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生在五十年代 13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25      字数:3643
  “行啊, 就是太少了,来的什么?”

  “轮胎和棉布还有一箱青霉素一箱阿司匹林”

  “太好了!能多弄药来不?”

  “我们尽量”

  “好,卸船”

  船上的往上搬,岸上的过数, “这次不少啊”

  “轮胎拖在后面一些”

  “这法好,老规矩,整数用黄鱼,余下的用银元”有人民币, 可是谁要?双方只能用黄白交换。黄金一百克兑换六七百的港币, 而且很划算。

  回程远远看到两艘大船驶向远处的一个大码头,那一艘船估计一趟就应该有上千吨的货物吧。冰兰只能是羡慕的份。像他们这样小打小闹的也就挣个小钱。

  大宗商品终是不是他们能触及的!机床部件更不是他们能运的。周家的在跟着跑船, 黄宗民是知道的, 周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刘艳萍和黄明娟深有体会。

  “咱们家是不是也要想想办法?这样儿子怎么娶媳妇?”刘延萍跟黄宗民道。

  “跑船很辛苦, 要冒生命危险,你说想让你儿子去还是我去?”

  “难道就这样?”

  “不然怎么样?出去回不来的不是没有,难道我想每天扛大包?不过听说有个纽扣工厂招工, 不然就让丙详(他们儿子)去试试”

  “阿爹,阿娘,小兰说她家自己在做”一旁的黄明娟突然道。

  “自己做什么?”

  “运货啊”

  “运货?他们自己吗?”黄宗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小兰就是这么说的, 是梁先生帮的忙?”

  “宗民, 我们要不要去周家问问?”刘艳萍道。

  “问了能干什么?”

  “跟着他们跑不行吗?”

  “好, 你跟我去, 带上孩子们”黄宗民当即答应, 自己也是读书识字的,怎么干不过一群泥腿子!

  周家只有女人,但是周家的宽敞的房子和规矩的布置摆设,让刘艳萍动了点心思。“大哥他们呢?”黄宗民问道。

  “都跟着出船了”李氏忙把人让进来,她现在能凑合着听懂当地语言了。

  “怎么都出去了?听说出海很危险的”刘艳萍忙道。

  “还不都是为口饭吃,孩子们马上上学,几个大的也要说娶的,孩子大了有大的愁事”

  刘艳萍一听可不是,他们家三个孩子都是独身带孩子。这年头成家也是负担。“船上的人手够吗?我家宗民也是想找份活计,扛大包累一天就剩下累,天天看他回来我这心啊——”

  “船上有他们爷五个,加了是五个船工刚刚好,真是不好意思”李氏道。

  “怎么你家丫头也跟去了?”

  “冰兰啊,从小力气大,比他哥哥力气都不小呢,再说算算账什么的也需要她这个人”

  “我家宗民可是读过私塾的,算账更是一把手,女孩子早晚要嫁人,还是做一些岸上的活好”刘艳萍道。

  要是冰兰没有空间,李氏或许真的会让闺女回来。可是每趟可全凭着闺女暗藏的赚钱呢。李氏自然不答应,黄家算是白来一趟。

  黄家走了,可是提醒了李氏,自己的三个儿子,两个闺女都是要安置的,可这人去哪儿找?李氏是愁死了。周家就靠一条船在风浪里赚取利益。小船被很多人忽视着,抓到了有多少?还不如抓一条大鱼来的实惠。

  黄宗民某一天也上船了,去了远洋。儿子黄炳祥去了工厂,刘艳萍找了一份糊纸盒的活计。李氏从此安静很多。

  而这一天周家回来的船上却多了几个人,四男两女。“谢谢大叔,这份恩只能来日报答”为首的男子道。

  “来的都不容易,你们做什么打算?”周子民道。

  “刚来不知道,只能先看看,大叔有没有好的介绍?”

  “我们刚来的时候都是去扛大包的,要是有厂子招工更好,有些人跟着去船上当船工。这要看你们自己怎么选择”周继民看到他们就如看到了自己家刚来,像他们介绍了吃住等问题。

  “你们为什么过来?”

  “家里闹腾的厉害,我们出身都不好,留下也是受罪,家里老的死了,没死的也就剩了半条命,让我们出来找出路。我们也是听别人提起那个小码头的事,在草里等两两天才算好时机下了海。”为首男子道。

  “如果我们发现不了你们,你们打算游过来吗?”

  “肯定要闯一下的”

  “这位大哥,我们目前能帮你们的也就是先帮你们安置一下”

  “已经很感谢了,我们带了一些东西不知道去哪儿换钱?”

  “我带你们去吧,周振兴道”跑了一晚上,大家要回家早点休息。

  没想到这只是开始,接下里的一年里,周家送货去,回来偶尔就会带回几个或十几个人回来。有的急于上船的还会塞些钱物,这让周家又多了一笔进项。事情一直持续到53年,随着国际环境升温,运输物资不再需要私下里进行了。周家等那边放出话后,彻底不再出海。

  “周大哥,能不能帮我们跑一趟,接几个朋友亲戚过来”前几批过来的一位金姓男子过来找周振东。

  “我们已经不打算出去了,现在那边不要货,我们去基本上是白跑”周振东道,即使他们家不要钱,船工也是要给的。

  “大哥,这样吧,那边来的是我姑母家的孩子,本来在英国,一听解放才回来。没想到遇到国内那种情况,姑母前阵子没了,找人捎信说想让表弟表妹过来。还有几个朋友也想来。大哥要是能跑一趟,我就让人捎信去。也不让你们白跑,该出多少钱我们出”

  “好吧,尽快,船工也是要找活的”

  “那个我们都会使船,只要大哥带我们过去接人就行”

  周家很少拒绝求助的人,只要有能力就会尽力。黄云杰和黄敏兄妹二人半个月后过来的,因为黄云杰搞建筑的,很快找打工作。黄敏成了冰兰的朋友,无他想学点厨艺。也许家里条件好,黄敏都十七了还不会做饭。冰兰喜欢姑娘的单纯善良,教教无妨。

  李氏倒是不无聊,刘艳萍常带着闺女偶尔过来串门。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可是她家闺女刚多大?再说自己三儿子现在定也太早。

  船还回去后,一家人坐一起开始研究以后的路。香港今年建了不少工厂,做惯了走私行当,去工厂每月赚一百来块,总是觉得不过瘾。

  一年多的时间让周家积攒了将近二十三万。而他们面临选择生活方向,还有安家置业。

  李氏总算了了一半的心事,周家接触来港的人多,在那些人里,很多是受过周家的帮助的。有的感恩的与周家关系走得近。李氏从中给两个儿子选了合适年龄的媳妇。虽然老大家与周振东相差了几岁。

  不过两人关系好,未来媳妇人性更好,对待两个孩子更是没的说。玉兰经人介绍,与一个开包子铺的儿子相识,并结婚。现在唯一老大难的就是冰兰,左看一个不要,右看一个不满意。

  李氏愁的没办法。但是儿子要结婚,房子呢?以前一直起早贪黑的赚钱,现在不要忙了,结婚的事就提上日程。

  “不如每家给你们租一套”李氏道。

  “我还小,不着急”周振福忙道。

  “你不着急你两哥着急”

  “娘,我们也不急”哥俩忙表示。

  “你们都不急,我急!”李氏笑道,“不管急不急,房子你们说咋办?”

  “娘,我主张买房,找新建的新楼房,环境好些的”冰兰道。

  “英国人一卖就是一整栋,我们哪里买的起?”

  现在房价一整栋五层的大概二三十万,便宜的也要十几万,要知道警察工资每月不过一百五六。他们的钱不够一栋,却没人分层给他们。

  冰兰经过查资料,香港将有位牛人马上卖楼花了,只是还没开始。李家也不能拿钱全买了房。最终李氏还是给两个儿子租了房子,一起办了婚宴各自搬出去。

  家里只剩下五口人,地方一下子宽敞起来。周家人没歇几天,梁建辉上门,自从周家人单独干后,基本上很少见到他了。

  梁建辉心事重重,客套后直入主题:“前阵子组织争斗内乱,加上港府镇压。那个组织已经大不如前,现在里面分了很多小团体。我这次来也是想问问你们有没有继续想去更远的地方跑跑的想法。不过我们以前用的船跑不远,只能最远去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地。如果再想远去,只能租借货轮。但是货物会更多,利润也大”

  “梁大哥想好了要运什么吗?”

  “香港什么都缺,就不缺人,近了运粮食,肉蛋,远了运原材料”

  “什么原料最好卖?”

  “棉花,布匹,钢铁,煤炭,橡胶,石油等,我剩下的人不多,只想安分赚钱。”梁建辉道。

  “梁大哥能拿到地皮不?”冰兰问。

  “你想建房?”

  “可以合伙建房”

  “现在房子不好卖,买的起的人少,压钱太多”

  “那是卖房方法不对,只要能拿到地皮,就有钱赚,比出海强”

  “说说”梁建辉来了兴致。

  冰兰把找到的资料说了一套,其实现在已经有过一人这么干了,只是没引起更多关注。“先交钱后盖房?没看到房子谁买?”

  “地在那儿,开地基就卖,先交总价值的一半,或者更少的部分。然后盖起一两层就交一次,一直到封顶交完。房子就在那儿盖,还能跑了?”

  “咱们买地需要一大笔钱吧,这钱从哪儿来?”

  “那就靠咱们找了,内地来的不都是穷人,很多富人也有。大家都想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就是咱们合伙盖自己的房也划算。要是弄大了,我说的方法行得通的话,各家参股,最后利润按比例分。起码咱们自己住的能出来也行”

  冰兰这么一说,所有人都思考起来,梁建平道:“我先去找几位朋友,看看他们什么意见,如果他们能入股就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