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变天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7-30 15:53      字数:3414
  开皇十年二月十六, 皇孙杨昭受封河南王、杨楷受封华阳王。

  河南王杨昭是晋王杨广的嫡长子,而华阳王杨楷则是蜀王杨秀的儿子,杨坚于诸多孙儿中, 只对三人特所钟爱, 一个是受封长宁王的杨俨, 另外两个就是杨昭与杨楷。

  其受宠的证据,只看他们受封的年纪就知道了。

  若说他们都是长子的话,秦王杨俊作为兄长,其子杨浩出生的时间比杨楷早, 可是却没有同堂兄弟一起受封。

  要杨俨来评价,自己的阿翁与阿婆最宠爱的儿子是幼子杨谅,最看重的当是他的阿耶杨勇。

  阿婆独孤皇后对晋王杨广,大概是因为他表现出来的温良恭俭让而另眼相看,不过那也是杨广努力装模做样了多年的结果。

  杨勇这些年出镇洛阳,有了距离, 便不让杨坚因为太子的出众而感到如芒在背了。

  而且又有谶语之言,让杨坚心中总疑心杨勇这个储君最后遭了什么不幸,因此更是对杨勇宽容起来。

  作为太子,杨勇处理朝中政务都是合格的, 在群臣之中的人缘也很不错, 要不然, 前世在开皇十八年的时候,也不会有数量众多的朝臣一起去东宫朝贺太子。

  观以往的朝代,天子尚在而太子坦然接受百官朝贺的, 几乎不存在,若说是杨勇已经不满太子之尊,想要再进一步,朝中的官员要是有许多不服这个太子的话,也不会在朝贺的时候形成惊动天子杨坚的大场面。

  独孤皇后相较于杨坚更为感性,她对杨勇依然有一个不满,那就是府上庶妾过多,至今无有嫡子。

  若不是杨俨自幼养在她与杨坚身边,又很得太子妃的喜爱,一直是充作嫡皇孙教养的,还不知独孤皇后会有什么想法呢。

  二月末,帝旨传到洛阳,召太子杨勇回京。

  太子回京的时候,正值春日。

  从前北周的高官显爵们,就喜欢在这春日晴好的时候玩马球,术语叫做“击鞠”,按照杨俨的理解,就是“用来击打的蹴鞠”,太子杨勇出生在北周末,当时作为随国公之子,一应交游自然也同时人一样,这些年做了太子,虽有些沉迷女色,后来慢慢地转圜回来,将“击鞠”发展成了一大爱好。

  太子好击鞠总比亲近那些庶族女子要好,因此杨坚与独孤皇后都乐见其成。

  四月初一,太子与一群近臣组织了一场击鞠,不料中途,他的宝马突然失控,径自将太子从马背上摔下来,在高速运动中坠落,太子当场便陷入了昏迷,鲜血染红了一片草地。

  虽然是农历,但是在杨俨看来,这一天似乎正是一个黑色的愚人节。

  杨俨作为太子长子,自然是时时刻刻在东宫侍奉昏迷的杨勇,对于内情也知道的更多,杨勇的情况怕是不容乐观。

  虽然在杨坚与独孤皇后的严厉要求下,宫中的御医已经在尽全力救治,但是为了保住小命,不让太子病情生变后他们被天子、皇后迁怒,这群人依然先透露出了太子殿下可能“不豫”的消息。

  杨坚下令严查太子坠马一案——因为是在击鞠时发生,此案后来又被称为击鞠案——只是线索都已经被人抹掉了。

  为太子养马的童儿足有十数人——这便是杨坚与独孤皇后对杨勇另一个不满的地方,认为他过于奢华,只是杨家的皇族如今都是这么个模样,只有晋王杨广才好一些,原本晋王的做派该得到天子与皇后的赞许,但有了谶语在前,杨坚看次子的行为与他子不同的时候,并不认为是此子天生便俭让,却道他学王莽未篡汉时装出的一副恭谦样子——虽每匹马都有专门饲养的人,但是每个人都有嫌疑。

  击鞠案后半月,有两人自杀身亡,线索断掉之后,剩下的养马人也统统被杨坚降罪,最终横死。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击鞠案有关的人员,都受到了严密的侦查,只是太子杨勇依旧未醒,而且因为天子杨坚的震怒,导致外面关于太子现状的传闻越来越邪乎。

  有传闻说太子殿下已然命不久矣,陛下此番才会如此震怒,若是太子薨逝,怕是又得有一大批人陪葬;又有传闻说太子同从前一些击鞠的时候受伤的倒霉蛋一样,落下了残疾,怕是难以治愈,一国之君,岂能容有疾之人充任,纵是天子,遇此意外也就罢了,只是如今这位还只是东宫,别看天子震怒,只怕等那位醒来的时候,储位就不保了。

  如此传闻,连杨俨这个在这段时间内几乎足不出户的人都知晓了,更何况是杨坚这个天子。

  他近日对有关太子的一切风吹草动都很关心,这些消息自然早早就收到了。

  长子受伤之后,杨坚与独孤伽罗夫妇已然忘记了对他的一切不快,转而化为浓浓的愧疚与怜爱,朝野之中肆意传播有关杨勇的不利消息,已是让帝后二人厌极。

  杨俨侍奉受伤的父亲,熬得近乎形销骨立,被杨坚盛赞“真吾孙也”。

  又有一应赏赐,在太子缠绵病榻期间流水般地送入东宫,有许多都是给杨俨的,这也是告诫外头的大臣,东宫的圣宠依旧,还有长宁王在,轻易垮不了。

  不几日,杨勇醒了过来,杨坚大喜过望,杨勇因为伤势有些心如死灰,杨坚与独孤伽罗也都只是耐心安抚他,并无他话。

  杨俨在杨勇醒来后便撑不住,被杨勇吩咐着回去先好好休息一下。

  睡了足有七八个时辰,杨俨才醒来。

  醒来之后,他未曾叫人,只是从里衣内特意让人缝制的小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书几个蝇头小字“太子手足皆废,足可行,手不可用”,看罢,他便和着房间内的一壶已经冷掉的茶水将纸条咽下去了。

  他阿耶此番的情状,倒比他知晓的还惨一些。

  他之前在东宫正殿知晓的情况已经是美化过后的版本,说是太子只是双手轻度残废,若是潜心医治,说不定还有复用的可能,现在看来,果然是早就得到消息的阿翁让御医改口了。

  不过纵是如此,杨勇残废,这也已经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了。

  杨勇的身体因击鞠而致疾,这个消息是瞒不住的,很快,朝中就大致得到了确切的消息,一时之间,宰相高颎等太子党凄风苦雨,中立派或者与太子有隙、转而支持其他皇子的人则觉得自己得到了机会。

  很快,就有人上书,太子有疾,无以振国威,难以理国事,请废之,更易储君。

  最先出头的自然不是哪一位皇子的人,这年头,看不清形势又心急想吃热豆腐的人多的是,随随便便在朝中拢拨一下就能找出几个出头鸟来。

  杨坚大怒,严责了上奏疏的人,只是这种口子,一旦开了,打着为大隋江山的名义的人多的是,更有一些悲观的太子党,认为太子已废,倒不如现在趁早让他退下来,日后还能得个好。

  李世民的废太子李承乾,少年的时候因病致残,人家那还是足疾、同手没什么关系呢,朝中请废太子的人就一批接着一批,李世民废了好大的劲儿,更加宣扬自己对太子的宠爱,才把朝中的风气给压下去。

  可是杨勇这回可真是倒了大霉,手足皆废,而且手的伤势还比脚更重一些。

  做太子与天子的,有足疾,那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手都不能用,如何批阅奏折?若是交付给亲近的人,也只能培养出一批近臣、权臣出来。

  很快,除了依旧留在大兴城中的汉王杨谅,另外三王也赶回了京城,一时之间,押宝的人不计其数,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纵然天子再怎么怜惜东宫,太子杨勇这一脉,也已经废了。

  杨俨:你们真的当我是死人吗?

  群臣and宗室:虽然有点过分,但是确实就是当你是死人啊!

  如今五子皆嫡,太子杨勇虽然是长子,但是出了意外之后,纵然是最拥护嫡长制的老顽固,都不能说他是天命的储君,其他的皇子不能夺宗; 。

  因着都是嫡子,杨俨的几个皇叔都有机会,晋王杨广的机会最大,汉王杨谅最得宠,胜算也不小,另外两位皇子那里也有人投机,一时之间,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相比之下,太子一脉虽然是正统,但是失势的架势已经很明显了,作为皇孙的杨俨也没有他爹从前康健的时候引人瞩目了。

  而在朝中人纷纷投机的时候,杨坚却皱着眉头,面上的表情寡淡,询问一向疼爱的长孙:“金鳞儿可知晓自己在说什么?”

  “阿翁为天子,阿耶为太子,则我为第三天子也。阿耶有事,儿服其劳,不亦可乎?”

  “……然。”

  作者有话要说: 残疾的太子取例自李二凤同学的太子高明【李承乾】小朋友,不过为了让金鳞儿提前掌权,对晛地伐下手狠了点orz

  “第三天子”是一个典故,取自唐宪宗李纯幼时,其父为顺宗李诵,当时是德宗太子。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汝谁子,在吾怀?”他回答说:“是第三天子。”

  而且这个典故莫名符合蠢作者的状况设置,顺宗李诵在当太子末期,也就是他爹病重那段时间,突然中风,失去言语功能,导致德宗末年,皇帝和皇太子同时病重,而作为皇孙的宪宗李纯,和历代的苦逼太子相比,日子当然是很舒爽的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