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攻占长州(十二)
作者:喏言      更新:2023-07-29 20:11      字数:2092
  巴夏礼不是第一次被拘禁了。当年, 载淳的短命老爸咸丰还在的时候, 肃顺和端华就下令拘禁过巴夏礼, 从而导致了英法联军打入北京。

  一国使节,皆是各国的脸面,曾国藩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 心里已经有了在此与英国交战的打算。这也是无法的,如今查尔德在东太平死亡,种种迹象皆指向英国, 大清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左右摇摆的资格, 只能在英美间选择一方。很显然, 只要是脑子没毛病的, 都会选择一贯友好的美国人,而不是趾高气昂的英国人。

  慈禧慈安在听得载淳下达了拘禁巴夏礼的决定后,其实心里是很慌的,她们作为咸丰的遗孤, 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有着极强的心里阴影,即使她们在早朝的时候没有当面反对, 但下朝之后,二人也是把载淳堵在了养心殿。

  “皇帝, 这拘禁了巴夏礼,英国人势必要与我们一战。你当真决意如此了吗?可国库怎么办?”

  军粮与国库的损耗一直都是朝廷主和的主要原因。

  载淳闻言,深吸了一口气:“朕已经打算派李鸿章向美国与法国借钱借粮。”

  像国外借钱借粮乃是无奈之举,也是最后的举措,这是曾国藩压箱底的最后办法了。慈禧慈安听得这个建议, 不由皱眉:“借多少?”

  “一千万两。五百万两的白银,五百万两的军粮。”

  “这么多?”两宫太后一听,心下皆是一颤,这可是相当于大清国三分之一的年税收啊。

  “这么多银子还的出来吗?”慈安忍不住问道。岂料载淳这次回答的却很坚决:“不借,难道等着英国人打上门,再借钱赔款吗?那时候怕就不是这个数了。”

  这话听得慈禧慈安就是一愣,然后沉默下来。一时间,养心殿了安静的很,有种说不出的诡异气氛。

  “皇帝,既然定下了,可要去承德?”

  慈禧最后慢悠悠的吐出了这么一句。显然是同意了载淳的说法。

  去承德避战,自从道光皇帝开始,已经成了这几年里大清皇帝的必备开战措施了,同样,也很是丢脸的一种手段。国家一开战,皇帝就先跑了,这算什么事。。。

  “不去,朕打算就呆在紫禁城里。”载淳说的很坚决。

  慈禧慈安闻言,皆是一叹,二人相视一眼,然后又是一阵沉默。同时心里都冒出了一个念头:儿大不由娘。。。。

  且不提大清这边是如何的商量着准备英国人的发难。当查尔德军舰在太平洋上丧生的消息传到美国本土后,举国皆是震惊无比,所有的大型美国报纸都开始报道着此次遇难的消息,并在文章中愤怒的指责着英国人的野蛮无礼。不仅如此,大批的抗议者甚至结伴来到了白宫门口进行游行,要求议会讨回一个说法。

  议会在面对如此的民众怒火,约翰逊总统立即就利用它开始引导舆论,转而指责起了南方残留势力,并大力宣传曾经的南方政府就是勾结英国人的元凶,并且诞生出了一种英国颠覆论。说,英国人就是一直想恢复对于美国的殖民统治,先是支持南方奴隶主复辟,再是刺杀林肯总统,最后在太平洋上还炮轰美国军舰。

  美国人民在这样的舆论大环境之下,更是怒火中烧,甚至自发的在街道上贴出了:“英国猎狗的丑化图标。”

  约翰逊总统原本就是临危受命,此时又发生了这样的大事,更是好几天都没睡好,连夜组织议会商量该如何应对英国之事。最后经过投票表决,美国决定,对英国宣战。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意义上的对外宣战,同时也是打响了美国对于海域争霸的第一炮。

  对于这场战争,得到了美国民间和官方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这些大发了战争财的资本家们在得到了南北战争的胜果之后拥有了充足的发展,并且越发的不安于现状,想要以此扩张势力,另一方面,新成立的美国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并宣泄命中怒火也不得不如此做。

  十几艘军舰从美国的西海岸出发,一路横跨太平洋,直奔琉球北岛,然后对着琉球本岛就进行了突袭,这场突袭可谓是英国历史上所面临过的最大袭击。

  在静谧的夜色之中,驻扎在琉球的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只感觉到一阵摇晃,他从睡梦中惊醒,然后便听见水手在屋外大喊道:“敌袭!敌袭!”

  何伯连忙穿好衣服冲到夹板上,遥遥一看只见得不远处一团团的火光闪耀,在用望远镜一瞧,只见一朵朵翻飞的米字旗在火光之中耀眼的狠。

  “是美国人,算算时间也该来了。”

  何伯知道先前袭击了美国军舰之后,两国之间为了争夺太平洋的海洋权利肯定会有一战。此下战争真的来了,反倒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镇定!全部就位,反击!”

  何伯镇定的指挥,很快训练有素的英国海军就立即就位,展开了反击。在夜色之中,炮火的准头明显不如白天,但也正是如此,双方的为了命中率,火力更是开到了最大,不是有乱飞的炮火飞射到岛屿之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散落的火花很快就造成了熊熊大火,把整个海面都印染成了艳红之色。

  这场战争从从晚上一直持续到了凌晨,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太平洋之上的时候,整个海面上已经飘满了浮尸,大片的船体残骸凌乱的被海水冲到附近的海滩上,显得很是狼藉。

  何伯在经过一夜的战斗之后,心知双方战力不相上下,这样拖下去只会是两败俱伤。

  但便在此事,又听见远方传来一阵号角声,但见数艘插着大清国旗的军舰踏着日光从远处驶来。

  却是清廷得到消息,特来支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