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回族叛乱(八)
作者:喏言      更新:2023-07-29 20:07      字数:2311
  柳湘自秦掌柜处得到了一些线索,便爽快的告辞, 秦掌柜欲要留他多呆几日, 且也留不住,只能随他去了。领走的时候, 秦掌柜还再三的关照柳湘当心,又点了点当下兰州城外叛军常出没的地方, 倒让柳湘好一番感动。

  柳湘出了兰州城, 又骑马行了半个时辰, 早有七八个随从在此等候。随从看见柳湘到来, 纷纷下马迎接,上前叩拜:“拜唐啊见过总侍大人。喜迎大人归来。”

  “拜唐啊”乃是粘杆处里一般成员的称呼,而侍卫则是较高的一个品级了, 总侍则是仅次与夏昌平下面的职位了。可想而知,这位柳湘乃是在粘杆处的地位却是不凡。

  “起来,自家兄弟不必如此。”柳湘拱手道:“我刚先前去兰州城中打探,正巧遇见的兰州城中国的粮行运货。得知半个月前有一大批军队之人曾经过兰州城附近, 不似我大清兵卒打扮。”

  柳湘从秦掌柜得到的情报盘算,得出那批军队大约有两万左右,而从衣服上的打扮来看,决不似回族叛军,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汉族自发对抗回族的团练。

  “听那秦掌柜说, 这行军丙是向着酒泉去的。”

  酒泉乃是甘肃省最西北的一个城市了,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 丝绸之路的重镇,再往西北区一点就到了新疆了。

  须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回族的大本营,这群不是回民打扮的军队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往中原地区跑,反而新疆跑,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奇怪。

  “丙一。”你速回山西面见总督,把这一消息告诉总督大人。柳湘深感到里面的蹊跷,遂对其中一个部下说道。

  “那大人呢?”

  丙一担忧道。

  柳湘闻言,笑了笑:“自是要去酒泉好生探一探。听说酒泉其水若泉,洒家还没喝过,这次既然来了,自要是好好的去品尝一番,你们说是不是?!”

  众汉子听得柳湘的话,哈哈大笑:“自然!哪有空手而回之礼?”

  “兄弟们!走!”柳湘甩了甩手里的马鞭,调转马头,大喊一声,策马率先向着北方跑去,众人亦是跟上,在这四处黄土的地方留下一串马蹄声。

  丙一看着众兄弟跟着柳湘向着前线飞驰而去,心里不由羡慕。只觉得柳湘这统领虽然看着柔弱,却是个十足十足的汉子,夏统领当真是慧眼识人。当下,他也收复心神,转而向着南方跑去,力求迅速把消息传到左宗棠手上。

  粘杆处里如今是夏昌平做总都统,下由荣寿协理,再由四大总侍,总侍卫下面每人最多可组建十六人的“拜唐啊”,“拜唐啊”下面便是编外人员,不成定数。柳湘在四大总侍卫里面排行第三,自下面的“拜唐啊”都有丙开头,一至十六。

  丙一快马加鞭赶往山西,因着身体素质过人,每日至睡两个时辰,连夜赶路,大约四日便回到了山西。如今左宗棠带兵与山西与陕西交界处,形成了一道防线,以防回贼入侵山西。

  “有紧急军务,还请通报左总督。”军营门口按理是要下马的,但粘杆处这种特务组织却是不同寻常,当下就从腰间掏出腰牌。门口看守的小兵自是不识这些腰牌的,不过眼力见却是十足,自看得出丙一的不同寻常。

  守营小兵恭谨的的接过令牌,唤丙一在门口等待片刻,然后就往着营地里跑去。左宗棠听得小兵禀报,见过令牌,忙叫人把丙一迎进来。丙一得了应许,下马快步跑到主帐内。

  “下官丙一,见过左总督。”“拜唐啊”也是有官职的,六品,在加上粘杆处的特殊化,可与寻常的正五品相较。

  “无妨,快请起,军情要紧。”左宗棠摆了摆手,事宜账内的仆从退下,以免军情外露。

  丙一得令,从地上起身,然后便把在兰州城中所打听到的所见所闻一样告诉了左宗棠。左宗棠边听边是沉思,他为人兴子直,脑子转的很快,一下子就想到了关窍处,顿时面色不怎么好了起来。

  “你且先休息一晚,待我今夜上书一封于皇上,还劳烦迅送入京中。”

  左宗棠当下这般说,把丙一请出了主帐去安置后,就忙去找来了原陕甘总督杨岳斌。此时,左宗棠的面色已是差的不行,见得杨岳斌便颇带怒气的说道:“杨兄太大意了,太平余孽混入陕甘,竟不知晓,难怪造成如此大祸事。”

  左宗棠不比柳湘初出京城,他与太平军作战多年,一直都很关注这些老对手的动向,三下两除二的就猜到了为何回族叛乱越演越烈的缘故,定是受了太平军挑拨了!

  什么?杨岳斌一听,自下是再也不能淡定了。这可是比回族民变还要不得了的事情,一个弄不好被御史知道,就可能会被按一个“通敌卖国”的罪名,落得满门抄斩,毕竟身为两省总督,叛贼都跑到你的地界上了,还不上报朝廷,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杨岳斌至此面如土灰,久久不语,左宗棠见此,也是不好再多说些什么了,能说的都已经说尽了。剩下的也只能各安天命了。

  当下左宗棠便开始沉思起了要上书给朝廷的奏折。杨岳斌见得左宗棠写陈条,便也结合了一些自己的了解补充了不少,最后恳请左宗棠能在奏折中与他美言几句。左宗棠看在同僚一场,于心不忍,自也不好拒绝,遂提笔为其说话。

  倒是未曾想,就是这一提笔,又引发了诸多风波,在此之后再提。

  且说丙一得了左宗棠的奏折,休息一晚之后,立即也快马加鞭的向着京城狂奔,一路上风雨兼程,三日内内就把奏折送到了载淳的案台前。

  载淳如今已把平定陕甘当做第一要紧的事,接到左宗棠奏折,立即就看了起来,但见奏折中如下说道:“方今所患者,太匪回逆耳。以地形论,中原为重,关陇为轻;以平贼论,剿太平宜急,剿回宜缓;以用兵次第论,欲靖西陲,必先清腹地,然后客军无后顾之忧,饷道免中梗之患。”又说:“进兵陕西,必先清关外之贼,进兵甘肃,必先清陕西之贼,驻兵兰州,必先清各路之贼,然后饷道常通,师行无梗,得以一意进剿,可免牵掣之虞。”这个方略的核心是“先太平军后回”、“先秦后陇”,关键则是“不令两贼形成合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