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少年,读书要求甚解
作者:和歌      更新:2023-07-30 09:26      字数:3728
  中午薛居正前来鹿鸣湖蹭饭的时候,带来了刚出炉的热腾腾的桃色消息。

  “我跟你说,你这位堂哥可真的是小人小出新面目,无耻耻出新境界。”薛居正一手抓着筷子,一手拍着桌子,一副叹为观止。

  瑶华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等着他的下文。

  只有崔晋庭嗤笑了一声,“我跟他一起长大,他是个什么货色我再清楚不过了。阴损挖坑没有他想不出来的,但是要想他担事出头,也没有人能比他更脓包了。”

  薛居正忍不住笑,“以前那都是栽赃陷害在你的头上,我当然得替你骂娘;可如今他像张狗皮膏药黏上了阮老贼,我只想给他击鼓打气,摇旗呐喊!也让阮老贼尝尝这番滋味啊!”

  瑶华憋笑得很辛苦。

  崔晋庭看瑶华长眉弯弯,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模样。其实,他自己也十分好奇,便替她开口问,“说吧,他都干了什么?”

  薛居正幸灾乐祸,正想说一句干了什么,自然是干了阮家小娘子,但一想瑶华还在旁边坐着,连忙改口,“咳,昨晚半夜时分,阮府中十分蹊跷地燃起了一把大火。那可是太师府,还不把半个京城都惊动了。今早便有不少人,天还没亮便去探望。然后呢,你那位大哥,背着荆条跪在太师府门前,端端正正,面容凄楚衣衫冷,楚楚动人。连那些前去探望的马车都得排在他后面……”

  这场面,好生动。

  瑶华一想到那些着急前去慰问阮家的夫人们看到这副场景,会不会想把自己的眼珠子抠出来。实在忍不住,哈哈笑了出来。“我的天,若是崔晋仪自己安排的人,阮家还能将人打走或者抓起来,可是这些夫人们,哈哈……”

  虽说这么点风吹草动就着急上门表孝心的必定都是跟阮家一条船上,可是正是因为这样,阮家才更没办法封口。看见的人这么多,你知道这事是谁说出去的?阮家又能找谁算账?

  崔晋庭也笑了出来,“然后呢?”

  然后你那位大哥就被阮相爷请进去了。不到中午的时候,便被人抬回去了。

  “被揍了?”崔晋庭挑眉。

  薛居正嬉皮笑脸地点点头,“一回府,崔家就叫了医师过去。然后你祖父和大伯父亲自去了和府。估计这会儿应该已经退亲了吧。崔晋仪这一跪,舍弃了崔家的脸面,也扯掉了阮家的遮羞布。便是谁都不说,谁又能不明白。阮家小娘子想嫁个名门望族,那是再无可能。要是对崔家下手,你那大伯娘便能豁出去,什么话都能讲出来。到时阮家,阮皇后的脸面还要不要。还不如就这样,将阮小娘子嫁给崔晋仪,掩盖过去。”

  瑶华嘲讽地一笑,“倒是得恭喜我那位大伯父心想事成。”

  薛居正有点同情地看着这两口子,“你俩还真是天生一对,同病相怜。”

  崔晋庭伸筷子抽他,“会不会说话,说前面半句就得了,后面半句给我吞回去。”

  他转而望向瑶华,“名声坏了不是什么好事。我如今便是跟崔家一刀两断,如今走出去尚且面上无光。你是女子,名声更重要。和家那边女儿要是名声坏了,你日后出去交际,也难免要被人说嘴。为打老鼠,摔了玉瓶,不值得。”

  薛居正牙都快酸倒了,“哎哎哎,你有完没完。我还没成亲呢,我还是个孩子呢,你这些话能不能不要在我面前说。”

  崔晋庭奇道,“你不是自诩我大舅哥吗?”

  薛居正夹了两筷子肉,狠狠地塞进嘴巴,凶猛地嚼了起来。

  瑶华虽然没说话,却淘气地给崔晋庭夹了两筷子他喜欢的菜肴。崔晋庭心中美极了,飘飘然,不知所以。

  薛居正简直快哭,“你们两口子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用完了午膳,薛居正拉着崔晋庭去书房议事。崔晋庭犹豫了一下,低声问瑶华,“你一会儿可有急事?”

  瑶华有些惊讶,“都是家中的一些琐事,怎么了?”

  崔晋庭道,“要是没什么急事,你要不要也来听听。”

  瑶华也有些迟疑,“这不合适吧。”

  崔晋庭看了一眼薛居正,“我信得过他,也信得过你。无妨的。”

  薛居正有些惊讶地看了崔晋庭一眼。

  瑶华笑了,“你们先去,我去安排一下,稍后便到。”

  待瑶华走了,薛居正惊讶地问道,“你怎么……”

  崔晋庭示意他跟上自己,两人一起往书房那边走去,“我昨天听到了一个故事,今日也讲给你听一听……”

  片刻之后,瑶华亲自捧着茶水点心来了书房。

  薛居正再看她的眼神就带上了些慎重和尊敬。

  瑶华轻声道,“你们继续,我在一旁给你们煎茶。”说完便静静地坐在一边,完全没有插话的意思。

  崔晋庭却转头看向她,“这一个多月,我去了陇西。陇西的铁煤,丝绸、硫磺还有盐的生意,如今几乎尽数落入了阮家的儿孙手中。他们在当地招权纳贿,官府说话都没有他们说话有用。其中河东县出盐,河东县令刚刚而立之年,年富力强,是个颇为正直的人,他不愿意与阮家同流合污,所以一直在暗中收集阮家的证据。如今他已经将这些证据的一些交给我带入京城。我准备面呈陛下……”

  他看向瑶华。

  瑶华没说话,低头拨弄着茶粉。

  薛居正倒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证据可过硬?人能不能信得过?会不会像上次那样,被老贼派人吓唬几句,就立刻当堂翻供了。”

  崔晋庭摇头,“不会,这些证据相当地完整。牵涉甚广,而且都是那些被阮家逼得家破人亡的人家所提供的。其中还有不少按了指印的血书。”

  薛居正兴奋地一拍大腿,“不然我们偷摸地交给信得过的御史,让他在朝堂上发难。”

  崔晋庭心中也这么想。但是他如今更想得到瑶华的肯定。薛居正见他的目光停留在瑶华的身上,于是也端端正正地做好,认真地看向瑶华。

  瑶华低头弄茶,没管他们两个。

  薛居正坐了一会儿,觉得自己跟崔晋庭像两个刚进学堂的孩子,双手奉上了作业,就等着瑶华先生批个大大的上佳!

  瑶华将三杯茶终于冲好,一抬头,看见这两人的目光,被吓了一跳,“怎么了?”

  崔晋庭认真地看着她,“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瑶华见这副架势,便知道是推脱不过。将两杯茶递给他们,“我给你们讲一段故事?”

  薛居正连忙鼓掌,他最喜欢听故事了。

  瑶华笑了笑,“前朝,河南有一名少年,天生聪慧,过目不忘,得遇名师,学有大成。后来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可谓青云直上,后来终成帝师。你们猜猜,他后来怎么样了?”

  薛居正抢着发言,“自然是功成名就,富贵无双。”

  瑶华莞尔,两手一摊,“如果是这样,我这故事还有什么意思?”

  崔晋庭正色,“想来结局是不太好了。”

  瑶华点点头,“他被他最出色的学生,那位天子腰斩于市,不光是他,他的亲眷也被满门抄斩。”

  她说道这里,崔晋庭和薛居正都想起来了,两人异口同声地道,“晁错!”

  瑶华鼓掌,“正是。原来你们都知道嘛,来,接下来的故事你们自己讲!”

  崔晋庭跟薛居正面面相觑,努力回想着当年老师讲到晁错的时候都在说什么。呃,这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薛居正是真正的光棍,“妹妹,还是你说吧。当年老师讲这一段的时候,我肯定是没听的。我只知道他混得不好,至于怎么混成了那样,我实在是不知道。”

  瑶华也不卖关子,“至于他怎么混成那样的,你俩可以去翰林院去翻书。我只说几点书中没有的。”

  她笑眯眯地道,“第一,晁错其人少年得志,终为帝师。性格刚烈,为人苛刻,有失人和。重臣、外戚、藩王,个个跟他都有新仇旧怨。出了事后,他便是朝廷栋梁,也是独木难支。”

  她伸出两只手指在桌面上轻轻一点,“其二,天时。当时他推行《削藩策》,时机尚不成熟,以至于政策推出了十多天,就造成了七国之乱。可是,你们不防去读读那《削藩策》,确有不足之处,但真的是错的吗?”

  “其三,”瑶华伸手指了指上面,“他只是帝师,他的学生才是天子。他觉得对错重要,可是对错对于他的学生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瑶华没说出口的是,你们不过是没入仕的小青年,你们认为的对错,对于官家来说,真的那么重要吗?

  瑶华深深地看了崔晋庭一眼,笑道,“朝堂上的事,我未见全貌,难以置评。但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多读点书总是没坏处的。少年郎,读书要求甚解啊。”

  她笑着将茶盏一推,“时间不早了,我后院还有事情要忙。你们慢慢聊。”

  薛居正是震惊的。他呆呆地看着瑶华走出了书房,不见了踪影,忽而遗憾地一拍大腿,“都是那些先生教学无方,误人子弟。他们要是都像妹妹这样会讲故事,发人深省,我何至于如此不学无术!”

  崔晋庭木木地望着他,同样被打击了。

  两人生无可恋地对望了一会儿。同时开口。

  崔晋庭,“要不我们下午去宫中借点书!”

  薛居正,“妹妹真的没有其他妹妹了吗?”

  崔晋庭骄傲地道,“没有!”

  薛居正嘁了一声,然后陡然灵光一现,“妹妹没有妹妹,但是有弟弟啊!”

  崔晋庭立刻警惕地看着他,“你想做什么?”

  薛居正摸了摸下巴,“我在想我家有没有合适的妹子,再不然,让我娘给我再添个妹妹,不知是否还来得及。”

  崔晋庭拍桌子,“你就不能自求上进!”

  薛居正强烈鄙视他,“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你娶了贤内助了,从此如虎添翼。到我这儿怎么就得自求上进了呢?有这功夫,我多挑几个能干的娘子,不比自求上进强!”

  崔晋庭冷笑,“能干的娘子,还几个!呵呵,薛老么,听我一句真心话,好死不如赖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