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意外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7-30 15:50      字数:3278
  当刘备同学兵败的时候, 留守蜀汉大本营的丞相、录尚书事、司隶校尉诸葛亮长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 必不倾危矣。”

  法孝直,也就是法正, 刘备亲自追谥的翼侯, 刘备时代唯一一个有谥号的大臣。

  是的,虽然说起来很囧,但是关羽和张飞二人都是没有谥号的。

  关张赵马黄的谥号都是刘禅在之后给予追封的时候,而且批次并不算很靠前。

  当初曹老板赤壁兵败, 伤怀感叹“郭奉孝在, 不使孤至此”, 现在刘备夷陵兵败, 诸葛亮替他感叹“法孝直若在”, 真是非常有历史性的既视感呢!

  但是呢,现在就算诸葛亮再怎么感叹,蜀汉的兵败也已经成为定局, 无从更改了。

  然而兵败已然成为定局, 亡国却还不一定。

  蜀地易守难攻, 若不是当初刘璋自己引狼入室、开门揖盗, 手下还有谋士投靠了刘备, 他真正的败亡还有得耗呢!

  只要蜀汉之人坚守,总能等到一个好时机。

  而且,似乎天不助曹魏,曹丕好不容易在与吴军的争持中占了上风, 准备速战速决攻蜀的时候,疫病袭击了这支北方的雄军。

  曹丕最后没有占着什么好处,反而因为军中的疫病,白白让孙权那边占了便宜。

  这场夷陵之战,曹魏的军队仿佛就只是来当了个好助攻、感动汉末第一好兄弟,帮江东挺过了这次刘备进攻的难关就完事了,存在感说真的是不算高。

  曹丕:朕好生气哦,可是朕不说!

  曹丕班师回洛阳之后,就跑来找司马懿安慰他的小心脏了。

  司马师:这特么真的就只能说是天意了。

  当然了,并不说这种情况不存在,历史上的曹丕也确实遭遇过这种情况,也都是在即将大败敌军的紧要关头。

  目前的南方比起北方地区来,条件确实不太好,司马师对此也非常理解,就是皇帝陛下这个运气,让人非常不忍直视,再加上贵族将领都玩得一手好槊,司马师觉得,这大概就是“自古枪兵幸运e”的诅咒吧。

  曹丕回军以后,越想越气,越想越气,刘备那边是占不着什么好处了,这回失了良机,日后想要占便宜就更难了,那么就只能继续往孙权那里下手。

  侍中刘晔又站了出来,表示陛下你可长点心吧,别被人把左脸打了,又把右脸伸过去啊!

  你是不是傻!

  文艺青年曹二丕:哦。

  是的,不使一回小性子,表达一下自己直观的感受,怎么能叫文艺青年呢?

  当然了,曹丕也知道需要让自己的大军好好休息,所以南征孙权的时间往后移了点。

  黄初三年,曹丕出兵之前,他刚刚大封了自己的一众子嗣,长子齐公曹叡迁平原为王,其余诸子各封王。

  曹魏对待宗室的政策就是“迁”,不让他们在一个地方扎根,不过皇子们没有就国,因此只是名义上给他们换个地方,这还算好的,曹丕的那几个兄弟可就倒霉了,对曹丕的政策可以说是非常不满意了。

  说到曹丕的那几个兄弟,异母的弟弟们都还好,没起什么心思,曹植也算安分,最常发牢骚的居然是同样在黄初三年转封任城王的曹彰。

  想来也是,曹操一向是将这个儿子将将帅培养的,倚之为一员虎将,但是自从曹丕继位之后,曹彰就和其他的宗室一样,只能做浪费粮食的闲人,想要施展的抱负不能实现,曹彰如何没有怨言?

  更重要的是,当初曹操召曹彰来洛阳,曹彰不知轻重地询问曹操的玺绶在何处,对于身为正统继承人的太子曹丕来说,曹彰这种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而且曹彰之后还想要去说动曹植,声称父亲曹操之所以在薨逝之前将他召回来,其实是因为属意曹植。

  这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别说曹丕觉得自己防备宗室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江山,就是他心存愧疚,也绝对会被曹彰的行为给磨没了。

  黄初四年,诸王入京朝觐,任城王曹彰因急病暴毙府中,京中流言四起。

  后世刘义庆着人编撰的《世说新语》里曾经阴暗地猜测,曹彰是因为曹丕的嫉恨而被毒死的。

  刘义庆还“安排”如今的太后卞氏说了一番“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的话,来“证实”曹丕和两个弟弟的关系都不好,曹彰是被他害死的,“七步诗”又证明他想害曹植。

  然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司马师可以为曹二丕陛下担保,最起码,他真的是清白的。

  首先,“东阿”这个封爵不是曹丕给曹植封的,黄初三年,曹植封鄄城王,作《洛神赋》;黄初四年,曹植徙封雍丘王。

  所谓的“勿复害我东阿”明显是穿凿附会,也就是说,七步成诗这个典故应当也是《世说新语》“原创”的内容。

  大权在握的曹子桓陛下到底是会多傻,才会让弟弟在其最擅长的方面作诗,还扬言作不好就弄死他?

  这不是要搞死曹植,而是要搞臭曹丕自己的名声啊!

  事实上,就司马师现在看到的情况来看,除了在政治方面限制弟弟们——这其实是曹魏整个宗室待遇的集中体现,倒不是说曹丕看哪个弟弟不爽而因此专门针对他——施展抱负,曹子桓还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兄长的。

  说真的,雍丘王曹子建殿下喜欢饮酒作诗,要是曹丕斤斤计较一点,像后世一样弄个什么文字狱,曹植早不知道被他哥整死多少次了!

  也不是没人揣摩上意,想要整整曹植,但是曹丕反而大度地原谅了自己的弟弟的所谓过错。

  要说使曹植郁郁不得志、被排挤的皇帝是哪一个,确切的罪名应当归于魏明帝曹叡。

  曹叡防备这个叔叔,就真的是因为当初经历的父亲和叔叔的夺嫡之争的影响了。

  曹叡幼时比起他弟弟们,与曹操的接触堪称是频繁,在此期间对荣宠极盛的叔父留下了什么阴影,也是可以理解的。

  至于为什么曹叡登基之后反应会那么大,就要说到他现在的情况了。

  黄初三年曹叡等人相继封王之后,曹丕又坐下了一个决定,立郭女王为后。

  虽然曹叡的亲娘甄氏这辈子没有被赐死,而是被废、贬居于邺城,但是享受了这么多年正室尊荣的甄氏明显不能接受,很快就抑郁而终了。

  按理说,甄氏混到这个地步,虽然不是郭女王动手害的,但是也和她有间接的关系——谁让曹丕对她那么宠爱呢?不讲理起来,就是这样的推论呀——然而曹丕因郭女王无子,还下令让曹叡奉她为母。

  虽然曹丕此举对原本是嫡子的长子来说是好意,但是曹叡可以说是十分尴尬了。

  要不是他的母亲这辈子是自己忧郁而亡的,指不定曹叡会更加愤怒呢。

  司马师因为成功帮助曹叡救下了甄氏,又在之前的出兵事件中刷了一把名气值,所以被曹叡倚为心腹。

  司马师:哥,你知道我现在在你这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不?就是那种负责在反派身边给他出坏主意、往往让反派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狗头军师啊!

  夺嫡这种套路,当年也是曹丕玩剩下的,虽然每个当爹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兄友弟恭,但是事实就是和愿望相反的,还能让人有什么办法?

  曹叡不能玩曹丕当年六分真情、四分演技的那一套,他对爹妈的孝心必须是24k纯金的,绝对要让人觉得他是发自肺腑的。

  如果说曹丕当年是走的演技挂的话,曹叡就必须让人相信他是走勤恳挂的老实人。

  用司马师穿越前看过的电视剧《琅琊榜》来比喻的话,那就是誉王和太子的结合体,要让他爹相信他其实是像靖王那样清纯不做作的好人。

  司马师:画面真的太美,我不敢看。

  被指点以后,曹叡待过郭女王就有点向他亲娘甄氏从前的待遇靠拢的趋势了,而郭女王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曹丕亲自指了曹叡作为她的保障,因此对曹叡也很好,两个人算是各取所需,虽然掺杂了一些不太纯洁的目的,但是真的可以算是母慈子孝了。

  然而,不知道是谁告的状,表示曹叡现在对郭女王的态度和他以前的态度比起来差了很多,这说明他以前一定是心怀怨望!

  而郭女王并不能算是直接当事人,因为无论是做出废后还是立郭女王为后的决定的都是曹丕,所以换而言之,曹叡其实是怨恨他亲爹的!

  这还了得?

  曹子桓表示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能忍啊!

  曹叡曹元仲同学:excuse me?什么仇什么怨?

  作者有话要说: 花了三个小时研究出了怎么帮我弟的所有数学算式题目在文档里加上=号……我差不多已经废了……

  最近出了部《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曹郭荀大三角目前撒糖正欢,不愧是我曹总啊!

  军师都有主,仲达配二丕,因垂丝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