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民国掠影2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28      字数:3563
  “大伯, 您知道各家的日子的,我们就是想送也没那能力,族里能不能出一半?”一旁的沈子敬道,他是三房的人, 今天给侄女送嫁也是看看见过世面就要留洋的侄女婿。这一看心也动了。

  陈楚中的气质远远胜于沈荣安,大家归结为陈家早早就把儿子送到京城读书的原因。沈家在去年朝廷第一批招生报名中去了七八个,结果只有沈荣安获得了资格。

  沈荣安出去, 别人家自然也动心思。但是想出去从族学出去的机会就少。他们教育的都是传统文化,只有出去读中学考上的机会才会大。荣安不就是从新式学堂走的吗?

  大家把族里那几个没被录取的原因归结为,族里让孩子们在县城上的中学,而沈荣安是在杭州上的学。州府与县城能一样?京城回来的陈楚中与杭州学堂出来的沈荣安不也不一样吗?

  沈荣安能去杭州上学那是得益于外家,可他们不是每家都有一个好的外家。杨氏的娘家是做生意的, 沈荣安到了十五岁就随着表兄弟们去杭州读书了。花费自己自然是外家花的,不然以他们的能力根本供不起。

  “族里只能顾及几个有才华天分的,想让族里出钱,回去告诉你家小子,好好读书!”老族长斜了一眼沈子敬。

  这个话题就不能说了,既然新姑爷看了,酒也喝了,大家各自散去。老族长叫上几家代表去商议茶山和秋收的事宜。二房人送走族里的人,拥挤的院子算是清净了。

  沈家二房住的是一处二进院子,青砖黛瓦那是昔日的辉煌。院子明显破败了。从多处修缮的痕迹不难看出, 主人一直在精心维护着。

  冰兰一家住在后院二进, 前面是沈元良夫妻和沈子祥一家的住处。冰兰此时正陪着几个小丫头聊天, 准确的说是她在听那几个小丫头聊天。

  沈子祥生了两儿两女,沈荣安留学了,沈铃兰出嫁了,剩下沈兴安和沈谷兰。沈谷兰比冰兰小两岁,两个女孩平时关系不错。现在加上同族的几个姐妹,小女孩的世界是灿烂的。

  “大姐夫很斯文,是不是人戴上眼镜都会很斯文?”小女孩沈锡兰睁着大眼睛问。

  “那是,有学问的都要戴眼镜”

  “荣安哥哥回来怎么没戴?”

  “那是看的书不多”

  “我娘说了,也要给我大姐找一个留洋的”

  “你以为留洋的满大街都是?女孩子能不能出去?”

  “当然不能,女人出去了家谁管?我娘说女人要把家看好。”......

  冰兰听着没营养的话,那句女孩子能不能出去也是她考虑的。现在她的族学已经上完了,这两年就是跟李氏学学刺绣管家等等,也就是为嫁人做准备。

  陈家给的聘金多,王氏给了闺女一部分做压腰钱,剩下的准备供两个儿子出去读书。她没大嫂那么好的娘家,但她一样希望儿子出息。

  “二姐姐,想什么呢?”堂妹谷兰拉了冰兰一下。

  “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去上女子中学”

  “二姐姐也想留洋?”谷兰笑道。

  “如果出去不是很好吗?”

  “女孩子学什么?”一听这个话题,小丫头们都停下来听她们说。

  “画画,弹琴、文学、医学,很多吧,回来做一个女先生或医生吧”

  “二姐姐知道的好多!”

  “这不是听街上人说的吗?大哥不也说外面有女子学堂”

  “族长爷爷一定不会让咱们去的,说实话,我不喜欢背那些女戒女训的”小丫头崛起了嘴巴。

  几个说话被外面的喊声叫停,喊她们的是堂弟兴安,祖母让谷兰和冰兰过去。几个小丫头这才散去。正房厅堂里,沈家二房算是都全了。冰兰垂手站在王氏身边,两个弟弟一样。在长辈面前,小辈只有恭顺的份。

  “今天香兰出嫁了,香兰算是有了一个圆满婚姻”沈元良道。冰兰想吐槽:这刚到哪儿?以后谁知道如何?

  “剩下的小辈需努力,开年送兴安去州府吧。咱们不指望族里出多少,我们沈家的孩子更不能指望着杨家养。子厚,将香兰的聘金银子拿出五十两给兴安。”沈元良接着道。

  “是,爹”沈子厚忙道。

  五十两?好像陈家一共给了二百两。王氏给闺女留了五十两,置办嫁妆和酒席等等估计也要花费几十两。家里怕是最多也就剩下一百两,沈元良这一下子就要走了一半。

  冰兰不理解,但是没从父母脸上看出什么,那就是认可了。刚才在后院王氏倒是说过银子他们也做不了主。这孙女的钱祖父也要管?

  她没来到过这个时代,还不理解这些人的思想。如果是后世,她不会同意,毕竟自己这边还有两个弟弟要上学。

  “逸安、怀安也要去,将来有你两位堂哥帮衬,你们走的会更容易。我们沈家书香世家,男儿都要好好读书,女儿都要像香兰一样知书达理,嫁一个好人家。以后冰兰就住在侧间来,让你们祖母好生教导。等冰兰出嫁了,谷兰就过来”

  冰兰有种接着被卖的感觉,侧间是沈元良夫妻住的正房旁边的一间房间。中间只有一道墙,现在打了一道门。方便住的人进来伺候,但是也有独立的外出门。冰兰印象里房间是狭长的,长下与正房一样,宽下只有两米。

  自己这是要开始做丫鬟了?王氏一桶闺女,冰兰忙去道谢。这还要谢谢人家给了自己当丫头的机会。谷兰雀跃着,脸上露出喜色,回头自己也搬过去跟堂姐作伴去。

  沈元良很有成就感的宣讲一番大道理,沈家去年沈荣安留洋,今年沈香兰出嫁,明年再把孙子送出去,真是好事不断!

  冰兰跟着王氏夫妻回到后面的正房,这里还有一些干果点心,是新娘子房间准备的。怀安、逸安被娘亲准许后每人拿了一块。看来这家人的教育很到位。沈子厚叫王氏拿了银子,他要给大哥送去。

  看夫妻俩的样子很开心,冰兰忍不住问:“爹,银子给了大伯他们,两个弟弟用什么读书?”

  “那不还有五十两吗?逸安还有两三年,那时候你大堂哥也该回来了。女孩子不要问太多,等下让你娘教教你在你祖母那边要注意的事”沈子厚拿着银子走了。

  王氏将桌案重新抹了一遍,对冰兰道:“跟你祖母几年也好,女人到了婆家那边也是要有规矩的。老太太可能严格点,那是对你好。你堂姐和你大姐都是这样过来的.......”

  冰兰接着听王氏的絮叨,眼睛看扫院子的那两兄弟。脑子里想这家的日子,粮食是每年族里下发,沈子厚每月五百大钱,年终红包不知道能不能到手。红包按房发,剩下的看各房长辈怎么安排。

  沈家的院子小,没地方种菜,没地方养鸡。以前吃什么买什么。后来家道不好,族里给每家分了几亩地种菜。只是菜园还在镇子边上。

  “你这丫头,发什么呆?”王氏觉得闺女不像原来乖巧了,不时就发呆。

  “哦,听着呢娘,你不是说让我好好伺候祖母吗?”冰兰忙道。

  “明天就搬过去吧,记住我说的。”

  “知道了,我去地里摘菜”冰兰去找篮子,逃一般离开这座院子。它让她感到窒息。镇子不大,这里最多的就是水,随处都能看到水塘、小河。荷塘里最多的是莲藕。现在荷花刚结成莲蓬。

  昨天的雨让田间小路更不好走,冰兰决定脱鞋光脚。尽管知道这里不会被允许,现在不是没人吗?脚!冰兰感觉很痛苦,她的脚是裹足,虽然没有三寸,但也差不多。

  将裹脚布拆了下来,还好,自己还年轻,损伤不是很严重。回头就给自己放了,慢慢也许会调养过来。即使恢复不到正常,也不会差很多。

  踩进泥土里很沿着田埂过去,自己地里有了积水。忙着婚事谁也不会有空过来,将田里的水放出去,黄瓜和西红柿架上没什么可摘的。砍了一棵莴笋,摘了一篮子青菜和豆角回去。再次叹气,这家怎么来钱?

  地里除了茶叶就没什么值钱的,到了河边将自己的脚洗干净,简单包裹了一下穿上鞋,远远地一个少年红了脸。雨桐将菜收拾好起来才看到那个将脸转过去的少年。

  冰兰走过的时候,少年转过头低声道:“女孩子是不能光脚的”

  “谢谢”冰兰当然知道,只是没想到会被人看到。

  “我马上要去杭州上学了”

  “嗯?”冰兰奇怪,跟她有关系吗?少年脸又红了,“我要像你大姐夫一样去留洋”

  一个陈楚中这是激励了多少人!“那就努力吧”冰兰能说什么?眼前这人看着面熟,宋茂名,族学里的同学。

  冰兰大步走上青石板路,一切都是那么湿乎乎的。即使天晴了也是潮湿。一个纯真少女用雪白的脚丫在河水里荡漾的画面刻在一个少年人的心里。

  冰兰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装搬进了沈香兰住过的屋子。屋子很简单,一个睡人的木床,一个装东西的箱子,一张写字放东西的桌子。

  沈元良夫妻屋子也简单,一张架子床,外还有一套黄花梨的茶几椅子。靠墙是一排书架一张长案一把椅子。家具虽陈旧,但是材料却是好的。

  张氏喜欢穿茄皮紫色或鸭青色过膝长袖衫,下配长裤或长裙。头发梳成一个发髻,插上一支或两支的银钗。她喜欢干净整洁。身材不高,也就一米五五的样子。

  从早上起床,冰兰给她梳头穿衣到下地洗漱吃饭,两个小时基本上就耗在这个老太太身上。尤其那双小脚,她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包裹起来。加上沈元良的辫子,老爷子的衣服倒是没用她,每天只需将头发梳理一下就好。好在起来得早,不然早饭就要到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