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大姐 17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4      字数:3532
  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一些旅客身上, 收音机都不大,价钱也不贵,找到目标坐那儿一聊,很快就能卖出去。就是收录机拎着出现在哪儿也会引起感兴趣的注意。电视机就拜托邻居几个大妈, 推销一台给五块。

  后来两人就不去自己卖了。他们低估了金钱的动力,和市场物资的匮乏。现在他们只等着买家上门。不管销售什么,都有奖金, 大妈好给力!

  十天后两人重新找车回家。大件只剩下两台冰箱(那是给建国结婚和冰兰那边准备的)。十台电视,在唐山应该很好卖。收录机二十个,再有的就是一点磁带和收音机。轻轻松松回家,那点东西留着夏建文自己卖。

  张向云看到自己家又多了一台冰箱,一个收音机, 心里是说不出是喜悦。这次给她大哥那边留了一台电视,一台收录机。

  冰兰小院只留了那个冰箱。建文将带回来的东西给亲戚们分了分。自己这次赚翻了,这点东西根本看不在眼里。剩下的熟人找上来的都卖了。

  两人算了半天账,一台电视赚二百,一百台就是两万,电视机只送给了张向云大哥家里一台。可以忽略。收录机每个赚一百五,三百就是四万五,收音机每个赚十五,两千就是三万,五百电风扇可以赚一万多, 冰箱磁带的总共盈利不到十二万。

  路费开销和给出去的奖金除去了四千多块钱, 卖药材还得了四万多。除去成本, 现在他们这次收获十六万。

  建文知道这次是赚到了,却没想到能赚这么多,钱都是冰兰收着,两人面前是码放整齐的大团结。“呵呵,我有点晕”建文笑道。

  “习惯就好,但是这种事不能常干,二哥,今年你不能去了,随便倒腾点什么。每年我们只做一次”

  “好,我听你的,这钱怎么办?”

  “你找个箱子放起来,不能去银行,会引起注意,银行的存款不能超过一万,你给大哥存一万,你存一万。奶奶那边你看着给吧,我给家里一千,不会露我们到底赚了多少,我要为以后做打算”

  建文给冰兰八万,冰兰只要了七万。有些事需要建文出面,就如给他们弄点什么福利。一个月就这样过去了,冰兰给了夏志信一千块,“我留了一点零花,开学就不用给我和弟弟妹妹钱了”

  “真是辛苦你们,以后不要出去了,明年高考,要考上大学,你妈一定会很高兴”夏志信说的是冰兰的生母。夏志信想起冰兰的妈妈,心里一阵酸楚,他给了冰兰五百。闺女大了,有时候花钱不好意思开口。

  李锦绣得到五百,孩子们的学费又不出了,脸上多了笑容,将家里的肉票找出来破天荒的全买了。夏志信没见媳妇提给冰兰一些钱,心里叹口气。周末的晚上一家人吃了一顿饺子,炖出来的肉给赵氏一碗,给老家婆婆留了一碗。

  几个孩子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天天闻到了肉味。赵氏一听闺女说冰兰带回五百块,坐不住了,等着孩子们都上学后过来找闺女唠嗑:“你没打听他们干啥了一个月就赚了五百多,一定比这个多,那丫头鬼精的,给家里五百,说不定自己留下了五百”

  “具体不知道,听说是建文从东北收了药材到南方卖的,回来还给我们几家带了电风扇和收音机,应该是没少赚”

  “没想到建文那孩子能耐了,他多大了?也快二十了吧?你大姨家卫红给他说说?”

  “您别操心了,那哥俩的婚事都是要他舅舅点头的,上次不是准?既然建文能赚钱,不如让大哥小风他们跑跑。”

  “这不都上班哪有时间?去东北就要一个上月,再去南方还是一个上月,工作除非别要了。”赵氏也想儿子发财,都上班没时间啊。

  “文强呢?不是回来还没安排吗?”

  “你大伯家的事咱们还是少管,你大伯母事多。”

  赵氏回来跟儿子们念叨着建文出息了,大儿媳妇一听:“久林(李锦绣的大哥)可以请病假的,一个月三十多块钱,一年还不如一个丫头一月赚得多。妈还是跟妹夫说说,下次建文出去了就带着久林”

  “咱们家没本钱”

  “锦绣不是有吗?我去娘家借”

  老赵氏跟闺女念叨后,李锦绣再跟夏志信说,夏志信直觉否定:“如果能带着干建文还不带着他姥姥家的表兄,舅舅?以后这种事不要揽了,我也不会去说”

  赵氏哪里死心?“他不说,你这个当二婶的可以说吧。你不是去过那边吗?建国要结婚了,你做婶子的怎么不能去看看?”

  李锦绣觉得老妈说的对,抱着孩子找了一辆人力车去看新侄媳妇。唐山震后多了很多残疾人,政府为了安排这些人的工作,便让他们骑三轮车拉脚赚钱。五毛钱送到夏建国家,夏建文没出去,刚回来需要修养几天再想想去做什么。他不参加村上的劳动,也不分粮食。

  没事看看自己收的宝贝,弄弄菜园。菜园的菜不但供着自己家,就是夏志信那边也没少吃。夏建国送到家的时候很少,都是顺道放到夏志信上班的地方。

  他没想到李锦绣抱着孩子上门,摘了几个西红柿给建伟玩。李锦绣问了问结婚准备的情况,屋里屋外的看了一遍。十月一结婚,这都九月了,东西基本上都齐全了。

  院子宽敞,屋里明亮,家具新式,家电齐全,结婚的东西更是充裕。李锦绣最终说了自己的来意,摆了一堆娘家的困难,态度无比的诚恳。

  夏建文不好回绝,自己和哥哥是二叔帮起来的,二婶开口遭到回绝了二叔是不是要受气?但这事他想跟冰兰说说,听听她的意见。

  没马上答应,也没说不行,只说了有合适的会考虑,李锦绣有些失望回去了。倒是带回来很多蔬菜和一篮子鸡蛋。

  周末冰兰过来的时候,建文提起李锦绣的事,“我内心是不想管的,不想与赵家人搀和”

  “那就不要理他们,今年你在家待着,先准备料,大哥结婚后,你操持盖自己的房子,一忙就到年底,你没空出去管什么?”冰兰哼了一声,跟着张向云去做饭。

  从南方带了一些干的海参,冰兰想葱烧一个,炖一个蛋羹。哥俩计划着该准备什么了,粮食买了不少,办酒席足够。

  院子里被圈起一块养了三十只鸡,都刚刚下蛋,孩子们来了都是管够。剩下的攒起来办喜事用,张向进那边给养了两头猪。肉不用买。家里还有建文从东北带来的,蘑菇木耳,南方买来的海参。

  鱼到时候再说,建国让冰兰帮着参谋喜宴菜品。一般的都是八大碗,十大碗,建国觉得可以再加两个,那就是十二道菜。冰兰建议可以上十六道,六六大顺。既然有能力就让婚礼办得热闹一些。

  冰兰让建文去一趟海口码头,与村长商量能不能在十月一头一天下午送两车海鲜来,主要是鱼和螃蟹、皮皮虾、海螺,八爪鱼只要东西好,都按五毛收。这次顺便将海蜇头拉来。

  冰兰担心的是道座那堆东西,人多眼杂,真不能被人看到。两人商量后将那间房子堆了不少杂物,一把锁锁严。

  白酒和香烟要票,虽然便宜却不随便卖。夏建文几乎都是花了高家买的。糖果都一颗颗沾着塘渣的糖球。那个味道冰兰非常喜欢,她奉献了十斤大白兔。瓜子是姥姥家妗子们种的向日葵炒来的。花生是去不远的村子收来的......

  地窖道座已经被各种东西填满。一切准备就绪,十月一星期三,周末夏志信就将老张氏接过来,跟建国姥姥家的女人住到了新房对面屋。

  其余的只等着结婚头一天到,头一天烘棚。冰兰请了一天假,十月一学校放假。早上男人们就将两头猪杀了,冰兰带着张向云嫂子、李锦绣,过来的周桂敏,建国的妗子们忙活。因为要用内脏猪头做凉菜,建文托关系去屠宰场又买了十付猪下水,五个猪头。

  她将猪的内脏和猪头猪蹄全做了卤味。一铁盆一铁盆的晾在外面。香味充斥着整个村子。中午的杀猪宴,下午就是蒸馒头,杀鸡炖鸡,炖肉。这些有专门请来的厨子再做。蒸馒头的事更不用冰兰,女人们比她做的好。

  她只要负责凉菜就好,现在等的就是海鲜。两车海鲜都是装在篮子里拉过来的。唐山离着入海口很近,却是很少吃到新鲜的海鲜,运输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这次村长将窖冰都用上了,过来的时候那个螃蟹都还活着。小孩子和大人全部过来看,夏建文没过称,东西都是精挑细选的,按着来人给的斤数付钱,顺便给了每人五块的红包,给村长带回去的烟、糖酒和一大块猪头肉。

  接下来就是冰兰的事了,收拾鱼是男人的事,皮皮虾、螃蟹要蒸出来,大虾要煮出来,海螺也要煮好去壳......

  村长给他们带了两袋子咸盐,那边守着亚洲最大的盐场,吃盐不用花钱。村里借来的大笸箩全部都装满了海鲜。放学几个孩子直接过来的,东西多,晚上加上村里的人就开了六桌。

  李锦绣不时打量冰兰,为什么她什么都会?什么都知道。她给建华剥螃蟹,皮皮虾。肉很完整,熟练地就像经常吃。而其他人都在跟自己手里的东西较劲。后来大家都去吃菜,吃那东西实在费事。

  一车骨头半车肉!都是白扔的!老张氏吃完螃蟹壳里的黄后唠叨着不在去吃那个螃蟹。冰兰笑着将螃蟹后退那两块最大最肥美的肉剥出来给她。海鲜鲜美,饭桌上的人吃了七八分饱后又开始与那些带壳的家伙较劲。

  ※※※※※※※※※※※※※※※※※※※※

  为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日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