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兰陵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7-30 15:53      字数:3292
  开皇四年六月,秦王杨俊入朝, 留月余, 八月, 卫王杨爽入朝,是日,秦王纳妃,天子下令大宴百僚。

  杨俊纳正妃,虽然在礼制上场面不能超过太子, 但是也很是盛大了。

  杨俨作为杨俊的侄儿, 如今担起了压床童子的重任。

  于是杨俊成婚那天,杨俨也换上了一整套大红色的衣袍, 看起来很是喜庆, 配上他的外貌,看起来还真像是个粉雕玉琢的玉童子。

  压床童子取早生贵子的寓意,何况杨俨是皇长孙,身份不是一般的贵重。

  他在床上里里外外滚了两圈以后,就老气横秋地拍着新娘的手,同她说“三叔就交给你了, 你要好好待他”, 惹得特意出宫来参加儿子婚宴的独孤皇后与杨坚忍俊不禁。

  偏生跟着一道出门的太子杨勇还在那边拍着秦王杨俊的手重复了一遍, 说是把他交给王妃了,惹得喝酒喝得有些上头的杨俊红着脸要打他。

  皇帝和皇后是光明正大地出宫来的,但是借的是太子的辂驾,其他人只能心照不宣地当皇帝和皇后还留在宫中处理政务, 至于□□上的是什么人,不可说啊,不可说。

  崔氏这个王妃能做成,沾的自然还是家世与兄长的光,至于脾气,一般而言,各大门阀出来的贵女在外头的风评就没有不好的,如果不是有亲近的人、详细了解过了的话,大致情况下只能浮于表面。

  但是第二日,秦王带着王妃进宫的时候,真真是符合了新婚燕尔时的情景,虽不是好到蜜里调油,但也能看出二人的感情还不错。

  至于有多深嘛,虽说是夫妻,但是实际上也只相处了一晚的陌生人,还谈不上感情有多深。

  秦王杨俊新婚燕尔,然其妹妹兰陵公主杨阿五却已守寡年余了。

  杨阿五虽然年少,但是开皇初年便嫁给郢国公王谊之子仪同王奉孝,只可惜,王奉孝的身体状况不佳,很快就去世了,杨阿五因此守寡在府中。

  此时尚不流行所谓的贞节牌坊,女子守寡,若正值青春年少,那理当再嫁,只是再嫁之前,当为夫守丧。

  按大隋礼制,当守三年,可是王奉孝去世年余之后,其父王谊便上奏,道公主年少,请除服。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只可惜,王谊的奏疏上的不是时候,杨坚正是要强调法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因私废公,纵是王谊可能是好意,也可能被他看成是心怀怨望故意捣乱的。

  更何况,朝中还有杨素在搞风搞雨。

  如果说杨广在杨俨这里的仇恨值高居第一,那杨素绝对是铁打不动的第二名,没得说。

  对于大隋朝堂发生的那一系列大臣倒霉的事儿,杨俨要是存心去找的话,总能发现这和杨素有关。

  王谊倒霉事件,也没有逃过杨素的魔爪。

  在王谊上疏之后,杨素就针对他破坏了国家法度这一条上纲上线地进行了严肃的批判,简直令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王谊这人吧,是个居功自傲的老鬼,总的来说,他走的是世家门阀“我们要做永远的统治阶级”的路线,当年有人上奏要削减功臣之赐田,王谊就火急火燎地跳出来当急先锋进行反对,因为自认自己为大隋代周出过力,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些有恃无恐。

  但是呢,隋文帝杨坚,他作为提出了三省六部制、开始了科举制萌芽、制定了开皇律并且修渠——这是大运河的前身工程——的一代雄主,对于世家门阀尾大不掉的状态是很看不过眼的。

  朝中的一众老臣要复演世家旧事,演变成新的世家,杨坚的心底是不大乐意的。

  王谊虽然是为兰陵公主好,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苗头就是不对,得掐掉。

  王谊,在杨俨的记忆里,他好像在第二年就倒了大霉。

  但是不管怎么说,王谊这奏疏都已经上了,作为阿翁的王谊说公主年少,不用为他儿子居丧守孝了,要是兰陵公主还留在他家那里,倒显得是皇帝倒贴他们家似的,所以很快公主就被接回了皇宫。

  兰陵公主是在五月份的时候回宫的,只比秦王杨俊回来早了一个月,杨俨也已经见了她好几次了。

  这位小姑姑,果然是杨俨记忆中,他们老杨家的几位公主里性格最温婉贤淑的一位,只可惜因为再嫁的对象不是晋王杨广原本推荐的人选的原因,被记恨上了。

  要说他们老杨家,有谁和杨广的关系最可能不好,皇子们先不说——到了开皇末年,不仅杨广隐隐有夺位之势,还因为杨广的“珠玉在前”,其余皇子也都蠢蠢欲动,虽然和杨广不对付,但是不可能成为太子杨勇的助臂——公主里头,就只有兰陵公主杨阿五最有可能了。

  看着亲爱的小姑姑,杨俨倍感亲切。

  虽然杨阿五已经嫁过一回了,但是她连十八岁都还有三四年才满,自然未有生育,但是对待杨俨,却极有母性。

  卫王杨爽是杨坚的庶弟,因为父亲杨忠去世的时候才只有六岁,为独孤皇后所养育,因此杨坚在诸多兄弟里,最宠爱他。

  只是杨爽死得比较早,没有活到杨坚的诸子夺位的时候。

  但是从前他在世的时候,对东宫一脉的态度是比较和善的。

  开皇六年三月份,洛阳有个叫高德的人,上书给杨坚,请他退位给太子杨勇,自己当太上皇。

  那个时候,京中不知多少人认为太子会因此受到波及,会被天子怀疑不满于储君之位,杨俨记得父亲当时也是惴惴不安,到了后来,经过父母的开解,复又开怀起来。

  说起为自己说情的人,里头就有一个卫王杨爽。

  杨俨觉得,只从现在的局势看,形势还是一片大好的,至于怎么消除杨广对南方地区的影响,那就只能给三叔杨俊加把劲儿了。

  杨俊娶了王妃,在京城逗留不了多久,就要回到任上,自是十分不舍。

  杨俊闹着要留在京城,王妃崔氏对此自然不置可否,若是杨俊闹腾成功了,或许还是一件好事。

  大兴城作为都城,有着别处所不能及的繁荣,崔氏虽不介意同丈夫一道在任上吃苦,但能留在京城享福,却是更好了。

  如今天下未定,杨坚的帝位又是篡来的,能信任的就只有宗室亲脉以及自己的亲儿子,杨氏皇族的人不算多,每一个都是重要的助力,而秦王杨俊作为天子的亲生儿子,最受天子信任的几个人之一,更加不能随便擅离职守,仅仅当一个富贵闲人。

  作为一个稚童,在阿翁与阿婆在为任性的三叔头痛的时候,杨俨说出了一个“稚气”的想法:“三叔累了,为甚么不让阿耶却帮他?”

  杨俨的意思就是让杨勇这个太子也镇守一方,听起来很不靠谱,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挺有可操作性的。

  开皇十三年,杨坚至岐州,下令兴建避暑离宫,此即开皇十五年建就的仁寿宫。

  杨坚离宫避暑的时候,京中一切事务交由太子杨勇操办,杨勇也将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现在的杨勇,对于政务可能还没有后来那么熟悉,但是在杨俨看来,只打理一郡一州之地,却是绰绰有余。

  更何况,开皇元年的时候,杨坚就在洛阳设了东京尚书省,开皇三年,以洛州刺史领总监,到了杨广继位后,更是有了弃长安城而以洛阳为都的想法,大业元年的时候,杨广就命人动工,在东周王城洛邑以东、汉魏洛阳城以西修建新的洛阳城。

  后世明朝的时候,朱棣迁都北京,太子镇守原本的南京城。

  朱棣对他的太子朱高炽之不宠爱,可比独孤皇后和杨坚夫妇对杨勇后来的不喜强烈多了。

  但是人家离得远,抓错误的机会就少,更何况太子虽然不在身前,却有个皇太孙时时在皇帝面前刷好感度,再加上朝中一干拥立嫡长的人的帮助,明仁宗朱高炽才能有惊无险地登基。

  和有疾在身、因为过于肥胖一直不得父亲喜爱的明仁宗相比,起码和父母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太子杨勇可以说是有很大的优势,为了不让老爹未来在大兴城自由地放飞自我,作死地把父母对自己的宠爱磨光,经历过上辈子的一系列噩梦的杨俨觉得让他离开是个很好的主意。

  距离产生美,人家杨广天高皇帝远,做戏自然做得完美,杨勇天天在父母眼皮子底下晃,相处久了,爹妈对他已经有了疲倦感,当然感情就没那么深了。

  就和后世学生们放假回家是一个道理,回家的第一天是小皇帝小公主,等到一两个星期以后,在家里就是连呼吸都是错误的懒鬼、废物了!

  并不是很想离京、而是想待在大兴宫的东宫里彰显自己太子威严的杨勇:excuse me?这真的是亲儿子说出来的话?

  作者有话要说: 放假在家里待久了,连呼吸都是错的,蠢作者深有体会啊qaq!

  明明都已经经常出去兼职还有学车,显出一副很忙的样子了qaq!多喝点汤都被骂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啊!【委屈·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