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大姐 9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3      字数:3602
  李锦绣犹豫再三给每个孩子煮了一个鸡蛋带上, 冰兰谢绝了,如果每次代价这么高,一两次后谁也别想出去。带着他们的确去了少年宫,让他们参观各个兴趣小组, 寻找各自的兴趣爱好。

  “大姐,我要学跳舞,我觉得他们好美!”雪兰盯着那些跳舞的女孩子不想走,那是一群女孩再跳民族舞, 他们换上了靓丽的演出服, 一个领舞的小姑娘欢快起舞,旋转, 衣服和发辫都在飘。

  “喜欢了大姐就给你报名”冰兰找到负责的老师, 报上学校年纪姓名。

  “你们明天上午八点过来,学一周, 下周大家准备过年”李老师登记后道。

  “谢谢李老师!”

  程斌带着建华从另一处过来,冰兰问:“你们俩有什么想学的?”

  “大姐,我要去那里玩”建华拉着冰兰走。冰兰看程斌, 程斌道:“那个是自然小组,建华有点小”

  冰兰拉住建华,跟他解释那里不能去, 他还没上学, 但是以后可以。冰兰建议建华可以去学毛笔字, 弹钢琴之类。随后问程斌:“你想学什么?不要考虑其他, 别的都不是问题, 只要喜欢就行,以后你们周末过来学东西,咱们可以找借口出来”

  “大姐,我学琴可以吗?”程斌诺诺道。

  “当然可以,你想学什么琴?”

  “那个小提琴可以吗?”程斌黑亮的眼睛看冰兰,那里是希望的光芒。

  “没问题,走吧,我们去报名”

  教授西洋乐器的是少年宫刚请来的一位文化宫的老人,作为一个城市,是要有自己的宣传队的。经过地震什么人才都是稀缺。市里就想着应该从少年抓起,工人文化宫的老吴每周过来教教孩子们乐器。

  选择最多的就是手风琴,这个用的也是最普遍。冰兰见到了老吴,“吴老师,我弟弟想学小提琴,您能不能教?”

  “现在还没人学小提琴,我不能因为一个孩子开班。如果你弟弟想学乐器,咱们只有两种,手风琴、风琴。小同学,你怎么想学小提琴?以前听人拉过?”

  吴老很和气,冰兰觉得这个时代的人大多都很正派、善良,没有后世那种复杂心理和人际关系。

  “我爸爸会拉,我小时候听过,很好听,我和妈妈、哥哥、姐姐都喜欢”程斌说起自己的家人眼中含泪。尽管伤心,还是坚强地忍着不让眼泪溜出来。

  冰兰忙道:“吴老师,是这样,我弟弟的爸妈在地震中没了,现在跟我们生活在一起。您能不能为我们推荐一位老师?”

  “咱们唐山其他西洋乐器会的人不多,要是说拉二胡、单弦、笛子、小号的都好找,这个小提琴一般出国留学回来的会的多。我想想啊”吴老皱着眉头仔细思索。

  程斌紧张地握着小手,眼睛一直看着吴老师。吴老师一拍脑袋道:“怎么把他忘了?哎呦!”吴老叹口气,“你们最好别学了,我就是给你们找到人怕是也不能教你们。谁知道拉那个会不会犯忌讳?我看小同学想学乐器就跟同学们先学手风琴。以后再看情况”

  冰兰拉拉程斌的手:“听吴老师的,以后想学了不会没机会”

  程斌点头道:“我学画画吧”

  画画也不错,冰兰又去找画画的老师,报名记下需要准备的东西。

  建华看大姐:“大姐,我不想学”

  “不学咱们就回家,明天跟着哥哥姐姐过来”冰兰不会强迫他们,喜欢就学,不喜欢就算了。四个人去书店买完东西直接回到小院,雪兰跟程斌已经能生炉子了,熬过了那段寒冷,屋里渐渐温暖起来。

  冰兰让他们上去玩扑克,自己准备一下做一锅羊肉锅子,不能涮,一锅出来。将馒头热了热,混合着白菜粉条羊肉萝卜的一大锅东西热乎乎吃起来。

  第一次吃,几个孩子吃的很热闹,冰兰不时帮着建华捞东西。几个人鼻尖冒汗,这样的日子真是幸福啊!东西收拾出去,冰兰回来让几个孩子溜达溜达,“我跟你们商量个事,接下来的一周我们都可以出来,你们都学了不少字,故事也能看了。

  咱们在这不能浪费时间。我想趁我有机会将你们要学得英语教会你们。建华也要学,等你到了哥哥姐姐这么大可是要不他们厉害的”

  “我要学”夏建华第一个表示愿意。那两个不用说,都是坐得住的。小睡过后,冰兰教他们简单英语。而程斌的发音很准确,“程斌是不是学过?”

  “爸爸妈妈都会说,我听他们说过,也学过简单的,不过都忘了”

  怪不得,耳听目染,会有影响。那对夫妻应该是留学回来的。估摸着时间,天黑前回到家。李锦绣已经做好了饭,玉米面粥和混合面的馒头,还有一篮子红薯,熬了一锅白菜。冰兰看到混合面的馒头想起来他们供应的粮食里白面玉米面比列大约是3:7或3.5:6.5。

  有的人家为了省出白面直接蒸窝头。“阿姨,以后我们要出去了就拿窝头饼子好了”

  “怎么还要出去?”李锦绣正为家里的白面发愁,结婚后就没剩下多少。要是自己马上就做窝头又怕孩子们有意见,传出去会说继母虐待孩子。没想到冰兰主动提出来,这样也好,自己不用为难了。

  “给雪兰和程斌报了个班,少年宫上一周的课就放假”

  “建华没报?”建华要是报了就给自己闺女也报一个。

  “建华太小,等上学看看对什么感兴趣”

  “明天就让建华跟文英在家玩吧”

  “他哪里干!整天追着程斌,有我在不会有事,只是在里面玩。”

  李锦绣问了问两个孩子学什么,随后谈话不用再继续了。第二天冰兰给他们做了干粮,玉米面的饼子,里面混合了一点葱花和盐,带了一点味道。李锦绣尝过后暗自点头,夏志信说自己没他闺女做饭好吃,本以为是玩笑话,没想到是真的。

  冰兰炒了一瓶子咸菜带着,每人一个饼子就是他们中午的饭。咸菜居然做的那么好吃!李锦绣心中有些复杂。

  一整天家里只有她和文英,想到夏志信交给自己箱子的钥匙就翻找起来,里面的布料不少。条绒、涤卡、学生蓝、里面还有几件老夏半新衣服和救济来的衣服、鞋。针线笸箩里针线剪刀齐全。

  自己拍拍脑袋,过年了,有条件的要给孩子弄身新衣服的,自己和丈夫不用,结婚做的都是新的。文英的一身红条绒是老张氏给送过去的。那几个孩子?李锦绣想着看到的衣服,他们出去都是穿着棉猴,棉鞋。

  里面衣服也不算旧,箱子里布不少,捉摸着在年前能不能赶出一两件来。等冰兰回来后,李锦绣将他们叫进去指着几块布料道:“要过年了,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就选出来,我找人给你们做身新衣服”

  “阿姨,不用做了,我已经把我们的衣服鞋早就准备出来了。倒是不知道你们会过来,没给文英准备”冰兰去自己房间拿出了一个包袱,都是她提前预备的。先将这个新年应付过去,明年再说明年的。

  暗红格格的应该是冰兰的,粉红的应该是雪兰的,那个天蓝的是建华的。学生蓝的是那孩子的。她想起夏志信说的话,以前家都是冰兰管着,什么都是冰兰准备。这些都是那丫头准备的。看来自己又什么也不用做了!一定要做就给闺女做一双布鞋。开春穿的,那几个孩子的说是都有了。

  一连一周的时间,四个孩子早出晚归,回来冰兰教教新的生字词,偶尔考考试,每天多加了一个读书时间。小孩子读简单的,大的读长长的故事,文英能将冰兰教的儿歌背下来。冰兰将几个孩子尽量融合着。

  为了省煤,程斌建华就跟冰兰他们住一个屋子。冰兰睡觉的时候在将中间拉了一道帘子。腊月二十九一早,夏志信终于放假了,一家人去大车店租了一辆马车赶回老家。

  冰兰等女人提前给逝去的亲人祭拜烧纸,三十一早男人们去上坟,女人们做过年的饭菜。第二天应该拜年看看长辈,却因为家家几乎都有孝干脆谁也没出去。老张氏对新媳妇还是很满意的,破天荒地给每个孩子五毛钱的压岁钱。

  不能串亲戚还留下来干什么?家里生生挤着凑合了一晚。初二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于是夏志信让夏建国赶着生产队的马车送自己一家回去。老张氏倒是又给带了好多咸菜和白菜。

  初二自己家又少了一只鸡,冰兰数数,家里只剩下气七只下蛋的母鸡了。多少都无所谓了,鸡蛋自从被老张氏用来卖钱后,大伙就没在吃过鸡蛋。这次从家带了一些谷糠和白菜又能坚持一段时间。

  李锦绣自从回来就发愁了,以前这家子怎么生活的?怎么自己管家后觉得干啥啥不够,处处受憋。每月到手的钱算上那兄弟俩的一共四十一块,一年492块。五个孩子的学费和书本等费用一年最少也得几十块吧。

  一家子要买粮食,大人男子每人三十六斤,她只有二十八斤,孩子十五斤,一年下来需要买两千五百多斤粮食。就按玉米面一毛算,一年买粮食的钱就要两百五十多,何况大米白面是一毛八!

  还有油盐酱醋、香皂火柴、煤油等,不能不吃肉吧,冬天四个屋里的煤那也是庞大开支,粗略算七八十块钱又没了。这就去了三百多。还没买菜,要是买菜一年少说也得十几块。

  一家人的衣服了?鞋了?过年拜年花销呢?人情往来呢?屋里添置呢?干体力活计的一天一斤二两根本不够吃。不够吃了只能去买高价粮食。剩下的一百多能干什么?

  李锦绣发愁是因为聊天的时候听丈夫说建国兄弟上工时要带饭,早上吃饱带着中午的,晚上回家吃。以前都是带混合面的发糕菜饽饽,饭盒带菜或腌制的咸鱼萝卜干。每人早上两三个,中午每人三四个,回来晚上还是两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