她的眼中,芸娘神情慌乱,目光如初生小鹿一般惊惶,然而在倚靠住那结实的臂膀时,突然放松了下来。

  一股浅淡的香气萦绕在鼻尖,芸娘今日未施粉黛,显然不是脂粉香,倒更像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女儿香,若有似无的,勾着人心尖痒痒。

  沈恒安呼吸急促起来,下意识地将她搂进怀里,香味儿似乎更清晰了些,玲珑有致的娇躯软软的,他不敢使劲,怕弄疼了她。

  男人的呼吸喷在她脖颈间,手臂横在她腰上,再往上挪移分毫,就能触到那对饱满又绵软的玉团,芸娘透亮的眸子盈着水波,脸色微红,她的后背紧贴着他的胸膛,仿佛能感受到那心间的狂跳。

  也不知是她的,还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