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奋斗在南洋 16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1      字数:3489
  黄瀚等陈继民说完来意, 微微点头:“陈先生, 资料本来就属于你们的, 其实没我你们一样可以生产。我决定还是去京城看看,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会竭尽所能”

  陈继民理解黄瀚做的决定, 如果是自己也不受别人的摆布。何况黄瀚一直想进京,也许进京会有更好的前程。“好的, 祝黄先生一路顺风, 希望我们会有机会合作”

  不能合作还谈什么?黄瀚将在手的资料交给了陈继民。不多, 冰兰只给了他青蒿素结晶提纯的简单原理和工艺。陈继民将资料拿在手数了一下页数, 资料还是那本。纸张有些卷,一看就是被翻看了很多遍。

  回来告诉族里,这事就算完了。对方不愿意,他能有什么办法。心里反而轻松了, 他不去看族长那副面孔。这边厂子的事没成功, 虽然遗憾,倒不至于影响什么。

  “大伯,不如你们过去吧,那边事情很多, 我阿爹和三叔忙不过来”陈继民回来道, 办不了厂子,他要及早回去。

  陈阿泰已经将那边的事告诉了自己大哥和老爹。家里刚刚起盖的大屋, 陈阿昌舍不得。一辈子在地里劳作习惯了, 去了也不能干什么。再说两位老人更离不开故土。

  最后一家人决定让刚结婚的二儿子陈利民和三儿子陈学民过去。只能如此了, 又给家里留了一部分钱,陈家开始招工,男女都要。

  返乡的船员陆陆续续回来。回来的都带着媳妇和一些亲戚朋友。有的给没回来的也找了媳妇。热热闹闹的又多了一百多人,只是这次都是陈家自己的人。

  “你们要不要牙仔?”牙仔就是小孩子。附近孩子多的人家上门带着孩子来问。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和一个两三岁的女孩,“要,您是想让他们赚工钱?还是一次性要补偿?”

  “给十块钱就带走吧,在家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好吧,我们会跟您写一个契约。我们要养孩子长大,他们长到十五必须给我们干满十年才能回来,知道吗?”

  “谢谢”来人感激陈家收下骨瘦如柴的孩子。

  陈家又买了三十多个孩子,孩子交给女人照顾。李万山和吴国政又带回二十几个小叫花子。“再长几年都是一个个棒小伙”李万山道。

  “咱们人还是太少,能不能再招一些人,两条船就是一百多号人,咱们胶园可就要产胶了。”陈继民道。

  “在这儿可是不好招。这一片都被猪仔馆搞臭了,大家谁也不敢再去招工处。”李万山道。原来有些人用招工骗不来华工便去抓,随着从南洋回来的消息,大家都知道华工被当做猪仔卖给矿主的事。

  但有些头脑的谁也不敢再去猪仔馆上当了。附近不好招,他们只能去更远的地方。众人被分派出去,陈继民在泉州上货,买路上的补给。很巧,又遇到了本家的陈福民大哥。

  与陈福民一起的还有一名男子,陈福民介绍是王先生。叫王什么,陈福民不说,陈继民自然不会问。总之对方谈吐很文雅,说话很中听。

  陈福民的船也要走,两家正好搭伴。陈继民又将陈利民、陈学民介绍两人认识,五人偶尔偶尔坐坐,相互越来越熟悉。招工的回来后陈福民那边已经准备好。

  “你们怎么连小孩子都要?”陈福民很不解,一般到南洋干活的都是青壮年。

  “都是在家吃不饱的,他们父母一定要让带着,有些孩子就是街上的流浪儿,咱们那边别的没有,粮食还是够的。养几年都会成为劳力”

  “我们的国人在海外很不易,很多国人受着资本家的压榨,朝廷腐败,百姓遭殃。还好有你们这些善良的人。可是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你全力救又能救多少?”

  “先生说的有道理”陈继民忙道,“我们只想尽自己能力”

  “小兄弟乃仁义之人,我们在新加坡有一个团会,就是想救助更多的同胞。这次我们去参加一个聚会。你们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听一听,孙先生也要到,他是这方面的先驱,去了一定会受益匪浅。那里都是一些像你们一样的有识之士,寻求救民救国之路”

  一旁的陈福民不住点头,“我这次会跟王先生一起去见孙先生,孙先生去过很多国家,深受我们海外华人的拥戴”

  陈继民不知道该不该去,但是自己船上那么多货和人,两个堂兄弟第一次来需要安置好。想了想道:“对不起王先生,船上孩子很多,一路会很遭罪。我想第一时间要将他们送到村里”

  “没关系,孙先生会在新加坡停留一段时间,小兄弟会有机会见到的”王青见好就收,人的思想要慢慢改变,一路上还有的是时间。

  一路五人坐在一起,王先生很健谈,陈家三兄弟的思想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本来陈学民不大,不想过来,又对他们谈话很好奇。王先生主动邀请便过去跟着听,少年人的思想在此刻发生了很多大变化。

  跟来的这群人的辛苦就别提了,只能说最后都活着回来了。这多亏冰兰给准备的晕船药物和充足的食物。

  从欧洲带回来的货,抵去路上费用,加上这次货物售出和花费。陈继民手里剩余十二万叻币。陈家村子又来了两百多人,这次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有。

  陈利民一路上经陈继民的介绍,对南洋已经做了初步了解。陈学民刚刚十四,在老家读过私塾。陈继民建议送学民到英国找宝民。干力气活不需要家人,他们需要的是人才。

  冰兰一样将埃里克斯夫妻介绍给家人,华人的新年很热闹。村上生活比以前好了很多,又来了很多新人。加上一对老外,村子的宴席一直摆了一天。

  来了新人,村中再次扩建。陈家坐一起,冰兰这才说了自己在普吉道建药厂。她没想到老家的药厂居然没办成。“云南也是不错的地方,不如考虑去云南建厂,药材都不用费事运输的”冰兰提议。

  “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还要折腾?”陈利民没想到在这边女人要参与大事商议。

  “二堂哥,药厂是我自己在做,投资的钱没用公中的。还有那条新船是我买的,老船是李万山带过来的。这些咱们还是说清楚吧”冰兰道,她不想因为这些事影响一家人的感情。

  陈利民没想到是这样,但是什么叫是她的?难道冰兰被分出去了?陈家人在没分家前一切都是公中的,什么时候分到了个人手里?

  陈继民便将冰兰去海里找到一条沉船的事讲了一下。“冰兰得到了一袋宝石和一本资料。船就是用卖宝石的钱买的,还有买货的本钱。

  既然她喜欢鼓捣药,我们便由她。阿爹,不如趁现在刚刚起步,事情还很好捋顺就将产业划分一下。大妹毕竟到了嫁人的年纪”陈继民一样想到没分家的问题,但是全部都归公,大妹实在亏得慌。他要为冰兰争取到一定利益。

  陈阿强和陈阿泰没什么主意,陈继民只好与陈利民商量。陈利民算是有些头脑,陈家目前有橡胶园,兰花园,船和药厂。这事是要有个规矩,他比继民大三岁,小辈里他算是最大的。

  两个叔叔拿不了主意,自己只能与继民商量。就像继民说的,冰兰要嫁人,现在属于陈家。他们没一个懂药,建药厂是需要投入的,就是捡了一座金山也不能由着性子胡闹。

  他问冰兰药厂需要投入多少?

  “几十万美元吧,毕竟设备需要很多,还有建厂”

  几十万美元!巨大的数字一下子惊了一下在座所有人。

  “你还是坚持建药厂吗?”

  冰兰点头,陈利民道:“但是公中的钱不会投入没把握的厂子,何况公中没那么多钱给你”

  “我那些东西卖卖,先弄一点试试,然后再慢慢来”

  “二叔三叔,橡胶园和农田、养殖场是我们的根本,这个收益不管多少算公中吧”

  “那是,胶园和农田、养殖场不会让冰兰胡闹的”两位长辈忙表态。

  “现在就剩下船和厂子了,这些都是堂妹得来的对吧?”

  “那个船我给公中吧,李万山的咱们家占着大部分股份。他们当初讲的要给咱们家做满五年,做完去年后,船应该还是他们的”冰兰道。

  “药厂你还是要做吗?”

  “做!这批来的人我看很多,如果胶园用不了,我想带走一些。那个药厂不管好坏,就算我的吧。大家同不同意?”

  “我没什么意见”陈利民道,“倒是我们大伙占了你的光,兰花园是两个妹妹再做,我看收益也给她们吧,权作嫁妆。你们的事我们都会帮忙。”陈利民人还算是不错,知道这边一切都是叔叔堂弟管理。老家又要靠他们养,自己过来不能什么都插手。

  这个结果都很满意。冰兰眼看着十六了,不管折腾成什么,就算自己的。两个姑娘有个园子也不错,以后也属于自己。陈家或许省了嫁妆钱。

  等只剩下冰兰、利民、继民后,冰兰说了药厂地下部分会建一个兵工厂。“埃里克夫妻是我请来的先生,他会教工人怎么用机床,怎么做东西。我们只生产一种手枪和一种机枪,子弹需要购买。生产出来的枪支武装我们自己”

  利民更是惊讶,堂妹怎么做的都是男人的事,造枪的事他都能干出来。再看继民,没看到以外表情。自己开始学着镇定:“你那边需要什么帮手就从这边的人里挑选。枪支是秘密的,我们带回了二十几个小叫花子,本来是给船上培养的,如果你需要,就先给你。需要我们做什么你就吩咐。”继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