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作者:风纪樱落      更新:2023-07-30 09:16      字数:7479
  王家老太太的六十大寿, 王家办的十分隆重, 毕竟在古代, 六十岁算是高寿了。

  因为王子腾升为京营节度使的原因, 京城里很多名门世家和勋贵之家的人都来送礼祝贺。当然这些人基本上是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

  至于大皇子和四皇子,他们俩身份高贵, 是不可能来给王家老太太贺寿, 也不会派人来送礼物。虽然他们是想拉拢王子腾, 但是还不至于到屈尊纡贵的地步。

  王家老太太的六十大寿, 身为亲家的贾家自然也要去贺寿。

  贾政夫妇俩自然要去祝寿,贾赦懒得去,邢夫人就代表大房去王家贺寿。

  王夫人很热情地邀请贾琏去王家玩, 不过被贾琏以身体不舒服婉拒了。开玩笑,他和王家又没有什么关系,再说王熙凤在那,他怎么可能去。

  王熙凤一大早就在等贾琏,时不时地派平儿去问王夫人他们有没有来。好不容易把王夫人他们盼来, 结果贾琏没来。

  前两天离开荣国府的时候, 王熙凤问贾琏是不是不喜欢她, 贾琏说只把她当做妹妹,可是她依旧不死心,以为今天贾琏会来, 没想到他没有来。他说过她长得漂亮,为什么不喜欢她?她才不要当他的表妹,她和他又不是亲戚。下次去荣国府, 她一定要找他问清楚,他不喜欢她什么。

  贾琏不知道自己又被王熙凤惦记上了,此时的他正在魏甲申那里学画,离端午节没有几天了,他得赶快画好一幅画拿去参加。

  此时,王家十分热闹,可以说是门庭若市。

  王子腾见大皇子和四皇子的人来贺寿,也不好拒绝,只能暂时把礼收下来,日后再想办法还回去。

  贾珠请假来给王家老太太祝寿,在宴席上认识不少有身份地位的人。他原以为今天四皇子会来,没想到四皇子并没来。如果舅舅支持四皇子,四皇子肯定会来贺寿。舅舅这么胆小怕事,恐怕以后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他还是得靠自己。

  ~~~~~~

  “老大和老四没有亲自去?”

  “回皇上,元亲王和晋亲王并没有去。”

  “他们的人也没去?”

  “回皇上,去了。”

  隆武帝嘴角扬起一抹似笑非笑地弧度:“老大和老四还算聪明,没有眼巴巴地亲自跑去祝寿。”

  候在一旁的太监,恭敬地说道:“元亲王和晋亲王身份贵重,怎么可能去王家贺寿。”

  隆文帝嘴角勾起一抹兴味十足地笑容:“朕只不过升了王子腾为京营节度使,老大和老四就坐不住了。”

  一旁的太监当做自己是聋子,什么都没听到。

  “忠顺王最近有什么动作?”

  一个黑影突然出现在御书房,跪在隆武帝面前,恭敬地答道:“回皇上,忠顺王这段时间派人接触元亲王和晋亲王的人,还派人接近王子腾。”

  隆武帝的手指轻轻敲打桌面,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候在一旁的太监和宫女立马放轻呼气,不敢大声喘气。

  “他打得真是好算盘。”

  “皇上,要阻止吗?”

  “不用阻止,继续盯着他。”隆武帝饶有兴趣地说,“朕倒要看看他还能耍出什么花样来。”

  “是。”

  “去把王子腾家贺寿的名单给朕。”

  “是。”

  隆武帝挥了挥手,黑影从御书房里消失。

  隆武帝继续看奏折,过了一会像是想到什么,问道:“太上皇这两天怎么样?”

  “回皇上,太上皇这段时间喜欢上垂钓,这两天在东郊那边垂钓。”

  隆武帝嗯了一声,就没有再问什么,御书房恢复安静。

  下午,邢夫人从王家回来去见贾母,把王家今天热闹繁华地情形告诉贾母。

  贾母听完,心里很是不好受。

  王家以前的爵位是伯,比贾家的爵位差一些。她原本以为贾家会一直比王家强,没想到王家这么快就超过了贾家。

  王家出了个王子腾,而他们贾家什么都没有。如果王子腾以后再升官,那么他们贾家就要被王家压在下面。

  贾母不想看到这个局面,所以她重振贾家的希望寄托在贾珠和贾元春的身上,可是没想到贾元春入宫选秀并没有成为妃子,所以她现在只能指望贾珠。

  至于贾琏,贾母从来没有指望过他。即使他考中了两次案首,她也没有把希望托付在他身上。

  晚上,贾政一家人在王家用过晚膳才回来,一回来就先去给贾母请安。

  贾母关心地询问了下今天祝寿的情况,王夫人很是得意地向贾母炫耀今天王家来了哪些人,送了什么礼给她娘。贾母听了,心里很是不满,但是也不好说什么。

  贾政也是一副与有荣焉地表情,向贾母说今天认识了哪些人。

  看到小儿子提到王家一副很骄傲地表情,贾母这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

  见贾珠回来就坐在一旁默不作声,贾母不禁有些担心,关心地问道:“珠哥儿,你怎么了,累了?累了就回去休息。”

  贾珠抬起头望着贾母,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没有开口。

  见贾珠一副欲言又止地表情,贾母心里更加担忧,急切地问道:“珠哥儿,你怎么了,有什么话就说出来?”

  贾珠看了看贾母和父母,在心里犹豫了下,开口道:“今天东平郡王妃问我有没有定亲。”

  贾母一听这话,就知道东平郡王妃在打什么主意。

  “她说她有个侄女和我一般大,还没有说亲,非常贤良淑德,和我很是般配。”东平郡王是四皇子的人,郡王妃这么说,应该是想拉拢他。

  王夫人连忙问道:“你怎么回答她的?”

  “我说我订过亲了。”其实,他当时很想说他没有定亲,但是定亲这种事情隐瞒不了,稍微一查就知道。

  贾母听到贾珠这么说,满意地点了点头:“你就该这么说。”

  王夫人听到儿子这么说,心里有些后悔了,后悔去年给儿子定下亲事。如果儿子没有定亲,就能和东平郡王妃的侄女定亲。

  东平郡王比李家显赫多了,和东平郡王家结亲,珠哥儿算是皇家人了,身份就会变得非常贵重,就能一步登天了。

  贾珠很想说可不可以和李家解除婚约,但是这种混账话他不敢说出口。

  王夫人不想错过让儿子一步登天的机会,望着贾母小心翼翼地问道:“母亲,我们能不能和李家解除婚约?”

  贾母听到这话,气的大骂道:“你这是什么混账话!”

  贾政也有这个想法,但是他不好意思说出口,没想到妻子说了出来。

  王夫人被贾母骂的缩了下头,可还是壮着胆子说道:“珠哥儿要是和东平郡王妃的侄女结亲,算是攀上了皇家,身份就会变得贵重,对珠哥儿以后的前途有很大的帮助。”

  贾珠在心里为王夫人鼓掌,把他想说却不敢说的话说了出来。

  贾母气的胸膛剧烈起伏,站起身指着王夫人,骂道:“去年和李家定亲,可是我们主动找媒人去说媒的。就是因为和李家订了亲,珠哥儿才能好转。现在珠哥儿好了,你就想让珠哥儿攀上东平郡王府,把李家小姐抛弃,你这是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她怎么会有这么忘恩负义的媳妇。

  王夫人被贾母骂的低下头,不敢再说话了。

  贾母眼神锐利地看着儿子和孙子,神色严肃:“和李家的亲事,是我们自己求来的。和李家小姐订了亲,救了珠哥儿一命,我们不能忘恩负义地去解除婚约。”

  贾珠心里不以为意,冲喜这种愚昧至极的事情怎么可能救活他,他当时本来就要好了。

  “你们不能为了攀上权势,就做过河拆桥的混账。”贾母冷着脸说道,“等李家小姐及笄了,就把她娶进荣国府。”

  贾政他们不敢再说什么。

  “如果你们解除婚约,你们让李家小姐以后怎么活?”贾母一脸严厉地说,“李家小姐以后还怎么嫁人?”

  贾政见贾母气的厉害,连忙顺着她的话说:“母亲说的是。”

  贾母气的不轻,懒得再搭理二儿子一家,对他们摆摆手,让他们出去。

  回到自己的院子,王夫人和贾政继续讨论刚才的事情。

  “老爷,东平郡王妃主动提起这件事情,就是想和我们结亲,我们不能错过这次机会。”王夫人觉得这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儿,“珠哥儿要是和东平郡王妃的侄女成亲,以后他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我知道,可是母亲不答应。”贾政当然知道和东平郡王府结亲有什么好处。

  “母亲有些糊涂了。”对贾母刚才的那番话,王夫人心里很是不赞同,有些大逆不道地说出这种话。

  贾政听到王夫人这么说贾母,并没有说什么,其实他心里也认为贾母糊涂了。

  “母亲不答应,我们就不能解除婚姻。”

  “我们可以瞒着母亲,暗地里解除婚约。”

  “怎么暗地里解除婚约?”

  王夫人灵机一动:“我们可以悄悄地去找李家,就说珠哥儿身体不好,怕耽误他们家姑娘。”

  贾政皱着眉头,一脸所有所思:“李家对我们有恩,我们不能毁了李家小姐的名声,要让李家主动提出解除婚约。”

  “恩,就这么办。”

  “不能和李家交恶,这件事情还是我亲自去办。”

  “老爷亲自去显得有诚意。”

  “我过两天找个借口出远门。”

  “好。”

  夫妻俩瞒着贾母合计好,决定亲自去接触和李家的婚约。

  第二天,贾珠来给王夫人请安的时候,王夫人把昨天她和贾政做的决定告诉了他。

  贾珠听完,心里很是高兴和感激:“娘,谢谢你们。”

  王夫人把贾珠抱在怀里,笑着说:“傻孩子,你是我们的儿子,我们当然希望你以后能好好的。”

  “我以后一定不会让你和爹失望。”

  “等你爹去李家把婚约解除了,我就去拜访东平郡王妃,向她提亲。”

  “谢谢娘。”

  贾珠给王夫人请完安,和王夫人一起去给贾母请安。

  贾母看了看他们母子,心里有些不放心,又再次说道:“昨晚的事情,你们不许再提,知道吗?”

  贾珠乖巧地说道:“祖母放心,我们不会再提了。”

  听到贾珠这么说,贾母心里便放心了:“我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贾珠给贾母请完安就离开了,回青山书院上课。

  等贾珠走了后,贾母又把王夫人教训了一遍,想让王夫人绝了昨晚那个想法。

  王夫人表面上应了下来,其实在心里埋怨贾母老糊涂。

  二房发生的事情,大房暂时不知道。

  贾琏正在为端午节的画展交流做准备,在端午节的前两天终于画了一幅自己满意的画。

  听魏甲申说,这次的“画展交流”会有不少画师,还有学生来参加。

  贾琏一听说有学生要来,就想到青山书院、蓝山书院、紫山书院的学生,心里有些不想去了。

  “你放心,这次去的学生都是画师的徒弟,不是什么学院的学生。”

  贾琏听了这话,心里便放心了。前几次和这三个书院的学生打交道,让他觉得很不爽。

  “要在那里呆几天,你多带一些颜料。等参加完画展交流,我就带你四处走走。”

  贾琏瞬间明白,先生这是要带他去写生。也好,趁这机会好好放松下,这段时间一直忙着读书考试,都没有好好地休息过。

  “好的。”

  “用完午膳,下午出发。”

  “知道了。”

  从魏甲申那里回来,刚走进院子,就见赵嬷嬷一脸兴奋地朝他跑过来,看她这样应该是发生了什么好事情。

  “少爷,二老爷今天被老太太骂了,骂的非常凶。”

  贾琏好奇地问道:“二叔做了什么事情,让老太太这么生气?”老太太一向偏爱二叔,怎么舍得骂他?

  “听说二老爷和二太太想要和李家解除婚约,但是老太太不同意。”

  “好好地怎么想要和李家解除婚约?”

  “听说东平郡王妃想要把侄女嫁给大少爷,二老爷和二太太为了攀附上东平郡王府,就想让大少爷和李家解除婚约,然后娶东平郡王妃的侄女。”

  贾琏听完,惊得目瞪口呆:“这种事情他们也能做出来?”

  “二老爷和二太太真不是东西,去年是他们巴着和李家定亲,给大少爷冲喜,大少爷这才好起来。”赵嬷嬷一脸唾弃,“二老爷和二太太真是忘恩负义。”

  贾琏想想,觉得他二叔和二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很正常,毕竟他们一心想要贾珠飞黄腾达,现在有一个少奋斗几十年的机会摆在眼前,他们怎么可能错过。

  “这次二老爷和二太太把老太太都气病倒了。”

  “我待会过去看看。”老太太虽然势利的很,但是还算有些良心,不像他二叔他们那样为了攀附上权贵,做忘恩负义的混蛋。

  贾琏洗漱了下,换了身干净衣服去贾母那,贾母刚好醒来。

  走进贾母的屋子,就听到贾母的哭骂声:“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一个不仁不义的东西……”

  “母亲,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二弟,你一直说你自己是个读书人,没想到却做出翻脸无情的事情。”

  “就是说,去年要不是和李家小姐定亲,珠哥儿就不好起来。现在珠哥儿好了,你们就要解除婚约,未免太忘恩负义了。”

  “你们这是要气死我啊……”

  贾政和王夫人再三保证不会解除婚约,贾母这才安心,没有再继续哭闹。

  这件事情关乎到荣国府的名声,贾母下死命令,不允许府里任何人把这件事情说出去,谁要是说出去就乱棍打死。荣国府里的下人哪敢乱嚼舌根,纷纷都当做不知此事。

  和李家解除婚约一事就这样无疾而终了,贾政和王夫人心里很是不甘心,但是也只能就此作罢。

  很快,就到了端午节。往年端午节,贾母会亲自带领一家人去清虚观打醮,但是今年她被贾政和王夫人气地病倒,无法亲自去打醮,就让王夫人和邢夫人去。

  贾珠因为不能和李家小姐解除婚约一事,怨上了贾母,不想留在家里陪贾母,就和王夫人一起去清虚观。

  贾琏本来不想去的,但是邢夫人非要他去,他不好拒绝,只好跟了过去。

  在清虚观打醮回来,用了午膳,贾琏就去找魏甲申,准备去参加“画展交流”。

  贾珠听说贾琏去参加“画展交流”很是不屑,觉得贾琏在不务正业。

  这次“画展交流”在东郊的云隐寺举办,云隐寺是一个小寺,不像福灵寺那么有名,再加上东郊的云隐山的海拔高,坡度陡峭,不好走,所以很少有人去烧香祈福。

  云隐寺坐落云隐山的山顶,环境非常优美幽静,是个适合作画的好地方。听说很多画师和大儒都隐居在云隐山上。

  贾琏跟着魏甲申和李道清一起来到云隐山,三人一边爬山,一边欣赏四周的美景。

  花了一个多时辰,三人终于爬到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些破败的云隐寺,和香火鼎盛,众人朝拜的福灵寺相比,云隐寺就像是个小可怜,没人问津。

  三人整理了下仪容,走进云隐寺,贾琏一眼就被院中的银杏树吸引。这颗银杏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一看就知道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看到这颗银杏树,贾琏就想到上辈子去西安的古观音禅寺内那颗一千四多年的银杏树。

  可惜,现在不是秋天,不然这棵银杏树会很美。

  魏甲申像是看出贾琏心里的遗憾,开口道:“等到秋天的时候,会特意围绕着这颗银杏树举办一次集会。”

  “那就好。”到时候,他一定画一幅这颗银杏树的油画。

  贾琏本来以为参加“画展交流”的人很多,没想到就十四个人。一半人是中年人,有三个二三十岁的人,有三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果然没有三大书院的学生。

  魏甲申向贾琏介绍了来参加集会的人,也向老朋友介绍了贾琏。通过魏甲申的介绍,贾琏知道这个“画展交流”没有什么名气,纯属是十几个能聊得来的人聚在一起交流,不过这样也好。

  “要不开始吧?”

  “等一会,江润先生还没有来。”

  “等江润先生来了,我们再开始。”

  贾琏悄悄地问魏甲申:“先生,他们说的江润先生是谁?”

  “江润先生是我们其中一员,每次举办交流会都会参加。他也是个画痴,画的画出神入化,让我们很是景仰。”

  “那他是大师?”

  “江润先生淡泊名利,从来不拿自己的画出去展示,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也只有我们这些人知道他。”

  贾琏听到魏甲申这么说,立马脑补出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般隐士高人,都是这么低调。

  没过一会儿,贾琏就见到江润先生,然后他愣住了。说好的老人,怎么变成年轻男人呢?

  这个江润先生看起来二十几岁,长相清隽,气质出众,完全不像大师的样子,倒像是世家公子。

  江润很快就发现贾琏的存在,疑惑地问道:“这位小兄弟是?”

  魏甲申朝江润行了个礼,然后回答道:“江先生,这位是我前不久收的小徒贾琏,今天特意带他来涨见识。”

  “贾琏?”江润微微挑了下眉头,似乎有些惊讶,“就是那个连续两次考中案首,写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贾琏?”

  贾琏没想到这位江润先生知道他,心里有些讶异:“正是学生。”

  江润把贾琏从头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唇红齿白,长得甚是好看,不禁满意地点了下头。

  “你的这首《竹石》写的非常好,我很是喜欢,一直想看看你,没想到今天却碰到了。”

  “江先生谬赞了。”

  “不知道你的画会不会和你的诗一样好?”

  “江先生,学生才刚学画,画的不是很好。”

  “没事,只要肯下功夫,以后一定画好。”江润看了眼众人,宣布道,“开始吧。”

  大家把自己准备的画拿了出来,轮流展示。大家品鉴,然后指出不足的地方。

  贾琏发现这个交流会虽然没有名气,但是大家画的画都非常好。

  很快,就轮到贾琏,他画的是三个小孩在放风筝。

  三个小孩的神态画的非常灵动和细腻,让人看了不由地被三个孩子脸上开心地笑容感染。

  “画的不错。”江润之前听贾琏说才学画画,觉得他应该画的一般,没想到却画的这么好。“你学画画多长时间了?”

  “两个多月。”

  江润闻言,眼里闪过一抹震惊,随即面露赞赏地说道:“两个多月能画的这么好,你在画画上面很有天赋。”

  “谢先生夸奖。”

  “魏先生,您收了一个好徒弟。”

  魏甲申谦虚地说道:“江先生抬举了。”他这个学生在画画上面的天分真的很高,比他还要好,用不了多久,他这个学生就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最后是江润拿出他的画,他画的是一副孔雀牡丹图。色彩鲜艳,两只孔雀栩栩如生,四周的牡丹雍容华贵,整个画面十分大气。

  贾琏这个刚入门的菜鸟都能看出江润这副画的有多好,难怪魏先生他们这么推崇和尊敬这为江润先生。

  这位江润先生一身贵气,谈吐不凡,一举一动都散发着高贵优雅的气息,不像是一般人家的人,应该出生豪门世家。只是京城几大世家,没有姓江的。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有的小天使说琏二爷渣男,我要为琏二爷辩解下:第一琏二爷不喜欢王熙凤,也没有和王熙凤发生什么,更没有抛弃王熙凤,所以不是渣男。第二:不是琏二爷主动牵王熙凤,而是王熙凤想尽办法牵琏二爷的手。琏二爷现代人的思想,把王熙凤当做九岁的孩子,不忍心见小女孩哭出来,就心软地牵王熙凤回到贾母院子。第三:琏二爷明明确确地拒绝了王熙凤。第四:红楼原著里贾宝玉七八岁还和林黛玉和宝钗腻歪在一起,也没见有人说他们什么,只是兄弟姐妹间的正常互动。

  要给小天使们提前打个预防针,王熙凤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好,我说的是本文里的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