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姐 12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3      字数:3728
  村中人剩下的少了, 再走走关系,转户口批地基很快落实。村里都是震后统一建的住房——红砖瓦房,兄弟俩靠着边弄了两块地方。为了收拾宅基地,夏建国便住到了张向云家的厢房里, 夏建文正好搬到了小院。冰兰家从此少了两位饭桶。

  赵氏跑闺女家更勤快了,不时打量着那两间厢房。

  “那哥俩搬走了这两间房你打算干什么?”

  “那俩孩子不是住着吗?”李锦绣道。

  “秀儿,不如让文峰过来住住, 文峰明年考高中了,家里那环境不是看书的地方。你不说那几个孩子都喜欢看书学习吗?那丫头今年要上高中吧。你不说是学习很好吗?文峰过来让那丫头帮着补习补习”

  李文峰是李锦绣大哥的儿子,今年初二。侄子学习一般,现在考高中也上很难考的。主要的学校少, 招收的人少。李锦绣看过孩子们拿过来的成绩单, 冰兰的成绩都是非常好了的,每次成绩单上的名次都是前三名。

  给侄子补习一下那是最好不过,但这事还是要夏志信说。李锦绣刚一提, 夏志信便道:“孩子马上中考了, 这事等冰兰考完了再说。建国那边房子还没盖,你先别着急,好好养身子”

  李锦绣想想也是, 就是补习功课也得冰兰这边考完,那兄弟俩搬到村上后。自己怀孕了, 但愿生个儿子。

  夏建文又去弄粮食, 市场松动了, 管的不是那么严格。他这次走的远一点, 跟着大哥的大舅子一起做。将冰兰的钱又拿走了,跑一回总是想多买一些。地方偏远,如果能弄出来绝对比以前赚得多。

  冰兰的中考顺利通过了,唐山一中,成绩优秀,备受瞩目。“夏冰兰,假期你想干啥?”身后追来班上体委董涛。

  “在家陪弟弟妹妹”冰兰依然走着,她不想去理睬小男生。因为冰兰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弟弟妹妹身上,几乎拒绝与任何人的交往。她冷傲、孤僻、古怪出名,一般人很少去惹她。

  “你要不要去北京,去清华北大看看?我们联系了好几个同学,都想去”

  “我没时间,回去还要给鸡采野菜,还要看着弟弟妹妹,还要做饭”

  董涛摇摇头,他们都知道冰兰是后妈,没想到有后妈的日子这么悲惨!也不对啊,班上后结合的家庭不少,没看到哪个都像冰兰一样。不过也有很惨的,衣服没人洗,短了一大截还穿着。整天跟个土耗子的不是没有。

  算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他看冰兰穿戴不像是受虐待的。具体什么样谁说得清?

  冰兰回来在饭桌上告诉夏志信她考上一中了,“同学想出去玩阵子,住在几个同学亲戚家。去的人挺多,我没好意思说不去”

  “你们阿姨身子不方便,你能不出去就不要出去了,在家帮着做做活计”夏志信道。

  怀孕了?冰兰没去看李锦绣,而是对雪兰几个说:“雪兰程斌你们俩能帮着做家务吗?”

  “可以,我能做饭洗衣服扫地”雪兰道。

  “这些我都能做,大姐放心走好了,野菜我们也能去采”程斌道。

  “我去挖蚯蚓,还能洗碗”建华道。

  文英眨吧一下眼睛,左右看看:“我也能”只是声音很低。

  “还有问题吗?”冰兰看那夫妻。

  “没问题了,家里没多少钱给你,五十块够不够”夏志信十分尴尬。

  “够了,我们边走边玩,都是住在同学亲戚家,花不了多少钱”冰兰只要了二十。

  接下来几天冰兰做起来老本行,收旧物。城市已经重建,百姓早就安居了,废品站再次应运而生。她带着夏建文用三轮车走街串巷,下农村,城市用粮食换古董,村里用钱物收。

  夏建文不明白堂妹为什么要收那些没人要的破烂,不过经过冰兰仔细清洗处理后,很多东西让你看着就是那么有股古朴厚重的韵味,你不再看它是破烂,而是像冰兰说的古董。

  粮食放在张家后,冰兰他们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孩子马上放假,冰兰等夏建国那边的粮食卖得差不多后,带上所有钱与肖建文南下了。现在去有些早,走私偷渡从没停止过。大家都在暗中做罢了。

  他们从唐山到天津,从天津到郑州,从郑州再到广州宝安(以后的深圳)。没有改革开放的广东十分破烂。但是人们大多是质朴的。夏建文除了感觉气候和作物语言习惯不同,没觉得这里比自己老家好。

  唐山毕竟是重新规划重建的城市,比历史悠久的广东看着要新,而这里又到了农村的感觉。冰兰找到村长家,用熟练地当地口音将自己和哥哥来意说明:“我和哥哥想过那边,但是不知道怎么走”

  多少年逃港的人太多了,他们已经习以为常。国家管的严了,想走的人依然前仆后继。

  “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走?现在有军队把手了,不好过,前些天死了十几个。看你们年纪青青还是不要冒险啦”村长听冰兰说的是本地话,没多想。

  两个孩子看着不错,不想让他们去冒险。冰兰顺势道:“我们过去也不是相干什么,就是家里大哥结婚,弟弟妹妹上学,还有老人要养。我们是想去弄点东西运到老家卖”

  村长这才问起他们老家哪里?一听还在河北便道:“你说的话很像我们当地人”

  “以前我爸爸单位就有这边的人,我都是跟他学的”

  “这就对了,你们想要什么?”

  “能拿到内地好卖的,携带方便的。我们还收了几件旧物想卖过去”

  村长叫来儿子,冰兰拿了两个笔筒,一个白地青花图案,松下对弈图。一个是暗紫色木质,浮雕竹子图案,外表明亮。老人的家已经在这里经历了四百余年。想当年也曾富贵过、多少是有些见识的。

  “东西是不错,在这边和那边价格差距就大了。你们要卖大庆(他儿子)会联系人,不过价格给的不会高”这是道上的规矩。

  “如果我们要货您能不能帮我?”

  “你们怎么带回去?要知道你们出去我们就不会认账,如果你们被抓,大家都不好看。以后就别想在合作”一旁的大庆道。

  “这个当然,再说我们相信能带回去,只要你们帮我们送到车站。就是被抓到我们也会说是从陌生人手里买的。”

  “大庆,你带他们去看看”老人直接交给儿子处理,东西他们也弄,就是不多,弄一些偷着卖卖,还是第一次有外人找上来。两个孩子年龄都不大,他相信不会是坏人。从那边弄点货上头还没重视。

  大庆给他们看,电视,收音机,录音机,电子表,洗衣机,电风扇,毛巾、香皂,香烟、打火机等等。

  冰兰拿了一块电子表:“这是哪儿生产的?”

  “香港”

  “有日本货吗?香港的很多都是小作坊生产的,质量不如日本的”

  “我们这里没有,不过我们过来的货质量都还可以,价格比日本货便宜很多。如果你们要就五块拿,外面卖十块,甚至十五都是可以的”

  大庆打开一块,与自己手上的表对了一下时间,交给建文。夏建文第一次见到,显示的数字应该就是时间了。冰兰打开打火机,是全金属防风的。“这个多少钱?”

  “八块,质量绝对没问题,卖了很多年了,德国技术”

  “五块吧,你这里有多少?”

  “大约两百只,七块吧,不能便宜了”

  “好,我们可能还要更多,我希望下次是五块”

  “五毛五好啦!五百只起,你看看还要什么?”

  “收音机多少钱?”

  “十五块,四管的,放心用。四喇叭收录机八十块。)那个小录音机便宜三十块给你们)”

  ........

  经过讨价还价,冰兰和夏建文拿了两百只打火机,五百电子表,五十台收音机,五十台录音机,收录机实在太大,只要了两个。电风扇要了两个,进了一箱子港台磁带。

  冰兰将两个笔筒交给大庆去估价,回来大庆告诉他们,东西都是明清的,最高算三千。黑!冰兰道:“我给你补一千的货钱,希望我们彼此以诚相待,继续合作”

  “好吧!你们要理解我们的不容易,弄点东西都是冒风险的”大庆笑道。

  “我们能运回去也要冒风险”冰兰道。

  兄妹俩在村长家住了一晚,三人谈了谈以后要来怎么联系。冰兰跟夏建文详细说了东西的来源,为什么叫水货。

  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做这个只能做几次,抓到一次就要判刑。为什么他们要做等等。第二天稍晚的时候两人上了一辆运输车,半路又换了一次车。都是那种卡车解放车。

  回到广州,夏建文找到了感觉,两人吃饱了买票到郑州。找了旅馆住下,打听到黑市一人守着一个收音机和一个打火机卖。

  “怎么就一个?东西是你的?”顾客上门。

  “嗯,刚带回来的,还没用”

  “多少钱?”

  “收音机三十,不要票。打火机十五,全钢防风的,是出国带回来的”夏建文漫不经心道。

  “比商场的便宜,我试试啊”那人将收音机打开,调好频道,收音机饭盒大小,紫色的,很好看,“声音不错,我要了”

  三十块到手。“你还有吗?我也要一个”一旁的听到了声音道。

  “那边还有人卖,你们去看看,打火机谁要。全钢防风的,不怕风,吹不灭”

  “我要”一个男人接过来想掂了掂,打开后迎风一晃,火焰依然。十五块到手。

  “我那还有一个收录机,也是从外面带回来了的,谁要?免费送一盘带子,香港的流行歌曲。”夏建文对着几个感兴趣围上来的人道。

  “多少钱?”

  “那个我卖的便宜,最少二百三,谁要了明天带钱。那个是要华侨劵才能买到的,就一个!”

  “我跟你回去拿还不好?顺便听听什么磁带?”二十多岁的男子道。

  “也行,跟我走”夏建文过去与冰兰点点头带着男子走了。让男子等在某处,一会儿他将收录机拿来,顺便带了磁带。邓丽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磁带还有吗?我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