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西园 - 1
作者:和歌      更新:2023-07-30 09:24      字数:5870
  消停了几日,瑶芝没有了动静,崔晋庭也没有再出现。

  瑶华心中平静了许多。

  到了正月二十,闵江将新一批的螺子黛送去了琉璃坊,不一会儿就匆匆赶了回来。

  “姑娘,罗掌柜向你讨些刀伤药。”

  瑶华正在调配香料,闻言手一抖,勺子里的香料撒了一片,“怎么了,这次又是谁受伤了。”

  闵江神回答,“不是崔公子,但是崔公子和薛公子手下的人。我看了一下,右腿断了,我给他接了一下,但是他们手边的药不行。”

  瑶华点点头,去了后面的厢房,取了药丸和药粉过来,“你送过去吧。”

  闵江接过转身要走,忽听瑶华出声,“等等,你问问罗掌柜,算了。你出了琉璃坊之后,出门打听打听,看最近都有什么动静,关于阮太师和崔家的。”她想了想,“还有和家的。”

  闵江应了,飞快地离开了,到了晚间才回来。对瑶华摇了摇头,“姑娘,我在外面跑了一圈,并没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这些朝堂上的动向,一般的茶楼酒馆,只怕很难打听到的。”

  瑶华心烦了一日,也不知崔晋庭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这么腥风血雨的,一会被砍一会断腿的,总觉得异常的惊险,但是……“算了,便是打听到了,我们也帮不上忙。先这样吧。你要是有空,便去琉璃坊那里走一走。”

  晚上恩哥儿回来的时候,带回了江海清的口信,问的是恩哥儿考试保人的事。她听着扶额,看来这几日她还得上和煜府上一趟,请他出面才是。

  谁知第二日一早,和府的一个婆子便来敲门了。

  “华姑娘,这是我家二姑娘给您的信。”

  瑶芝给她写信?她怎么觉得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呢?瑶华拆开一看,瑶芝在信里面说后日她与几位闺中好友相聚,也邀请她同往。聚会地点是锦朝长公主的一座园子,叫做西园。其中遍种梅花,有许多珍奇稀有的品种,邀她共赏。

  瑶华眉头微皱,心却提到了手里,这种适合一看就是花前月下的地方,她才不去呢。便提笔给瑶芝写了一封回信,只说恩哥儿大考在即,如今她天天得督促恩哥儿读书,实在没有心思出门玩耍,瑶芝的一片好意她心领了。

  又问了那婆子和煜何时在家,她要过府拜访。

  那婆子说和煜这两日不算太忙,每日午后便回府了。瑶华请她带话,说自己明日午后过去。

  隔日瑶华到了和煜府中,先去拜见了徐老太太和蒋氏。徐老太太和蒋氏虽说往日待她不错,可今日竟然格外的热情,若说往日是三分,今日便有九分。

  徐老太太拉着她不肯放她走,让婉莲搭起了牌架子,拉着蒋氏和孙媳李氏还有瑶华一起打牌。

  瑶华只能耐着性子笑脸作陪。

  打着牌,老太太便关心起了她们的日常,问恩哥儿书读得如何啊,等等等等。到后来,老太太叹了一声,“华姐儿,你呀,也别太执拗。我知道你是一心为了恩哥儿,可是要是找到合适的人家,未必就不能嫁啊。”

  蒋氏打了一张牌,也应声,“就是。华姐儿,我跟你说个人,翰林院的陶大人,原配病故之后,留下了两个孩子,都是才几岁……”

  这是要给她做媒?瑶华瞠目结舌。

  蒋氏摸了张牌,接着道,“后来就有人给他说了一房继室,这位陶夫人也是父母双亡,带着一对弟妹。她出嫁的时候已经二十有三了,嫁过去之后,待那原配的一双儿女和蔼体贴,比亲娘也是分毫不差。陶大人心中感激,对陶夫人的两个弟妹也很好。常常指点陶夫人弟弟的学业,后来,陶夫人的弟弟高中,授官去了外省,妹妹也嫁了一户好人家。陶大人的一双儿女也是极为出色。你瞧瞧,岂不是一件事都没耽误?”

  瑶华只能干笑。

  徐老太太也接着说,“你大伯娘说的对,我见过后来那位陶夫人几次,一看那气色,就知道日子过得不错。你呀,别硬撑着,恩哥儿总有大了的一天,你那时怎么办呢?恩哥儿回头娶了媳妇,你又怎么办呢?”

  恩哥儿不过马上才童子试,你们现在跟我说这个,几个意思啊?瑶华低着头,沉默着打牌。

  徐老太太看了蒋氏一眼,蒋氏道,“华姐儿,老太太和我是真心疼你,才说这些话的。你想想,这天下的学子这么多,真正能出人头地的,有多少?不是你照顾了他三餐,围着他嘘寒问暖就行了的。同学,老师,朋友,交游,一样都不能少。你若是能嫁个得力的夫家,借着夫家拉恩哥儿一把,恩哥儿也能轻松一些。总比只靠他自己苦读来得强啊。”

  瑶华笑着道,“恩哥儿不是还有大伯提携呢吗?”

  蒋氏哽了一下,“这是当然,但若是多一道助力,岂不更好。”

  瑶华抿嘴一笑,“谢谢伯娘替我着想,我回去仔细想一想。不过恩哥儿快考试了,我暂时没有心思去想这些。”

  蒋氏见好就收,朝儿媳李氏看了一眼。

  李氏笑了一下,“妹妹,姻缘的事情,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你也不要把到手的好姻缘往外推才是。对了,明日西园的聚会,二妹妹不是请你一起去的吗?你怎么不去呢”

  瑶华笑,“这不是准备在家里看着恩哥儿读书呢嘛!”

  “瞧你,太紧张恩哥儿了。”徐老太太嗔怪,“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哪里能一直紧绷着读书。再说了,恩哥儿白天在学馆呢,哪里需要你看着。就这么说定了,明日我让瑶芝到鹿鸣湖接上你,一起去西园,好好玩耍一番。那里是锦朝长公主的园子,梅花美不胜收,我也去赴宴过,回来至今还念着那片美景呢,你定要好好欣赏一番。”

  瑶华只好答应了。

  离开了寿安堂,瑶华去了和煜书房,拜托他恩哥儿保人的事情。和煜一口答应下来,“华姐儿,时间还早着呢,而且这京城里,大伯的知交遍地,寻几个人为恩哥儿作保,还不是小事一桩,你只管放心吧。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这些年苦了你了。”

  若是瑶华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又或者不知道和家的这么多古怪,徐老太太、蒋氏还有和煜这番关爱,足以让她感激涕零,和家人说什么信什么。可是偏偏这三人不约而同,不,应该是已经商量好的别有用心的关怀,让她不寒而栗,如芒在背。

  可是,她能做什么呢?带恩哥儿离开京城?不,不行,和煜如今位高权重,有他盘踞在京城,恩哥儿这一辈子就不肯能有出头之日。

  她突然想起来守岁的那天晚上,崔晋庭对她说,“和瑶华,对你自己好一点。如今你弟弟还小,遇到的麻烦和困难不算多,你用些手段和心机尚可以化解。可是等他一日一日的大了,他遇到的问题和麻烦,总会有你解决不了的。那么那时,你准备怎么办呢?”

  是啊,她准备怎么办呢?她又能怎么办?那只大猫迎难而上了,而她,躲不了,那也只能上了。

  晚间,瑶华给自己点了些安神的香,一夜酣睡。隔日卯时初便起来梳妆打扮,衣裙讲究而不华丽,首饰精致而不繁琐,画了淡淡的妆容。

  瑶芝来接她的时候,看到她时有点惊讶、嫉妒,半真半假地道,“华姐姐一直夸我是美人,原来是消遣我呢,站在你面前,我哪里敢自称美人?”

  瑶华上了车,苦笑道,“二妹妹这话说的,这还不是被你吓着了,又是长公主,又是宴会的。我可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场面。为了不给妹妹你丢脸,我已经是费尽了全力打扮了。”

  瑶芝噗嗤一声笑了,“今日算什么呀,姐姐要是愿意,日后便是宫中的宴会,我也是能带你去的。”

  宫中?呵呵,看来瑶芝攀上的人,来头真的不小啊。

  “你可别吓我,我听得腿都软了。”瑶华一脸不信。

  瑶芝还想再说两句,旁边的一个丫鬟咳了一声。瑶芝立刻岔开了话题,开始给瑶华介绍起西园来了。

  西园在京城的西边的一座山丘上,景色优美,被锦朝长公主买下后,倒也没有霸着不让别人进。她很少住在这里,多半的时候,园子都是空着的,所以有些人家借西园办个宴会什么的,她也欢迎。尤其是小姑娘的诗会雅集什么的,她兴致来了,还会赏赐些东西。

  瑶华跟着瑶芝进了西园。这西园里确实有许多的梅花,红梅、白梅、腊梅,绿梅,远远一看,树上树下一片金黄或雪白,确实美不胜收。

  瑶芝拉着瑶华来到一座假山亭子,这亭子四面垂着帘幕,里面放着好些熏炉,暖洋洋的,极为舒适。里面有两位小娘子已经到了,见到了瑶芝,笑闹着问,“怎么你这个东道主反而迟了呢?”

  瑶芝把瑶华推上前,“我特地去接我本家姐姐,所以才来得迟了。你们要怪,便怪她吧。”

  那两位小娘子拉住瑶华,不住口的夸赞,“这么好看的姐姐,你怎么不早带来一起玩耍。”

  瑶华故作羞涩,任由她们打趣。自己只沉默地打量着这两位。

  完全陌生的面孔,应该是未曾参加和府元宵宴请。瑶华又细细打量她们的衣着和首饰,看上去闪闪夺目,但并非什么特别名贵的珍品。

  瑶芝介绍,“这位是王家妹妹,是王大人的掌珠。这位是徐家妹妹,跟我们有亲呢。”

  姓徐,还有亲,那自然是徐老太太那边的。好吧,一个是不知来历的王掌珠,一个是徐老太太派给瑶芝的助力,那么今日这出《西园》到底要唱什么呢?

  瑶芝见暖阁中样样都安排妥当,便对丫鬟婆子们道,“你们去出去候着,我们在此说话,不许偷听。”

  待她遣走了人,笑着对王徐二人说,“华姐姐人最和蔼可亲,平日里总爱跟我说笑的。留着服侍的人在边上,倒是让华姐姐拘谨,不能好好玩。来今日便由我来服侍三位,可否。”

  瑶华笑着躲开,生怕她把那汤水浇在自己身上,“二妹妹,你这金贵的人哪里会服侍人,赶紧放下来吧。”

  王小娘子忙拉着瑶华坐下,“有什么使不得的,姐姐只管坐着享受一回。”

  瑶华便挨着王小娘子坐下,看她们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四人说笑了一阵子,话题便扯到了王小娘子的亲事上面去了。

  瑶芝问,“听说你的亲事要定下来了?”

  王娘子脸一红,点了点头。

  徐娘子好奇,“说的是谁家?”

  王娘子似有些羞涩,“是哥哥的一个同窗,据说书读得不错。如今也是有功名在身的。”

  徐娘子忙道恭喜恭喜。

  王娘子自谦,“有什么好恭喜的,不过就是书生。”

  徐娘子笑着道,“哪个宰相不是读书人,能得你爹爹和兄长看中,必定是读书读得极好的。日后他高中,有你风光的好日子。而且对你那两个弟弟也有诸多好处。”

  王娘子莫名其妙,“我嫁人,我弟弟有什么好处。”

  徐娘子笑,“姐姐央求姐夫指点小舅子,难道不是天经地义。便是你不开口,他也必定是抢着去做的。”

  瑶芝的目光在瑶华的脸上一转,口中对王娘子到,“说的就是,你长得如花似玉,你那未来的夫君还不得对你俯首帖耳,指点小舅子是再正经不过的事情,还能有什么说的。”

  王娘子佯装羞恼,用帕子抽她们两个,然后拽着瑶华的袖子,“华姐姐,你看她们两个取笑我。”

  瑶华呵呵一笑,并不接话。

  徐娘子便道,“你看,华姐姐也觉得我们说的有道理呢。”

  王娘子嘟着嘴,“你们都在取笑我。”

  瑶芝看瑶华似乎并不生气的样子,“王家妹妹,我们哪里是取笑你。除了华姐姐,都是订了亲的人。这些话,都是正经话,是替你高兴呢。”

  王娘子奇怪,“华姐姐,你怎么会还没有定亲呢?”

  瑶华坦然,“我未到及笄之年,父亲就病重,后来父亲病故了,我要给父亲守孝,还要照顾弟弟,便一直没有定亲。”

  王娘子又问,“那你母亲没给你相看人家吗?”

  瑶华淡淡地道,“我母亲生我弟弟时,难产过世了。我父亲一直没有再娶。”

  王娘子眼红红的,“没想到华姐姐你这么可怜。”

  徐娘子忙道,“一看华姐姐就是有福的人,先苦后甜,否极泰来,日后必定能寻个如意郎君。”

  瑶华懒得跟她们废话,只微微一笑,“借你们贵言。”

  瑶芝心中大喜,没想到瑶华竟然已经被“说动”了。再接再厉道,“王家妹妹,别转开话题,你可见过你那未来的夫君?”

  王娘子脸一红,“你说什么呢?”

  徐娘子拍案笑,“必定是见过了,你瞧她脸红成这样,必定是个俊俏斯文的书生。”

  王娘子不服,“就算他长得不差,难不成还有崔家大郎好看不成?”

  瑶芝哼了一声,“既然你们都说崔晋仪长得好看,我也不否认了。”

  徐娘子笑得肚子疼,“哎吆,瞧把你得意的。”

  瑶芝推了她一把,“哎,不过啊,说真的。虽说大家都说崔二郎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可是我总觉他太凶悍凌厉,较之崔家大郎,少了温柔小意,你们说呢?”

  王娘子点头如捣蒜,“嗯嗯,连你都说这话了,还有谁敢说不是。”

  瑶芝瞪她,“当你们是好朋友呢,才说些真心话的。”

  徐娘子幽幽一叹,“唉,说道崔二郎凶悍了些,可是到底长得好看啊,便是每日只看着他那张脸,也能多吃两碗吧。”

  瑶华冷眼旁观她们三人说得热闹,也不插话。

  徐娘子见她只笑不语,忙道,“想必姐姐来京时间尚短,不知道崔二郎是谁。崔二郎叫崔晋庭,乃是瑶芝未婚夫婿的堂弟。他父亲是官家少年时的伴读,两人交情极好。后来,他父亲为奸人所害,天子怜他可怜,将他接进宫里教养,在官家面前极受器重。是官家面前的红人。”

  旁边的王娘子幽幽叹了一声,“虽说他无父无母有些可怜,可是要是能嫁给他,那简直是天大的美事。莫说他那貌比潘安的样貌,便说他无父无母,嫁给他之后便能立刻当家做主,就不知道羡慕死了多少人。”

  徐娘子也托腮感慨,“民间俚语说得俗气,但是道理却是再真不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给了崔晋庭这样的官家面前的红人,自己掉进了福窝不说,便是家中的父母兄弟,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说到这里,瑶华便是个榔头也猜出她们在唱哪出了。

  她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是吗?”

  她们方才说得热闹,瑶华没怎么开口,只装作饮茶倾听。

  这时,王娘子道,“喝了这么多的茶水,我去更衣,你们谁陪我一起去。”

  瑶芝和徐娘子都摇头。

  王娘子跺脚,“你们两个!华姐姐,你陪我一起去吧。”

  瑶华笑笑,“好啊。”

  两人披上了披风,手里捧着精致的手炉,穿行在梅林里。

  瑶华也不着急,只等着见招拆招。她不急不缓地跟着王娘子的步伐,悠闲地观赏着梅林的景色。要不是今天乃是宴非好宴,她今天必然因为这片美景而得一个好心情。

  还未走出梅林,小径的那头走来几个年轻公子。

  瑶华一愣,伸手就拉着了王娘子。

  王娘子抬眼一看,“哦,姐姐放心,前面是我哥哥,今日送我来游玩的。无妨无妨。”

  瑶华心道,那个几个我不认识的,或许是你哥哥,但是那个披着猩红大氅的,不是崔晋庭又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如此安好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某人飘过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26939377、16295589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