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加智慧
作者:最爱嗑瓜子      更新:2023-07-30 07:17      字数:3806
  入伍通知书, 要求叶大他们在1966年7月11日报到,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 时间到了六九年。

  叶小六的三个哥哥叶大、叶二、徐毅, 三年没回家了!

  好在三个哥哥只是没回家, 而不是音信全无;

  每周一封家信,三人轮流给家里写信,不停的刷刷存在感, 防止爸爸妈妈, 弟弟妹妹,把他们忘到后脑勺;

  叶爸叶妈从刚开始的牵肠挂肚, 进化到了现在,一提到他们三人, 就长吁短叹的;

  叶爸叶妈原以为儿子去了部队, 就跟几年前,孩子去县城读高中一样,不过部队比学校远一点罢了, 等到逢年过节,或者部队休假的时候, 三孩子会回家跟他们一家团聚的;

  没想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三年!

  他们整整三年,没见到儿子了,六六年坐火车离家,现已经是六九年了。

  叶爸叶妈盼星星盼月亮的盼着部队, 能给儿子放一个长假,也好让孩子们回来看看他们,至于为什么说希望部队放长假,那是因为大儿子曾写信告诉他们,从部队到他们家,路上至少要七八天时间,这一来一回,就要半个多月,如果不是长假,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赶回来。

  叶大、叶二、徐毅三兄弟在部队,还挺喜欢拍照的,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寄照片回家,叶爸叶妈为了保存他们的照片,特意从县城的照相馆,花了高价,买了许多的相框跟相册;

  叶家的堂屋、叶爸叶妈的卧室、叶小六的卧室、叶三的卧室,墙壁上挂着三个兵哥哥英姿勃发的照片,后来,照片太多,家里的墙壁都挂满了,相册也装满了,叶妈妈就拿着哥哥们的照片,送长辈、送亲戚、送朋友………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舅舅、小舅妈、红军表弟、大伯、三叔、堂弟、大姑、二姑………叶妈妈拿着哥三的照片到处派送。

  叶小六看了,心中疑惑,叶妈平时最宝贝这些照片,他们几兄妹在家里面,想要翻看哥哥照片,叶妈都会让他们洗干净手,仔细擦干净,然后才许他们碰照片,现在咋一反常态,这么大方,到处送人?

  眼睁睁看着叶妈拿着哥哥的照片,到处送人,叶小六觉得肉疼,她忍了一会儿,然后她没忍住,跳出来,想要阻止叶妈妈到处送照片。

  “妈妈,你嫌哥哥的照片太多,家里放不下,那把哥哥的照片,给我收着,我那里有一个小箱子,有多少照片都放得下。”

  叶妈妈白了傻闺女一眼,她跟孩子他爸都是聪明人,幸好几个小子都随他们,一个个都很机灵,最小的闺女,也不知随了谁,人家说啥她都信,傻乎乎的!

  她跟外人说,家里三孩子的照片太多,放不下了,这话一听,就是客到话,照片就是薄薄的一张纸,能占多大地方,来个几千几百张,他们家也放得下。

  叶妈妈之所以那么说,不过是为了找个藉口,把三孩子的照片送点出去,唉,眼见三孩子一年比一年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娶上媳妇,叶妈妈这是心急了,她送照片给亲戚朋友的时候,都隐晦的暗示了一下:

  他们家几个孩子年纪大了,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如果谁人识好姑娘,一定要记的他们家有三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啊!

  不过这话当然不能跟闺女说,叶妈妈一巴掌拍过去,笑骂到“看把你能的,俺说家里照片放不下,是为了哄人,说着玩的,送照片给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舅舅,大伯三叔,大姑姑二姑姑他们,是因为你哥哥他们三年没回来,大家都十分惦念,所以俺才给他们照片。”

  啊?原来是这样,过了一会儿,叶小六又回过神来,妈妈说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想哥哥,心里惦记,这个她相信;

  可是说大伯三叔他们想哥哥,骗鬼呢,平时他们几兄妹在大伯、三叔面前可不怎么得脸。

  照片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叶小六不心疼,因为她知道这几位长辈,那是真惦记哥哥,可送给其他人的照片,叶小六就觉得肉痛了;

  唉,可惜她是家里的老小,在家里面,是话语权最小的那一个,他们家叶妈妈当家,叶妈妈做的决定,无论对错,作为没话语权的小孩,他们只能拥护,不能反对!

  叶小六看了一下时间,已经12点多了;

  现在叶家也有手表看时间了,叶小六手腕戴着小巧精致的女式手表,家里面还有一款男式手表,手表是远在西北的哥哥们买的;

  进部队的头一年,大哥跟二哥、小毅哥,在部队领了津贴,三人舍不得花,就把津贴寄回家;

  爸爸妈妈收到钱,吓了一跳,等他们反应过来,才明白这是三个孩子在部队领的津贴;

  叶爸叶妈没把钱留下来,第二天,夫妻俩又拿出一部分积蓄,给三人寄了回去,还特意写信交代,让他们不要惦念家里,家里面有吃有喝,没有花钱的地方,叫他们以后,不要再往家里寄钱了!

  叶爸叶妈是这样想的,他们在家里面有杂货铺帮衬,家里就不缺吃穿,不但不缺,他们在家吃的还特别好;

  三孩子在部队,吃用上面肯定赶不上家里,这一对比,叶爸叶妈就特别心疼三个孩子,叶爸叶妈不但不愿意收三孩子的津贴,夫妻俩还打算,以后定期给三个孩子寄些生活费;

  自从他们家孩子开始读书之后,叶爸叶妈就认识到,钱的重要性;

  在那之前,叶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夫妻俩觉得,能吃饱肚子,有衣服穿,心里就满足了;

  等到孩子上学之后,他们才发现,钱的重要性,孩子的学费、书本费、本子,铅笔、钢笔、圆珠笔,孩子们还喜欢看报纸、买书;

  特别是孩子们去县城读高中之后,花钱更是如流水,要不是几个孩子帮忙想办法,光靠他们夫妻俩,还真的供不起七个孩子读书的费用;

  现在叶家已经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主要有两项,一是鸡蛋,二是池塘里的鱼;

  叶家养的鸡规模不小,有二十多只,每天收十七八只鸡蛋,大约一斤半左右,一只鸡蛋平均能卖五分钱,十八只鸡蛋能卖8毛钱!

  当然了,八毛钱是总利润,还没算喂鸡消耗得玉米面、以及人力资源,好在玉米面是自家收上来的,至于人力资源,那不值钱,所以八毛钱的总利润,可以看作是纯收入,一天八毛钱,叶家光靠卖鸡蛋,一个月就能收入24块。

  还有池塘,这些年雨水、山泉水一直不停的往池塘里面注入,所以山谷里的池塘越来越大,池塘里的鱼也越来越多;

  每逢赶集,叶小四、叶小五、叶小六,三兄妹就会捞鱼去集市上卖,一斤左右的卖三毛、五毛,两斤大小的卖一块,家里面没有称,卖鱼全凭感觉,一条鱼,一条鱼的卖,镇上就他们一个摊子卖鱼,所以生意还不错,捞多少卖多少。

  每次最少能卖个三五块,多的时候能卖七八块,每十天有三次大集,一个月就是九次,卖鱼的收入虽然不稳定,但是最差一个月也能赚上三十多块,多的时候有六七十;

  而且他们卖鱼的时候,也会带一些其他的东西去卖,时令蔬菜,腌菜,酱菜,秋季还卖新鲜水果,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多,因此叶爸叶妈才有底气跟孩子说,以后要给他们寄生活费。

  夫妻俩每个月20或30的,给叶大、叶二、徐毅三人寄零花钱,结果寄过去的钱,三个哥哥一分钱都没动,用那笔钱给叶爸叶妈买了一对手表。

  收到儿子寄来的手表,叶爸叶妈是惊大于喜,他们寄钱给孩子,是为了让孩子生活宽裕一些,没想到孩子把他们寄过去的钱,买了两个手表;

  关于两个手表,叶爸叶妈无论如何也不肯戴,叶爸爸说不习惯,叶妈妈说比较直白,这手表是个金贵的东西,戴在手腕上,她都不敢干活了。

  最后,两只手表,就落到了几个孩子的手里,女式手表不用说,叶小六一个人独占,没人跟她抢;男式手表,叶小三、叶小四、叶小五,三兄弟轮流使用。

  其实他们刚刚收到手表的时候,叶爸叶妈还想把手表给三个孩子寄回去,他们在家种地,也不需要看时间,反倒是三个孩子在部队,更需要手表;

  不过哥哥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他特意在信里面交代,他们三兄弟都有手表用,等到他们看了信,叶爸叶妈才打消把手表寄回去的想法。

  叶爸爸拿着一封信,说到“大娃说他们的酱菜吃完了,让家里再给他,寄点过去。”

  叶妈妈伸手接过叶爸爸手中的信,低头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说到“这几个臭小子,他们该不会把酱菜当饭吃,才吃的这么快,上个月刚刚寄了那么多酱菜过去,这还不到一个月,又吃完了。”

  叶小六看到叶爸叶妈看信的动作,无声地叹了一口气……

  三年前,爸爸妈妈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如今,除了一些生僻字,大多数常用字,他们差不多都认得,哥哥写过来的信,再也不需要几个孩子帮着读了,人家自己就能看明白。

  叶爸叶妈也没刻意学认字,不知道是他们本身记忆力就好,还是因为习武之后,记忆力变强了,一封信,叶小六读几遍,夫妻俩就能把这封信的内容背下来,有这种强大的记忆力,整天拿着哥哥的信,来回看,时间久了,就学会了自己看信……

  她就知道,能生出叶二的叶爸叶妈,智力怎么会差!

  虽然叶爸叶妈现在只会看信,还不会写信,可叶小六觉得,过不了多久,叶爸叶妈说不定就会写了,昨天叶妈妈拿着叶小六写给叶大的信,看了起来,然后,叶妈妈给叶小六捉了两个虫子(错别字)。

  这种智商上碾压,让叶小六欲哭无泪,她决定待会回去,就翻杂货铺,看看有没有加智慧的药丸,身为一个穿越女,整天在智商上,被人怼来怼去,这滋味太销魂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主持人:鸡蛋五分钱一只, 18只鸡蛋能卖多少钱?

  叶小六:八毛钱!

  主持人:你确定吗?

  叶小六:我是不会错的,八毛钱没错!

  主持人:答案不用改了吗,要不,你再重新算一次?

  叶小六:你想忽悠我改答案,门都没有,八毛钱不改了!

  主持人:………(急急急!奖品送不出去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