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旺妻命3
作者:spirit火      更新:2023-07-29 16:08      字数:3576
  他觉着, 这苏家的儿子怕是嫁不出去,就想着法子赖上了他们家闺女了。

  这也不过就是在河里随便救了一下而已, 就定了亲事。

  明明他闺女可以拒绝的,居然也就这么同意了,他不答应, 居然还跟他说了好几日,说什么都要娶这家的小子。

  他原想着, 女儿从小到大说话做事都是很有道理的, 从来都不会胡来, 她既然这么的坚持, 那一定是有她的道理。

  勉强答应上苏家去提亲, 结果这上门一看, 整个人都要傻掉了。

  这儿子是又瘦又小的, 看着也是个胆怯的模样,唯一能说的过去的, 也就是听话,他后爹让他干啥就干啥, 绝对没有一个不字的。

  可是看他后爹对他那样子,显然是绝对不可能会教他什么好事儿的,说不定这男人家该会的, 他是一样都不会。

  养成这个性子, 以后在家里恐怕也难撑起来。

  女儿将来是要读书考功名做官儿的,这后院里头,要是没有一个男人能撑得起来, 那不是要乱了套了?

  这还不说什么,临了要嫁过来的时候,还病上了。

  这多不吉利啊!偏偏那苏家的人还死命的非要把人给嫁过来,不管他病不病的。

  想想就气人。

  这不,他这个做公爹的,娶了女婿,还没享受到一天,就又跟伺候祖宗似的给伺候上了。

  想想心里就不好受,这近水村的人,有多少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呢?

  他可没忘记。

  原想着,今天等女儿走了,就把他当公爹的规矩给立起来,好歹吃了他一个蒸鸡蛋呢,他当公爹的都舍不得吃的好东西。

  他们家可没法子供着一个只是发烧就躺了三天三夜,烧退了都还不知道起来干活儿的活祖宗。

  结果还不等他去立规矩,苏玉阳自己个儿就起来了,还不用他吩咐,自己就找活儿干,别说,那衣服洗的还真是挺干净的。

  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人苏玉阳自己找活儿干,又一直挂着一张温温软软的笑脸,他就是一肚子火气也不好发,更不用说这炸了几天的毛已经隐隐有被苏玉阳给撸平了的迹象。

  他想着,要是苏家的那个后爹刘氏没有教过苏玉阳怎么样做男人家该做的活计,他这个当公爹的委屈委屈,教教他也不是不行。

  他就生了那么一个女儿,从小又读的是那些他听都听不懂的之乎者也,除了农忙的时候跟自家女人一块儿去干活儿,两人还能说说话。

  平时农闲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在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生了个女儿,是很硬气,还是陈家唯一的单传女儿,他腰杆子别说有多直了。

  可是有时候,他也挺羡慕别人家香香软软的儿子的,想着女儿和女人出去干活的干活,读书的读书,自己就在家里教儿子做针线,种种菜,养养鸡的,也挺好的。

  可惜他生完女儿,肚皮就没了动静,都到了这个岁数上了,也没啥希望了。

  就指望着女儿能娶个称心如意的女婿,好让他的日子也能好过点。

  可惜这苏玉阳哪哪儿都不是那么合心意。

  不过也没法子,娶都娶回来了,他勉强教着吧。

  “会的。”

  然后他就听见苏玉阳软软的,小声的开了口,手上拿过鞋底子,针线翻飞,他几乎都没怎么看清楚苏玉阳是怎么下针的。

  没多久,一双结结实实的鞋底子就给纳好了放在了他手上。

  “爹,你看看咋样。”

  苏玉阳颇有些不好意思,低着头,小声小气的。

  嫁过来的第三天,终于能跟公爹正经说上话了,公爹还要看他纳鞋底。

  他知道,一般村里男人嫁给女人,这婆家第一要看的是女婿能不能干。

  男人家能干的活儿也就那么几件,灶上的活儿,手上的活儿,院子里的活儿。

  灶上的活儿就是做饭了,手上的活儿也就是男红了,院子里的活儿就多了,喂鸡喂猪,种菜洗衣服还有各种杂活儿。

  院子里的活儿,只要人不懒,那就大多没啥问题。

  灶上的活儿跟手上的活儿就有些考验了。

  很多人做了一辈子的饭,还是很难吃。

  手上的活倒是还好,只要做的熟了,基本上也都还不错的。

  他从小就被后爹磋磨着,虽然没人教,可是这些活儿都是往常做惯了的,说要做些花样可能不太行,但是基本的底子功夫他是很不错的。

  因而,他觉得,公爹既然给他提出了第一个考验,那自然是要好好的表现一番了。

  表现的好,以后在陈家的日子也就算是打开了第一步了。

  “还成。”

  张氏拿过那鞋底子,心里已经把苏玉阳给夸了一遍。

  这小子,看着瘦瘦弱弱的干不了活儿的样子,可是这鞋底子纳的是真结实。

  还又快又好,他都不敢说自己能比苏玉阳纳的好。

  乡下人穿的,没那么多讲究,就是结实,耐穿,稍微条件好点儿的,也就多追求一个舒服。

  苏玉阳这鞋底子,算是完全符合他们乡下人的要求了。

  而且这速度快,就意味着可以多做点儿。

  做的多,自家穿不完,就能拿去卖,好歹也是些银钱。

  陈家人少,所以不管老女老少,都得能挣钱,当然,陈贵娘是个例外。

  从前陈母和张氏两个,田里的活儿,屋里的活,都得能干,如今加上苏玉阳也是如此。

  从前陈母忙完田里的活儿,回家闲着就编一些箩筐拿去卖,或者是在山上砍树,做点儿家里用的木盆木桶之类的。

  张氏农忙也帮着做田里的活儿,农闲做完家里活儿就纳鞋底,做布衫,然后拿到镇上去卖。

  陈母是在镇上集市摆摊,张氏是直接送到成衣店去。

  那里收他们做的鞋底子,然后做成成品靴子再卖,一些布衫也是直接给他们布,让他们加工一下,拿去卖,那些好料子的东西,自然不会交给他们做。

  好歹也能换几个银钱,补贴一下家用。

  这读书是最费钱的,就算是有陈家的老人留下的钱,也是不够的。

  更不用说张氏和陈母什么都想要给陈贵娘最好的,每天一个鸡蛋就不用说了,隔三差五的还要割肉,炖鸡汤给她补身子。

  反正陈贵娘每月回家的那几天,就没吃过不带荤腥的。

  这花费摆在这里,自然是要想法子多挣钱了。

  原想着苏玉阳才进门就病怏怏的,不是个顶用的,现在看,就啥事儿不干,蹲家里纳鞋底子也能挣出他自己那一份口粮,倒不是个吃白饭的了。

  “谢谢爹。”

  苏玉阳的心里其实是知道自己的本事有几斤几两的,他纳的鞋底子,在村里也算是排的上号的好了。

  可惜刘氏每次拿到他做的东西,就是骂,骂完了还是继续用,也没见他真的扔了或者是拿去改。

  没想到,这个公爹张氏都说他不好相处,却并不像是后爹那样骂自己。

  “我啥都没做你谢个啥?”

  张氏有些莫名其妙,说完又想到这苏玉阳是在后爹手里讨生活的,恐怕日子不太好过,一句夸奖都没听过,自己说个还行,他就当是夸奖了。

  算了算了,不跟这小里小气的人计较。

  “以后没事儿你就多纳鞋底子,家里其他的活儿不用你管,纳出来我拿去卖,把你自己那份儿口粮给整出来。”

  说完,张氏就去灶房准备午饭了。

  这家里的活计他是做习惯了的,就算是苏玉阳不做,他也还是跟从前一样,没啥区别,还多个人纳鞋底子,想想好像还挺不错的。

  “是!”

  苏玉阳得了话,心里的那点儿不安和不自在就没了。

  他整天的闲着,不知道要做什么,自己找活儿又怕做的不对,挺不自在的。

  也怕公爹不给他派活儿,那就跟不愿意接纳他在这个家里待下去一样,他怕自己被赶出去。

  如今有了活儿干,还是以后都得干的,他心里就踏实了许多。

  待到张氏等着到了赶集的时候,让自家女人拿着他和苏玉阳一块儿纳的鞋底子去镇上卖了回来,多拿回来了一百多文钱,他这心里就舒坦了。

  苏玉阳做鞋底子,不仅仅快,掌柜的还愿意多出一文钱每一双给他们家。

  那就是做的又快又好了。

  往常他自己做的东西拿到镇上去,顶多也就是卖个二三十文钱。

  如今多了个苏玉阳,一下子多出了三倍多的银钱,他心里能不舒坦吗?

  就多一张嘴,却多挣了三个人的钱。

  就算是苏玉阳不做田里和家里的活计,也划算啊!

  而且那边掌柜的说了,如果下一批拿过来的东西还是这个质量,就考虑让他们做成品的靴子。

  那可是比做鞋底子赚的多的多啊!

  一双鞋抵得上做三双鞋底子的,废的功夫却没有做鞋底子的多。

  说起来,一双鞋最关键的,最累的也就是纳鞋底子了。

  可是你鞋底子做的一般般,人家掌柜的也就不愿意让你做鞋子了,怕费料。

  张氏做了这么多年的活计,一直都只能做些边角的东西,谁叫他每天除了做家里的活计,还得做田里的活儿呢?

  这男红的活儿,也就是勉强能看,精细活儿,他也没那么行就是了。

  啧,真是不知道为什么苏家的人那么着急把苏玉阳给塞过来,这可是个能挣钱的主儿啊。

  原先还以为是个吃白饭过来拖累人的,倒没想到是个能干的。

  这些日子,虽然他发了话,苏玉阳可以只做鞋底子,可他只要是稍微有空闲,就喂鸡,扫院子,偶尔还下灶间做吃的。

  还别说,他做的饭就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