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生在五十年代 15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26      字数:3448
  “算啦, 本来我就看不上这家人,眼高手低的,娘别生气啊”冰兰忙过来圈。

  贷款下来,有钱好办事, 地基一挖出来,地下设施开始铺设管道线路等等。他们首先第一个使用了地下铺设线路。这样外面不会到处都是明线。

  这也是黄云杰根据冰兰的提议结合自己的所学设计的。基础材料用的绝对都是好东西。

  “现在开始打广告,售卖吧!”陈学礼道,“让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基础牢不牢靠?我们的东西用的好不好, 还有我们整体规划出来将来是什么样子”

  霍家的楼花卖火爆了,不久就被抢购一空。这已经打了最好的广告。荣安置业广告一出,没买到霍家楼房的全跑来。

  陈学礼等人没急着售卖,而是召开了一个现场会, 因为他们的定价比霍家要高一些。为了让大家理解为什么贵, 这个会就要开。

  一层二十八万的价格还是让有些人退却了, 但是一层六户,有大有小。荣安置业提出新概念, 按户卖。小的三万多, 大的六万。这一下子人们再次振奋, 有钱的买大的,钱少的买小的。

  房子比霍家那边的要宽敞, 还带升降梯。位置好,规划好, 住进来的人素质更好。多花点钱不算啥, 尤其还是分期付, 首期他们定的是百分之三十,因为楼层高,工期长,房子下来大约一年。家里但有一些家底的人都能拿出一两万块。

  荣安开盘一共十八栋综合复式楼,每栋十七层,临街一层商铺,商铺价位是住宅的两倍。但是基本上被他们内部瓜分。

  开售收预定了,三间临时建起来的小房子外排出长长的队伍。冰兰跟周振东负责一处,门关好后,钱基本上就是满地仍了。开始还装箱子,箱子满了只能扔地上。基本上都是一万一捆的,倒是好收拾。

  一天结束,众人只能说累死了,收钱收的手软,累死了!每间房负责六栋房屋,一栋总价值三百零六万,收三成也是上百万。六栋就是六百来万。当然不是一天完成,但也只用了一周时间,房屋宣布告罄!

  这哪还用银行贷款?有了第一笔收入,融安还清银行贷款和个人投资后,投入紧张的施工中。冰兰拿回自己的抵押,霍克一再说如果想卖,他们会出合理价位。

  冰兰不会卖,那是老朋友的心意,当然也是她不缺钱。她用卖古董的钱买了一层。委员会关于各家需要的房屋有过商议。

  自己盖房不能不留,盖房的再没房住那不闹笑话!他们盖房目的不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住房吗?所以提出,各家根据情况,可以先预留出一两层赊欠,回头从分红里扣除。当然有钱了你可以尽情地买。

  大家粗略估算过,一层基本上赚五六万是没问题的,十八栋少说也能赚一千万。六家分谁家都能付起房子钱。

  冰兰的古董钱,周继民表示先赊欠,钻石的事事关重大,没人知晓。知晓的何孝恒很聪明地闭上嘴巴。周家人丁兴旺,周继民又要了一层。

  冰兰一看黄云杰自己也留了一层,就那兄妹俩住的过来吗?

  供应商是招标来的,即使熟人也要走这个程序,谁也不想多花钱。材料主要来源美国,直接从港口卸船运上岸。其他一样,为了保证质量,每种材料委员会都要检验核实的,把关严格,所以房子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建筑工地热火朝天,他们在盖,霍家人也在盖,一船船材料进港,被他们瓜分着。其他建筑商一看有利可图,分分效仿。一下子香港的房地产出现火热场面。

  “咱们要不要再拿一块地?”陈学礼等人聚在一起商量。

  “要是能拿到最好,这事您和梁先生费心”

  众人无所谓,看到了高利润,很多商人都行动起来,这回就看谁有实力拿地,没地谁也不会相信你能改房。地价上涨,竞争对手减少,荣安置业再次拿到一块地。

  霍家的房子封顶了,领入伙纸,进驻。而融安的还在盖,每升高两层,那就是开始收钱的日子。日子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过着,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周家吃饭的人多了起来。大家一忙,黄家兄妹成了家里的常客。

  冰兰没时间教黄敏做饭,她自己便跑来跟李氏学,黄敏吃了,黄云杰也就顺理成章的过来。一晃欣然都去上了幼稚园,李氏不太喜欢刘艳萍常来,正好黄敏过来作伴。这丫头在家里养的太好,基本上什么都是从头学,也多亏了李氏耐心,黄敏虚心。

  两个媳妇都是勤快人,结婚了也在外面干活。这一点也是李氏最满意的。

  “我看云杰人品不错,又是高材生,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李氏偷着文闺女。

  “娘啊,我是寡妇,人家是留洋回来的,我们不是一个层次。再说也没共同语言。您可别乱点鸳鸯谱。到时候都尴尬。”

  “那你想找啥样的?咱们认识的也没什么合适的”

  “先等房子竣工再说,您看我哪有时间!”

  “行,你自己的事上心就是,早点歇着”李氏心疼闺女,算啦,不管了!

  第二个小区破土动工的时候,铜锣湾的终于封顶进入内部装修和户外硬化绿化。房子统一瓷砖,冰兰跟着黄云杰亲自去意大利采购室内外用砖,在规格颜色上冰兰做了要求。窗户采用的大开,采光好,等初步装修完后,很多业主都过来参观。

  房子质量没的说,里面装修档次高。这一下子荣安置业名气大增。新开盘的还没卖,已经有很多人盯上了。售卖当天异常火爆,三天全部售完。

  五四年的秋季,荣安置业第一个住宅区荣盛物业迎来属于这里的业主。干净整洁的小区,高大的绿色植物,迎接着他们新的主人。

  拿到钥匙的纷纷踏进自己的家门,他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欢呼声不时传来。小区一侧的一栋三层楼里,股东们召开第一次分红大会。

  管账的何毅向众位公布他们一年多的时间从集资到运作,到现在交付,整个过称。“我们当初集资一共两百八十万,根据当时的商议,出的资金将按股份的百分之三十分配,个人在团队能力将分配剩下的百分之七十。

  下面我把个家所占比例公布一下:陈学礼先生占百分之二十一,梁建辉先生百分之二十,何毅先生占百分之十六,何孝恒先生占百分之十九,周继民先生占百分之十三,黄云杰先生占百分之十一。大家如没有意义就按这个比例分成。”

  “请问何先生,咱们后面的比例怎么计算的?”梁建辉问道。

  “百分之七十分成六分计算的,这样也是最公平合理的”何毅道,他应该没有计算错误。

  “陈先生有什么看法吗?”梁建辉问道。

  “没意见就按这么分配吧”陈学礼答。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前面的我没意见,毕竟当时咱们就那么定下了。后面的我觉的这么平均就有些不公平了。咱们每人是都在做事,但是做事有主有次,一个观念,一个主要,一个理念都有着改变全局的作用。

  这楼的设计他的思想就是金钱。楼盘销售的模式和运作就是突破。让整个香港的地产跨上了一个新时代。敢问,如果没有冰兰小姐的出谋划策,我们谁能在这里。钱再多咱们没本事赚到。

  还有那一笔银行贷款,如果不是冰兰小姐,我们谁能借来?所以我要求百分之七十重新分配。”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都是摆设没用了?”何毅冷笑道。

  “如果你们是摆设,七十里一分都没有”梁建辉道,“陈先生,当初大家选你做这个委员会的主任,也是看在你德高望重的份上,请问我说的在不在理?”

  陈学礼笑道:“大家稍安,都是自己人,不能见钱忘了我们的宗旨。这事怎么说呢?我觉得黄先生和周小姐的功劳是不小,不然也不会没投资多少就能拿到百分之十几。

  想想就是百分之十几也是不小的数目。不过梁先生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从我这里拿一个点给他们两个。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我也说两句吧”一直没说话的何孝恒道,“剩余的百分之七十应该重新分配,或者整体就应该重新分配。除了梁先生说的,还有就是周先生家基本上全体出动了,都是干的实在事,一年来他们从没说过什么。不说不等于我们没看到。

  如果银行那笔钱算进首批投资,那么那百分之的三十也要重新划分的,我不知道各位能力,但是我知道,汇丰银行的那笔钱我贷不来。如果没那笔钱,就像梁先生说的,我们还在家拿着那点钱什么也干不了。

  要知道,我们个人前期投入在第一笔买楼入账已经回到了各自手里。真正其关键作用的怕是那笔贷款。

  我们这里陈先生接触过建筑材料,其余的都是门外汉。黄先生在整个过程中肩负着设计师、建造师、检验把关等等环节。所以我自认为不敢拿那平均数。做人要知足,所以我提议打破原来的分配原则,重新商议新的比例。”

  冰兰静静看着个人的表情,不赚钱或者赚的少的时候怎么都好说。涉及到利益都要为自己考虑。她倒是没想拿太多,但是他们一家五六口在这里忙了一年多却拿百分之十三,还是太少了。

  黄云杰始终没发言,钱出的不多,但是他不能站在何毅那边,这样对周家不公平。周家人力物力都没少出,给那点实在是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