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祖母携女进峨眉
作者:挽千      更新:2023-07-30 03:36      字数:4064
  老夫人自那次昏迷后,似乎说有菩萨托梦。说家中必有一劫,若想逃过此劫,先破,后携一四月出生的女孩前往峨眉,修行一年,方得避过劫难。家中除却将要进宫的明毓,仅海棠一个女孩,在二房安置好后,家中草草过了个年,明毓拜别傅府,一台轿子并着一些器物就进了宫。二月末,老夫人就置好了行李,携着海棠就准备着出发。

  “海棠,这进了峨眉可不像我们府里,无论你我身边只有两个丫头,一应吃穿都需自己动手,你手里的铺子供的物什儿都会进到府里公中,可是送不上峨眉山的。峨眉山的梅影庵是苦修之地,可要做好准备。莫不要想得太过简单。”

  “祖母说的是,孙女会好好准备的。这次揽月,揽云年纪大了,我准备留她们在府里管着我库里的东西,余嬷嬷说,回来了要放她出去了。这次准备带年纪小的揽晴,揽雪走。两人都是极老实肯干的,不怕吃苦的,流水、流茵年龄还小,准备留给余嬷嬷再教导些日子。”

  “嗯,这事想得极其妥当。相必这些日子可是辛苦了余嬷嬷了,女夫子前几日也自请告退了,可是你的功课可万万不能落下,明白了?”

  “海棠明白。”

  “哦,对了,你身边可不能少嬷嬷,没嬷嬷行动很多不方便。我这里准备着,你且退下,回去好好看看可有什么落下的?”

  “是。”海棠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

  听得老夫人要携着海棠出去,琉钰就急忙忙赶回了府,见邢氏和岫妍在库里边不停地挑选着,都没眼睛看琉钰。

  琉钰看着她们这般认真的样子,不由得笑出声来,“这般作态,知道的是说你们帮海棠置办行李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家的海棠要出嫁了呢。”

  “这,这是两码事,老祖宗带着海棠出门,还是去那清苦的梅影庵。海棠从小就是个娇生惯养的,怎的受得了这个苦?一来二去身子不好了怎么办?我可是要心疼的。”岫妍听得是琉钰的声音,也没回头看她一眼,便回了话。

  “是了,就是这个理。怎么说老祖宗的身子骨也不算好,年前就病了几回,现在还要赶路去那清苦地。海棠平日里也没出过门,身边带的丫头也少,要是没好好准备,出了什么问题,我肠子都得悔青了。”邢氏也在一旁搭了腔。

  两人眼珠子就没离开一个个单子,琉钰见着这种模样也是难得,便也由着她们去了。忽的眼睛瞟到一边长廊,正是海棠刚刚从老夫人那里走了出来,正巧就听得这番话。

  “太太和嫂嫂不用过于忧虑。知道你们是关心我。可这没道理我们去清修一年就把府里搬空的道理。难不成太太和嫂嫂如此不待见祖母和我?硬是让我们搬家不回来了不成?既是如此,我可要回了祖母,让祖母来说道说道了。”

  “你个小丫头是越发长进了,连太太和你嫂嫂的顽笑也敢开了。看来我得告诉余嬷嬷,你这规矩可是不过关,得重新学了。这种事是你能说得?老夫人知道了,还不得撕了你这张嘴。”岫妍这时倒回了头,笑着回了。“个小没良心的,为了你操心还是我们的错了。”

  “太太,嫂嫂我错了,我不也是看着你们这般大惊小怪好玩嘛。”

  “这算什么大惊小怪的,我的大小姐,你可不知道那梅影庵是个什么地儿,又一次我随着我的母亲去过,住了两天,生生求了母亲逃了回来,是真真难受。我们还不是担心你们受罪。”邢氏也停下了手上的事情,语气中满是担心。

  “要是真有那么苦,那人家姑子还能不活了?左不过是难受几天,适应了就好很多了。莫要担心,你们这般,到是叫祖母和我放心不下了。”

  “无论如何,该带的东西都得带上,我得再看看,海棠,你就先回去休息着。”

  海棠见扭不动那两人,眼中颇带无奈之色,与自家二嫂相视一笑,转身回了房。

  老夫人见呈上来行礼的单子,不由得笑出来。

  “怎的这么多东西?就两个小厮,还能提得动这些子。秦嬷嬷,快把这单子上不怎么用的上的全给撤了。”

  海棠想着差不多时间了,正想进主院给祖母请安。没曾想一进门就见着了秦嬷嬷,想念之情一下子涌上来,到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喊了一声嬷嬷,竟没了下文。

  “看着傻孩子,好久不见秦嬷嬷竟还呆在那里不会说话了。倒是没关系,秦嬷嬷路上一直陪着你,有的是时间说话。”老夫人见海棠怔在前边,便开口让海棠回了神。

  这秦嬷嬷是傅陈氏的奶嬷嬷,年纪同老夫人差不多,傅陈氏走的时候,秦嬷嬷白发人送黑发人,大伤了身子。要不是想护着海棠长大,估计当时候就想随着傅陈氏去了。待老夫人为海棠寻了个教养嬷嬷,海棠觉着秦嬷嬷的身子不大好,便特特让秦嬷嬷家去好好休养。秦嬷嬷也看着海棠身边有了个靠谱的嬷嬷,自然是放心了些,便答应了下来,海棠便求了老夫人给秦嬷嬷置了个离傅府不算远的宅子,以便来往,将秦嬷嬷的家人都接进了宅子里。因得傅陈氏同秦嬷嬷有情同母女之谊,便早就还了嬷嬷的卖身契,嬷嬷一家去了奴籍,嬷嬷的孙子辈现在也在准备着科考了,日子也算过得舒心。

  “嬷嬷,怎的不好好在家休养,此去路上舟车劳顿,您的身子骨可要紧?”

  “大小姐,奴婢听得老夫人要寻一个陪在小姐身边的嬷嬷,我对小姐可是想念的紧,便自请来了,小姐可是嫌弃奴婢年纪大了,不要了?”

  “嬷嬷,这是哪有的事?只前些年您的身子不好,不是怕累着您吗?”

  “奴婢自小就是做着苦活长大的,别说只是陪着小姐去庵里吃一年素,就是现在让奴婢下地干活都是使得的。前些年虽说生了几场病,但小姐今天送燕窝明天送人参的,我这身子可是比以前壮实多了。本就不是什么娇贵身子,再不干干活,奴婢浑身不舒坦。小姐就允了奴婢吧。”

  海棠见秦嬷嬷现在面色红润,说话有力,确是所言不虚。在秦嬷嬷言辞切切,加之海棠自己私心里也想和嬷嬷多说说话,便也闭了嘴,点了头。

  又是一番倒腾,老夫人和海棠并一众仆人行礼就上路了。路途不算遥远,但马车摇摇晃晃委实是有些不适。为体谅秦嬷嬷,加之旅途上不太无聊,便让秦嬷嬷和老夫人和海棠坐在一起了,几个伺候的丫头坐在另一辆马车里。三人聊聊家常,开着玩笑时间倒也过得快。不知不觉,便到了梅影庵。

  梅影庵是苦修之地,从不许外男进入,戒律严明,上至千岁至尊,下至平头百姓都愿意来这里上柱香,以求家宅平安。但每日有着人数限制,能进庵中烧香的只能说全靠缘分,里面的尼姑都是清心潜修之人,除却救助他人,自己生活必要的香火钱,其他都不愿多理。任你在俗世中身份多高,在庵中的生活也并无例外。海棠放好了行礼,便有人告知,她们需要的食物的田地在那一块,不可多采,更不能浪费。也告知了她们烧饭的厨房在哪里云云。海棠从未见着如此简陋的房屋,规矩多的就连从小被规矩教养着的自己都有些不适,心中莫名有些不爽,可逛了一圈,海棠的想法也渐渐感到变化。

  不说自己还能有单独一张床可以睡,揽雪,揽晴并一众丫头只能睡通铺。看着丫头们有条不紊的收拾着,也并未对这个通铺说些什么。相较之下,海棠觉着自己的心性还是浮躁了。这些丫头原先在府里过的日子也不是差的,都是主子身边得力的大丫头,吃穿用度和一般人家的小姐也差不多。他们都未对这样的环境抱怨什么,而自己明明有独立的屋院,却还是感觉受了委屈,想着原先在家中对着太太嫂嫂的信誓旦旦,不免感到羞愧。

  海棠揣着心事漫步者,因得正是搬来的第一天,丫头婆子都忙着收拾,老夫人和秦嬷嬷也因为舟车劳顿歇下了,海棠又随意胡走,不知不觉间,竟发现身边没一个丫头了。只是这地方倒是熟悉,是快出庵了。海棠想着回去,莫让丫头担心,刚一抬头就见门外有一男子,正转过身来。海棠暗道不好,赶紧想转身走开。

  “敢问,可知道一位唤净灵的师傅?”

  海棠回了头,又被叫住问话。一时间无措,出于礼仪,还是回了话,始终没有回过身。

  “小女子也是初来此地,对这里的师傅并不熟悉,公子还是问这里的小师傅罢。”正巧一位洒扫的师傅经过此地,海棠就赶紧唤住了那位师傅。那位师傅也是明白这种境况,便忙唤了另一位小尼姑帮海棠带路,自己就前去见了那位公子。

  海棠立马回了房间,脸上一片泛红。这也难怪,海棠从小养在深闺,几乎除了父亲,哥哥之外没见过什么男人,小时候倒是遇见了一位少年,但毕竟年少,倒也没什么明显的感觉。而现在,海棠前些日子也来了第一次葵水,深深明白自己已经和从前不大一样了。对着男人就更加不自在了。

  “这个地方,怎的还有男的呢,真真是吓死我了。不过幸好没什么大事,怕以后也不会再见了。”这般想着,便也就抛开了。初次躺上梅影庵的床,不管丫头们再怎样弄,还是有些硬,不是很适应,加之一些杂七杂八的想法,竟一夜难眠。

  好容易撑过几日,竟也慢慢适应了,随着小师傅们做早课,无事时也复习些功课,练字,看书,弹琴的生活倒别有一番惬意。也经常陪着老夫人,老夫人诵经时,海棠也在旁边抄抄经书,听着屡屡禅音,心中倒是比以往安定不少。过了几日,气质上倒是改变了不少,更显得海棠此人艳而不俗,略有几分出尘仙气。

  海棠也渐渐学会了些厨艺,因得山上气候反常,老夫人和秦嬷嬷的身子有些不适应这个气候,正巧海棠以前有看过药膳类的书籍,便求着一直做饭的丫头帮着做了,一来二去,便也知道了几分门道,知道丫头准备饭食忙碌,便要丫头生了火,自己动起了手。一开始丫头们都说不可,还是海棠以孝心苦修云云唬住了那些个小丫头,做了一次,倒还不错。便上了瘾,有时无事,便也想着自己动手。直到后来老夫人和秦嬷嬷知道了,事出的原因倒是为他们调理身子,老夫人也不好说什么,想着女孩子会几手厨艺也不是什么坏事,便也不说什么。就是秦嬷嬷心中自责不已,直说尊贵的千金之躯,怎可为自己煲汤云云。害的海棠都撑不住。只拿自己喜欢下厨这件事搪塞,还是老夫人寻了秦嬷嬷说了几句才好的。但还是嘴上说着不要海棠操劳。

  说着是下厨,火是丫头生的,菜是丫头切好了放好的,自己只需将这些东西按照步骤放下去便是了,哪有嬷嬷说得那么夸张,被如此反应,海棠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日子也是一天天过去,梅影庵的生活实在是没人传言的那么艰辛,反而让海棠明白取之有道,取之有度的道理,庵里有着其他地方没有的安详,这倒是让海棠欣喜非常。

  庵中过得清苦日,才知世人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