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兴(九)
作者:喏言      更新:2023-07-29 20:12      字数:2144
  “有功于社稷,但是无功于朝廷。”

  这样的话, 说出来便是大不敬了, 也亏得是李鸿章,换做旁人, 可能就被慈禧慈安拖出去砍了。

  载淳闻言,却似乎一点都不在乎,反倒安慰似的笑了笑:“功在社稷便无愧于心了。这世上哪有不世之朝?儿孙自有儿孙福, 朕的孩子朕有信心。”

  说完, 载淳还看向了富察氏的肚子,自从大婚后已经两个半月了, 要说富察氏的肚子还真的是很争气, 结婚后没多久就怀上了, 也是前几天坐船的时候,富察氏身体不适诊断出来的。想到此,载淳也很是无语, 他今年才十四岁, 富察氏也就十五岁, 除了大婚那日, 后来出于身体考虑, 二人一直都只是盖被子睡觉,没想到一发就有了。这命中率, 可是比自己短命的咸丰老爸高了不知多少。(帝后大婚那日不滚床单,会被认为对皇后不满,所以没办法。)

  富察氏见得载淳的目光, 心下也是一暖。她到底是个女人,孩子在这个皇宫之中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更何况是嫡子,再者,载淳对于富察氏能怀孕,心下也是高兴的。

  论十四十五岁做父母的心塞。

  慈禧慈安看着已经有了尽两个月身孕的皇后,心下也是叹了一口气;儿子都要做父亲的,许多事,想来载淳心里还是有数的吧?至少这几年,载淳的皇帝做的还不错。

  “皇上自己看着办吧。不过皇帝也要记得,到底是祖宗留下来的基业,百年之后总要面对爱新觉罗的先祖的。”

  别让祖宗基业断送在她们眼前是慈禧慈安给载淳作出的最低标准。载淳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因着要西洋技艺的私塾要在上海建立设点的事情,李鸿章在陪伴着载淳坐火车后也一同随载淳他们回了紫禁城。

  原本按照设定,是要从金陵走陆路回京城,顺带考察民生的,但是因着富察氏的肚子,最后也只能又坐火车回了上海,然后坐轮船回了紫禁城。如此在路上安排的也算是紧了,可还是过半个多月才回到紫禁城。此时的富察氏肚子已经三个月了,各种怀孕的症状也来了,孕吐啊,胃口不适,弄得整个后宫风声紧的很,便连一直喜欢互别苗头的慈禧慈安在这时候也暂时停止了打擂台,共同看护起了富察氏的胎。

  后宫一片紧张,前朝也没闲着。载淳在前朝提了想要把算术和西洋物理引入科举的事提了提,顿时就在朝堂之中引发了渲染大波,便连一贯支持洋务,被称为鬼子六的恭亲王奕对此都三缄其口,须知,这可是和全天下的儒生宣战啊,谁弄个不好都会引火烧身。

  便连太傅焦佑瀛也不由出面进言:“皇上,西洋巧技虽有妙用,但圣人之言乃是国之重器,还需三思啊。”

  “是啊。还请皇上三思。”

  这一品太傅都这么说了,底下附和的人就更多了,更不提那些御史台里的御史,甚至大有了要血溅金銮殿的意思。

  载淳对于这样的场面虽然面上不显,但其实内心也是有点不安了。以前即使再怎么难,至少他能确信自己的班底是会站在自己身后的,但今日,便连焦佑瀛也如此说,可想而知旁人更加会反对了。

  李鸿章此番进京就是为了此事,如此见得满朝文武的姿态,即使心里早有预期,也是暗叫不好。

  “皇上,臣以为,与其把西洋巧技作为科举之暮,不若另开一恩科,就若武举一般。但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如何中举授官,当三思而后行。”

  朝廷对于武举的重视程度自古以来便不如文举,又是越历史悠久的皇朝,这点便越明显。能如载淳现在这帮,高层官员中有如此多是军工出身的,实在是太过罕见了,这也要归功于时事造人,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赶上了。

  李鸿章的话,倒是给只会在“准与不准”之间商量的大臣们打开了一个即能不明着违扭皇帝,又能坚持己见的方法。

  载淳听得李鸿章的话,也是松了一口气,转念一想,自己也的确是着相了,只一心想着给技术人员授予官职,却也是没想到,这些技术人才都是一股脑子研究东西的,如果真还要考一些治国之策,怕是那些真的专攻科技的人反倒难以被选□□。

  “如此也并非不可,只是这西洋巧技之举不可与文举等同。”

  恭亲王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沉默了许久,总算是发话了。他这一发话,算是给八旗宗室出身的官员们定下了一个基调。

  “恭亲王所言甚是。”

  “还请圣上裁决。”

  其实,八旗宗室中的很多人原就不靠科举授官,毕竟都是姓爱新觉罗的人,怎需要去参加什么劳什子的科举?只不过先前领头羊不发话,众人自不敢去捋那些神经脆弱的文人的神经,这下恭亲王都发话,忙一一符合。

  众儒生见得朝堂上的风向又是一倒,心中大恨,有位上了年纪,白发苍苍的翰林院学士当下就跪了下来,大呼道:“皇上不可!!!!!如此一来,岂不是要动摇国本?!”

  得,国本都出来了,载淳坐在龙椅之上,只觉得眉头直跳,心想自己这么多年开始扫除朝中的守旧势力,怎么还是有这么多残余的顽固分子留了下来,莫非是自己力度还不够?

  李鸿章看得这些儒生一个个这般动作,又暗暗瞧了瞧载淳面无表情的脸色,心下就脑补出了一副皇上已经在极力忍耐的内心戏。就怕皇上一个爆发,不好收拾:

  “创办洋学校也是美利坚大使的意思。我大清原与各国交好,才能有了如今安稳的局面,当更加与美利坚示好,才能不惧外人来犯。”

  李鸿章又扯起美国的大旗,瞬间又把话题引伸到了另一个层面。如此一来,原只是和稀泥的总理事务衙门也不得加入了争论,顿时,整个朝堂热闹的不行。只弄得载淳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