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回族叛乱(二)
作者:喏言      更新:2023-07-29 20:07      字数:2214
  “蠢货!”

  “白chi!”

  “弱zhi!”

  “低能儿!”

  整个烟波致爽殿里充斥着载淳的怒吼声,吓的李莲英也不由往后缩了缩脖子, 所有的宫人也眼观鼻, 口观心,大气不敢出一声, 就怕被这位少年天子迁怒!

  “从没见过皇上发过这么大的火呢。”芷兰在心里暗暗的想到:“便是当初八大辅政大臣兵临热河,皇上都是胸有成竹。这等破口大骂, 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载淳骂了老半天, 也不觉得息怒, 更是把甘肃那上来的奏折给撕成了两半, 丢在了地上。这董元醇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原想着他身为御史出生,发现了当地的问题,不上报也就算了, 还居然想要自己压下去,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是个什么货色,镇压也镇压下去,竟还使得当地的团练全军覆没。

  “董元醇现在在哪?”

  载淳发完了火, 这才问道。李莲英听着载淳的问话,尽量不让脚步发出声音,走上前,拾起奏折:“回皇上的话,听兵部的人说董元醇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山西。”

  “他还有脸逃?怎么不去死?!”

  载淳当下更是火冒三丈。这等无用之人, 竟弃自己治下百姓不顾,一个人逃了,真是蠢到极点。他若真战死沙场, 载淳好歹还能说一句“此人虽然能力不行,至少还算忠烈。”如此行径,正是想迁怒他九族。

  冷静,冷静。。。

  载淳再三压火,对自己说,不要迁怒他人:“阿英,去告诉刑部,即刻把董元醇押解回京,打入天牢,交由他们全权处理。再去把兵部尚书和军机处大臣都叫来。”

  真是想把我大清闻名历史的满清十大酷刑都在这人身上用一遍。

  出了这么大的事,载淳不仅生气,还感到了深深的痛心。五十万条性命啊,都是无辜的百姓,几日间命丧荒原,这些反贼简直是丧性命狂。在载淳的心中,这些回民的定义已经被打成了“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主义者了。”

  军机大臣们与兵部尚书曾国藩其实也很早就得到了消息。这折子他们也是知道的,都在行宫内等待着载淳的召见。他们见得李莲英来召唤,当下对视一眼,上前给李莲英塞了银子,问了问载淳现在的心情状况。不出所料,李莲英只回答了四个字:“勃然大怒。”

  这些大臣们闻言,心下叹了一口气,互相商量了一下,然后惴惴不安的向着烟波致爽殿走去。此时的烟波致爽殿里静悄悄的,无人敢在此时大声的喘一口气,就怕被皇上迁怒。载淳疲惫的依靠在龙椅上,微闭着眼,让芷兰帮忙按摩着头部。听得脚步声,才又睁开了眼。

  “坐吧。甘肃陕西那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载淳的声音有点沙哑,显然是之前发火叫的嗓子都有些不舒服了。他挥了挥手,唤芷兰上茶,喝了一口水,才总算舒服了不少。

  众军机大臣很是不安的坐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倒是一贯谨慎的曾国藩此时率先开了口:“回皇上,见过了。”

  载淳把茶杯放在一旁,把奏折让芷兰递给众人,再叫他们看了一遍。

  “臣以为,出兵镇压,并非上策。”

  “哦?”载淳闻言,心下不喜。曾国藩的回话,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但是,出于对曾国藩的敬重,载淳并没有马上就反驳:“请曾老详说。”

  曾国藩从椅子上起身,对载淳拱手:“回民,自古以来便被我中原地区民族排挤,劣于汉人之下。又因起信奉‘真主阿拉’,不理我儒学教化,更是被誉为‘不可理喻之人’。正因为如此,我大清在对待这个民族的问题上,常常是有偏颇的。回民之乱,不同于太平军逆贼,妄图动摇我大清根基,实则是为自己求些公正。臣以为当先以安抚为主。”

  安抚?载淳听了,不由拍了一下桌子:“那死掉的五十万无辜百姓当如何?”

  “那在皇上心中,回民亦是大清百姓否?”

  曾国藩反问道。

  此话一出,各军机大臣心里都是一抖。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强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都能当着皇上的面说出口。大清的阶级定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元朝很像,满族最高贵,下来是蒙族,然后是汉人,再剩下的自是那些少数民族。不过,说句不中听的,如今的满族,在宋明的时候,不也是汉人口中的蛮夷之族吗?而汉人,若是不仗着人数过多,在满族的统治下,其实和回民又有什么不同呢?

  载淳被曾国藩的这一问,问的说不出话来。

  是啊,汉人是大清的子民,回民就不是了吗?说到底,百姓的叛乱归根结底是统治者的无能,不能给百姓一片安居乐业的环境,才逼得他们不得不反。曾国藩也说了,回民的叛乱,并不是为了颠覆大清同治,而是泄愤,宣泄他们被压迫了上百年的不公平待遇的愤怒。

  却听曾国藩继续说道:“大清对待回民之苛刻实在繁多。如:三回民持兵器同行,则为罪,叛面刻‘回贼’之字。斗殴着,汉伤回民以十抵一,回伤汉则一抵十。如此种种,实在繁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正是这个原因。”

  曾国藩来前显然是做过很多功课的,一字一句,说的载淳哑口无言。

  “众军机大臣以为如何?”

  曾国藩有战功,又简在帝心,有些话他敢说,旁的人可就不敢说了,即使是军机大臣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去载淳的触霉头,都沉默不语,就怕被打击报复。

  载淳看着下面沉默无语的众人。很显然,沉默就代表了赞同了。

  载淳心下百般思量:“那曾老觉得应该如何?”

  “尽言回汉一家,先派人努力安抚回民们。并颁布一系列政策,已示诚心。对于叛军,只追究首恶之罪,许诺不牵连。”

  民族问题。。。

  载淳闻言,不由想起了自己上辈子在各种电视上所听到的各种民族问题新闻报道。最后点了点头:“如此便先这样吧。这并非一时之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