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茶马人家 24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43      字数:3541
  冰兰等了两天没看到那些人回来才敢上路去追陈家人。单人单马就快很多, 等她到莱州,大太太等人已经到了两三天了。满满两坨货,冰兰将包装好的银钱交到陈炫宇手里,连同闫宏斌的信。那些茶叶和弄来的东西没办法解释, 冰兰暂时不想拿出来给陈家这边。

  信被传阅后,陈炫宇也死了回去的心。“走吧!到香港不一定是坏事,铺子开起来后还是让妹夫多关照一下。你们运, 我们卖。”

  冰兰很想问问要不要见见三太太,想到大太太做的事便闭了嘴。如果没那档子事三太太是不是可以继续利用呢?陈炫宇没提,她也不想说。但是货物交给阮家还是更放心一些。

  阮家一直走内河船运,陈炫宇找船去海关却遇到了阮玉香。冰兰不知道事情就那么凑巧, 等看到阮玉香跟回来后便明白了。

  只能说他那个爹眼光不错, 除了四太太,三个姨娘两个性子都是温顺又善良的。阮玉香过来见了大太太,眼里没有一点怨念。既然去海关口岸, 阮玉香说可以搭乘他们家的船。

  现在不是别扭的时候, 大太太道了谢,她还是了解三太太的,她的帮助绝对可以信任。冰兰不知道此时大太太作何感想。总之到了外面还是熟人更妥帖, 何况她深知三太太的性格,绝不会做出对他们不利的事。

  冰兰亲自将众人送上船, 她与阮玉香看着船渐渐消失在视线。

  “家里出了什么事?”阮玉香和冰兰又回到小院。陈炫宏已经成家, 小院里多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和两个顽皮的孩子。冰兰简单将家里发生的事说了一下。

  阮玉香没说什么, “你娘还好吗?”

  “很好, 两个孩子幸亏她照顾着。阮姨,要不要回去住阵子?二哥大理的房子空了好多年了,带着嫂子过去吧,二哥赚的怎么还不够你们花。”

  “再等等,习惯了,不想离开。或许会过去,你二哥愿意我们去”

  阮玉香这一等就是十几年,那是后话。中国在这段时间虽然是军阀割据内战,云南这边算是太平,尤其在边境这边。西方和东南亚安定,进出货物十分通畅。

  冰兰跟沈秋玉搬到了大宅,沈秋玉住的小院给了沈家兄弟做落脚点。本来想让老两口子搬过来,可是谁也舍不得离开茶园。

  赵家接管陈家作坊和铺子后安排人开始做起了买卖。茶园被接管后冰兰没再去关注过,陈家走了唯一的好处就是沈家的茶可以自己做主了。二表姐夫就是会做茶饼的师傅,冰兰将毛茶收来全部交给大表姐夫做,做好了运出去。

  沈家和村里比以前多少增加了收入,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一切没变,冰兰依旧每年雷打不动地去收老茶树的春秋茶。藤井依旧偶尔送一些小礼物给冰兰和孩子们。冰兰一样找点手工给他们,很多时候就是她亲手雕刻的木质或玉质物件。

  她慢慢忘记了他们是日本人,只是当做一个同样喜欢茶的朋友。但愿某天他们能将这里的古茶树保护起来不被轰炸。这是她潜意识里的想法。

  陈家去香港安家后做起来茶叶买卖,徐敬明几乎包揽着全部进货。一直到1927年云南格局发生了变化。龙联合他人将唐逼下台,随后进入各势力争斗中。直到两年后才平息,确立了龙的云南统治地位。

  书兰带着三个孩子是在27年来易武的,她直接来找冰兰:“你姐夫让我们娘四个来找你,他说云南可能要乱一阵子,让我听你的”

  已经三十多岁的书兰有三个孩子,大的初晴已经十四了,小的初杰也八岁了,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十一岁,冰兰考虑着该怎么做,几个孩子都在上学,易武没有好的中西学校。

  此时去国外也不是好时候,除了大学好一些,下面的中小学种族歧视很严重。除非上华人学校。冰兰纠结良久都拿不定主意,书兰没想到孩子上学的问题,只是觉得这里比思茅更安全一些。打仗很少到偏远地方。

  “有炫瑞的消息吗?”

  “就别提他了,从那天就是个有主意的,上次参加什么活动被抓了,还是你姐夫找人将他弄出来的。”书兰没好气道。

  “几个孩子我在考虑他们上学的问题,如果短时间怎么都好说,就怕拖上一两年还不稳定,孩子的学业怎么办?”冰兰道。

  书兰道:“初晴已经十四了,过两年就要操持找婆家,她倒是好说,两个小的加上你家两个怎么办?”

  “是啊,怎么办?”冰兰笑道。

  “怎么办你拿主意,你姐夫就让我听你的”书兰很光棍地道。

  冰兰知道就会这样,“我带你们去大理,我想在那里建一所学校,老师的事还要麻烦姐夫”

  建学校?那得多少钱?书兰知道冰兰他们这些年赚了不少,竟看赚钱,没看花钱。建学校应该很容易吧!

  冰兰这个提议得到徐敬明的支持,这样一行人连同沈秋玉,都跟着马队去了大理。大理本身有学校,冰兰要支持教育事业,便于学校协商将学校进行扩建,费用她出。扩建也就是将附近的地和建筑买下来拆除,加盖校舍。

  冰兰提出来的条件就是进行教学体制改革,改变以前简单课程,加上西方教学内容。至于老师她来请,本以为简单的事原来一点也不简单。

  留学回来的都去了北平上海等大城市,那里的薪水高,环境好。环境不单单是自然,还有人文。最后还是陈玄瑞帮的忙,给找了一对美国夫妻和一个刚回来的留学生。

  美国夫妻喜欢大理自然风光,他们决定留下两年,留学生回来喜欢大理的安定。冰兰的投资让她成为学校懂事,一个拿钱的懂事罢了。战乱的云南还不知道谁当政?学校根本没钱发给老师,正好冰兰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

  冰兰相信战乱只是暂时,29年会稳定,稳定后的云南在教育上还是很重视的,她不在乎付出这两年。她家有钱,何况还有陈家那批茶和货,就当替陈家做善事。

  事实的确如此,龙云当政后,对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当然包括教育。两年后大理的学校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校舍宽敞,学校占地够大,各年级学生满座,教学科目齐全。老师更是中西结合。

  附近稍微有点能力的都将孩子送过来上学.就连藏区贵族子弟也有不少过来的。因此冰兰家多了三个藏族客人。格桑旺杰是格桑代本的儿子,他爹掌管一方藏兵,在噶厦担任四品官职。

  扎西多吉的爹是噶厦的达奉,算是六品官职,掌管马厂,梅朵是子君的朋友,她爹算是地主,家里拥有一片土地,牛羊成群。

  几个孩子算是不打不成交,交了便成为朋友。开始是应邀过来吃饭做客,后来来家就是家常便饭。

  那对美国夫妻本来打算做两年回去,两人回去不久又回来了,还带了另一对夫妻。经济萧条了,工作难找!他们不得不再次回来。来的这对夫妻正好补上学校人员的不足,冰兰要求小学就要学英语,他们很缺英文老师。

  “如果有不错的外籍中学老师我们也要,化学,物理,几何代数的”冰兰在开校董会议时道。

  “这事让密斯艾伯特先生办去,他会非常愿意。因为他说过他的朋友有的失业了,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校长道。

  校董会议重点不在这里,校长兴奋地告诉众人一个好消息:“省政府的教育部长将莅临我校参观指导,希望大家这几天督促学生搞好卫生,做好迎接准备,各位懂事到时一定参加。”

  这让冰兰想起后世那些检查指导什么的,估计领导都喜欢做这些事。

  一散会,冰兰马上请假:“校长,我不需要参加了吧?正好想带着侄女去美国参加预科班培训,准备考大学”

  “陈老师,迎接部长到来是大事,你怎么能缺席?何况部长说还要见见你,对你的无私贡献予以表彰”

  冰兰谦虚着不用麻烦,固执的校长就是不松口。冰兰没办法,只能妥协!送初晴去美国是借口,初晴的文化课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再说美国和欧洲正进入大萧条时代,真不是过去的时候。

  等两年再去捡漏一样,那时候孩子大了,正好直接上高中。省教育部的一行人还真来了,出乎意外的是闫宏斌带着人也来了。人一来小院气氛就肃然起来,这两年书兰与三个孩子一直在这边。闫宏斌忙着打仗,根本就没过来过。

  两年让一个男人身上带了煞气,笑容都有些僵硬。尽管他很客气,沈秋玉还是觉得不自然。书兰更不好意思走进,还是冰兰吩咐着烧水做饭,让他们先洗漱一下歇歇。

  从昆明赶来能不累吗?没用她们动手,几个护卫就将这些事做了。书兰单独住着一间屋子,正好夫妻俩说说话。

  不久书兰便出来了,“你姐夫说躺会儿,骑了一路马,骨头都快散架了”

  “嗯,晚上多做点好吃的,我去买点羊肉,咱们烤羊腿”冰兰带着沈秋玉出来,将院子留给那对久别的夫妻。

  孩子们回来就是一群,本来只有五个孩子,后来沈家的孩子过来了,陈炫宏将自己的孩子也送来了,这样阮玉香便跟过来。再后来加上旺杰、梅朵几个,一放学就热闹起来。几家的孩子经常聚在一起,冰兰严格地约束着他们。

  “爹”“爹”闫家的孩子首先认出在院子里的闫宏斌,来时欢快的样子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一个个规规矩矩站好,头耷拉着。像是犯错的孩子。

  他们三个那样,其余的也都老实了,眨巴着眼睛看来人。那几个除了正扬子君还就都不认识闫宏斌。

  “姨夫”正扬,子君先叫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