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交锋
作者:淡蓝墨绿      更新:2023-07-30 10:30      字数:3541
  “宣宁王进殿。”崇政殿前,内侍尖锐的嗓音响起,话落, 又恭敬地请宁王入内。

  宁王往常到这来, 都是坐在轮椅上,由宁一推着进去,如今, 他行动自如, 宁一自然不能进入后宫, 被留在了贞顺门的偏殿。

  宣逸也知今日怕是要有一场硬仗要打, 心神一直紧绷着, 不敢放松一毫, 此时, 他长腿一迈,像多年以前一样跨过了崇政殿高高的门槛, 只不过,里头等着的人不再是宠他的父皇, 而是小心戒备着他的兄长。

  物是人非,宣逸恍惚了一瞬,而后在昭武帝浅笑中屈下了膝盖, 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稽首礼,此乃臣拜君之礼,九拜中最重的礼。宣逸这么做,也是为了宽皇上的心,表明心迹, 他没有旁的心思。

  昭武帝坐在上首看他拜完,心情有些复杂,但很快便起身离座,来到他跟前,亲自将他扶了起来,“宁王这是做什么,咱们兄弟之间,无需行这样的大礼。”

  说着躬下身子在他膝上拍了拍,感受到衣衫底下仍旧瘦弱的双腿后,很快收回了手,改为执着他的手,“来人,还不赶快设座!”

  近侍李德安忙高声应了。

  宣逸没有许多表情变化,只是回道,“君臣之间,礼不可废。”

  他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君臣,表明立场。

  昭武帝这回没说什么,只是言道,“十五弟还是瘦了些,还需要多多补养才是。”

  “谢皇上挂怀。”宣逸颔首。

  不久后,各自落座,昭武帝仍旧高坐于上首御书案后,宁王则坐于下方,抬首向皇上看去。

  “宁王妃的身子可是大好了?”昭武帝选择先与他拉拉家常。

  宣逸却警惕着,如今,谁都看得出来他对卫明沅的爱重,可以说,阿沅是他的弱点,他怕皇上会对她下手,听他提起阿沅,一颗心顿时提着。

  “贱内岂敢劳皇上费心,得皇上垂询是贱内之幸。”他如此回道。

  看来,宁王还是防着自个。上首的昭武帝闻言不禁如是想。

  想着,绕过了宁王妃这个敏感话题,转而说起了太后,宁王兴趣缺缺地应着,不咸不淡,待太后的态度依旧不亲近。

  见此,昭武帝的心稍安,毕竟太后虽说一直支持的是他,可若是宁王想要利用太后对他的愧疚之心来达成一些目的,也并非不能做到。长久以来,他夹在太后与宁王中间,一直有着这样的顾虑。幸好,一如既往地,太后一头热,而宁王则似乎是“怀恨在心”。

  “母后年纪大了,身子有些不大好,十五弟如今行走自如,可要多进宫来,陪一陪母后,替朕尽一尽孝道。”昭武帝还是一如既往地劝他尽孝。

  宣逸无可无不可地回道,“臣遵旨。”

  又闲话了一会,昭武帝忽然似是无意一般问宁王,“从前朕一直顾虑着十五弟的身子,未能予以重任,皇弟可有怨朕?”

  宣逸警觉,心道戏玉来了!

  “臣残躯不能事君,乃臣之过,不敢有怨。”他如此回道,说着起身叩首谢罪,“还请皇上降罪。”

  昭武帝忙让李德安去扶他起来,口中言道,“皇弟无奈,何罪之有?”

  待宁王重新落座,他话锋一转,却道,“俗话说得好,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如今,既然十五弟业已恢复如故,可为朕的左膀右臂。鸿胪寺卿年纪大了,向朕递了辞呈,朕却因未能找到替代之人而留中不发,皇弟可愿替朕分忧?”

  这是让宁王入朝为官,顶上鸿胪寺卿的位置之意,宣逸对他的用意忍不住多想。鸿胪寺卿虽然位列九卿,却在礼部管理之下,且无甚实权,算不得多好的位置,若皇上想要试探他的野心,用这么个官位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他猜不透他真正的想法。

  仿似猜到宁王所想一般,昭武帝补了一句,“朕并非不欲予皇弟以高位,只是一来朝中暂时没有空缺的位置,二来,皇弟未曾在朝中为官,朕怕大臣们会不服,造成人心不稳,对皇弟有怨言,这才定了鸿胪寺卿的位子,皇弟可要体谅朕的一番苦心。”

  昭武帝看似无奈且为宁王着想,宣逸却从他话中觉出他真正的心思来——他其实不愿宁王插手政事,有异议的不见得是那些大臣,而是他自个。

  鸿胪寺卿的位子,如果宣逸答应了,那也无妨,总归只是个没有实权的位子,同时可以探一探他的态度,若他推辞不就,皇上对他的警惕却也不会少一分。

  念头在脑中一瞬而过,宣逸最终还是选择了推辞不就,按着原计划向昭武帝提起了就藩的事。

  “皇上厚爱,臣原不该推辞,只是,按着祖制,臣大婚后便应前往封地,无召不得回京。静王、闲王、靖王……皆如是,皇上宽容,体谅臣下,臣却不能侍宠而有违祖制。臣与卫氏大婚已近两载,理应前往封地。云州府气候温和,宜休养,卫氏体弱,病体未愈,臣欲携之前往,还请皇上允了臣这个不情之请。”

  昭武帝闻言眉梢动了动,最后还是挽留,“太后年纪大了,膝下只你我还有静和三个孩子,你若远走云州,太后怕是要怪朕。京城里祁院正医术精湛,可为宁王妃调理。就藩之事,宁王切莫再提。”

  若是宁王身子一好,便马上打发他去封地,那他这些日子被人称道的友爱兄弟的美名岂不成了笑话?恐会引人猜疑,以为他没有容人之量。

  昭武帝的拒绝,在宁王的意料之中,便是朝中大臣辞官,还要推辞个两三回来以示皇上的看重臣下呢,他这才一回,皇上不会马上便同意的。

  宣逸欲言又止,一副不甘不愿的样子,最后嗫嚅着没有反驳,“臣谢皇上厚爱。”

  见此,昭武帝又提起鸿胪寺卿的事,这回宣逸推辞得很明确,“选贤任能,鸿胪寺卿之位有能者居之,臣虽不才,却有自知之明,并非能人,鸿胪寺卿之位,还请皇上选有能者居之。”

  “你是朕的皇弟,谁敢说句不是?不过是区区鸿胪寺卿的位子,朕还是能做得了主的,宁王便不要推辞了。”昭武帝却仿佛打定了主意。

  如果没有外宾,鸿胪寺也就协助礼部执行一些礼制,没有实权,其实,宣逸也不是非要推辞不可,只是想到他之后还要再三请辞前往就藩,这才推辞不就。

  当下,只好拿身体说事,“臣能恢复如故,乃佛祖垂怜,臣曾在佛前允诺,若有朝一日能行走如初,当诚心礼佛一年,还请皇上成全。”

  这是他第三回推辞了,一而再再而三,昭武帝要是还以为他有旁的心思,就过了,但表面上,他叹了口气,还是挽留,“佛祖在心中,宁王大可……”

  话未说完,便被宣逸抢住,“还请皇上成全。”

  昭武帝长叹一口气,最终允了。

  于是一场试探暂告一段落,只是,还没有完。

  宣逸打定主意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往后大约还要请求两回,届时又是一阵你来我往的交锋,不可轻忽大意。

  出宫的马车上,卫明沅看着宣逸的倦容,伸手在他太阳穴上按了起来,也不问他在崇政殿里发生了什么,左不过是试探和反试探的交锋。

  宣逸闭目养了会神,过了一会,才拉了她的手,让她停了动作,对她言道,“阿沅要有所准备,咱们怕是很快便要离开京城了。”

  卫明沅也料到会有如此安排,只是不曾想会来得这样快。

  她凝了一下眉头,问,“何时?我爹娘兄长他们……”

  宣逸安抚地拍了拍她的手背,朝她温和地一笑,“一年以内必要离开的,具体何时,还要看皇上什么时候点头。至于你家人,毋需太担忧,他们现在可不仅仅有卫国公府护着,你大哥看来也是要做南昭国的驸马了,皇上不会拿他们如何的。”

  驸马?!卫明沅惊讶地杏眼圆睁,“你是说……”

  宣逸浅笑着点头,“南昭国的斓曦公主来京向皇上贺寿时,看上你大哥了,南昭女子热情,你大哥对她并不讨厌。”

  卫明沅惊讶过后,却想起来,南昭国,那不是这时空中唯一的一个女尊国吗?做女尊国的驸马,岂不是和女子嫁人一样,她大哥会愿意?

  如此想着,她便如此问了。

  “所以你大哥虽对她不讨厌,却没有与她靠得太近,卫明彦以后是要撑起卫家门户的,岂能‘嫁’去南昭?依我看,他们还有得磨。”

  卫明沅抿了抿嘴,相信大哥自有主意,于是担心起旁的,“那斓曦公主……可有皇位继承权?若是有,怕是皇上不会袖手旁观吧?”

  卫明沅的政治触觉很是敏锐,宣逸赞赏地点了点头,“你说得不错,只是,那斓曦公主和我一样,是老小,南昭国国君早就立了长她许多的大皇女为皇位继承人,南昭团结,不像咱们夏国这般人心不足。所以,皇上至今未有动静,只是旁观着看戏,也是想看最终是南昭的公主嫁到夏国来,还是他夏国的人才嫁过去。”

  卫明沅闻言,放下了心来,不禁好奇,“你觉得最后的结果会如何?”

  宣逸显然更看好卫明彦,“你可不要小看了你大哥。”

  好吧,既如此,她便不掺和了。只是,如此一来,因着南昭国的关系,她家人那里可以放宽些心了。

  “可需要我做什么准备?”她问的是前往封地前的准备。

  宣逸摇了摇头,“其他的本王自有安排,唯一样,没有阿沅不行,阿沅可要帮我。”

  卫明沅疑惑,却没有犹豫地点头,“是什么?”

  宣逸咬住她耳珠,厮磨起来,气息炙热,“为我生一个孩子,嗯?”

  卫明沅脸上炸红,咬着唇用一声嘤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