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和离第41天
作者:兰拓      更新:2023-07-28 21:50      字数:3644
  黄耘是跟着家里人一起南下逃荒的。

  今年他们家乡先是兵灾, 征了三次粮, 十室九空,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 地里的粮食几乎绝收, 到后来, 连牲畜喝的水都没有了,他们吃光了家里仅存的粮食, 又宰杀吃光了家里的牲畜、鸡鸭, 到最后,连地里干枯的粮食根茎都恨不得挖出来磨碎吃掉,实在是没有东西可以果腹了, 听说南边没有遭灾, 就想着拼着累死在路上, 也要南下争一条活路!

  这一路,他们几乎没有多余的钱拿来买东西吃,只能用各家带的麻绳拆开了, 勉强编几张简陋的渔网, 沿途撒网,靠着船家好心借的灶台,还有偶尔从河里捞上来的少许鱼虾果腹,勉强没有饿死而已。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这一路,听说他们是北边的难民,再一看他们饿得皮包骨的样子, 哪里还肯花钱买?万一买回去就死了呢,岂不是赔本又晦气?

  好不容易熬到青江县码头,他们本是想下船碰碰运气,再过几个码头,那运货的船家也要靠岸了,到时候,他们没有便船可搭,不想下船也得下船了。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一次,竟然遇到一个愿意给他们吃饱饭,还有工钱拿的好心人!

  从吃上第一个没有掺杂任何草根的杂粮馒头,到被带上姚家雇的大车,再到被一路送到了风光明媚的姚家村,闻到鼻端那股子诱人的属于肉骨头汤的香味的时候,黄耘他们这些人依然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真的就这么得救了?

  “快趁热吃吧,吃完了,我家少爷有话吩咐。”白十三好心开口提醒道。

  一行三十多人手足无措地坐下来,终于还是没能抵挡得住那骨汤猪肝粥的诱人香味,唏哩呼噜地大口吃了起来,猪骨熬了大半天,骨肉酥烂,里面还加了鲜嫩滋补的猪肝,还有姜丝,一碗下去,整个肠胃都暖和起来。

  姚亦昕担心他们一次吃太多,早就叮嘱木柴大叔,每人分了两碗骨汤猪肝粥就不再给他们吃了。好在这些人不知道是害怕吃太多被主人家厌恶,还是真的把肠胃给饿小了,吃了两碗粥就放下了碗筷,其实他们倒是想帮忙收拾,但是初来乍到的,主人家没有吩咐,他们也不敢随便动手,于是便只能坐在原处,眼巴巴地看着姚亦昕。

  “大伙儿不必紧张,我是这姚家村的庄主姚亦昕,雇大伙儿来呢,其实就是因为咱们姚家要弄个庄子,缺些人给庄子种地除草、放养些鸡鸭,还有一群羊要养着,我看你们约莫也是庄户人家,想必这些活计都是做熟了的。”

  “咱们庄子上呢,平日里活计也不重,就是做些庄户人家的农活,帮着养养家里的牲口什么的,我今儿要说的,不是庄子,我们姚家在那边镇上码头还有个食铺,本是想买几个伙计放到铺子里,你们中间,若是有人想去铺子里做事儿,可以和咱们家签一个长工的文书,每个月五百文工钱,逢年过节另有打赏,若是铺子里生意好,年底还有额外的赏钱。”

  “只是,这伙计的人选得有个条件,年龄要在16岁到四十岁之间,身体健康无残疾,没有传染病,手脚也要勤快才行,若是会做菜的可以优先考虑。而且,若是想在咱们姚家铺子里做工,虽说不必签卖身契,可这长工期限,咱们可说好了,起码要签三年以上才可。”

  “这个不急,今晚大家就住在这里吧,回去你们自己合计合计,愿意的呢就留下,老老实实做活,姚家不会亏待你们,不愿意呢,明儿一早,吃完早饭,和门口的说一声,自行离开就是。”

  说完,姚亦昕让牛二叔带着这些人去了姚家后面的下人房,这里还有几间空屋子,这些人也带了有简单的被褥之类的,夏天天热,凑合一晚上倒也无所谓,出门在外,能有片瓦遮身就不错了。

  “爹爹,我想去姚家铺子里做工!”晚上,在船上晃悠了十几日,终于脚踏实地地睡在平地上,黄耘面色严肃地看着自家爹爹。

  “可是,铺子里要签三年的文书啊……”黄家爹爹犹豫道,正所谓故土难离,他们如今虽然逃难在外,可等到北方旱情缓解,终究还是想回到老家去的。老家有屋有地,再苦再难,也总比漂泊在外要好得多啊。

  “三年如何?三十年又如何?咱们黄家倒是世世代代都窝在老家,年年大旱小旱,年年兵灾,何曾有一天好日子过?”黄耘冷笑一声抬起头来,目光定定地看着一贯懦弱守旧的两位爹爹,“阿爷总说什么故土难离,破家值万贯,可是,家里那几间土坯房,传了多少代了?咱家有钱修新房子吗?家里那几亩地,年年旱灾,交了租税,剩下的还不够咱一家人吃的,回去?回去一个月能挣五百文钱吗?回去能一天吃三餐饱饭吗?”

  “那,那阿耘你说怎么办?”黄家爹爹向来很憷他这个主意极大的大儿子,现在听到黄耘这一叠声的反问,句句诛心,直戳得黄家二老面色煞白。

  黄耘偏过头,心下不忍,可是,现如今这形势,却逼得他不得不狠下心来,用这残酷的现实狠狠打醒黄家众人,也给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黄家村的人一个警醒。

  “我看姚家公子是个心善的,他若真是那狠心的,当时在码头把咱们都买了,不过多掏几十两银子,又何必借着雇工的借口连同你们也一起带了回来?无非是不忍咱们一家人骨肉相离罢了。”

  “姚家公子仁义,咱们却不能无情无义。虽说是签三年的长工,可是,一个月五百文钱的工钱,还包吃住,即便没有什么年节的打赏,一年下来,也能存个几两银子,攒个三年,说不定也能在这里买两亩薄地,一家人也算有个落脚的地方了。”

  “那,那阿耘你的意思,难道是让咱们全家都搬到这里来?老家,老家就不回去了?”黄家爹爹大惊失色。

  “回去做什么?守着那几亩旱地活活饿死吗?”黄耘怒极反笑,看着自家爹爹,冷冷道,“丰收的年份吃糠咽菜,大旱的年份吃土逃荒,爹爹,如果这就是您想让孩儿们过的日子,那儿子还是带着弟弟妹妹留在这里吧,这样,万一哪天老家又遭了旱灾,您和父亲,好歹还能有个投奔的地儿……”

  “唉!别说了,听阿耘的,咱们家,留下来吧!”黄家另一位爹爹一直默默地听着儿子和夫郎说话,这会儿,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似得,开口拍板道,“阿耘说得对,我也相信姚家公子是个好人,人家愿意收留咱们,那是咱们的福气,该去磕头谢恩的大恩了。”

  “再说了,阿耘合计得有道理,姚家公子给的工钱,可比咱们老家那边大户人家的月钱还要高呢,咱们家好好在这个苦干几年,我看这姚家村三面环山,到时候,买不起良田,可以在山里开几亩荒地,或是买块山地起几间土坯房,岂不就安顿下来了?”

  “是啊爹爹,这姚家村山里都是绿的,一定有许多野菜,若是家里没粮食了,我就带弟弟妹妹去山里挖野菜去,总比在老家吃草根好多啦。”黄家二弟也很想留在这里,小孩子思想单纯,哪里能吃饱饭就愿意呆在哪里,也没有什么故土情结。

  听到黄家几个人的话,屋子里其他人也纷纷议论起来,大伙儿虽然也很舍不得家乡,可是,黄耘说的却是对的,他们即便世代在那片缺水少雨的土地上拼命耕耘,到头来,也不过是落得一个啃草根吞谷糠的悲惨结局,这一次能乘船而下,遇到好心的姚家少爷收留他们,就已经不知道几辈子积德了,下一次呢?

  夜深人静,姚家后院的下人房内,却没有几个人真正睡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惶恐,让这些人几乎是彻夜难眠。

  然而,第二天,当太阳再次升起的时候,所有人都穿上了自己最整齐的衣服,站在姚家大院子里,对着姚家少爷住的主院磕了三个头,由黄耘出面,对前来登记的白十三说道:“我们商量好了,都想留在姚家做工,往后,便请白总管多多照应了。”

  “好说好说,你们好歹还是良民,我还是少爷买回来的罪奴呢。”白十三微微一笑,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胆敢看轻这个自称罪奴的男人。能够代表主人家来与他们签订雇佣文书,原本就是身份的象征。

  办好了雇工的文书,挨个按了手印,白十三收起雇佣文书,招呼他们先去吃早饭,等吃完饭再安排这些人的工作,这些事情,姚亦昕都交给他办了,白十三也很乐意帮忙,谁让他的隐藏身份是少爷的暗卫呢?能光明正大的借着雇工的机会,探查这些人的底细,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呢。

  今天的早餐,木柴大叔按照朱爷爷的意思,给换成了有养胃补气功效的山药红枣糯米粥,山药是村里人去山里挖了,拿到姚家来换铜板的,有点多,拿来制药也不需要这么多,朱爷爷索性都送给木柴大叔拿来做菜了,煮好的山药红枣糯米粥,山药软烂,红枣香甜,糯米和粳米混合了一起煮,不会太难以消化,又利用糯米增加了粥的粘稠度,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黄家村众人哪里吃到过这般精细的药膳粥?只是白总管说了,他们的身子亏损太大,若是不抓紧调养的话,万一病了,看病又要花费一大笔钱,看病可比吃粥昂贵多了,黄家村众人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顿时觉得方才还看着奢侈的山药红枣糯米粥,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大哥,这山药红枣糯米粥真好吃啊,是给神仙吃的吗?”吃完一大碗粥,黄耘最小的妹妹舔着嘴唇,仰起头,一脸期盼地看着最信任的大哥,“大哥,我们以后会住在这里吗?还会有红枣粥吃吗?”

  “会的!等哥哥存了钱,给你买红枣糕吃!”黄耘笑着摸了摸幺妹头上的两个包包头。

  “好了,既然大伙儿都吃饱了,就都过来吧,咱们先把这段时间的活计分一分。”白十三拍了拍手,很有土地主家的老账房的架势,暗卫的高冷包袱都不知道被他甩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