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奋斗在南洋 23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1      字数:3557
  禁得住诱惑的意志都是坚强的, 她一个个筛选排查,最后只剩下三百多人。冰兰带着三百多人和这边没办法安置的一百多孩子返回普吉岛,厂子走的时候停产了,只剩下守卫。

  眼下工人又都回来, 生产继续。两条链霉素的生产线供不应求,主要是国内市场。海鸥号是不能去了,药品只能卖到新加坡, 转道卖给国内。

  自己的药材呢?靠别人总觉得不把我,厂子已经有了五百多人,还有两百多孩子,算上家属人就更多了。小孩子全部上学, 工厂向学校捐助助学金。

  机床继续增加, 除了生产的人员和护卫队,男人都到了地下。一个单位只做一种手.枪、机.枪零部件。当地下部分全部利用起来后,组装间开始组装枪.械。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一堆零件摆在眼前, 房间里传来金属碰撞发出的清脆响声。

  一支支崭新的枪.械成形。冰兰拿了一把手.枪到射击室上上子.弹,保险、扳机,子弹飞出。没卡壳, 手指感觉良好,爆发力很大。.45acp口径半自动手.枪, 美国约翰.勃朗宁设计, 使用高达74年。现在比利时和美国都在生产, 子.弹很好配。现在售价11美元, 合大洋40左右。

  机.枪.试射成功,这种机型市场还没出现,估价可以卖到三百美元。军火商就是那么赚钱!

  枪在秘密生产,药品除了青霉素卖得都很好。青霉素不是卖不出去,而是不卖。她都存了起来,空间真空,不会影响效果。

  青霉素的第二条生产线开始上来,冰兰只专心教导弟子们,早上那一片操练就是一道风景。王先生还是找来了,革命需要像冰兰这样有魄力的人。两人坐在海滩石头上,冰兰努力让自己听王先生的鼓动。

  革命很重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革命需要仁人志士,但是她不感兴趣。最后王先生觉得自己有些词穷了,为什么这个女人就是油盐不进?

  “王先生,我这里好几百口子,你看我养了多少孩子!他们需要我,他们也不能去干什么。这样吧,我既然做生意,自当尽力支持革命。我给你五十支最新的手.枪带五万发子弹。”

  王先生终于舒口气,总算没白来,革命需要经费,很多是用来购买枪.支.弹.药。支援枪.支一样,王先生满意走了。

  冰兰望向大海,亚热带的地方很美,却不安宁。一战没波及,二战那就是毁灭性的。五十个徒弟变成了一百多个,早上的拉练,晚上一样爬山下水。将养的好,孩子们身体长得快。功夫晋级的更快。

  岛上几大势力不是没看到,一个女人带着一群娃想干什么?大家都在静观其变,倒是他们生产的药非常好。听说还得了世界有名的奖,那是华人的骄傲。他们已经过了冲动的时候,帮会要发展不是全靠武力。

  岛上维持着一种平衡,冰兰偶尔去新加坡看看陈家的家园。这回房子盖的好,还没完工,整体规模是出来了。橡胶园每月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陈继民在这一年与林秀英成亲了。

  新加坡早就成了华人的天下,不过依然属于英国殖民统治,英军在此建了一个军事基地。革命党人也在这里建了同盟会革命基地。

  张氏操持完儿子的婚事后将注意力放到了冰兰身上,一个劲念叨林星朗怎么还不回来。林星朗还在上大学,他已经将机械学完了,开始攻读武器研发。冰兰依旧将林星朗的信念给张氏听,张氏笑容越发灿烂。

  陈家村的孩子不在限于英国,更多的将目光放到了美国日本。海鸥号修好后已经到了1910年,陈继民带着家人去了普吉岛。陈家人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里的美景。

  “怪不得你不回去,这儿是真好!”张氏不住赞叹。冰兰的洋房很别致,欧洲风格,里面陈设很华丽大方。房子采光好,比中国式建筑明亮宽敞通透。

  三位嫂子更是羡慕,原来陈家最有钱的是这个小姑。男人则是去工厂参观生产,都是先进的设备,厂房干净的看不见尘土。地面光亮照人。简直比家里还干净。陈继民解释:“生产药是有规定的,不能有尘土,那是救命的药”

  几个大男人忙点头算是受教。工人都是干干净净的,就看管巡视设备,只有包装的都在忙碌。家属区的住房很规矩,“都是大妹盖的,让厂里工人住,每月要一点房租”陈继民道。

  这简直比自己住的都好,陈阿昌等人接受不了,这不把工人供上天了?养这么多人得多少花费?卖的药够挑费吗?

  冰兰不在意男人复杂的心思,自己努力与他们没什么关系。一家欢欢喜喜算是度假,冰兰与三位哥哥(大哥加两堂哥)谈起以后道:“新加坡那边你们可以建一个果酱厂或罐头厂。在欧洲都是很好卖。”

  远洋轮船的主要食物很多来自罐头,一艘船在海上出来就是一两月,甚至更多。蛋白质不缺,海里有鱼,他们缺少的是蔬菜和水果。而罐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东南亚水果多,已经有很多厂子在生产罐头食品,冰兰觉得猪肉和牛肉一样也可以做出美味罐头,还有鱼。现在罐头厂用这些原料做的味道不是很好,完全可以改善。罐头不但可以给船而且可以给内陆人,尤其士兵。一战的惨烈,补给根本跟不上,如果提前将罐头运过去,那就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陈继民很相信大妹的判断,“这个我们需要回去研究”

  冰兰没深说,因为那哥俩一直没发言,新加坡那边三家在经营着橡胶园,他们应该很满足现状。陈家人总体属于老实本分的,按性格来说更喜欢守着园子劳作等收获。

  但是橡胶不会一直这个价格,如果下跌,跌到了没人要的地步该怎么办?其实她希望陈家再有一个支柱厂子,不然一定会面临将来的危机。如果将养殖场办大也行,就看陈家怎么选择。

  张氏偷偷拉闺女说了那边的事,家里的一切收支都在大房手中,就是海鸥号收入也在公中。“你阿公他们在就是一个整体,如果不在,分家一定的”

  “树大分枝,那是一定的。阿娘心里有谱就好,如果橡胶园大伯他们要,船是不能再给出去了,那可是我买的。”

  “你买的你还不是陈家人?你能弄出个厂子没入公就占大便宜了”张氏笑道。

  按规矩可不就是公中的,当地家族观念就是这么强,不管你赚了多少,没分家都算公中。陈家没刻板地收了她的厂子已经算开明的。

  冰兰不狡辩,跟古人说现代思想那就是对牛弹琴。“一家人在一起就好,我跟大哥他们还是去算算账去”冰兰笑着去找陈继民等人,她的武器可是需要本钱的,自家人给个折扣。

  子弹她是要花钱买,总不能白给吧!冰兰将给革命党和自家准备的武器交给陈继民等人“现在只有做出这两种,太复杂的工人们做不出来。”冰兰这次没让他们进去地下,

  “能做出这两种很不错了,真是难以相信”陈家男儿现在身上不带枪就觉得不安全,枪是好东西。

  “咱们不懂才觉得深奥,对那些机械师来说不算什么。等林星朗回来,可能做出更好的”

  提到林星朗,陈继民道:“那小子是不是该回来了?”

  “最快也要明年吧,你们再配一些手.雷什么的就能应对突发事件了。手.雷我要去德国买,三位大哥回去将账给我结了啊,小本生意,给你们市场的半价”

  “赚钱赚到自己家了?”陈利民笑道,“看在你也不容易份上,前回头让大哥给你就是”

  陈信民现在掌家,手里钱多了,自然不会占冰兰的这边便宜。他当然知道陈家的家业几乎都是二叔三叔家打下的。他们也想来,来了老家怎么办?

  陈家人住了十几天便回去了,家里一摊子事,出来看看还是要回去。陈继民偷偷告诉冰兰:“家里不想办罐头厂,新加坡已经人做,他们怕不好卖。而且办厂的投入很大,又不能保证赚钱。”

  不想做就算了,没人做自己做就是,“改天让李大哥过来一下,你们不做我可要做了”

  “真的会赚钱?”

  “我会骗你?”

  “我跟你合伙行不?”

  “咱们哥俩没说的!大哥有私房钱?”

  “你忘了水生他们手里可有不少私货,上次弄的还有剩余。哥几个跟我不容易,我不能亏待了他们”

  “行,不如多人合伙,厂子一定很大,咱们要做就做最好的。抽空大伙聚聚,召开一个全体股东大会。只是家里那边怎么交代?”

  他们私自开厂子,没分家,你说没用公中的钱,那钱从哪来?总归是个头疼是事,好事不好做。冰兰是想给他们兄妹自己弄点体己钱,“大哥,你们将东西变卖了,算是入股吧,每年给你们分红。你们只有股份,不能参与管理。李大哥那边一样,咱们兄妹我都给点股份,你看这样可行?”

  “还是大妹想的周到,我回头与他们说,李大哥那边估计没多少”陈继民道。

  “以后我让他们的船专门为厂子供货,收入也不会少”

  哥俩密谋了一阵,等陈家人回去后,冰兰去找拉斯达爵爷。两人详谈后冰兰得到了一片土地,而爵爷的要求是为政府建青蒿素生产厂。疟疾是东南亚的一大杀手,他们要自己掌控药,吃欧洲人的太贵了。

  爵爷将政府的药厂建在自己管辖地董里府。负责药厂的人很快到冰兰处报道。冰兰召开了罐头厂第一次股东大会后带着人再次来到欧洲,他们需要基建的图纸,需要设备,需要技术。美国人的原料,英国人的设计,德国人的技术。在英国见到了林星朗和宝民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