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洋务运动(二十)
作者:喏言      更新:2023-07-29 20:07      字数:2175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租界主要由英租界,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组成。这三大租界板块都是紧靠着黄埔江的最佳板块, 其中又以英租界地里位置最好, 占地面积最大,几乎霸占了整个外滩。

  清晨五六点的外滩此时还笼罩在一片浓浓的晨雾之中, 此时的黄埔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已经开始轰鸣,而英国的军舰依旧把守着上海最重要的江道入海口, 军舰上的米字旗随风招展, 似乎在宣告者这个全世界最强的国家无上的威势。

  当然, 前提是忽略了外滩码头上那股莫名其妙的恶臭的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今日的外滩上笼罩着一股熏鼻的恶臭,这股恶臭就好像米田共伴随着尸水的味道,随着江风到处扩散, 但凡是人闻到一下,几乎都要捂着鼻子昏过去。原本那些早上打算到租界做些小生意的贩子,也是一闻到这股臭味,哪还敢往外滩靠经一步, 吓的就拖着摊头往外走,万是不敢久留。

  “哟,撒咪道啊?凑撒咧。(上海话,什么味道啊。臭死了。)”在南京路上开着一家照相馆的王掌柜一打开门,就被这股扑鼻的味道熏的差点昏了过去, 忙从袖子里取出昨个小妾那要来的香帕子捂住鼻子。

  一旁两三个靠着人力车,强忍着臭气,在吃早饭的车夫, 听着王掌柜的话,也皱着眉说道:“可不是,原早上这点都能拉到好几个生意的,今因着这味道,怕那些大人物都愿意上班来了。生意也少了一半。”

  王掌柜听着车夫的话,对着车夫招了招手,然后从袖子里丢出两文钱,问道:“浓哪晓则囊来会司提发?(上海话,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论打听消息,全上海最厉害的就是这些跑来跑去的车夫了,所以在上海私下里也形成了一个规矩,车夫打听消息,一个消息两文钱,有钱想打听的不在乎这点钱,车夫也乐得赚小费,很是一种奇特的现象。

  车夫拿了小费,乐呵呵的笑了笑,把手里的实心馒头三下两除二吃掉:“你不知道啊,这外滩上一夜之间多出了上万个夜壶,快堆成山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臭的人不行啊。”

  “夜壶?”想到这玩意,王掌柜更是觉得反胃了,他嫌弃的看了一眼还咽着东西的车夫,往后退了退:“这你还吃得下去啊?这么多夜壶哪来的?也没人管管?”

  “嘿嘿。”车夫窃窃一笑,凑上去神神秘秘的说道:“你说还能有谁这么大的力道?只有青帮呗。”

  青帮?王掌柜一听这名字,下意识的就一个哆嗦,朝着外滩的方向伸长脖子看了看,然后就走回了照相馆,一边走,一边心里还嘀咕着:“惹不起,惹不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完,就关上了门,然后在门上挂上了“今日歇业”的招牌。

  像王掌柜这样自负盈亏的老板,自然是说休息就休息了,但外滩的几大银行,汇丰,花旗,渣打,它们都是国际企业,哪能这般?能告假的告了假,不能告假的便只能生生忍着。英国租界兼汇丰大清银行董事长布兰德自在汇丰的大楼上被臭了个底朝天。他连窗都不敢开,用香水把房间里喷了个底朝天,岂料这香水味浑浊着臭味,更加难闻,让他几乎都要窒息了。

  “来人!来人!这都怎么回事?”布兰德大叫道,却又不敢张大嘴,就怕那臭味顺着风钻到自己鼻子里。

  布兰德的助理秘书很快就听见了布兰德的叫喊声,然后跑了进来,面上还带着口罩。“先生,怎么了?”

  “你还问我怎么了?这味怎么回事?”

  布兰德的贴身助理似乎早知道布兰德会问这件事,马上答道:“不知道为什么,一夜间外滩上多出来了上万个马桶,就是这玩意导致的。”小秘书一口气说完,然后就马上闭上了嘴,似乎觉得房间里的味道更加怪异,香水混着恶臭,让人更加想作呕。

  “怎么可能?!看守港口的人都是干什么的,这么大的动静,都不知道看一下吗?”布兰德只觉得匪夷所思,又拿起手里的香水一阵狂喷。

  “这。。。”显然,小秘书也接不下去了,他也不是神仙,哪知道会这样?布兰德听见小秘书话里的吞吞吐吐,脾气更是蹭蹭的上来:“不知道还不赶快去调查?!对了,快去把清理工人找来!”

  小秘书看着布兰德发飙,只好灰头土脸的跑出办公室,然后忙去找手底下的人找城市清洁工。在此,又不得不提一下城市清洁工这个职业了。中国的城市清洁工,包括扫大街,通下水道等等,从宋代,乃至更早的唐代就已经存在了。相较于中世纪的很多西方国家,可谓遥遥领先。这些清洁工由政府统一调派,归各地县令管理,拿政府工资,也算是一种体制内的公-务-员了。

  但租界,相较于别的中国领土又不同。租界虽没说不允许大清子民进入,但在管理,税收,安全等等方面都可谓国中之国,由列强自主管理。自然,租界的清洁工作也都是由租界的管理者自己解决,也就是洋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上海,洋人在沪已经过千,但肯定没有一个洋人会去做城市清洁工作,租界的清洁也都是由外包制度,即雇佣制。

  这种“中不中,洋不洋”的雇佣制度是很不健全的。即洋人找到大清的工头,工头再去找底下的工人去进行打扫,按月结账。工头会与洋人签订一定的契约,但都不是长期的,反倒类似那种一手交钱一手拿货的收货单,自然,洋人想换那个工头也可以,工头想去哪干也可以。只不过先前因着洋人钱开的不低,所以基本都是工头求着洋人。

  从上就可以看出,工头的重要性有多大。几乎相当于一个重要的商业纽带。但好巧不巧的是。。。上海滩百分之九十的工头几乎都是青帮的子弟,所以,当小秘书找到工头们提出要他们清理外滩的时候,所有的工头都统一的坚决say了no。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