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古代老娘 33
作者:沙柳273      更新:2023-07-29 08:49      字数:5493
  收割完麦子就可以出土豆, 这个孩子老人都可以做。没走的人都跟着下去了, 齐家三个男人将各家收获分成两份, 一份归农家,一份运到大库。冰兰分给外来人也就是从大库里出的。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吃,老人孩子最喜欢那软软绵绵的口感。

  麦子还在场上, 穆大人的人就来了。慕景峰给齐家的信说前方粮草吃紧,希望尽力帮忙。

  “你们先运土豆, 稍后麦子就能出来”这时候不支持不等于以后挨整吗!抱粗腿的机会还是不要错过。眼看着一库房的土豆又没了, 众人相信齐家种再多都没富裕,谁敢与官兵争口食?

  问了问前面情况, 说是怀州已在掌控中。

  晚玉米开始播种, 齐家人天天跟着下地, 看他们耕种, 收获。小麦没等晒干就被运走了,冰兰给帮忙的每人五十斤小麦。镇上的一些人带着新粮食陆续离开。

  齐家剩下的也是要学学棉花管理。齐长轩用车将刘家女人孩子送了回去。肖氏再不愿意都不行,这次闺女都不留她了。

  同走的还有齐祥文一家,林氏笑呵呵收了冰兰给的粮食和鸡蛋,肉,奶酪。

  大房这边与官家有来往,他们不敢得罪冰兰, 还是有些眼力见,万一三皇子胜了也好得一些好处!这就是他们聪明之处, 善于见风使舵。

  等外人一走, 冰兰时间充裕了, 便让香芹跟这严氏赵氏学管家。孙女接到她身边帮着带着。怎么也是自己亲自接生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很有些感情。何况她一个老太太身边需要个小辈。看着齐跃辰已经可以蹲马步了,便请了教习教授孩子一些防身功夫。等再大一些自己也可以教一些。这一代他们应该比父辈更强才是。

  齐家庄的围墙慢慢长高,地理收获的庄稼几乎都到了三皇子手里。冰兰收到的只是一把白条或一句话。他们什么也不说也不问,既然选择了,就坚持到底!

  赵家开始带着齐长松出门,这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帮姑爷呢!不过赵家会做人,先来跟冰兰商量。对于嫡子庶子什么的,冰兰没有偏见。但庶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要想一碗水端平怕是很难做到。即使表面做到,心里都是有偏颇的。

  赵家磊落,冰兰提出自己的观点,兄弟四个早晚要分家,荒地开得越来越多,分庄是必然:“我的意思是想再建一座庄子,建成后让长松一家搬过去管理庄子。庄子收益的七成归他,三成归公中。至于庄子种什么,做什么,我不会干涉!

  这边一样,庄子给长轩,其余的孩子等成年看情况。想种地的我一样给他们一个庄子,不想种地的各凭本事闯荡。黑炭的收益我会分给齐家所有人,包括玉茹,我的小外甥女、、、、、、”

  冰兰没提邱清扬,那孩子大了后回来的次数更少了。总是一脸阴郁,这样的人冰兰实在不喜。齐玉茹多年根本没有焐热那个孩子冰冷的心,冰兰归结遗传。

  赵家心情激动着回去的,哪个嫡母能做到冰兰这样?背地叮嘱着闺女姑爷好生孝顺嫡母。

  于是赵家再次出去的时候带上了庄子上组出来的商队。

  历代王朝都将盐看得无比重要,盐税占着国库重要份额。赵家运的盐是走私盐,被抓住轻则重罚,重则丢命。商队要运盐,冰兰心中是不踏实的。

  想起某段时间实行过的盐引,盐商想要合法贩盐就要先从官府购得盐引。盐引分长期短期,长的一年,短的一个季度。盐引制度在历史长河多次起到了重要作用。冰兰在慕景峰催粮的时候将这一观点讲给他。

  “办法好!难为老妇人替朝廷分忧!”

  “我是不得已,建庄子养家哪个不要钱?牲畜马匹又少不得盐巴,不得已啊!”

  “呵呵,老夫人是怪我们只拿东西不给钱了吧?”慕景峰半开玩笑道。他也很不好意思,可他们手里真的缺钱缺粮缺马匹!

  “穆大人知道我不是那意思,孩子们想干点事,又怕担风险。要是有了盐引,咱们不是各得其所吗?”

  “夫人说的是,回去我就写到折子让人送给三皇子。别处咱们说了不算。青州怀州是可以试试的。”

  冰兰没想到事情会那么顺利,临时盐引很快下来。齐家拿到一年五万斤的盐引,其他商户有多有少。冰兰帮赵家拿到一万斤的盐引,盐引有数,尤其初试阶段。

  两家人马很快上路,这回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运盐销盐了!赵家得了好处,自然不会忘记齐家,抽了两分利给庄子。手里钱多了,庄子建的就快!加上周围一些流民和游牧小族投靠,人数越来越多。

  瀛洲,泰州先后到了三皇子手中。冰兰家的荒地开到了五千亩。在距离他们二十里地的南面建起第二个庄子。两个庄子之间修了宽敞的马路。下面却是一条暗道,就是不走上面,通过地下一样过去。赵家族人都跟齐长松过去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三皇子需要的粮食布匹越来越多,庄子几乎全部种上了高产的玉米。小麦玉米,一年两季,棉花一样大片种植。庄子上的女人不辞辛劳地纺线织布。这些东西源源不断送往最需要的地方。

  战乱一直持续了四年,三皇子才将都城拿下,登基做了秦皇。真正将二皇子和大皇子余孽缴清已经是六七年之后了。

  五六年的时间足以让棉花开遍怀州,瀛洲,其余地方种植效果不佳。

  玉米从北到南,从东到西都在种,只是产量有所不同。

  土豆红薯一样遍地开花,粮食对秦国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庄子上的粮食越来越多,冰兰按着市场价收购了一些补充到自己空间。还有各种肉食,皮毛,蔬菜瓜果。直到空间很充裕了她才停止。

  闲暇带着姑娘们学学厨艺,教教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在古代女孩子还是要有些防身的本事好。

  齐家庄子得了两块御赐牌匾:“种德锄经”“忠粮报国”

  冰兰弄了一个五品县君夫人。

  齐长涵在新皇登基那年带着他书写的一箱子农事书册和家眷到户部报道,被任命户部巡视,官居六品。这可能是除了武将,文官里提升最快的一个了!

  齐长益对经营管理很擅长,冰兰将新建的一个牲畜农贸市场交给他和严氏管理。严氏得到市场是最开心的,想到二房那一家的结局就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三皇子登基后处置了一批余孽,叶氏及其儿子由于一直帮助大皇子,全家被判了流放蛮荒之地。齐长明半路逃跑被击杀,叶氏病死途中。慕景峰特意来了一封信将这个结果告诉冰兰。这也是冰兰当初提出来的要求,叶氏她绝不想再看到。

  对于这个结果,冰兰还算满意。让他们逍遥那么多年够仁慈了!当初要不是她在,齐家这些人绝对会死在来的路上。

  眼看着清清和玉雯都要及笄了,冰兰端详着自己,不服老是不行。她都快六十了!越想觉得自己这次越亏,本来过来就大了,还要赶上几年不太平的日子。

  秦国一安定,新皇除给了两块牌子和一座黑炭矿的经营权就没下文了。

  那她手里的白条怎么算?慕景峰去都城前过来一次,“老夫人,知足者常乐!”

  “嗯,我是很开心,弄了个五品县君!,就是不当饭吃。”

  “呵呵,老夫人,您家黑炭矿就是一座金山,除了您家,黑炭可都归朝廷的”

  “也就是赚点柴禾钱!卖给百姓都是白菜价!”冰兰说的是事实,用古代原始方法开采很受局限。产量低,破坏性大,所以她极力限制着黑炭吃产量。随着其余地方黑炭的发现,他们这座矿被用来供附近铁匠和人们生活。锅灶依旧用秸秆,所以一年黑炭卖的钱真的不多。

  大头依旧是粮食和盐巴,对东北部主要是农牧为主的地方,粮食还是主要的。国库充裕后,两个庄子出来的粮食被商队运到北部和东昌国,换回来的食盐贩卖各处。每年这笔收入是丰厚的。足够齐家一切开支。

  冰兰依旧掌握着公帐,每年给孩子们分分钱,剩下的还自己掌握着。谁也不去问她手里有多少钱,大家都规规矩矩交着分子。每年从老太太手里再拿回来一些。

  冰兰和闺女弄了十几亩地种辣椒,孜然。种子不外出,她们娘俩靠这个赚钱。主要还是给闺女。邱清扬所有读书生活费用都是齐玉茹出,齐玉茹的收入几乎全部花在儿子身上。

  那个白眼狼除了要钱回来,依旧很少露面。据冰兰得知,邱清扬十五岁那年独自回了一趟邱家。随后又回来继续读书,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这次回来要了一些钱说是出去游历。齐玉茹哭着找冰兰,“娘,你说那孩子不知道天天想什么,我什么话都说了,也不知道听到哪儿去了,这不大了,偷着跑回去找他爹了。跟我说要认祖归宗,娘,您说我该怎么办?”

  “就让他去吧!他大了,有主意了,你想管也管不了。既然邱家那么好就让他去!长大硬气来了?真有骨气就不会花你的钱了!玉茹,有些事你应该看明白了!”

  “娘,我心里哪里是不知道?只是觉得他终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

  “人各有志!既然他觉得邱家那么好,你以后安心给清清准备嫁妆。还有跟你说的那个萧寒山想的怎么样了?孩子大了,你要为你自己想想。”

  萧寒山是东昌国的人,经常过来贩运私盐和粮食。他自己弄了一个马队,往返两国。来庄子次数多了,冰兰觉得很好,死了老婆,与闺女合适。萧寒山也喜欢齐玉茹,托人提过,只是齐玉茹一直以孩子还小推辞了。

  “娘!”

  “娘老了,还能陪你几年?清扬再走,清清嫁人,你怎么办?儿子那边你不会去,难道跟着闺女”

  齐玉茹低头不语,她当然知道。“娘,我再陪你几年”

  “缘分可遇不可求,别错过了后悔。你也走吧,你去东昌国了我或许跟过去住住,这个破庄子我住够了!”

  “娘!”齐玉茹知道老娘是为她想,只好含羞点头同意。

  冰兰将闺女风光嫁到了东昌国,谁也不成想老太太攒了那么多好东西!

  随后同样给齐玉雯和清清准备了两份嫁妆,惹得儿子媳妇们都一阵阵眼红。

  家里突然空了很多,身边只剩下毛氏和大孙女跃珊。大家好像都怕她孤单,严氏来得最勤快,还有带着孩子的秋英,香芹要她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京城儿子来信让她去京城,远嫁的闺女让她去东昌国。东昌国真的有她娘说的大海,他们住的地方非常漂亮等等。

  “孙女,要不要跟奶奶出去玩?”

  “要”女孩脆生生回答。

  “那好,咱们先去京城去看你五叔”

  古代出行就是麻烦,儿子们一准备就是好几辆大车,给钱!老娘根本看不上他们手里那几个钱!只能捡好的东西给带上。吃喝用,使唤随从等等一应俱全。

  一路慢腾腾走着,看到哪个地方好干脆就住下不走了。众人习惯了老夫人的行事作风,任由着一老一小疯狂采购,回来鼓捣着各种美食。

  跃珊从小就是冰兰一手带起来的,三岁学认字写字,六七岁便跟着她练身骨做美食,到如今已经很娴熟地做出一些不太复杂的美食了。祖孙俩相处早就有了感情,格外亲近。跃珊的行事做派都带着冰兰的影子,

  清清和玉雯更别说,两个人都深得冰兰真传,这让严氏和赵氏非常羡慕,怨只怨自己生的都是男孩。

  冰兰没想到自己刚来京城不久便收到皇后举办宴会的邀请函,别看她身份最低,皇帝给面子,直接将她座位安排在他下手。那一刻秦国上下知道了有那么一位老夫人为秦国和百姓做出的巨大贡献。

  没有她秦国百姓可能还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冰兰再次受封,成为四品郡君。加上一堆赏赐,此次收获颇丰!

  “老夫人这回可是满意?”已经是三品大员的慕景峰过来拜访时问道。

  “皇上给了我那么大的荣耀怎么能不满意?”

  “嗯,您提出来的盐引制度已经开始正式实行了,探讨了这么多年大家还是觉得您想出来的办法最行之有效。皇上想问问您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能让国富民强?”

  还有什么办法?她再有办法就成精了!“秦国粮食充盈,百姓安康,兵强马壮,所欠缺的不过就是黄白之物。”冰兰摇头,表示无能为力,“若是能找到金银矿或许能解决。”

  慕景峰本就没抱什么希望,问了问冰兰还有什么事?

  冰兰是没事,但想起邱清扬便道:“我那个邱家外甥说想认祖归宗。穆大人,别的我无所求,但邱家差点害死我闺女,邱家绝不能让他们出人头地!”

  “这事简单,那些酸腐文人最好对付,看的书多,说的话多,写的文章多,难道就找不到一处破绽?有些罪名一条就能让整个家族不得翻身。放心好了!”

  冰兰突然想到了一个词“文字狱”身上打了一个冷战,回去还是好好活着吧!过不了几年秦国就要开始四处征战了!自己是不是应该让小一辈好好练练身手了?

  齐长涵的一心钻进农业上,老娘来了正好很多事要跟老娘探讨。于是冰兰留在京城的一年里,出了应付一些宴请,便跟着儿子去田间地头。无关政治,冰兰对儿子一家还算是放心的。像儿子这种官应该是最没有油水的。

  想想那三个肥的流油的儿子,冰兰给齐长涵在京城置办了两间铺子,一个庄子,和一个装满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的小箱子。很多都是从齐祥荣那边得来的。相比那三兄弟,这个儿子算是最亏的,她只能这样补偿。

  回来叫来三兄弟,自此兄弟正式分家。各管各的地盘,商队抽一成给齐长涵,剩余三家分。至于她,不用管,这些年积攒的够她用。

  尽管冰兰是这样说的,兄弟几个还是每年照样给她封一个大红包。冰兰笑纳!随后再分给小辈。

  没事督促着小一辈学学功夫,算着时间在战乱初期带着几个小辈跟商队去了东昌国。东昌国是秦国第一个吞并的国家。此国很小,很弱。没怎么打,军队开过来,国王便投降了。随后东昌国成为秦国一个出海口。

  事情就如冰兰预料,秦国大军刚过来东昌国宣布投降。冰兰在齐玉茹婆家所在的海边建了自己的庄园,她除了给齐跃珊留下一份丰厚的嫁妆外,将齐家剩余的财物分给了所有小一辈孩子,当然除了邱清扬。

  邱家父子不知死活,著书立传写了一些与秦国发展相悖言论。朝廷自然不会放过,好在皇上没想赶尽杀绝,只是将两人关押三个月后宣布两人从此不得出怀南县范围,终身在土地上劳作,反省自身。

  这事没人告诉齐玉茹,有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后,齐玉茹将精力更多的分到自己的家上。加上老娘来到身边,齐玉茹改变很多,想念远方的儿女只是偶尔。

  冰兰一直在东昌国活到生命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