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3.30(捉虫)
作者:孟冬十五      更新:2023-07-30 06:19      字数:3820
  孟芸的事对太皇太后的打击极大。

  她彻底撒开了手, 不再管赵轩选后之事, 庆宁宫的贵女们也悉数送回了家。

  太皇太后又病了, 秦盈盈跟着赵轩去看了一回, 原本威严高傲的老人家,仿佛一夕之间就失了精气神儿。

  一直到了除夕都没见好。

  到底是长辈,赵轩取消了除夕夜的大宴, 改在游船上宴请宗亲及重臣。

  皇家的游船很大, 总共有三层, 布置得很漂亮,处处挂着彩灯,把整条船照得亮如白昼。

  秦盈盈第一次坐这么大的船,像个土包子似的跑来跑去, 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赵轩和大臣们坐在一起, 注意力却一直放在她身上,眼底笑意不减。

  游船从金明池出发沿着汴河缓缓向东行驶, 到了州桥附近便停了下来。

  此时汴河两岸灯火通明, 街上行人如织, 家家户户都出来游街守岁。

  相国寺响起清越的钟声, 戌时将至。

  宴席开始, 众臣举杯敬赵轩,宗室们挨个向前,行礼问安,其中就有三公主赵淑。

  秦盈盈发现,赵轩对赵淑的态度比从前更冷淡, 赵淑的表情也很奇怪。

  这次秦盈盈没把自己当外人,直白地问:“你和三公主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不是误会。”赵轩说,“母后中毒之事很可能与她有关,然而许叔亲自去问她还是不肯开口。”

  秦盈盈看了赵淑一眼,低声道:“你为什么觉得和她有关?”

  “母后毒发之前她曾去过西山行宫,并服侍母后吃下一碗百合羹。”

  秦盈盈:“那她是不愿说,还是没说实话?”

  “只推说不知。”赵轩哼了声,“不过是不想得罪幕后之人罢了。”

  秦盈盈皱了皱眉,当初三公主早早没了生母,秦太妃养了她好几年,她如今的这门好亲事还是赵轩得罪了太皇太后为她谋来的。

  怎么如今这么自私?

  连她都觉得心寒,更别说赵轩。

  大除夕的,秦盈盈不想让赵轩憋着气过年,于是笑了笑,说:“我给你表演个节目吧,保证比那个什么破阵舞好看。”

  赵轩不由失笑,“你演的,都好看。”

  “少拍马屁,这次我是认真的。”秦盈盈哼了声,当即起身,“你等着,我去准备一下。”

  赵轩笑笑,由着她玩闹。

  秦盈盈想演一个小品,不完全是心血来潮,其实早就有了想法,就是没找到合适的人一起演。

  这时候临时找就更难了,对方必须读过很多书,就算做不到出口成章,至少得会背上几首诗词歌赋才行。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合适。

  秦盈盈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宝儿把大昭仪请了出来。

  自从腊八之后,大昭仪就没出过昭云阁,两个人已经许久没说过话了。

  秦盈盈有点不自在,别别扭扭地把事情说了,又道:“你如果不愿意,不用勉强……”

  “我愿意。”大昭仪连忙说。

  秦盈盈有些惊讶,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干脆。

  她抬眼看去,对上她温柔的目光,还有眼底隐隐的紧张。

  秦盈盈忍不住笑了,“那好,咱们稍微对对词,到时候随机应变。”

  “听你的。”大昭仪不是爱出风头的性子,对表演节目根本不感兴趣,她只是不想失去这个机会罢了。

  如今秦盈盈愿意主动和她说话,别说只是表演节目,就算让她当众出丑都没关系。

  赵轩专门腾出游船三层给她们当舞台,众人好奇地围观。

  秦盈盈不知从哪里找来两套书生的衣裳,和大昭仪一人一套穿在身上,方巾一戴,书箱一背,别说还挺像那么回事。

  尤其是大昭仪。她本就生得高挑,又饱读诗书,身上自有一股文人雅士的气质,不用开口,众人便能看出这是个肚子里有墨水的,只是一身青衫洗得发白了,可见家中贫寒。

  秦盈盈走的是搞笑路线,衣裳华贵,却胸无点墨,刚一出来便摇头晃脑地念了句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后面是什么来着?”

  众人皆笑。

  大昭仪无奈地摇摇头。

  两个人演的是两个进京赶考的学子,路遇大雨,客栈满了,两个人只能挤一间房。

  贵公子从进屋起就鼻孔朝天,滔滔不绝,显摆自家多么有权有势、住这么个小破屋子多受委屈。

  书生看不惯,文绉绉地说:“祖上再有权势,不如自己进取,来日金榜题名,方为君子之志。”

  贵公子瞥了书生一眼,吊儿郎当地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要想金榜题名,念书没用,你得有人。”

  “有人?有何人?还能找人替你去考不成?”大昭仪一手执着书卷,一手背在身后,长身玉立,风度翩翩,把那股文人的矜持与清高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不知不觉被她带了进去。

  秦盈盈从书箱里掏出一叠纸,一张张拿起来在她眼前晃,“干谒诗,瞧见没?宰相府的敲门砖,我爹花重金买的。我爹说了,只要把这些诗拿给苏相看,今年的状元一准就是我的!”

  苏相就在当场,听到这话不由失笑。

  他一笑,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秦盈盈演上瘾了,装模作样地凑近大昭仪,神秘兮兮道:“别怪我没提醒你,就算你那干谒诗买得、哦不,写得再好,有个地儿也不能去。”

  大昭仪配合道:“何处?”

  “梁门大街,章太傅府上。你要敢去他家走后门,一准儿把你扔出来!”

  众人哈哈大笑。

  章淳摇摇头,扬声道:“看来,本官这严苛又不知变通的名声是坐实了。”

  秦盈盈演着戏,还不忘插一句:“不不不,明明是清正耿介。”

  观众们笑得更欢。

  赵轩一手执着酒杯,一手支着下巴,浓浓的情意晕在眼底。

  这个耀眼的小娘子,是他的。

  一个小品,两个书生,迥然不同的出身,大相径庭的观念,切中时弊的科举话题,被秦盈盈和大昭仪演得诙谐有趣,逗得众人笑声不断。

  笑完之后,又有深思。

  有人想到了科举之弊,有人想到了当年求学的不易,还有那些心里有鬼的,仿佛被打了一巴掌,脸上火辣辣的疼。

  苏相执起酒盏,隔空敬向秦盈盈。

  秦盈盈没推辞,满饮一杯。

  赵轩在桌下握住她的手,眸中溢满深情,“多谢。”

  他知道,秦盈盈演这个节目是为了他。

  这段日子,他和太皇太后的对峙不光是选后,还有明年的恩科。

  原本赵轩已经放出话,明年三月开恩科。太皇太后回宫后却压着诏令不肯下发,连日来赵轩没少为这事操心。

  如今秦盈盈当着众臣的面表演了这段小品,嬉笑中暗含警示——门阀世家的时代已然过去,有真才实学的人理应获得机会。

  在座的大臣多是进士出身,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加开恩科对于学子们的意义。就连高氏一派的官员都动摇了。

  苏相方才当众敬秦盈盈酒,无疑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一表态,至少中书省这一关算是过了。

  赵轩心内畅快,不由多饮了两杯。

  三更鼓响,赵轩下了船,登上宣德门。

  汴京百姓齐聚门前,听官家训话。

  赵轩颁下两道诏令——

  其一,明年三月开恩科,各地赶考的举子可在官驿乘坐马车,住宿、吃食一律免费。

  就算不能考上,也会择其优者入太学。

  就算入不了太学,也会发放回家的路费,下次再考。

  一时间,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在场举子纷纷红了眼圈,直呼得遇明主,三生有幸。

  赵轩觉得,三生有幸的是自己。

  有众臣辅佐,有爱人相伴,有这么多心存报国之志的年轻人,何愁国之不兴?

  第二道诏令是一早就写好的,借许湖的口昭告天下——

  “卿等上表,请建中宫,朕以为,凤阁秦氏,柔明懿淑,肃雍德茂,与朕同心,可配中宫之位,可当皇后之尊。特命六部六局备举典册,以正位号……”

  此诏一出,众臣皆是一愣。

  这个诏令没有经过中书省,更没有经过翰林司,是赵轩亲自拟写,当着全汴京的百姓念了出来。

  这不合规矩。

  就在众臣犹疑之时,苏相执手,扬声道:“臣,谨遵圣谕。”

  宰相都认了,谁还敢反对?

  秦盈盈呆呆地看向赵轩,“这是什么意思?”

  赵轩勾唇,“封你为后,求你嫁给我,许你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意思。”

  秦盈盈傻掉了。

  从前皇后皇后的说着,总有几分玩笑的意思,如今当真来了,竟觉得有些不真实。

  “可乐意?”赵轩目光灼灼。

  “乐意!”秦盈盈重重点头。

  赵轩笑意加深,三生有幸,得遇佳人。

  下了宣德门,赵轩和秦盈盈回到船上。

  汴河中除了皇家的游船,还有百姓的船,以及教坊的花船。

  小娘子们倚着栏杆,朝龙船上扔绢花,“给皇后娘娘添妆的,皇后娘北北娘别嫌弃。”

  这是她们表达喜爱与尊敬的方式。

  秦盈盈接了花,笑着回应:“不能白要你们的花,不如我给你们唱首歌吧!”

  小娘子们纷纷拍手。

  秦盈盈清了清嗓子,唱了首汴京小调——

  夷门江柳,帝王州。

  宣德门下,汴京城。

  龙津桥,朱雀门,一条御街到家门。

  四水贯都,有美景。

  繁台春色,铁塔云。

  隋堤烟柳,相国钟,一敲至天明。

  ……

  凡是生在汴京城的小娘子都是听着这个调子长大的,不由轻轻地跟着和了起来。

  一时间,汴河两岸,皆是娘子们柔美的歌声。

  赵轩坐在船头,慢悠悠喝着酒。

  今夜无月,却有满天繁星。点点星光一半映在汴河上,一半落入小娘子眼底。

  赵轩瞧不见别人,眼中只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个。

  得此佳人,三生有幸。

  作者有话要说: 1.上一章有三千多字是新加的,没有看过的宝宝可以再去瞅瞅~

  2.汴京小调是作者菌编的……参考的是北宋开封的布局。

  3.这段时间要上一个网课,所以更得少,尽量下周恢复双更~~

  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