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作者:风纪樱落      更新:2023-07-30 09:17      字数:10594
  春去秋来, 又是一年, 今年贾琏十四岁了。

  这两三年来, 贾琏长高了不少, 长大了不少,变得愈发稳重。大概是因为读书的关系, 整个人气质也发生了变化, 气质变得非常出众, 有一种温文尔雅, 温润如玉的感觉。再加上他的长相出众,走到哪里都会是聚焦点,会惹得小姑娘们面红耳赤的翩翩公子。

  今年, 乡试又要开考了,贾琏安静低调了三年,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三年前,贾琏考中小三元,一时间名噪京城, 后来他进去紫山书院读书, 就消失在众人眼前。偶尔有些消息说贾琏在紫山书院表现的非常好, 经常考试考第一名,是紫山书院的院首。今年乡试开考,京城里的人对他在乡试中能考中什么非常好奇和期待。

  这次乡试开考, 京城里的赌坊没有在设赌局了。之前几次赌坊拿科举考试设赌局,导致很多人输的倾家荡产,引起了很大的动荡。隆武帝听说了, 下令禁止任何人以科举考试设赌局,一旦查到,抄家流放。

  王夫人对贾珠考中这次乡试很有信心,三年前老天瞎了眼没有让她儿子考中,三年后应该会让她儿子考中。她本来想在这次乡试中押注,押贾珠能考中,然后大赚一笔,把三年前输掉的十几万银两赢回来。没想到这次乡试不允许开设赌局,这让王夫人很是不满。

  十几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王夫人对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想在这次乡试中赢回来,可惜不让开设赌局,她赢不回三年前输的银子,这怎么叫她甘心。

  王夫人不想放弃这次大赚一笔的机会,就让周瑞去打听,看看有没有地下钱庄开设乡试的赌局。

  周瑞打探了很久,地下钱庄也没有一家开设关于乡试的赌局。听说怕有人私下设立赌局,京兆尹府就派人四处巡逻和查看,不允许有一家赌坊或者地下钱庄设置赌局。

  王夫人听说后,在心里狠狠地把京兆府尹骂了一顿,骂京兆府尹破坏她发财。她不敢骂皇帝,只能骂骂京兆府尹解气。

  想靠乡试赌局赢钱的机会没有了,王夫人只能想别的办法把三年前输的十几万银子赚回来。

  虽然不能设置赌局,但是不能阻止京城里的人口头打赌。很多人都在赌贾琏这次能不能考中解元。三年前贾琏考中了小三元,如果今年乡试他再考中解元,那就是四元了,他将会是大隆朝的历史上第一人。很多人想看到这一个奇迹,但是也有很多人觉得不可能,乡试的解元可不是那么好考。

  “琏弟,你听说了么,很多人都在赌你能不能考中解元?”

  贾琏无奈地笑了笑:“他们太看得起我了,乡试的解元可不是那么好考。”该死的系统,又让他考第一名,考中解元。妈蛋,解元是那么好考的么。虽然他这三年努力读书,但是对于自己能不能考中解元没有什么底。以他的成绩,他倒是对自己能考中举人有很大的信心。解元么……一点底都没有。

  明万举抬手拍了下贾琏的肩膀,笑着鼓励道:“你可是考中小三元的男人,要对自己有点信心。如果你考中了解元,你会是历史上第一个考中四元的人。”

  贾琏无语地翻了个白眼:“乡试的解元可比小三元难考多了。”他也想大四喜来着,可是哪有那么容易。

  “我也希望你能考中,这样我就能亲眼见证奇迹的发生,能亲眼看到历史性的一刻。”明万举说这句话的表情非常真诚,没有一丝虚情假意,他是真心希望贾琏能考中解元。

  贾琏听到这话,不由地失笑,抬手捶了下明万举的肩膀:“你这样鼓励我好么,你自己不想考中解元?”

  “没想过,自从遇到你以后,我不是考第二就是考第三,已经习惯了。”这三年在紫山书院,他不是第二,就是第三。对一直考第一名的贾琏是彻底服了,所以这次乡试他压根没想过考中解元。

  听明万举这么一说,贾琏发现还真的是这样,表情变得有些尴尬:“不好意思。”

  明万举被贾琏这个道歉逗笑了:“你又没有做错什么,你道什么歉。是我自己技不如人,再说做老二或者老三挺好的。”他因为外祖父的关心,从小就受到各种关注,被各种人想尽办法讨好。如果在科举考试中考第一名,那些想要讨好他和外祖父的人就会变本加厉,说实话他真的很不想被人这么紧紧盯着。

  贾琏知道明万举说的是真话,这三年他们一直在一起,对他的性格很是了解,他是真的不想大出风头。就算被人叫万年老二,他也不生气。如果不是系统逼着他,他也不想考第一名,处处出风头,这样太造谣了。有时候太过显眼,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还是你看得开。”

  “考中了解元,记得请吃饭。”明万举抬手搭在贾琏的肩膀上,笑地一脸不怀好意。

  “没问题。”

  “对了,你那个衔玉而生的堂弟怎么样呢?”

  “过几天要抓周了。”自从贾宝玉出世后,贾母就把他当做宝贝疙瘩,他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整个荣国府就会炸开锅。

  “你这个堂弟不知道会抓到什么?”很多人像明万举一样,很好奇这个衔玉而生的孩子会抓到什么东西。

  贾琏记得原著里好像提到过,贾宝玉在抓周的时候抓到了胭脂水粉,气的贾政放弃了他。

  貌似在古代,小孩子一周岁抓周抓到的东西很重要,代表着以后的出路,古代人很相信这个。

  不过,好像是有点准。贾宝玉抓到了胭脂水粉,长大后就一直混在女人堆里,是没有什么出息。

  贾琏耸耸肩说:“谁知道抓到什么。”

  明万举没有在说这件事情,把话题转移到乡试上。

  过了几天,贾琏放假回家,正好赶上贾宝玉的抓周。

  听说,府里一个月前就开始为贾宝玉抓周做准备,还邀请了很多亲朋好友。

  贾母想把贾宝玉的抓周办的十分隆重和喜庆,把府里很多的地方重新翻修了一遍,还买了不少花卉。

  贾琏见荣国府四处挂着红绸和红灯笼,他第一反应以为是贾珠要成亲了。说起来,贾珠今年十八岁,早就到了成亲的年龄。听说会让贾珠在乡试前成亲,说是给他冲喜,到时候就能双喜临门。

  贾珠和李家小姐成亲的日子在前段时间订好了,五月十八成亲,也就是在贾宝玉抓周后的一个月成亲。

  把贾珠成亲的日子安排在贾宝玉的抓周后面,可见贾母对贾宝玉的抓周有多看重。

  只不过是个抓周弄得这么夸张,生怕别人不知道,真不知道该说老太太蠢,还是该说她无知。

  贾母只是想贾宝玉是老天爷赏赐给他们家的孩子,他的抓周礼就应该办的热热闹闹。完全没想到办的隆重会引起什么麻烦。

  自从贾宝玉出世后,贾母的智商就不在线了。

  “不就是一个抓周礼么,办的跟成亲一样?”赵嬷嬷很是不爽地吐槽道,“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府里有谁成亲呢?”一个抓周礼弄得府里处处张灯结彩,搞得跟成亲一样喜庆。

  “听说老太太把她库房里的好东西都搬了出来,要给宝少爷抓周用。”

  “老太太这一年来不知道给二房多少好东西。”赵嬷嬷地语气非常酸。

  “希望宝少爷不要抓到什么好东西。”

  四月十六是贾宝玉的生辰,一大早他就穿上一身红色衣服,打扮地像个年画中的仙童,非常漂亮可爱。他胸前佩戴着他出生时嘴里含着的通灵宝玉。

  王夫人抱着贾宝玉去给贾母请安,贾母看到贾宝玉一张脸笑地跟菊花盛开一样,连忙让王夫人把贾宝玉抱给她。

  贾琏来给贾母请安,就看到贾母抱着贾宝玉眉开眼笑地模样。

  “孙儿给祖母请安。”

  “琏哥儿来了啊。”贾母抱着贾宝玉舍不得放手,时不时亲亲贾宝玉的小脸。

  “一段时间没见,宝玉好像又长大了一点。”看着贾母怀里的白嫩嫩地精致漂亮的小男孩,贾琏在心里感叹道,不愧是男主,长得真是没话说。

  “可不是,小孩子长得就是快。”贾母笑呵呵地说,“再过段时间就能走,也能说话了。”

  王夫人见贾母这么喜欢贾宝玉,心里很是得意和骄傲。自从怀了贾宝玉,王夫人的日子就过得非常好。生下贾宝玉后,她的日子就过得更好了。贾母对她很是看重,给了她不少好东西。

  邢夫人看不惯王夫人那副得意嚣张样子,想说什么呛她几句:“不知道晚上宝玉会抓到什么,不要抓到一些没用的东西。”

  “闭嘴。”贾母听到这话,沉下脸对邢夫人狠狠地训斥道,“你要是不说话,没有人把你当哑巴。”

  邢夫人被训的低下头,不敢再说什么。

  王夫人看到邢夫人这副鹌鹑样,心里更加得意。在心里骂了邢夫人一句愚蠢,都这个时候这个蠢妇还想和她争。

  过了一会儿,有下人进来禀报,有客人来了。

  贾母见客人来了,也不说什么了,连忙去接待客人。

  贾琏不想凑这个热闹,就趁机溜走了。邢夫人觉得自己留在这里也只会自讨没趣,跟着贾琏一起离开了。

  “看老太太稀罕宝玉那个劲儿,早晚会把整个府给宝玉。”邢夫人一脸愤懑地说,“到时候就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

  “母亲,您明知道老太太宝贝宝玉,你还去触她的霉头,您这不是找骂吗?”有时候贾琏对邢夫人的智商真的感到很捉急。

  “我也是看不惯你二婶那副嚣张跋扈的样子,就忍不住说了出来。”

  “老太太稀罕宝玉,你以后不要拿宝玉说什么,不然被骂会是您。”原著里贾母宠爱贾宝玉都宠过头了,贾政打贾宝玉,她还拦着,还把贾政狠狠地骂了一顿。贾宝玉会变成人渣,有一半的功劳是贾母的。

  “我知道了。”

  果然,贾宝玉的抓周礼来了不少客人,很多是贾家的亲朋好友,也有很多是来看热闹的人家。

  贾母让人放了不少鞭炮和烟花,烟花都把整个夜空点亮了,犹豫白昼。

  京城里很多人都看到了荣国府放的烟花,惊叹荣国府的大手笔。就连远在皇宫的隆武帝都注意到荣国府放的烟花。

  “这是谁家在放烟花?”隆武帝站在御书房门口望着远处,因为隔得太远,只能看到一点。

  “回皇上,是荣国府放的烟花,庆祝去年那个衔玉而生的孩子的一周岁生辰。”李进忠一早就派人去查是谁家不停地在放烟火。

  隆武帝想了起来,似笑非笑地说道:“看来荣国府今天很热闹啊。”

  “回皇上,荣国府邀请了很多人来喝喜酒。”

  隆武帝见远处的烟花还在放,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地笑容:“看来荣国府很有钱。”

  “可不是么,这么多烟花要不少银子。”

  “李进忠,你有没有听说贾家这个衔玉而生的孩子是神仙投胎的,将来会成为人中龙凤?”隆武帝转过头,笑吟吟地看着李进忠。

  李进忠听到这个问题,吓得立马跪了下来,诚惶诚恐地说:“皇上,那些都是谣言,您才是真龙,贾家那个孩子算不了什么。”

  “朕很好奇这个孩子怎么会衔玉而生?”

  “皇上,怎么可能有人含着玉出生,这肯定是贾家故意弄出来的噱头。”

  隆武帝一脸深意地笑了笑:“让人盯着贾家,看看这个衔玉而生的孩子今晚抓周能抓到什么。”

  “是,皇上。”

  隆武帝回到御书房,继续批改奏折。

  李进忠望着还在放烟火的荣国府的方向,在心里冷笑:衔玉而生?这荣国府的人还真是愚蠢至极,嫌自己的命太长么……

  用完晚膳后,重头戏开始了。

  贾母亲自抱着贾宝玉放在桌子中间,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玉如意、笔墨纸砚、玉佩、玉笛玉箫,还有刀剑、金银珠宝、胭脂水粉、丝绸绸缎等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贾宝玉坐在中间,一双乌溜溜地大眼睛茫然地看着四周。

  “宝玉,去抓你喜欢的东西。”贾母拍了下贾宝玉的小屁股,指了指放在他不远处的东西。

  王夫人站在玉如意面前,朝贾宝玉张开双手:“宝玉来,到娘这儿来。”

  客人们都围成一圈,好奇地看着贾宝玉抓周。

  贾琏没有凑到最前面,而是站在最外面看。

  贾宝玉似乎明白他要做什么,开始爬了起来。

  贾母和王夫人见贾宝玉动了起来,鼓励道:“对,就是这样,宝玉抓你喜欢的东西。”

  贾政站在笔墨纸砚的旁边,希望贾宝玉能抓到这个,温声地说道:“宝玉,到爹这儿来。”

  贾宝玉一双眼睛四处看了看,然后朝他的反方向爬了过去。那里摆放着一盒胭脂水粉、一个算盘、一副画。

  大家都以为贾宝玉是冲着画过去的,纷纷向贾母他们道喜:“看来宝玉以后要成为大画家啊。”

  贾政想儿子抓到笔墨纸砚,但是抓到一幅画也是不错的。

  贾母笑着说道:“什么大画家……”贾母的话还没有落音,就看到贾宝玉抓起放在画旁边的胭脂水粉。

  众人看到贾宝玉抓得是胭脂水粉,都惊愕地瞪大双眼,一副怔住地模样。

  王夫人率先反应过来,急忙地说道:“宝玉,不是那个,把你手里的东西丢掉,重抓一个。”

  贾母也走了过去,站在贾宝玉的面前,温柔地哄道:“宝玉乖,咱们不要这个东西,咱们重新抓一个东西。”

  贾宝玉抓着一盒胭脂不放手,还把胭脂护在胸前,小脸戒备地望着贾母他们,像是怕他们把他手里的东西抢走。

  贾政忍着怒气,对贾宝玉张开手:“宝玉,来爹这。”

  贾宝玉转头看了看贾政没有爬过去,紧紧抓着手中的一盒胭脂,然后向他奶娘所在的方向爬了过去,然后对奶娘张开手求抱。

  贾母和王夫人急了,连忙把贾宝玉重新放到桌子中间。

  王夫人伸手去掰贾宝玉的手,想要把他紧紧抓着的胭脂拿掉。

  “宝玉乖,这不是你该拿的东西。乖,去重新抓东西。”

  贾宝玉紧紧抓着胭脂,不让王夫人拿走。

  王夫人刚开始不想用力,但是见儿子紧紧抓着不放,只好用力去掰开儿子的手。

  贾宝玉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的非常大声。

  见儿子哭了,王夫人很是心疼,连忙把儿子抱进怀里,温柔地安抚:“宝玉乖,不哭不哭。”

  贾母见贾宝玉哭了,心里别提有多心疼,从王夫人怀里把贾宝玉抱了过来,又是亲又是轻抚,终于把贾宝玉安抚了下来。然后贾母重新把贾宝玉放在桌子中间,叫他重新抓东西。结果,贾宝玉把其他人的东西抓起来全部扔了,只要手里的一盒胭脂。

  客人们看到这一幕,确定贾宝玉只要胭脂,不禁觉得好笑。但是,考虑到这是在别人家做客,客人们只好忍住笑。

  贾琏见大家的表情非常精彩,有错愕的、有难以置信的、有目瞪口呆、有鄙视的、有轻蔑的、有尴尬的,还有捂着嘴不让自己笑出来的。

  场面突然变得安静下来,十分尴尬。

  贾政看到贾宝玉只要胭脂,气的一张脸变得铁青,真是太丢人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重重地冷哼一声,贾政气的甩袖离开了。

  “哈哈哈哈哈……”贾赦忍不住发出一声大笑,“胭脂……宝玉这孩子以后是要开胭脂铺啊……”

  “你给我闭嘴。”贾母黑着脸冲大笑地贾赦斥道。

  王夫人一脸呆滞,不敢相信儿子抓了一盒胭脂。

  贾珠一脸惊愕,似乎也不相信他的弟弟居然抓了一盒胭脂。

  客人们纷纷回过神来,找了个借口就匆匆离开了。等他们回去后,很快京城里的人就会知道荣国府衔玉而生的孩子在抓周礼上抓了一盒胭脂。

  贾宝玉的抓周礼办的风风火火,结果以贾宝玉抓了一盒胭脂而尴尬结束。

  这个衔玉而生的孩子,大家都以为他来历不小,以为他会在抓周礼上抓到好东西,不想却是一盒胭脂,这下荣国府彻底成为了笑话。

  贾母抱着贾宝玉回到屋子,试着从贾宝玉手里拿走胭脂,结果惹来贾宝玉的大哭,吓得她不敢再拿了。

  王夫人见小儿子还紧紧拿着胭脂不放手,气的双眼通红,默默地流泪。

  贾珠在一旁安慰道:“娘,弟弟或许被胭脂的香气吸引了,才会抓胭脂,并不代表他以后会开胭脂铺。”贾珠本来对这个衔玉而生的弟弟抱有很大的期待,没想到弟弟却在抓周礼抓了一盒胭脂。胭脂可是女人用的东西,他一个男孩子怎么能去抓胭脂。

  王夫人大概被贾珠的这番话安慰道了:“你说得对,宝玉只是好奇,并不代表以后开胭脂铺。”准确说她想相信贾珠这番话。

  “好了,这件事情到此为止,抓周只是抓着玩,不用当真。”贾母这句话说给他们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可是,母亲……今天来了很多客人,估计很快京城里的人都知道宝玉抓了胭脂……”王夫人想到客人们临走的时候,想笑却拼命忍着笑的表情。这下,不仅宝玉变成了笑话,他们荣国府也要变成笑柄了。

  贾母听到这话,微微皱起眉头,她能想象到京城里的人会如何嘲笑他们。早知道这样,她就不该请这么多人来做客。

  “不用管外面的谣言,下令下去让府里的人不要乱嚼舌根。”

  “是。”王夫人心想也只能这样了。

  贾珠忽然想到他后天要回书院,到时候又要被书院里的人嘲笑了,心里忍不住有些埋怨贾母,为什么要把弟弟的抓周礼搞得这么隆重。

  二房的下人们瞬间收起他们嚣张的尾巴,变得老老实实,不敢再四处炫耀了。

  二房这边的气氛十分不好,大房那边却充满了欢声笑语。

  贾赦和邢夫人笑的根本停不下来,就像是被人点了笑穴一样。

  贾琏早就猜到了,没有像贾赦他们那样大笑不止。

  “抓了一盒胭脂,宝玉怕是生错了男儿身,他应该生为女儿身的。”邢夫人笑着说。

  “长大了说不定擦胭脂扮女人。”

  贾琏心想,贾宝玉倒是没有擦胭脂扮女人,而是喜欢吃胭脂。

  贾宝玉抓周抓到胭脂的一事,瞬间传遍整个京城,成为大家饭后闲谈的笑话。

  什么衔玉而生的孩子,怕是荣国府弄出来骗人的。

  之前,荣国府因为贾宝玉的出生名噪京城。那么现在因为他抓到胭脂的一事,成为了全京城人笑话的对象。因为这件事情,荣国府的名声算是坏了。

  荣国府的人都躲在府里不敢出去见人,怕出去被人嘲笑。

  贾宝玉抓周抓到一盒胭脂的这件事情被京城的人笑话了很久。

  一个月后,荣国府又发生了一件喜事,贾珠要成亲了。

  贾珠自己是想乡试结束后成亲,但是贾母和王夫人觉得还是在乡试前成亲比较好,可以用喜事来给考乡试冲喜下,说不定能考中解元,到时候就能双喜临门。

  五月十八,宜嫁娶。

  贾珠算是荣国府的长孙,他成亲当然要办的喜庆和热闹。

  贾琏特意跟书院请了个假,回来喝贾珠的喜酒。

  王夫人对这个阻碍她儿子的前途的媳妇,心里很是不满,哪怕当初因为和她定亲冲喜让贾珠的病好了。不过,当她看到李家的陪嫁东西时,王夫人顿时对这个媳妇满意了。

  李家陪嫁的东西非常多,就是想让女儿嫁到荣国府来不会被小看,不会欺负。

  喝喜酒的时候,贾琏趁机灌了贾珠不少酒,报三年前的仇。等晚宴结束,贾琏就没有去凑热闹洞房。

  第二天,贾琏去给贾母请安的时候,见到这个刚进门的大嫂——李纨。他稍微打量了下,长得很漂亮,看起来很有活力,不像原著中描写的那样想一泓无波的古井。

  贾珠成亲后,对荣国府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不过,贾琏觉得贾珠忽然之间好像变得稳重成熟不少。

  很快,就到了八月份。三大书院都给参加乡试的学生放了假,让他们回家好好休息,好好地放松下。

  今年,贾琏和贾珠都要参加乡试。荣国府的大房和二房因为这件事情又斗了起来。

  二房的人认为贾珠这次肯定能考中举人,而贾琏第一次参加乡试肯定考不中。

  大房的人认为贾琏之前考中了小三元,这次乡试肯定没问题,绝对能考中。而贾珠三年前没有考中,这次说不定还考不中。

  两房的下人因为这件事情,经常争吵了起来。

  不止下人暗暗较劲了起来,就连王夫人和邢夫人,贾政和贾赦也暗暗地较劲起来。

  贾母这个大家长,当然希望贾珠这次能考中,至于贾琏考不考中对她来说无所谓。再说贾琏还小,今年考不中,三年后可以再考一次。

  贾琏并没有把贾珠看做对手,但是贾珠却把他当做对手。

  贾珠知道如果他这次在乡试中没有考过贾琏,那就代表他不如贾琏,他绝对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

  从小到大,他都比贾琏聪明、优秀。所以,他绝对不允许贾琏在乡试中超过他。

  三年前,他已经落榜过一次。从那以后,他非常努力地读书,这次乡试他有绝对信心能考中,绝对不会再名落孙山。

  贾琏第一次参加乡试,没有他有经验,所以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比贾琏考得好。

  “少爷,二房的那些人太过分,居然诅咒你考不中!”丰儿很是气愤地说。

  “二房的人真是太过分了。”赵嬷嬷今天还和二房的人吵了起来,就是因为这件事情。

  “他们越是这样说,代表他们对贾珠没有信心。”

  赵嬷嬷和丰儿被贾琏的这句话安抚到了:“少爷说的是。”

  贾琏不知道二房是真的在诅咒他。

  王夫人前段时间以给贾宝玉祈福为借口把马道婆找来了,其实是为了诅咒贾琏。

  今年,贾琏和贾珠一起考乡试,王夫人虽然相信贾珠能考中,会比贾琏考的好,但是她不想让贾琏考中,所以就把马道婆找了过来。

  马道婆说用稻草做个小人,把贾琏的生成八字写好贴在稻草人上,然后一边拿针扎稻草人,一边诅咒贾琏考不中,就能有效果。

  王夫人按照马道婆说的,每天晚上都会拿针扎有贾琏生辰八字的稻草人。

  可惜,现在这个贾琏不是原来的贾琏,怎么扎怎么诅咒都没有用。

  很快,就到了八月初八,到了考乡试的日子。

  今年天公不作美,天刚亮就下起雨。

  贾琏起床,看着窗外的小雨,心里想到今年考试会很凉快了。

  三年前考院试的时候,热的他一身汗。如果不是多带了几套换洗衣服进去,估计他早就臭了。

  今年下雨了,应该会凉快很多。

  贾琏觉得下雨很不错,但是其他人不这么觉得。王夫人见下雨了,骂了一声“晦气”,认为不是一个好兆头。

  派周瑞家的去通知贾珠的奶娘和贴身丫鬟,让他们给贾珠准备几件厚点的衣服。下雨了,气温变得有些低,怕贾珠会被冷到。

  贾赦派王善保叫贾琏去他那里用早膳,到时候他们父子一起出发。

  邢夫人也一大早就过来了,看到贾琏就祝福他这次能考中。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早饭,贾赦和邢夫人打破用膳不说话的规矩,一边吃早饭,一边鼓励贾琏。

  用完早膳,见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贾赦很是嫌弃了骂了一句“鬼老天”。

  父子俩出发前,先去给贾母请安。走进贾母的屋子,就看到贾母拉着贾珠的手不断地叮嘱。

  贾母见贾琏来了,也把他叫到身前,拉着他的手嘱咐了几句。

  “你们都是我的孙子,我希望你们都能考中,给我们贾家争光。”

  “是,祖母。”

  “你们两个要是都考中了,就双喜临门了。”贾母心里还是期望贾珠能考中。

  说了一会话,见时间不早了,贾琏和贾珠他们该离开了。

  在上马车离开前,贾琏看向贾珠:“大哥,祝你好运。”

  贾珠觉得贾琏说这句话是在嘲讽他,眼里闪过一抹愤怒,不过脸上却挂着淡笑:“琏弟,也祝你好运。”

  贾琏和贾珠并不在一个考院,贾琏还是在老地方,文清院。而贾珠在文清院隔壁的考院,云清院。

  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要考三场,每场考三天,三场考试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

  八月初九为第一场,考《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者《大学》一文、《孟子》一文,经义四首,第一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题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十二日为第二场,考五经一道,,并试诏、判、表、诰一道,议论文要求写三百字以上。十五日为第三场,考五道时务策,即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时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或者见解,还有律法和兵法。

  进到考院,看到有搭起棚子,考生们站在棚子里排队,贾琏小小地震惊了下,没想到还专门搭起棚子给考生遮雨。

  走进草棚,贾琏开始排队。扫了一眼四周,有很多熟悉面孔,是三年前院试的时候见过。

  听说今年乡试有三千多人参加,但是只录取三百人。据说上一次录取的人太多了,所以这一次只录取三百人,只录取十分之一的人,可见今年的乡试的竞争有多激烈和残酷。

  贾琏心里有些打鼓,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中解元。就在贾琏乱想的时候,轮到他检查了。

  把文书和行李交给士兵检查,检查完又被领进“澡堂子”,脱衣服检查。

  等所有的检查结束,贾琏才被领着进了考场。乡试不像院试和府试,前二十名在一个考场。乡试和县试一样,考生打乱。

  贾琏来到自己的号房,比之前府试和院试的号房要差一些,不过总体来说还算不错,最起码没有破。

  简答地收拾了下,把行李放好,贾琏换了身干衣服。在来的路上,不小心被遇水淋湿了衣服。为了安全起见,他还是换一身干的衣服比较好。毕竟秋雨有些凉意,要是不小心感冒了,那就完了。

  一切都收拾和准备好,就等考试开始。

  贾琏看了眼四周,发现有几个人是紫山书院的学生,不过没有他熟识的人。

  辰时四刻,乡试考试准时开始。

  拿到考卷,先是从头到尾检查了下,有没有模糊的地方,或者缺字少字的地方。检查一遍,没有任何问题。贾琏又把考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发现乡试的题目比院试的题目难多了。

  他开始提笔,一题一题地做了进来。等到中午,肚子饿了,就拿出带来的干粮吃了起来。

  吃完午饭,睡了半个时辰,继续答题。每场考试考三天,可想而知考卷有多少张了。

  三天后,第一场考完,贾琏觉得还好,不是很累。但是,其他人都是一副疲惫憔悴的模样。

  出了考院,一眼就看到在门口等待的贾赦。

  贾赦见贾琏整个人好好地,精神和气色都不错,心里就安心了。刚刚他看到几个人出来都面如死灰,着实把他吓到了。

  贾琏回到家,好好地大吃了一顿,然后躺在柔软地床上好好地睡了一觉。等他醒来,听说贾珠好像有些不舒服,贾母和王夫人连忙派人去请太医,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肠胃有些不好,给贾珠开了一剂药。

  在家休息一天,接着去考第二场,依旧是考三天。

  考完第二场回来,贾琏刚好碰到刚到家的贾珠,见贾珠脸色苍白,一副毫无生气的样子。

  “大哥,你还好吧?”

  “我没事。”

  贾珠一回到家,王夫人和贾母见他脸色这么差,立马派人去请太医,又给他开了一剂药。

  贾琏听说后,在心里感叹,有一个好身体是多么重要。

  在家又休息了一天,接着去考第三场,还是三天。

  这次考试加起来考了九天,贾琏考完觉得有些累了,回到家就睡觉补元气。

  等他一觉醒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的事情。刚醒来就听说贾珠病倒的消息,他到没有什么意外。

  贾珠病倒,而且病得很严重,这让王夫人和贾母很焦急,也很担心。

  荣国府里的人对贾珠时不时病倒已经习惯了,觉得他这次生病,休养一段时间也会好起来。

  大房的人对贾珠病倒一事并不关心,他们现在最关心地就是乡试的成绩。

  听说这次乡试录取的人太少,会有很多人不被录取,他们担心贾琏考不中。

  王夫人到不担心贾珠不会考不中,她诅咒了贾琏考不中,她要等着看贾琏落榜的笑话,报复三年前他们看贾珠考不中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