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作者:我独顽且鄙      更新:2023-07-30 17:40      字数:3235
  第九十三章 、

  赵让自是不知魏一笑的决心,他身沉于车辇中的软座内,心思游动,犹在回想那夜琉璃塔之行,自称皇帝李冼的和尚口所许下的承诺:

  “若你助朕翦除逆子叛贼,重夺皇位,朕不但保你妻子无虞,且由你等返回南越,你仍可拥兵据藩,朕届时必下旨诏告天下,正式册封你为南越王,王位就由你赵氏世袭。而大功告成后,朕那逆子也随你处置,是生是死,朕绝不过问。”

  而在昨夜,海玄再次重申了他的条件,只是这回情势再变,赵让的妻儿皆落到李朗手中,他声色俱厉地质问赵让:“那小儿这般行径,是置你于何地?他若对你有半分信任与倚重,也断不会做出斩除你至亲之事来。赵让,你还信那小儿对你另眼相看么?到时你的下场,不过一阶下苦囚,纵使侥幸得了性命,做那小儿一生一世的嬖幸宠儿,与内宦妇人无异,你又甘心?”

  赵让扬眉淡笑道:“王女初来乍到,行事亦仅凭血气之勇,莫说压根想不到去策动当今那位秘调入金陵的南越军,便是她忽得天助,自悟出此法,她也没那能耐找到城外山间的兵营——何况携子而去。许是臣多虑,王女此行似是得‘高人’指点,令她心甘情愿自投罗网。”

  说话间,两人毫无顾忌相对而视,各噙浅笑,等赵让话音落,海玄面不改色地道:“汝妻性情刚烈如火,既深悔所托非人,行事确难免有欠谨慎,若非朕极力劝阻,她还计划潜入宫城与窃位之贼玉石俱焚。赵让,以你之见,这是谁之过?”

  忆及此处,赵让面色一沉,所幸人在坐轿之中,身边并无旁人,他当时一笑而过,却不得不承认,海玄此话正中他痛处。

  叶颖与他夫妻一场,比翼双飞,甚至同生共死,即便如今劳燕分飞,他又能眼见那女子在众目睽睽下受尽屈辱身首异处?

  明知是他人用心险恶所布下的局,却也无计可施。

  海玄又提及,赵让当年拥兵数十万而不救金陵之围,已令朝堂诸臣齿冷,他束手就擒后,仍不为众谅解,只是李朗一意孤行,全他性命;而近段时间练湖屡次的异象,更有传言甚嚣尘上,言之凿凿这为武将谋逆的凶兆,自是又对上赵让本人。

  李朗当众斩杀南越叛贼,以定人心,张扬皇威,兴许也有李朗本人的私欲杂于其中,然而归根结底,他确是一心一意,要保赵让不死。

  然只是不死,不过行尸走肉而已,赵让默默自嘲一笑,可惜自己并非能一心侍奉君王的佳丽娇娥。

  他再次庆幸能够趁塔中众人不备一击得中,除去蛇蝎子玉。

  练湖异象之事,赵让从当日李铭口中也知道一二,据李铭所言,那事根本子虚乌有,之所以给传得煞有介事,说来也是海玄与子玉的巧计:

  那练湖水军中原就有海玄的忠心臣属,再以十数人等伪装作渔民,依令在某时某刻,现身练湖上,这些人身带迷香,有惑人心神之功效。

  待迷香效果一起,人人神思恍惚,眼前幻象迭生,耳边异响不断,此时只消有人带头高呼出他所见所闻,愈是描绘得栩栩如生,便越能令在场旁人受其感染,与此人目睹同一事物,听得同一声响。

  这套把戏说穿了根本一钱不值,是时李铭甚至有些难以置信,只道或许母亲未对他坦言相告,赵让却是苦笑,向李铭道:“你若知为何‘兵败如山倒’便该相信这确能发生。”

  当年赵让随父南下收复闽地时,叛军分作三路,试图左右夹击,而他们击败中路后,即刻将敌方大将授首消息广传四野,左右两翼叛军居然未战而溃,自行解散。

  所谓乌合之众,便是这般,聚散平乱都不过顷刻间。

  这般寻思下来,赵让不觉攥紧了置于膝上的双拳,那海玄果然是个人物,他击杀子玉,赌的正是此人心性,不想他还真能对左膀右臂的女子惨死一笑置之。

  此人真是李冼吗?

  赵让对其身份始终半信半疑,他所迷惑之事,正是子玉的身份。

  若李铭所言不虚,他是李冼之子,那么子玉作为皇嗣的生母,竟舍身与谢昆苟且,如这也是海玄等人为拉拢谢昆不得已为之,赵让实难想像一介帝王,能这般不顾尊严、卑劣无耻。

  然李铭如非身世特殊,却也解释不了他为何从出生伊始便假充女儿,甚至在大祸临头时凭这个身份侥幸逃过一劫。

  而可信之处,除去那海玄能不假思索地道出“太上皇”前尘旧事外,还有李朗的出身——赵让身在南越,也早听过些许传闻,有所谓今上嗜血阴毒,出身不正之说,而李冼对三皇子的漠视朝野上下、宫廷内外人所共知,难道海玄所说,确是真相?

  这些谜团郁结在赵让心间,天明之后却不容他再多思。

  昼来参拜,皇族宗室成员大多到场,由太后领头,赵让居于末处,遥看海玄在李朗面前合十为礼,亦步亦趋,不越半点雷池,只觉所谓世外高人,不过如此。

  法事闹腾到日暮时分方才收场,诸尊客与众僧俗各就其位,恭送皇帝大驾前往练湖。

  此行只有皇帝李朗与赵让等人,因天色已渐晚,太后欲明晨再上香祷告,而太子体虚忌讳受风着凉,故而并未随同。

  练湖的位置在金陵城北,车行缓慢,等快到时,天空已是繁星点点,变故正是在那将暗未暗的时候发生——

  赵让先是感到车辇忽而一震,稍纵停将下来,一把大刀从前方穿过门与帷帐直插进来,与此同时,车外响起不止一人的怒吼:“护驾!护驾!”

  大刀收回,换了个方向再次捅入,赵让见机闪电出手,两掌一合,夹住刀身,往外一推,再往里一拖,对方猝不及防下吃下一招,手劲顿时松懈,赵让趁势加足力道,将大刀夺下。

  利刃在手,他毫不犹豫地踢门跃出,大刀从上劈落,那堵在车辇前方的刺客惨呼一声即刻倒地。

  李朗所乘的是人力负担的步辇,极好辨认,赵让在另一道刀光划向他的空隙,临危觑了眼皇帝步辇方向,那处果然刺客人数最多,战局最烈。

  随驾的禁军分了约莫一半给留在大崇恩寺的太后与太子,再加上李朗生性厌恶豪奢的排场,仪从简略,赵让一望之下,焦虑顿生,那护驾禁军的人数相比刺客竟是毫不占优。

  而被护的皇帝,则不知死活地加入战团,自执了把七尺长剑,于混战中施展得龙蛇飞舞,大有奋不顾身之勇。

  赵让急于赶往皇帝处,原本留下活口的打算在两名刺客千方百计的阻挠中磨灭殆尽,他不再手下留情,刀光如匹练,袭至跟前,刀式忽一变,化作直落九天的大瀑布,照着其中一人头顶倾泻而下。

  那人大惊,慌不迭举刀格挡,却哪里还能挡得住?

  解决掉其一,另一人自不在话下,赵让干脆利落地把刺客送入黄泉路,无暇再看地上横七竖八的尸身,提口气直往李朗处奔,心中不由暗忖,从适才交手看,这些刺客刀法招式不拘一格,皆似江湖中人,且背后主谋时机把握这般精准,难不成是海玄?

  杀掉李朗远远谈不上釜底抽薪,相反可能后患无穷,赵让边感费解,脚下却不敢稍慢,到步辇边,顺手斩开一名刺客,不道背后生风,他本能地闪开,堪堪避过禁军头领冷不丁刺过来的一剑。

  “魏头领?”赵让皱眉,不得不向刃于魏一笑,格挡开他的进攻。

  魏一笑手中不停,愈发如急风骤雨,冷道:“赵让,你好大胆!”

  赵让不明所以,正待再问,然而魏一笑和见机如毒蛇缠绕的刺客压根不给他一点喘气的功夫,他既要应付刺客,对魏一笑又不能无所顾忌,刀法自然大打折扣,正全神贯注间,猛听近在咫尺的一声厉喝:“静笃!”

  他竟是一怔,电光火石间,蓦然眼前顿黑,身形被一股强力带倒,滑出数尺之远,晕头转向中最先听到数声惊呼:“陛下!”

  接着便是惨呼连连,禁军有人声嘶力竭:“护驾!当心冷箭!”

  赵让只觉身上一轻,是李朗双手撑地,把自己稍稍架起后侧卧在赵让身边,两人间距几能相濡以沫,就听李朗低声道:“别起来,往车辇后躲。”

  “你……”赵让这时自留意到李朗左边肩胛处竟插着一支箭,猛然呼吸一顿,说不出话来。

  李朗朝他轻轻一摆手,示意行动,赵让忙拽住李朗,将他拖向步辇。

  魏一笑已然赶到,架过皇帝,弓身急奔,藏入箭雨罕入之处。

  官道左侧是片密林,忽如其来的冷箭正是从那方向而来,不分禁军刺客纷纷倒地,余下诸禁军也只能簇拥在受伤的皇帝身边,暂避锋芒。

  赵让只等箭矢稍为稀疏,重执稳大刀,捡起禁军一块铜盾,矮下身形,连翻带滚,潜入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