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番外:如何拯救一个混乱的武侠历史世界(三)
作者:长恨歌行      更新:2023-07-30 15:56      字数:3257
  虽然是因为赵与莒救了小乞丐而代替那小孩儿来报恩的, 但是实际上, 这个中年人和小乞丐并没有什么特殊关系。

  如果非要说的话,作为丐帮帮主的他, 本身就有为丐帮的帮众负责的义务。

  是的, 丐帮帮主, 出现在赵与莒面前的这个中年乞丐, 就是天下五绝之中行踪最为不定的北丐洪七。

  和家大业大的南帝、中神通、西毒以及自力更生开创桃花岛的东邪相比, 洪七虽然贵为丐帮帮主, 但是喜好冒险的他安分地待在丐帮的总部的时间并不多,要不然,射雕剧情之中, 郭靖、黄蓉乃至于穆念慈也不会那么容易就刷出他这个神级npc来。

  因为好心救了一个丐帮弟子而得到了丐帮帮主的报恩什么的, 赵与莒想了一下,感觉自己似乎抢了未来穆念慈的一些戏份,不过说不定洪七本来就是这么个性格, 对看得上眼的人不吝于指教,所以他很快就将抢了穆念慈戏份这件事放到了一边。

  虽然是感谢他救人而说来报恩, 但是这么点情分,并不足以让洪七教他什么高深的武功——虽然能被洪七学会再改良后教给别人的, 应当也不是什么很废的武学。

  赵与莒不需要洪七公教授他什么额外的武学了, 他之前救了曲灵风的事情不是秘密,但是曲灵风在私下里教他学武的事情,知道的人只有他和父母以及曲灵风,那么一个正常的孩子, 在知道别人说来替人报救命之恩的时候,会提出什么样的请求呢?

  一个正常的官宦人家——即使是小官之家——的孩子,对未来的目标规划应当也限定在出人头地方面,不过既然赵与莒还是一个四岁小豆丁,他爹赵希瓐就成为了“被出息”的目标。

  明明只是想意思意思教小孩儿一点武功或者资助一笔钱的北丐洪七,听到小孩儿的目标是让阿爹升官、一家人能住到临安城去的愿望之后,石化了。

  洪七:小朋友,你这台词根本不对啊!拿错剧本了吧!

  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四岁的孩童只有让阿爹升官、重振门庭的概念,即使洪七转而想以财货作为报酬,也难以让四岁的赵与莒满意。

  洪七:总感觉自己惹上了一个小麻烦精呢,唉。

  江湖和朝廷相互之间是有不明显的界限分隔的,对着说要来报恩的洪七许下了让阿爹升职的愿望的赵与莒,显然给洪七出了一个难题。

  并不想随便地应允又让这个小孩儿失望的洪七,详细询问了赵与莒许下这个愿望的原因,如果能找到症结所在,说不定洪七还能让这个孩子改变愿望。

  未来的皇帝陛下,就这么将自家的家系流传告诉了洪七这个陌生人。

  虽然大宋的宗室存在感一向不高,更何况赵与莒他们家还是与皇室疏远了许久的一支,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是有赵家血统的宗室,听在洪七这个江湖人耳里,还是比较了不得的。

  至于说敬畏之心什么的,曾经潜入大宋的皇宫大内偷吃食,并且对此念念不忘,还记得和黄蓉炫耀的洪七,有多少敬畏之心真的不能确定。

  对于洪七来说,提出让阿爹升职重振门庭这个愿望的赵与莒,与其说这是他内心的想法,倒不如说是这户对祖上荣光一直念念不忘的人家灌输给下一代的理念。

  对朝堂上的事情一直非常苦手的洪七,即使弄清楚了原因,也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

  赵与莒他们家与皇室的血缘已经非常遥远了,因此虽然是有据可考的宗室,但是赵希瓐没有任何封爵,只做了一个小官,家庭生活也就比寻常百姓好那么一点。

  虽然对丐帮在江湖上的地位很有信心,但是朝堂之上,洪七还真的不能确定。

  最后只能自欺欺人地给了赵与莒一笔钱,让他拿去疏通关系——天知道丐帮帮主什么时候“堕落”成这样了——又说了日后有什么困难的,只要和江湖方面有关的,他洪七一定会出手相助,丐帮帮主就这么逃离了赵与莒家。

  赵昀:计划通。

  是的,相比于在年纪尚幼的时候就消耗掉洪七的人情,倒不如提出一个看似不难但是洪七不一定能做到的请求,让洪七自己感觉心中有愧,既得到了启动资金,又能在日后询问一些武学方面的问题。

  赵昀是这么计划的,过程也不出他所料。

  天降一笔横财,这事情当然瞒不过赵与莒的爹妈。

  赵希瓐和他夫人全氏听儿子讲完光怪陆离的来钱经过,牙一咬、心一横,准备花钱疏通关系去,实在不行,去宗正司走一趟,看能不能走一走大人物的关系,混上承特旨袭爵位的末班车。

  虽然希望渺茫,但是总比没有好啊。

  而且有了一大笔钱,去临安的话,机会总比在绍兴府窝着多。

  大宋还在旧都汴京的时候,宗室世居三都之地,之后逃难,宗室虽然也有聚居的地方,但是总体已经分散了。

  若说如今最出名的宗室聚居地是什么地方,不是泉州,当然也不是绍兴府,甚至不是临安,而是湖州。

  湖州住着孝宗皇帝的同母胞兄赵伯圭那一系的子孙后代,正是因为血缘关系的接近,自孝宗以来,湖州宗室就受到了大宋皇室的特殊优待。

  讲道理,前世赵昀被过继之后,还吐槽过宋理宗在登基之前的那一系列光环耀眼得简直不科学,宁宗九个儿子全死光,过继宗室子的时候,为什么就没考虑过湖州宗室那边的一堆人呢?结果最后让赵昀捡了便宜。

  不过这样的想法只存在了没几天,想起北宋旧事的赵昀就确定不到万不得已,皇帝是不愿意选择子嗣众多的近支宗室来继承皇位的。

  仁宗与英宗,高宗与孝宗,他们就是很好的两个例子。

  仁宗无子,最后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了过继英宗这个堂侄继承皇位,英宗的祖父是真宗的弟弟,若是真宗同他前面的两个兄长一样离世,那么英宗的祖父就能继承皇位;真宗子嗣艰难,曾经选择英宗的父亲入宫抚养,有令其继承大统的打算,若是仁宗没有出生,那么继承皇位的就是英宗的父亲;仁宗有子,可惜尽数夭亡,曾经和父亲一样被选入宫中抚养的英宗终于成功地成为了仁宗的继承人,但是因为极近的血缘关系以及他的父祖与皇位的几度失之交臂,英宗这一系的人心态其实早就失衡了,他们将皇位认为是自己的囊中之物,即使能成功被过继,有的也不是对天子的感恩,而是对这么久才能得偿所愿的愤恨。

  一言以蔽之,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或者说是白眼狼。

  而高宗就聪明得多了,在□□系选择没落的宗室之家,又多番考验继承人,最终选定了品性公认仁孝的孝宗。

  孝宗这个庙号某种意义上能和仁宗庙号共用,再看秦孝公、宋孝宗、明孝宗这几位都是公认的明君,就知道他们所受到的认同度有多高了。

  宋仁宗:后辈子孙,给你们一个忠告,如果你们家很有钱,或者你是皇帝,不要过继你的近亲做继承人,否则的话,就会落到那个人花你的钱、打你的娃、睡你的老婆【不是】、欺负你留下的孤儿寡母、还要把你家的东西统统都变成他家的境地。

  所以,无论是目前还在世,但是不幸在而立之前病亡的景献太子,还是后来过继给皇帝的嗣沂王赵竑,他们都是不出名的宗室后代,最起码,在对宗室记载缺胳膊少腿、疏漏极多的宋史宗室谱系上是看不到名字的。

  景献太子注定是个死人,赵昀对他没有什么意见,至于赵竑嘛,如果他注定是要当炮灰的命的话,那这辈子,还是让他安安稳稳地当个普通的没落宗室活下去好了。

  是的,赵昀现阶段的目标,是不知为何尚在人世的沂王赵抦。

  他到底上辈子给沂王当了两年的嗣子,沂王什么时候去世的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沂王前一个嗣子是什么时候被选上的他也门儿清。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沂王离世的时间点被延迟了——主角光环:这都是因为你啊,我的主人——但是他的嗣子是在他死后,才由宁宗帮他择定的,这是可以确认的。

  既然他注定要给沂王当嗣子,那就提前把这个进度完成了就好了。

  虽然是武侠历史世界,但是这个世界江湖和朝堂是分割的,和主角们有关的事件,那么即使历史上是另一番模样,在这个时空之中,也会变成与小说情节相契合的模样,而与主角们关联越少,那么事件发展、历史进程就越接近历史上本来的模样。

  借用小说配角洪七之手,赵昀成功改变了他们家的生活轨迹,并用言语不经意地鼓动父母前往临安。

  那么接下来,就要朝过继给沂王赵抦这个方向努力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虽然说是金手指,但是怎么把这个最大化利用还是要看赵昀同学的。

  赵·心机max·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