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生在眷村 8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38      字数:3566
  冰兰小学毕业时, 台湾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刘兴国钟正雄继续中学生活,秀妍能帮着做饭收拾家了。忆青也上了小学,董凤荣却不是那么开心。东西做了这么多年没什么新意了,现在价格被商家压得死死的, 利润越来越少。

  她们不能开铺子,只能卖给商家,这几年做这个的多了,她们的优势越来越小, 低档的有塑料和玻璃的, 高档的材质更好的,像他们这种中档的市场上需求越来越少。唯一供不应求的是女儿的雕刻把件。

  孩子们都上学, 如果不是冰兰偶尔出手一件东西, 家里真的是入不敷出。

  “妈妈,咱们不做了, 您歇着,就做做饭收拾收拾家,以后需要钱了我们去赚。”冰兰安慰董凤荣。

  “咱们好说, 幸亏有你,就是那几家怎么过?没有收入来源,孩子们眼看着大了。”董凤荣说的是像王妈妈、陈妈妈等没有丈夫的人, 姜妈妈那种丈夫残疾的人......

  的确是个问题, 没文化, 没技术, 没体力, 你让一群四十岁的女人干什么?

  做什么?冰兰跟着董凤荣再次去台北市场转悠。“刘太太,您什么时候还有好东西,到时候可别忘了我这,这次有个大买主等着要”

  “刘太太,我这里顾客有块料子,您啥时候帮着做件东西?价钱好说”

  .....几个店铺下来,都是想要把件或摆件,更有想定制的。董凤荣一个个很有礼貌地答复着,不说准了,只是等等,师傅年龄大,做的慢。

  冰兰暗笑,台湾人太少,东西稍微一多,只要不外销就很快饱和。这是冰兰不适应的地方,在国内那么大的市场,想饱和都很难。

  只有打开外面市场才有出路。“妈妈,咱们放弃军户吧,离开眷村”冰兰失望了,好像他们很难有出路。

  “到了外面更不容易,我们外省人很受歧视,等你们再大一些,出去了就好了”董凤荣道。她习惯了与村里人相处,大家都很友好。到了外面谁照顾他们母子几人?

  不走只能留在眷村,冰兰去珊瑚市场,近两年渔民大肆下海采集珊瑚,价格真的很低。也许做成工艺品会有市场。娘俩买了一批观赏性很好的珊瑚,加上一些形态各异的瓷盆。

  珊瑚有的很脆弱,打磨加工的时候要万分小心。冰兰教几位妈妈怎么清理和打磨珊瑚,她只需要他们将珊瑚进行初步处理。更加精细的活给他们她都不放心。

  一件紫檀的小托架,上面配上一株颜色艳丽,形态完美,温润可人的千年尤物诞生了。冰兰舍不得出手,她收起来,将另一件颜色形态都稍逊的搬出来,加上一件白珊瑚的摆件,娘俩去了台北。珊瑚出来的太多,她们能买到的也就是中等货,价钱冰兰有了准备。两件只给了一千两百块,还是看着紫檀木托的面子上。

  冰兰摇头,真是暴殄天物!下次做了用铁力木的。珊瑚的摆件只要设计好造型,价钱就会上去,这些东西主要出口,冰兰觉得出去的价格最少翻十倍。

  冰兰家满屋子堆的珊瑚,钟正雄带着文浩过来,他们上中学,相对有了自由。文浩卖了几件手工,哥俩现在骑上了自行车。

  几个人谈起现在是市场来都觉得在岛内卖实在是亏。但是你又走不出去,这个亏只能吃。钟正雄陷入沉思,隔了几日,他来找冰兰:“我找阿德里安神父,请他帮忙带一些东西去国外给咱们卖。卖得利润分部分捐给教堂,你觉得这个可行不?”

  当然可行,到了国外最少是翻几番,说不定翻到五倍十倍。“都要什么?”

  “就是这些珊瑚摆件和木雕木器都行,我想让文浩过来帮你打下手,顺便学学。我那边还有几个兄弟手都很巧,你给他们工资就行”

  “你们都是需要用钱的,这样吧,回来利润对半”

  “好,我们的确需要钱”钟正雄没客气,开始跟冰兰去进货,也叫来几个人帮着打下手。来的都是十二三的孩子,很规矩,手艺的确过得去。冰兰选了几个带着文浩对珊瑚进行细致加工。

  来找冰兰玩的朋友少了,一个是她们大了,要帮着家里做事,再有就是冰兰很忙,来了都没时间陪她们说话,更别提出去。

  刘兴国一往外跑就被董凤荣喊住:“一家人就你闲!你要是没事就是帮着做做饭!”刘兴国只好朝着外面的朋友喊声:“出不去了!明天再说!”

  暑假赶出去上百件摆件,有的很简单,就是黏在瓷盆里,只有一些贵重造型奇特的才会加以配置底座。东西要经过细致修理,不然效果不理想。

  大家总算松口气,各自准备上学。冰兰的头发被剪成短发,很奇怪的短发,在耳朵上方一厘米处剪齐,这是规定。男孩子一样没发型,为三分平头,头发长一厘米。教导主任检查都是用手一抓,抓到头发的不合格,头上剪两道剩下的回去修理。

  而且从初中刚开始男女分开上课,在不同教学楼。那时候的思想跟国内很像,男女是不说话的,其实男生对女生很好奇,但是都碍于脸面谁也不会主动理谁。说不定为一点小事就会大吵一架。男女阵营分外鲜明。

  你是初中生意味着你就是童子军,男孩子成为准军人。童子军的教程与国际接轨,内容有结绳、野外炊事、搭建营帐、天文气象、野外求生、水文观察、旗语等都要学习。

  冰兰初一,刘兴国意味着人生第一个大选择。准备上学的参加联考,上高中。不想升学的就要选择职业高中或专科学校。

  让儿子考上大学是董凤荣和刘兆新的心愿,刘兴国的学习属于中上,这还是被冰兰逼着学的。秀妍就省事多了,越大越文静,经常和村里几个优秀女生参加学校的演出活动。在冰兰看来大哥更热衷于战斗,高中可以考上,但是成绩可能一般般。

  要考大学怕是难了!不上大学意味着参军或进工厂,金门的炮火依旧,每逢单日打,双日休战,这种事听着可笑,却就那么进行着,双方要的是政治影响。这种事会一直持续到1979年中国和美国建交。

  此间不是一直和平,也有摩擦,董凤荣决定狠狠修理一下儿子,在丈夫的祭日,刘兴国被打了一顿。也是时候让他挑起家里的责任了,进货的时候冰兰拉着他,卖货的时候一样让他跟着。

  效果不明显,冰兰决定放弃。这人对做买卖不感兴趣,还不如最小的忆青对数字对家里的事上心。上小学后,董凤荣经常让他帮着算账。各家应得的钱分文不少,更学会了替老妈记账。

  你放松了,那个精力充沛的少年与伙伴们又去惹祸。这次打架是与空军眷村的打起来了。

  十几个少年被叫到村长面前,妈妈们也被叫去。

  “你们谁说说这次打架的原因,那边来人不依不饶的,一定要好好惩治你们”村长用小棍一个个敲打着少年。

  “我们就是看一个女生,又没干什么?是他们先挑起来的,关我们啥事?”里面有人终于说话了。

  接着一声声“哎呦”村长气得用小棍用力打着每个人的后背。一旁的妈妈们更是喊:“村长用力!这群小子不收拾就上房揭瓦”

  “村长,我们知错了!真的是他们先动手!”随着一声声“哎呦”有人认错。

  “你们下手忒狠了点!看你们这点出息!就为看个女孩子跟人家打,打就打了,下手那么狠干啥?这次对方找来就是因为你们将对方打进医院了!刘兴国!是不是你下的手?”

  “还不快说!”董凤荣用巴掌大儿子的后背。

  “村长,妈,是那个小子手黑,不然我也不下死手”

  村长一听探口气对董凤荣说:“那边医药费我答应了咱们出,回头你准备点东西咱们去看看”

  “谢谢村长了,让您操心了”董凤荣忙道谢。

  刘兴国回去少不得被老妈揍了一顿。严重警告:“以后不许惹祸了!”

  刘兴国老实一阵子,阿德里安神父那边来了消息,钟正雄带着董凤荣和冰兰过去算账。送货的不是神父,神父有职责不会轻易离开。走的只是一位教堂内部的执事,教堂也要开源,以前不知道,后来想想就明白。

  没收入怎么布施?怎么救济孤苦?有财路谁也不会放弃。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华商李维君。

  “李先生是我们的教友,他一直致力于教会事业,你们的情况我跟他说了,以后的事情你们谈”阿德里安神父道。

  几个人与李维君相互认识,李维君不住点头:“神父已经说了你们的情况,正雄你们那边有多少孤儿?”

  “孤儿院里有三百多个吧,我做的事只有与我不错的一些知道,这种事是我们个人行为。我们只想通过自己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钟正雄道,他不想将孤儿院牵扯进来,那样政府部门就会慢慢参与。当然以后赚钱他不反对向孤儿院捐助。

  “我理解,你们都是学生,通过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这样很好。刘太太那边具体什么情况?”

  “我们村里一些妈妈失去了丈夫,有几个丈夫失去了工作劳动能力。各家都带着孩子,生活很困难。指着做一些手工不够养家让孩子读书”

  “嗯,我们先将上一批货清算一下,然后说说以后怎么办”李维君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说的国语里面多了一些中国南部的味道。

  账目很清楚,每件东西售价多少一目了然。看到右边的数字后,冰兰不住咂舌,他们以前让中间商赚去了多少?

  怎么分配利润?当初可是答应给教会部分捐助的,李维安道:“神父说主要是要解决你们的生计问题,还有教堂资金短缺问题。这样,你们有原料和人工,我这里有运输售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