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奋斗在南洋 1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0      字数:3479
  冰兰迷迷糊糊睁开眼, 一阵天旋地转。“好些了吗?”女人柔声问。

  冰兰下意识点点头,闭上眼睛接受原主的记忆。陈冰兰,福建永春州人。父亲陈阿强,母亲张氏。上面一个哥哥陈继民, 下面一个弟弟陈宝民,一个妹妹陈水兰。

  此次他们一家和三叔陈阿泰一家背井离乡来去马六甲开荒拓土。陈氏族里祖辈就有去南洋的,那边已经聚集了大批同乡人。陈阿强父亲这边只是族里的一个小旁支。

  如果不是国内义和团起义,清政府强势镇压,加上八国联军的入侵,致使民不聊生实在活不下, 冰兰他们也不会举债过南洋。

  的确是举债, 他们坐不起一等、二等、甚至三等舱, 只能坐最便宜的筒仓。大人七十, 小孩子八块。冰兰和大哥趁机民已经算是半个大人,所以,陈家这次欠了族里二百多块, 加上三叔家四口的就是将近四百块。

  筒仓里的人几乎人挨人, 人挤人。里面空气混浊, 不时还有人因为晕船呕吐。冰兰就是因为身体太差受不了一路上的难耐而挂掉了。小姑娘今年刚刚十岁,冰兰能感觉到原主身体太弱。

  鼻子里充斥着恶臭,她不敢深呼吸,头晕晕的便又睡了过去。张氏看着闺女呼吸均匀了, 刚才不安的心算是放下。船舱里已经死去了五个人, 她不要自己的孩子还没到南洋就死去。

  冰兰再次醒来, 已经是深夜。众人几乎都进入沉睡,一旁两岁的妹妹水兰难受地扭动着身体。她将水兰背起来:“阿娘,我带妹妹出去吹吹风,妹妹看着很难受”

  “快去快回,船长不会让在外面久待”张氏迷迷糊糊道。

  “知道了”冰兰抱起水兰,看着满地的人几乎无从下脚。几乎踩着人勉强出来,后面传来谩骂声和不满的唠叨声。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外面有几十个人坐在筒仓门口吹风。他们是最低等的船票,活动范围很有限。

  冰兰大口呼吸着海上的空气,胸膛立刻清爽。怀里的小水兰一样感觉舒服了,懒懒的张张嘴,就想闭上眼睡觉。夜风是舒服,但是温度也低,外面的人呆够了开始进到筒仓。

  冰兰向外走了走,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靠了进去。好饿!好渴!拿了一瓶水自己喝了一半,剩余一半给了水兰。

  “饿”水兰弱弱地说。

  冰兰给水兰一块面包,自己吃馒头,她觉得吃别的根本不管饱。小姑娘觉得面包很美味,吃的很快。一个馒头下肚,冰兰觉得胃舒服了。她这才有时间看其他地方,筒仓的位置已经到了最底层。护栏外就是大海,轮船很大,上面还有四层。

  每层都亮着灯光,偶尔传来有人走路和说话声。同人不同命!她坐过豪华游轮,也住过上等舱,里面就是一套豪华房间,卧室客厅卫生间,什么都有。

  想想当年,这辈子又要开始奋斗了!难道自己就没过来就当公主命?有空间,她去哪里也不怕。上一世她将自己空间物资做了调整,粮食可以留一部分,但那已经不算是重点了。

  不管什么年代,手里有武器才有底气。所以她利用两人搜罗的财宝购置了一大批武器弹药和机床。不管能不能用上,自己是一定要储备。

  这次是下南洋,可惜穿越了那么多年代就没留意过东南亚的事,今年是清光绪27年,公历1901年。辛丑条约刚刚签订,4.5亿白银要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总计9.8亿。

  这笔赔款压得清廷几乎喘不过气来。朝廷腐败,对百姓更加严苛。出来是较好的选择。思绪飞扬,一道闪电提醒着冰兰,马上就要下雨。天色阴暗的厉害。

  海面风骤起,冰兰再次抱起水兰进入筒仓。船更加晃悠,外面狂风夹杂着暴雨击打着轮船。睡觉的人们苏醒过来。张氏看到两个闺女磕磕绊绊地过来,忙起身过想要接过水兰。冰兰姐妹俩一个没站稳就跌倒。

  身边一个大汉一把抄住两人:“没事吧?”

  “没事,谢谢大叔”冰兰站稳道谢。

  “谢谢”陈阿强将小闺女抱过来道谢。姐妹俩的到来将一股清新的空气也带了进来。

  “以后少出去,万一掉进大海怎么办?”张氏叮嘱。

  冰兰答应着,找地方抱着妹妹再次睡着,不知道过了多久,船不再晃动。外面风停雨歇,那边堂弟小兆民撇嘴哭起来:“娘,饿”

  周氏叹口气,从包袱里拿出两颗桂圆干剥了一粒放进儿子嘴里,让他慢慢咀嚼吸收里面的甜味。陈阿强从箩筐里翻出带来的锅巴分给大家,陈阿泰将罐子里秘制的豆豉鲅鱼拿来出两条,张氏用刀给每人切了一块冬瓜。

  这就是一路上大家的食物,从做上船到目的地大约是天左右,一路上吃喝都要在船上。所以大家都会带一些干粮路上用。船上的水少得可怜,每个人带的有限,冬瓜就是最好的补充身体水分的东西。

  新的一天,所有人填了一些吃食开始站起活动一下筋骨,有的出去透透风,不一会儿便被赶进来。白天是那些高贵的人出来的时间,他们出来不是污了他们的眼睛?六岁的明兰依偎在周氏的身边,蔫蔫的不说话。

  小兆民还在努力啃手里的一块锅巴。筒仓的人除了睡觉就是做着保存体力。冰兰鼻子已经习惯了味道,感觉着自己身上熟悉的力量,十岁不算太小,一样能做很多事。

  过去最有可能的就是开很土地,种植作物。马六甲属于赤道热带雨林无风带,常年气温炎热多雨。水量充足,土质肥沃。历史上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占有过,现在应该属于英国殖民地。

  原住民生性懒惰,有“丰收一年,十年不作”的说法。就是我这一年收货的粮食够吃十年了,这十年里我什么也不会干,等粮食吃完了再劳作。所以殖民者不是很喜欢土著,而是更喜欢勤劳的华人。

  为了鼓励更多华工来种植开垦荒地,前朝统治者给了一些优厚条件的。例如对新来的给予一定土地和农具种子。陈性家族也就是从那时候迁徙过来的。他们立足后,有了一定积蓄,钱不断汇去家乡族里。

  土地众多,需要大量劳力,这也是冰兰家过来的原因。同来的当然还有同乡的其他人家,冰兰后来估计了一下,这次来的就有四五十人。陈姓居多,大多来的是大人,冰兰他们能来,主要是因为小孩子票便宜,族里还肯借钱。

  单独来的,有些是向亲戚朋友借钱过来的,有些是这边雇主出钱过来的。这些都算不错的。还有是马来这边矿主招工过来的,船费会从工资里扣除。就如那位好心的大叔。

  经过十天的颠簸,冰兰终于站到了马六甲这片土地。大小船只停靠在码头口岸,装卸货物的民工脚步不停。叉腰吆喝的头人不停催促着人们的脚步。

  气温大约三十多度,很热,无风。码头周围的建筑很多是欧洲十七八世纪巴洛克风格,大气豪华。还有一片是中国古建筑风格,繁复而沉稳。整洁的街道,碧蓝的河水,加上植物点缀。原来这里已经发展如此繁华。

  “惠安潮州的过来,都到我这里!”岸上一个年轻男子朝着下来的人喊道。

  与冰兰他们一起过来的一部分人朝着男人过去。男子开始点人数。陈家接人的马车也过来了,“阿华堂哥”陈阿强看到来人一喜,到了陌生地方,他们都有种害怕的心里,看到熟人才会心安。

  “阿强,阿泰,你们都来了,啊辉,啊林,你们路上还好吧?”来人看到同乡,很少热情。

  “都好”众人道。

  “那好,你们都上车,咱们还要走很长时间”冰兰拉着弟弟宝民被大人抱上车,那边来了一队马车,男子点完人数招呼着人上车。

  “那是去矿上的”阿华解释道。“矿上招工,活很累,钱不多,到矿上不死也要脱层皮”阿华道。

  众人暗道自己幸运,过来就有族人或老乡照顾。马车的确走了很久,穿过热闹的街市,越走越偏僻。从大马路到了小马路,最后到了土路。冰兰先看了一下四周景物,全是热带植物,看多了眼睛有了审美疲劳。

  迷迷糊糊中马车站住,眼前是一个刚刚有些模样的村子,村中的房屋基本上都是东南亚特有的长屋。也就是健在木桩上的一排排房屋。这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关,马六甲的雨很多,说来就来,往往疾风暴雨十几分钟就会过去。

  地上的水很多,人们不得不将房子健在高处,主要是防潮,在村里也要防野兽。热带雨林,除了是植物王国,同时野兽动物王国。

  “到了,大家下车吧”阿华喊道。

  村里出来一群老少迎接这些家乡人,冰兰觉得这时候的人很朴实。晚饭很丰盛,尤其鸡肉饭和咖喱饭,椰浆饭,让冰兰食指打开。美味的沙爹和肉骨茶,连水兰和兆民都吃的满嘴都是。

  陈阿强等男人都被村长召唤过去,女人们收拾着饭后残局。天色暗淡后,蚊子一群群蜂拥而来。冰兰手开始不停在自己和水兰身上左右拍打。

  “这里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蚊虫太多”一个叫香草的女人在人们四周点燃驱蚊草。村子周围长着棕榈树和椰子树、芭蕉树。风很弱,随着夜幕降临,气温慢慢降下一些。

  冰兰等人被安排进一间房屋,人一下子来得多,大家只能挤挤,好在能呼吸道新鲜空气,就是睡在外面也无所谓。冰兰一直没看到她阿爹和三叔回来,一觉睡得很香甜,一直到外面有人说话干活,她才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