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作者:无尾北北      更新:2023-07-29 06:19      字数:3629
  胡幽一想,这个“牛拉村”,大概就是个爱吹牛皮的村村。

  有这样的村,一个个吃的都是黑馍,偶尔才能吃上顿玉米馍,都在村里头的食堂里头吃的。

  然后一个个就跟有病似的,进行互相欺骗。

  胡幽当时就听刘文给讲过,比如这俩个村民是一起从村里的食堂出来的,还假装碰了个面对面。

  其中一个捂着肚子,和另一个说,

  “哎呀,今天村里的食堂饭菜不错啊。”

  另一个又说,“是啊,是啊,天天吃白面馒头,唉,我都吃腻了。”

  前面那个又说,

  “是哦,白面条我现在看着都想吐了。”

  胡幽想起来这种吹牛皮的傻货,就不由地一哆嗦。

  不过,胡幽觉得胡大伯可能办不了。

  胡幽无奈地叹了口气,

  “赖师哥,你想想啊,除了吹牛皮什么都没有的破村子,能有电话?”

  赖波这才想到这一环节,确实啊。像胡家村这种,要啥有啥的,确实是少见。

  其它很多的村子,别说拖拉机了,连耕牛都少,很多还是靠农具和农民的一双手。

  胡幽就立即去找了温大舅舅,把需要找关系的人的情况,和温大舅舅说了。

  “大舅舅,那个人你也认识,就是来过咱村的文主任,文布燎。”

  温大舅舅对这个人是太有印象了,而且这个人战斗意识强,下手也狠。

  当时温大舅舅被这个人查的时候,还出了点虚汗呢。

  可是,现在却听到胡幽说,和这个人的“关系不错”

  胡幽不自在地轻笑了下,

  “也不是关系不错,只是他收了我这么多的肉,也总要给办点事吧。”

  往往事情却是那样的出乎意料,胡幽带着胡小弟,旁边跟着温大舅舅。

  温大舅舅没有让曲明老头跟着,怕他到时候听了什么,又承受不住了。

  等胡幽提着一篮子鸡蛋,在文布燎家门口等着他时,文布燎看着他们几个人,冷哼了一声。

  文布燎把胡幽、胡小弟,和温大舅舅都让进了屋,居然主动和胡幽说,

  “我还以为你们都没啥要求了呢,原来也是有求于我啊。”

  胡幽看了下温大舅舅,温大舅舅就简单了说了两句,

  “我侄女的一个老师,被分配到了牛拉村,听说离咱这挺远的。我侄女和她这个老师关系好,闹腾我好几次了。”

  胡幽是没有想到,顺利得出乎意料。

  从文布燎家里出来后,胡幽还有点不敢相信呢。

  “他说让咱等消息,就问了金兰老师的名字,还有一些户籍情况。大舅舅,我咋觉得有点虚呢?”

  温大舅舅笑了笑,

  “因为你有肉啊。”

  温大舅舅也是没有想到,那个文主任,居然主动就接下了这个事儿。

  一直等进了腊月,又是温大舅舅来的,不过这次胡幽没有来,是胡小弟和温大舅舅一起来的。

  当温大舅舅和胡小弟,把装肉的袋子放到文布燎家的地上时,文布燎还被吓了一跳呢。

  “好大一袋啊,你们家真会弄这些。”

  文布燎终于说了句实话,而且立即凑到袋子跟前看里面有些什么肉。

  这个时候的文布燎也没有“闻不了”了,他还凑到袋子跟前,抽抽鼻子嗅了嗅。

  “有羊肉,鸡肉,还有猪肉?”

  胡小弟立即把袋子里的肉都给倒了出来,肉都是冻好的了,一大块一大块的。

  尤其,有一块雪白得还晃人眼的。

  文布燎走到跟前看了看,闻到股油肉的香味。

  胡小弟指着一大块白油说,

  “这是大板油,冻成了一大块,炼油渣贼拉的香。做韭菜盒子放油渣,能香死个人。”

  文布燎是个爱吃的,还特别地愿意吃好。

  胡幽能很迅速地拿下文布燎,走他的关系,还是因为个“吃”。旁边的温大舅舅多精明呢,眉毛一挑,就明白了。

  温大舅舅轻“咳”了一声,就把胡幽做韭菜盒子的过程,大致讲了一下。

  而胡小弟,最后又补充了一句,

  “一定要多放花生油,不要用猪油煎。我姐说猪油吃葱油饼才好呢。”

  大概是胡小弟一副馋的样子,把个文布燎给说馋子,还多问了一句胡小弟,

  “你家的花生油很多?”

  胡小弟耸了下肩膀,冲着文布燎说,

  “不是很多的,不过秋天自己家收的花生,用磨自己磨的,又压出来的油。村村里头没有地方买油,总不能不吃油吧。”

  文布燎只是微微点头,没再问油的事了。而胡小弟却是抬起了眼睛,冲着温大舅舅眨了眨眼。

  而文布燎在看到胡幽给准备的大猪肉时,还吓了一跳,

  “你家养猪很厉害嘛,这肉一看就是好肉啊。”

  胡小弟心里头却说,幸好没给你18层的五花肉,要不然这事儿就不好办了。

  不过文布燎在胡小弟和温大舅舅离开时,给了个好消息。

  “牛拉村那头我已经问过了,确实有个叫金兰的姑娘,从上海过来的。”

  胡小弟咧着嘴笑,而温大舅舅也是再三感谢了文布燎。

  从文布燎家里出来后,又坐着村里的驴车回村了。胡九伯现在也不怎么赶着牲口上镇上或市里了,只有胡四家有什么事,他才会帮忙的。

  而胡幽因为今年用的胡九伯和驴车次数多,也就人胡九伯准备了一份特别丰富的年货。

  等胡九伯栽着温大舅舅和胡小弟回来的时候,胡幽立即让胡二哥把一袋子肉,还有米面油,都给搬上了胡九伯的驴车。

  胡幽还不等胡九伯拒绝或是感动的抹两把泪,胡幽就立即说了,

  “九伯伯,恐怕这两年还得继续用您呢,您就别抹泪儿了,回家做吃的去吧。”

  胡九伯赶着驴车抹着泪儿走了,胡幽这才和胡小弟去找温大舅舅。

  而温大舅舅却是第一时间,和曲明老头说了文布燎给的消息,

  “看来,金兰还得在有牛农场再呆一年半截的,要把金兰的关系,往咱村转,不好转。还要走上面的关系。”

  但是曲明老头听了,却觉得是大好的消息,掏出灰手绢也抹了两下眼泪。

  “只要人有消息,有希望就成,多等个一年半截没啥的。”

  而温大舅舅却转身脸和胡幽说,

  “看来,你下次送东西,还得给装一壶油。”

  现在城里头常装油的,有一种装油的大铁壶。

  可是,胡幽是没有的,她家里头是用的玻璃瓶。

  胡幽立即就去供销社找到了庞同志,说自己装油用的。

  庞同志最近好像又圆乎了,胡幽扯了下嘴角,心里头却想,这个庞同志可真爱吃啊,天天往庞师长那里去蹭饭。

  庞同志听到胡幽连花生油都能弄上,就多问了两句,

  “你家咋啥都不缺。”

  胡幽轻笑了声,

  “我家人多,聪明人也多。”

  胡幽从庞同志手里,接过一个脏不兮兮的铁油壶。都脏得发黑油了,看不出原来是个啥色儿的。

  胡幽也不嫌脏,只是和庞同志说,

  “我回去好好洗洗吧,希望能洗干净。”

  庞同志却是无怕谓的说,

  “不都是装油嘛,这个就是用的年头长了些。”

  胡幽又看了下手上这个用了年头长的,油拉拉黑泥泥,看着能起一身鸡皮疙瘩。

  胡幽抖了下上身,要是真的这个给文布燎,肯定这一年的肉是白送了。

  胡幽回家后用之前淘到的旧款清洗机,把油壶洗干净了。

  洗干净后,胡幽才发现这个油壶原来是个军绿色的。

  椭圆形的桶,上面还有个圆形的口。

  胡幽把一桶油倒满花生油后,发现这个壶还不少装呢,至少能装十多斤。

  把花生油装好后,胡幽想着过几天再让胡九伯给文布燎送过去,只是让胡小弟去和胡九伯打声招呼,找了两天找没找着胡九伯。

  胡幽觉得胡九伯不回家,不可能吧,胡九伯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呢。

  而胡小弟却站在旁边对着那个绿色的大油壶,是一阵阵的嫌弃。

  胡小弟撇了好几次嘴,

  “姐,你把这个大油壹洗得这么干净,越看越像是爷爷的夜壶。”

  胡幽转过头在胡小弟的脑门上轻拍了一下,

  “别让别人听到,多大个人,啥话也说。”

  胡小弟立即凑到胡幽跟前,又说起了文布燎。

  “胡九伯对这个姓文的还有些了解呢,说是他在镇上和市里头都有家呢。”

  胡幽他们一年来送肉的地方,都是在镇上,而胡幽也并没有多想,就当是胡九伯知道这位文主任有两个房子而已。

  完全没有领悟胡九伯的意思的胡幽,居然是在差不多是在一年后明白一点了。

  从牛护士那里知道了一件事,侯文媳妇是文青同志,怀上了文布燎的娃了。

  而侯文这个傻货还不知道,还在村子里瞎作乱。

  胡幽刚接受了这个消息前不久,就收到了文布燎让胡九伯送来的消息,金兰同志可以从牛拉村的有牛农场,调配到胡家村的生产队进行继续劳动上进。

  而当时温大舅舅立即就出发去了上海,出发前还叮嘱胡幽,给文布燎的东西,还是隔两个月送一次。

  “现在胡家村虽然还是先进生产村,但是不代表肉多啊。符生媳妇,你在村里头不知道,现在很多城里人买粮都有点困难,供给量很小。黑馍,不吃吗,除非不怕饿死。”

  胡幽也是从1969年过完正月后,隔月才给文布燎肉的。

  可能确实城里头粮食比较吃紧,胡小弟和胡九伯在温大舅舅离开后,才去城里送的东西。

  而胡小弟还回来夸赞温大舅舅呢,

  “大舅舅说这次就送袋白面,还有半袋大米和半袋花生,果然是送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