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禄王遗言
作者:断袖      更新:2023-07-30 02:33      字数:3097
  六月十日,定南侯带着三千俘虏和禄王的棺椁返京。

  武帝将禄王的棺椁埋入皇陵,停朝三日。

  “他毕竟是我的亲弟弟。”武帝如是说。

  定南侯将禄王的遗书呈给武帝。

  武帝看了遗书,满眼蓄泪。

  禄王在遗书中说:皇位的吸引力太大,但凡别人给他一点希望,他都会拼力一试。

  年少时,父皇宠信他,他就误以为自己将会继承大统。

  当他被父皇支到荆州时,他也曾心灰意冷,但后来福王给他传信说,大位原本是他的,只是被武帝夺了,他又开始不甘,做下了错事。

  现在想来,他是中了福王的挑拨离间。

  禄王在遗书的最后告诫武帝:不要给人一丁点儿继承大统的幻想,否则总会有人为此飞蛾扑火。武帝立两个皇储,就是把这两个人推向绝路,即便他们自己不想,旁人也会帮着。

  看完遗书,武帝陷入沉思,“即便他们自己不想,旁人也会帮着想。”禄王说的这句话太对了。朝堂上最不缺的就是那种拉帮结派,幻想自己有从龙之功的臣子。

  福王挑拨离间,留不得。

  萧奎的身份还要继续藏着。

  连带着,萧元佑的身份也要继续藏着,而且不能给任何人,包括元佑自己有能继承大统的希望,一点儿都不行,否则就是害了元佑。

  想明白这些,武帝在隔日开朝,当众宣布:

  “皇储,朕已经定下,并已写好放入大殿的匾额后。”

  “人选你们不要猜,猜也猜不到。”

  “有人猜萧元佑有可能,那么朕就肯定的说,萧元佑绝不是皇储。”

  武帝的话说完,众臣迷惑了,皇储到底是谁呢?

  萧元佑长得像武帝,又极受武帝宠爱。暗地里,大家几乎认定了他就是皇储。但武帝金口玉言一出,绝难更改,萧元佑注定不能承大统,那皇储到底是谁呢?

  吉大人和定南侯立刻在心中翻出了皇储的模样:一个跛脚的丑少年。

  萧元佑站在武帝旁,听到武帝的话,心里暗笑,怎么会有人认为自己是皇储呢,自己连文章都写不好。

  萧奎听了武帝的话,再联系武帝对待元佑和凌儿的态度,更加认定了芷兮没准就是皇上的女儿。

  八月科考,作为文官之首的梁相还在荆州处理残局。武帝虽然还想让梁相再带带元祁,但为了大局,还是将梁相召回。

  武帝任命吉符为荆州太守,立刻前往荆州,接替梁相的工作。

  大理寺卿的位置由邢原庭顶上,萧奎升任刑部尚书。萧奎在不知不觉间又升了一级。

  从大理寺卿到太守,在外人眼里是降职,但在吉符眼里,这是委以重任,日后升职可期。

  武帝单独召见了吉符,隐晦地表示,让他多教教辛辰,吉符会意。

  时间紧迫,科考不等人,吉符出宫后,带着丁文轻车简从上路。

  在仓洲,吉大人与梁相在官道上相遇,在驿站聊了一晚上。

  “禄王将荆州治理得不错,可惜他走歪了。”梁相说。

  “那我去那要干什么?”吉大人问。

  梁相笑了笑:“教辛辰。”

  吉大人不解:“你说皇上为什么不将辛辰招到京都呢。”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辛辰说他二十岁前不能入京。”

  “这孩子算卦倒是挺准。”吉大人对辛辰手中的乌龟壳记忆深刻。

  “皇上让我尽量多教他经济社会,文史之类的反倒不多求,你看着把握吧。”

  “我最擅长审案,让我来教,似乎有些不大合适。”吉符担心自己不能胜任。

  “你为官多年,于世情应该把握的不错,况且你好歹也是状元出身,教辛辰社会文史类的足够了。经济类的你不用担心,宣子瑜在,可以教辛辰经济。”

  “好吧,我尽力。罗修远跟着你回来了,辛辰的安全怎么保证?”

  “桑大侠一直跟着辛辰。”

  “啊?!”吉符心想,桑源可是无冕的武林盟主!武帝竟然请他保护辛辰!“皇上为了辛辰可是下了血本。”

  “不可妄言。”

  吉符闭嘴,不再谈辛辰。

  两人又谈了些京都的形势,对未来都及其看好。

  “福王和禄王两派一倒,朝堂上空出好些位置。剩下的官员要一人身兼两职,忙得很。你回去可不清闲。”

  “慢慢来吧,不能一下把空位都填满了。”

  “说来好笑,萧奎的二儿子作了皇上身边的御前侍卫,皇上对他及其宠爱。因为他与皇上长得像,大家都以为他就是储君。我当时还以为皇上还要在两个里面选一个,没想皇上当庭宣布萧元佑不是储君。”

  “皇上对萧元佑是真爱啊!这样就没人能把他往歪里引。”梁相叹道,“其实皇上完全可以将萧元佑作为活靶子,就像前面那两个皇储一样。”

  “现在的状况是,大家都在猜谁是储君,反而更乱。”

  “这帮人,不安心办事,就想着投机!”

  “我猜皇上还会立一两个假靶子,把群臣往歪里引。你觉得呢?”

  “嗯。圣心难测,我们还是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了。”

  “你这人现在怎么越来越城府了!”吉符对梁相不袒露心迹有些不满。

  “做个河蚌才能活得长,你呀,还得继续修炼!”梁相笑道。

  “有你的。”吉符笑。

  六月底,吉符抵达荆州府城,梁相抵达京都。

  七月初,福王暴毙,京都一点儿水星儿都没溅起。只有武帝喃喃自语:“都结束了。”

  ……

  八月中旬加开一次科考的消息早就传了出去,全国各地的举子都在往京都赶。

  京都的茶馆生意火爆,飘香茶馆更是一位难求。

  “一到科考我就要提前来占座,否则你们都没个坐处。”王二斗向李小四和赵三表功。

  “辛苦你了,来敬你一杯。”李小四以茶带酒,做了个敬酒的手势。

  “你们猜这次谁能得中头名?”赵三问。

  “这可不好猜,我回回都没猜中,没意思。”李小四回道。

  “那我们猜谁是皇储?”赵三说。

  “这个比猜状元有趣。”王二斗说,“我猜是睿亲王的世子嬴凤竹,别号长乐公子,睿亲王是皇上的堂弟,长乐公子素有文名,德才兼备。”

  “我猜是德郡王的世孙嬴万方。长乐公子身子弱,嬴万方虽然文学不太出挑,但已考中秀才,他本身武艺不弱,可谓文武双全。”

  “你们呀,还漏了一个镇国公世子嬴平章,他也是文武双全,只是不太出挑。”赵三补充。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李小四问。

  “这还用说吗,我表哥早就探查清楚了。早在几年前,皇上就派人了解皇室后代成员,从中选出这三个,重点培养,当时大家以为皇上是在提拔后辈,现在想来,皇上是为现在做准备呢。”

  “那我们这回可有热闹看了。”李小四兴致勃勃地说。

  旁边一桌坐着的一位举子听了这三人的谈话后,与同伴说:“考中秀才,会些拳脚,就叫文武双全?萧尚书那才叫文武双全,他是我等举子的骄傲。”

  “是呀,”同伴附和,“萧尚书当年考进二甲,还能与雄霸对打,解散武林,这才是文武双全。”

  赵三转过身来,对他俩说:“我们讨论的是皇储,皇家的人,能这样就不错了。萧尚书那是传说中的人物。”

  七月的天里,屋子里放着冰块,凉飕飕的,被人议论的萧奎狠狠地打了个喷嚏,他用手帕擦擦鼻子,继续苦哈哈地关禁闭。为啥呢?与梁相一起出这次的考题呀。

  “梁相,您说我学问不好,当年考进二甲也是运气好,皇上为何让我参与出题?”萧奎已经被关进来十日,一直要等到开考,他才能出去。整日在守卫森严的院子里呆着,浑身都要长毛了。

  “那说明,皇上看重你,你更要尽心地出这次的考题。”梁相微笑着说。

  “我怎么感觉皇上是让我闭门读书来了。”萧奎看着满屋子的书,“幸亏有梁相您在,我学了不少东西。”

  “我看皇上就是让你收性子来了,你已经是尚书了。”梁相笑着说,“来,我们再出一套题。”

  谁也不能平白无故地文武双全,总要付出努力。

  武帝听到外面关于皇储和萧奎的评论,微微笑起来,他的太子总归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