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奋斗在南洋 14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1      字数:3463
  “黄先生回国有什么打算?”陈继民问。

  “去京城看看, 听说李鸿章大人极力支持洋务,我带了一些实验器材和提纯萃取的设备。”黄瀚道。

  “黄先生有没有兴趣研制治疗疟疾的药物?”疟疾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每年都有因为疟疾死亡的大量人口。非洲东南亚是重点,就是冰兰住的村子每年也有得了疟疾死亡的人。

  现在治疗疟疾的有效药就是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 是一种金鸡纳树提取物。而冰兰在过去世界里接触过另一种更有效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

  那是由中国医学家发现并提取成功的,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医药生物奖。当时世界轰动,作为一个医学者,冰兰认真了解过, 不过她只有资料。如果黄瀚能将青蒿素大量生产, 那就是一个聚宝盆。

  冰兰与陈继民商量的就是武器他们要造,那是为了保护自己。药剂他们要生产, 现在还没到一战, 青霉素和酒精、伤药、麻醉剂等都可以做。

  黄瀚没想到陈继民会提出这个问题,他是想开药厂, 目前他能做的只有止痛药,止泻药。金鸡纳霜几乎被西方垄断。因为原料产地几乎都是西方殖民地。黄瀚用眼神询问陈继民什么意思。

  “我们知道一种比金鸡纳霜更有效的药物,如果黄先生有兴趣, 资料就给你研究,我们投资合作,生产那种药”

  黄瀚不敢置信, 眼前不起眼的兄妹手里会有那种药物资料?“资料是你们的?”

  “不是, 是我妹妹从一个海难船上得到的。人都死了资料我们不用就是浪费”

  “我们拿去用不会有问题吗?万一主人还活着呢?”黄瀚想要, 但是主人找来怎么办?万一海难死的不是主人呢?

  “只要对人类有益, 就是主人知道也说得过去。毕竟我们生产也是要治病救人, 到时候完全可以协商解决。如果主人在到现在怎么没听说过?”陈继民道。

  黄瀚默认了陈继民的说法,自己要办药厂,多一种无所谓。而自己是没有资金的,能找到合作伙伴正是求之不得。

  “如果黄先生愿意合作,我们坐下来慢慢细谈”

  这一细谈就谈到了马六甲,船靠岸,雇来的船员结账走人。陈继民带着人先回村中,有很多事需要处理。他要回国,赶回来估计要到年底。村里有捎信稍物的,也有想回家看看的。

  陈家陈阿泰要跟回去看看老父母,吴国政、李万山等人要随船,也要回乡看望家人,顺便娶了媳妇回来。于辉六人决定跟回去,这样一走,船上人就多了。

  张氏看到黄瀚后拉着冰兰开始问东问西。闺女好像对林星朗没感觉,难道看上这个了?这个也不错,张氏细细打量观察后,自己左右为难为了。冰兰如果知道张氏如此操心自己的婚事一定大声叫娘!

  “我看黄先生真的很好,他家还有什么人?”

  “什么人也没有,就他光棍一个。阿娘,你闺女不到二十不会考虑嫁人”冰兰放下死话,却一点没让张氏消停。闺女嘴里问不出什么,只好找儿子。在儿子那里得到证实,黄先生根本没漏出那意思后,不免失落。随后想到还有林星朗又开心起来。

  张氏还是很热情招待了黄瀚,黄瀚人长得好,引来村中姑娘们的一片热情目光。时间紧迫,冰兰去买了石油醚等材料,与黄瀚按照资料实验提取青蒿素。好在黄花蒿这东西四处泛滥,在马六甲居然让他们找到了一些,只是量很少,但足够他们实验用。

  实验器材黄瀚就带着,实验就在陈家的房子里进行,毕竟这东西需要保守秘密。参与者只有冰兰和黄瀚,没有破碎机,只能用手。好在提取工艺简单。

  实验更简单,黄花蒿粉碎—加入20倍石油醚—震荡24小时后收集提取液—加入活性炭脱色—透明液体重结晶—得到白色针状晶体,也就是青蒿素。本以为两人就可以,怎奈24小时的震荡几乎让两人吃不消。

  冰兰只好将还算闲人的宝民叫来帮忙。三个人轮流着堪堪完成。玻璃器皿里那一小撮晶体令人兴奋。“能不能找人试试?”黄瀚问道。

  “那也得有人,不过这是青蒿素的单晶,只能适合直肠用药。内服药剂需要你进一步研制”

  “有了这本资料,做出来不难。真是太珍贵了,花多少代价都值”黄瀚对资料几乎爱不释手,这是一本手记,讲述了青蒿素的提取实验和可行性生产工艺简述,以及单晶体的应用。成功提取单晶让黄瀚信心十足。

  以他的敏锐,这份资料利用好了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而且青蒿素的利益也非常巨大。全世界多少万人口都会因此改变命运。

  陈宝民在学堂接受的都是中华文化和西方基础教学,听说眼前的结晶能治打摆子(疟疾),马上出去打听。并很快带来消息,自己家工人就有一个打摆子的。

  这事只能秘密进行,冰兰带着黄瀚装作探病。黄瀚做了医生,很自然地拿出一粒灌满青蒿素晶体的胶囊吩咐人给病人用上。随后两人跟踪观察,按时用药。药起了作用,却只有三粒。

  只能接着提取,用药三天后,病人明显好转。陈继民那边已经准备好要出发,按三人商议的,厂子就建在泉州老家。青蒿素的原料黄花蒿,首选广东福建等地。而泉州老家11月气温20度,适合黄花蒿成熟,2-3月份气温11-23度,适合种子发芽,幼苗生长。

  那里的黄花蒿品质最好,青蒿素含量也是最高的。这次陈继民回去就是要在老家协助下与黄瀚建起厂子,更要建一个黄花蒿种植基地。他们那个偏远的乡下最合适,山多荒地多。黄花蒿适应能力很强,根本不需要怎么管理。

  冰兰自有她的事情,她告诉两人想去欧洲找设计师为生产研发设备。这次不单单是青蒿素的设备,她还要一些其他设备。例如制作清热的,拉肚子的,感冒等药的设备。这几种药的原料都是中药,在国内生产很适合。

  即使在草药多的东南亚一样生产,人单力薄,要想做这么多事,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冰兰将计划与陈继民商议,陈继民不过问妹妹从哪弄来那么多资料来,但这事他们需要帮手。

  老家那边交给黄瀚和大伯他们就行,这边他们找谁帮忙?现在胶园的橡胶陆续进入收割期,橡胶也有原来的每磅两先令长到了七先令。所有人都将精力放到了自家园子上。

  他让冰兰先去找人研究设备,钱的事妹妹既然说够就不用操心。“让宝民去英国上学,其实林星朗那人不错,大妹可以考虑一下。等我们回来人手足够,让他跟着去英国读书吧,回来可以帮帮我们”

  冰兰一脸黑线:“让他上学没问题,但是大哥以后不要总拿我说事好不好?”

  “行,阿娘可是看中了!”陈继民不知死活补了一句。

  冰兰为了保险,去马六甲找了两位相熟的英国绅士写了推荐信。林星朗得到消息很意外,能去英国学习是他梦寐以求,可是——?

  这次同去的还有陈家村的其他五人。村长的孙子陈益民已经回国开始帮着家里筹办工厂,村里人提起来无不羡慕,有能力的都会让孩子出去读书,这次组队,正好是机会。

  冰兰和林星朗带着六个半大孩子启程去欧洲,陈继民带上人回国。冰兰同林星朗认真谈了一次,学什么还是要看个人兴趣。但是她又不能培养一个对自己毫无用途的人。

  林星朗远比她想的聪明,没用冰兰怎么说,便道:“我学什么都可以,没什么兴不兴趣的。只要能帮上你,对陈家有用,我就学”

  好直接!“我们想做制药厂,但我们又不想被别人挟制,所以还要做些武器”

  “那我就学做药、造武器”

  “那是两个专业,你尽力就是。我让你去不管是为了我们陈家,也真心希望你能学到东西。还有就是帮我照顾好我弟弟。你的一切费用我都会准备好,不要去勤工俭学。

  你的时间最宝贵,欧洲的机械制造业,英国、美国和德国都不错。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去德国继续深造,把时间节约出来多去一个学校或多学一门学问,必去辛苦打工赚学费更有意义。”

  “好,我会照顾好宝民的”他现在一无是处,自己必须强大。身体强健让他越来越有了自信。

  大型油轮比小货轮的速度快,冰兰将大小七个安排好,给他们租了两套公寓,安排入学。他们属于英国殖民地,加上两位英国绅士推荐,入学很简单。钱留够他们两年的花费,她开始定制设备。

  图纸都是找人按照老图重新新画的,一份份的分给众多国家和厂家。青霉素和链霉素的设备也要。她对他们太熟悉,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就能生产。

  不过她请了一位建筑师给厂房做了设计规划。都上的话,厂房占地很大,需要合理设计。一切就绪,设备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工。萨奇那边传来消息,冰兰要的人找到了。但是埃里克斯先生要带着太太过去。他不能将妻子一个人仍在家。

  这不算什么要求,冰兰满口答应下来。她见到了两位可爱的老人,埃里克斯已经六十多,头发金色泛着白,肤色更白,身体很高大,夫妻俩体重超标。

  一对老夫妻与一个华人小姑娘变成了莫逆。埃里克斯在德国一家设备厂做工程师,退休后很想带着妻子去旅游,东南亚正是他们想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