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苏循的跳舞和王镕的作死
作者:文理风      更新:2023-07-30 09:20      字数:3754
  第二天, 张承业就不顾李存勖挽留, 又回晋阳了。

  李存勖心中愧疚更是重了三分,给张承业养子封了个官,不过同时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是没等李存勖这口气松出来,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又出幺蛾子了。

  朱友谦原来是大梁的王爷,河中节度使,如今降了晋, 整个晋, 李存勖都还只是晋王, 当然不可能封朱友谦当王爷了, 虽然李存勖借着早已死的唐昭宗的名义,给朱友谦加了个太尉,又把他儿子坐实了同州节度使, 可这也和他之前相差有点远, 所以为了自己升级,朱友谦对晋王称帝这件事, 可谓费心费力。

  因担心晋王不知道怎么称帝,朱友谦特送来一个大杀器,准确的说是一个人——前大唐礼部尚书苏循。

  这位老爷子可算是个名人, 唐懿宗咸通年间进士, 累官至礼部尚书, 也算几朝元老,深知朝廷礼仪典章,更要紧的是, 这位老爷子非常会拍马屁,当初朱温篡唐时,登基礼仪就是这老头子一手操办的。

  当初朱温登基后,还曾想用他当宰相,只是被朱温掌书记敬翔一句话否决了。

  “圣朝新立,当选端庄正直的人才,用来净化风气,像苏循这样献媚卑鄙的小人,实乃唐朝之鸱枭,当今之狐魅,他靠着卖主求荣,怎么能让他在新朝呢!”

  于是,这位苏循老爷子替朱温忙完登基大典,不但没得到梦寐以求的宰相之位,甚至连京城都呆不下去,只好跑到朱友谦那混口饭吃,如今,朱友谦就把这位老爷子派来了。

  李存勖和冯道在苏循还没到就听到风声了,两人也没在意,却不想,这位老爷子一来,就把李存勖登基的事狠狠推了一把。

  行家一出手,才知有没有!

  苏循老爷子一进魏州,还没进晋王府,就在晋王府的大门前,来了个三叩九拜。

  并且名其曰“拜殿”!

  一进了王府,见了李存勖,立马奉上三十只大笔,并说这些大笔都是皇帝专用的,名“画日笔”。(唐朝皇帝一般不会亲自处理奏章、写圣旨,都是宰相和翰林学士写好,皇帝看看,然后用自己金贵的手,在最后日期处,写个“日”,所以皇帝用的笔,名曰画日笔)

  献完笔,这还没完,苏循老爷子激动的看着李存勖,大呼自己三生有幸,才能得见圣主,立刻当着李存勖的面,不顾自己七十岁的高龄,扭着腰,撅着胡子,给李存勖跳了个舞,一边跳还一边三呼万岁。

  等苏循老爷子跳完,整个大殿寂静无声。

  李存勖惊呆了……

  冯道惊呆了……

  所有将士惊呆了……

  众人对视一眼,恍若自己是那乡下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原来当皇帝……要这么玩?

  李存勖当即拍板,把苏循留下。

  别管这老爷子献媚也好,不要脸也罢,就凭这一手,以后登基时就肯定用的着。

  (李存勖:这样卖力的礼仪主持,错过这村,以后上哪找啊!)

  于是,这位苏循老爷子,就在魏州住下了。

  不过也因为这位老爷子一通神操作,李存勖登基称帝的呼声再次拔新高,就在李存勖都犹豫,要不然就干脆登基算了,这时,一个消息,直接给称帝的事泼了盆凉水。

  赵王王镕死了!

  这位十岁继位,靠着老爹留下来的忠臣良将,一路给李克用、朱温、李存勖当小弟,谁强依附谁的大唐最强官二代,墙头草,居然突然死了。

  李存勖大惊,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登基不登基,忙派人去查,结果一查,李存勖嘴角都抽了。

  原来王镕是被自己养子给宰了。

  王镕虽是幼年继承王位,可王家在成德素有宽厚之名,底下的文臣武将都跟着发财,百姓也安居乐业,所以虽然十岁的王镕啥都不懂,还是获得成德上下的一致拥戴,甚至王镕年轻时,不小心被人劫持,恰好街上一屠夫看见,这屠夫居然提着刀翻墙进王府,把王镕救了出来。

  王家在成德的威望,由此可见一斑,可威望再好,也改变不了地盘小,兵力少的事实,而且成德当初还恰好处于梁国和晋国之间,正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过好在王镕和底下的谋臣将士够聪明,谁强就依附谁,要钱给钱,要粮草给粮草,甚至打仗时,还派兵支援,虽然事后证明赵军在打仗时就是个渣,可人家心意到了,弄的从李克用到朱温再到李存勖,都不好意灭他。

  伸手不打笑脸,人家都这么伺候你了,你还灭人家,以后谁敢再依附你!

  所以哪怕梁晋天天在成德旁边打仗,赵王王镕依旧在自己藩镇当着土皇帝。

  可就这位在朱温李克用夹缝中都能活下来的赵王,却在此时死了。

  原来自从李存勖柏乡、魏博、胡柳陂、德胜大捷后,李存勖就把整个黄河以北算是打下来了,赵王王镕的地盘成德也从梁晋战争前线,变成了晋军后方。

  对于这样的变化,王镕是开心的,谁吃饱了撑的喜欢左右逢源,当墙头草,不过是北边是晋军,南边是梁军,他夹在中间,不得已而为之,如今李存勖把北方都打下来,他直接成了大后方了,再也不用顾忌梁朝,只用伺候李存勖一个主子,王镕顿时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

  而轻松起来的王镕,就开始作了。

  他十岁继位,辛辛苦苦一辈子,如今终于安稳了,是不是该好好享受一下?

  那是必须的!

  于是,王镕就开始享受了。

  王镕有钱,所以第一件事,王镕就打算给自己修个豪华王府。

  因是用得他自家的钱,成德上下居然也没人反对,所以很快,王镕豪华又奢侈的王府就修成了。

  王镕在自己豪华的王府中,每天吃的好,睡的香,有美人玩,有舞姬看,真是过的神仙一样的日子。

  可是,这也就是像神仙一样的日子,却不是神仙日子,王镕很快发现,自己四十八了,快老了,自己如今如此享福,万一哪天死了,岂不是亏了!

  不想死,还想再活五百年,还想再接着享受五百年的王镕,开始玩起了修仙。

  具体操作,找一帮道士,炼丹!

  这炼丹,可不是随随便便练的,总得找个有仙气的地方吧,这样才能练出仙丹,而恰巧,王镕所在的成德城外山脚下,有一个西山王母村。

  王镕大喜,立刻花钱在王母村,建了个别院,然后带着一大批亲兵、道士,跑去炼丹了。

  这一练,就是几个月。

  王镕和一帮道士在别院里练得不亦乐乎,这可苦了在外守护的亲兵,风吹日晒好几个月,还不能回家,亲兵们顿时满腹牢骚起来。

  这时,王镕身边的将军李宏规就规劝王镕,“如今晋王在战场上不顾生死打天下,而王爷您却天天在后方吃喝玩乐,这若传到晋王耳中,像话吗?而且您已经在外已经呆了好几个月,成德成了空城,如果有人心怀不轨,占了成德,您以后该往哪安身啊?”

  王镕对于李宏规拿他和晋王比,有些不以为意,晋王是要当皇帝的,他是要当土皇帝的,大家追求不一样,怎么能相提并论,不过对于李宏说的后半句,王镕还是很在意的。

  成德是他老窝,可不能丢!

  于是,王镕打算回去。

  可王镕打算回去,有人却不乐意了,那就是王镕的男宠石希蒙,石希蒙向来和李弘规这一帮将领不和,见王镕听李弘规的,就对王镕吹枕头风,“外面的人都说,王爷最听李弘规的,李弘规说什么,王爷听什么,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王镕顿时恼了,立马不回去了。

  王镕又在别院住了大半个月,这一住,就出事了。

  将士们听到王镕同意回城,本来正高兴好歹受完罪了,可以回家了,结果没两天,王镕又不回去了,这一下,将士们怎么受得了。

  于是,昔日马嵬坡之变再次重演,将士们围了王镕别院,要求交出石希蒙,然后请王镕回城。

  王镕一看兵变,傻眼了,立马跟着回城了,而石希蒙,自然被宰了平军愤。

  回到城里的王镕,想到自己死了的男宠,想到自己在众目睽睽下被逼着回城,顿时恨上了李弘规。

  肯定是这家伙啜的,要不怎么会发生军变。

  王镕一咬牙,直接让长子王昭祚和养子王德明率兵包围了李弘规和其行军司马李蔼的府第,随后把他们都诛杀了,一时间,被灭族的竟达几十家。

  整个成德顿时人心惶惶。

  而王镕火气还没消,在过年时,居然迁怒亲兵没给自己的亲兵发往年都发的过节费,王镕手下的亲兵顿时惶恐不安,觉得自己被王镕记恨了。

  这还没完,因为李弘规的倒台,空出成德守备的位子,王镕觉得外人都没儿子来的亲,就把这位子给了自己长子王昭祚,这一下,又无意间得罪了一个人,养子王德明。

  长子王昭祚和养子王德明两人一起围得李弘规家,如今论功行赏了,为什么给亲儿子不给养儿子。

  就因为他不是亲生的?

  养子王德明顿时心生不满,他以前可比长子王昭祚得宠,本以为这成德节度使之位肯定是他的了,却不想,他义父终究是疼自己儿子。

  王德明顿时起了替代之心。

  于是,王德明故意开始接近那些亲兵,当得知亲兵担心被报复时,就故意说“大王是打算诛杀你们的,你们要提前做好打算啊。”亲兵一听更是惶恐,王德明再一鼓噪,第二日,王镕的亲兵就在养子王德明的率领下,反了。

  然后,王镕一家老小,都死在了养子王德明手里!

  作者有话要说: 王镕死时才四十八,只有长子王昭祚和养子王德明成年,其他儿子还小。其实养子王德明这么有野心,和王镕本身也有关系,当初王镕跟着朱温混时,为了讨好朱温,让长子王昭祚娶了朱温女儿,结果他后来又跟着李存勖混,为了政治正确,就把长子王昭祚的继承人之位废了,然后开始宠信王德明,给晋王派兵粮草,也是让养子王德明带兵去,所以养子王德明一直觉得自己才是继承人,结果王镕的城中守备位子一交给长子,养子王德明才觉得自己终究不是亲生的,自然就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