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宰相入宫
作者:文理风      更新:2023-07-30 09:21      字数:3067
  按照惯例, 宰相被任命的第二日,要进宫向皇帝谢恩。

  李存勖因此特地把第二日空出来,只留冯道郭崇韬和一些亲近内侍,在殿中闲聊,等着两位新宰相前来, 以示尊重。

  宰相是百官之首,虽然是臣,却要替君王执掌天下,替皇帝干活,所以历朝历代, 皇帝对宰相都十分尊重, 尤其一些德高的宰相,皇帝态度更是温和,例如前朝时, 一位皇帝不小心直呼了宰相名字, 下朝后因此愧疚了好几天,豆卢革和卢程虽然还刚当宰相, 李存勖想着这两位以后要为自己打理朝政,还是非常给面子。

  不过,很快, 李存勖就后悔了。

  李存勖正在殿中和冯道郭崇韬说着话, 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顿时一愣,这是他的皇宫, 素来庄严肃穆,怎么突然这么吵了,忙转头对旁边内侍吩咐,“外面怎么了?”

  内侍也以为出什么事了,忙匆匆跑出来,过了一会,一脸纠结的回来。

  “殿下,是宰相进宫了。”

  “宰相进宫和喧哗有什么关系?”李存勖满头雾水。

  内侍张了张嘴,“这……殿下,您去一看便知。”

  李存勖听了,起身朝外走去。

  冯道和郭崇韬也起身,跟着出去。

  三人走出大殿,站在御阶上往下一看,顿时愕然。

  大殿前面的御道上,远远的,一群人朝这走来。

  打头的,居然是卢程,只见卢程手持羽扇,身披方衣鹤氅,头戴华阳巾,洋洋得意的端坐在肩舆上,而旁边抬肩舆的,居然不是内侍,而是一众官员,一众官员前呼后拥,恭维着抬着卢程朝大殿走来。

  远远看着,倒不像宰相进宫谢恩的,而像是宰相带着一群大臣来皇宫逛菜市场的!

  这是把他皇宫当什么地方了!

  李存勖震惊的看着两位宰相的招摇过市,转头对冯道郭崇韬说:“这是不是就是人家所说的似是而非?”

  冯道和郭崇韬嘴角一抽。

  李存勖转过头,又看了两眼,还是很辣眼睛,有些后悔任命这两人做宰相了,只可惜任命已下,现在改只能打自己脸,只好一甩袖子,转身回去。

  冯道和郭崇韬忙跟上。

  李存勖回到大殿,坐下,没一会,内侍进来禀报,两位宰相来了。

  “传。”李存勖收拾好脸上的不悦,虽然刚才两位宰相有些不成体统,不过第一日,也不能要求太过。

  很快,卢程和豆卢革两位宰相进来。

  好在两人还知道分寸,没把那一帮:的大臣也带进来。

  李存勖脸色稍好,等两人行完礼,对旁边内侍说:“给两位相公赐坐。”

  内侍忙搬了两张榻来,卢程和豆卢革坐下。

  等两位宰相坐下,李存勖先和两人聊了几句家常,表示了一下关心,然后就开始说重点,“过些日子本王就要登基了,到时下设百官,两位可按旧制拟好了三省六部?”

  卢程和豆卢革两人互相看了看,大眼瞪小眼,顿时有些慌张。

  两人从昨日接到宰相任命,就忙着高兴、忙着大开宴席、忙着收礼去了,哪有功夫想这个,当然两人要是原来学识渊博也行,可以现想先卖,可偏偏两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李存勖一问,他们哪回答的出来。

  李存勖一见两人支支吾吾,顿时变色,他马上就要登基了,登基就得下诏书、就得封百官了,如今离登基不过几日,这两人竟然全无准备,难道要等他登基后,再让两人慢慢想么?

  卢程豆卢革两人一见李存勖变脸色,立马知道不好了,还是豆卢革反应的快,“殿下息怒,我两人今日刚刚上任,正打算先来殿下这谢了恩,就回去一起商讨三省六部官员的事。”

  李存勖这才脸色好看些,没好气的说:“本王不日登基,两位宰相也该上心些。”

  可能是实在有些不放心卢程豆卢革两人,李存勖又接了一句,“崇韬这两日正好没事,就去帮帮两个宰相吧!”

  这话一出,郭崇韬顿时大喜,卢程和豆卢革脸色却不大好。

  给百官安排官职,是宰相的活,如今李存勖这么一说,那以后岂不是郭崇韬说得算了。

  还没等卢程豆卢革出声反对,李存勖又抛出另一件事,“本王登基,需要祭天和昭告天下,祭祀的祭文和昭告天下的诏书可开始准备了?”

  卢程和豆卢革又傻眼了,这个……他们也没准备。

  李存勖再也忍不了了,勃然变色,“任命你俩的诏书昨日就已到府上,今日你二人明知道要来谢恩,本王肯定要问策一二,却一问三不知,可是对本王太过敷衍。”

  豆卢革和卢质顿时哑然,忙起身谢罪。

  李存勖懒得再看这两个蠢物,直接说:“这样吧,郭崇韬和你们一起去安排百官,至于祭文和诏书,冯道,这事你负责。”

  “是,殿下。”冯道应了一句,走到旁边办公的地方坐下,从抽屉拿出纸,就开始写起来。

  李存勖摆摆手,郭崇韬也带着卢程和豆卢革下去。

  等三人走了,李存勖骂了一句“真不像话”,随手拿起几个蜜饯吃了起来。

  没过一刻钟,冯道起身,拿着刚写好的纸递给李存勖,在旁边坐下。

  “祭天的祭文都有格式,这是我刚写的,殿下看看合用不,昭告天下的诏书是殿下新帝登基的第一道诏书,却得慎之又慎,咱们还是商讨一下。”

  李存勖接过看了一遍,点头,“祭文写的不错,用这个就行,至于诏告天下的诏书,可道你有什么想法?”

  “历代登基诏书一般包括叙述前朝之恶、开国皇帝之功、大赦天下、施惠百姓的政策,例如之前的太/祖皇帝(李渊),就在诏书中废除前隋□□,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赢了不少民心。”

  听着冯道对朝中典故如数家珍,李存勖微微点头,心里暗赞,同时又吐槽一下刚才两个宰相,身为宰相,要么像郭崇韬那样处处提前准备、做事妥当,办公勤勉,要么像冯道这样,满腹才华、信手捏来、出口成章,干什么弄得一问三不知像草包似的,看着就来气!

  “诏书的事,可道既然有想法,那就有劳可道了,你拟完本王看看再说。”

  冯道和李存勖通了气,又走到旁边开始拟诏书,过了一会,冯道拿着新鲜出炉的诏书,给李存勖。

  “中原减税三成?”李存勖看着前面都挺好,可到了税收,可有些纠结。

  “去年中原大旱,粮食减产,如今这旱情到现在还没减轻,也未见降雨,总要给百姓一条活路才是。”冯道也知道如今粮草不继,可百姓更严重一些。

  李存勖叹了一口,“非是本王不够仁慈,实在是如今军中太过困乏。”

  不过随及李存勖叹了一口气,“算了,就这样吧,总不能不顾百姓竭泽而渔吧!”

  冯道忙说:“陛下圣明。”

  李存勖摆摆手,“本王知道你素来仁厚,见不得百姓受苦,只是这天要再旱下去,本王也顾不上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如今王爷又仁慈惠下,说不定很快就下雨了呢!”冯道安慰说。

  “但愿吧!”李存勖盼雨盼了大半年,从期望,到失望,再到认命,提起下雨也有些有气无力的。

  冯道见状,也不好再提李存勖伤心事,拿着诏书退下了。

  只是两人绝对想不到,几日后的登基大典,冯道一语成真。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冯道的嘴,在五代是公认的开过光的。

  李存勖:天旱,不下雨啊!

  冯道:王爷,您减免赋税,一感动老天说不定就下雨了。

  李存勖:……

  登基当日,李存勖刚念完诏书,天降大雨。

  李嗣源:一冬天都没下雪了,要是再不下雪,发生冬旱怎么办。

  冯道:陛下勿忧,上天有仁慈之心,肯定不忍百姓受苦。

  当天半夜,天突降大雪。

  ……

  史书为什么会这么奇葩的记载呢,古代一直认为,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宰相理阴阳:古人认为,如果宰相品行不够,天下会发生天灾**,而宰相品行端正,天下就会风调云顺。

  当然,这个其实是巧合,算是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