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厌憎
作者:茗荷儿      更新:2023-07-30 23:06      字数:3993
  本朝开国时曾分封了四位异姓王爷外加四公八侯二十四伯, 如今六代帝王过去,先前的四王只剩下滇王还在, 其余的都被褫夺了封号贬为平民, 而四公也起起落落换过两茬,唯独安国公却历经数代始终屹立不倒。

  安国公府坐落在仁寿坊, 就在隆福寺北面隔着两条街, 占据了整个芝麻胡同。

  进得角门后,男客绕过影壁前行至前院,女宾则沿着抄手游廊往内宅走。

  安国公府占地极大,杨府及魏府虽然各处都引了活水, 但只有园子里挖了湖,而却大大小小好几处湖,有的旁边植了翠竹,名曰竹影湖, 有的四周围着垂柳, 名曰柳烟湖,还有一面呈月牙状, 叫做新月湖,依湖又建亭台楼阁水榭轩堂,处处彰显出国公府的地位与气派。

  杨妡头一次来蔡家, 两眼好奇地四处打量着,低声问杨姵,“不是说没落了,看着不像啊?”

  不等杨姵回答, 张氏瞪她一眼,声音压得越发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远远看着气派,往近里看就不行了。”

  走了约莫两刻钟,才走到二门。

  适才引她们进来的婆子悄然退下,换成了个穿着青灰色比甲的大丫鬟,笑着招呼道:“几位夫人、太太、姑娘请这边走,今儿天气好,清惠长公主说屋里待着憋闷,故而把宴席摆在新月湖旁边。”

  杨妡心中一凛,以往往杏花楼去的达官显贵不少,从没有见过皇室中人,长公主对她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存在,没想到今天竟能见到真正的金枝玉叶,一时有些忐忑也有些兴奋,连忙竖起了耳朵,就听钱氏笑着问道:“长公主已经到了?”

  丫鬟笑道:“早两刻钟到了,正跟秦国公夫人和长平侯夫人说话。”言外之意,杨家人来得有些晚。

  钱氏面上露出几分讪然,若非魏氏闹那一通,恐怕她们也能早点赶到。

  说话间,丫鬟将几人引至新月湖畔。

  杨妡立刻惊呆了,沿着湖边种了数十株杏花,此时花正盛,放眼望去宛如粉色云霞,如梦似幻。这还倒罢了,就在杏林旁边种着成片的鸢尾,紫色的鸢尾花星星点点地缀于青翠碧绿的草叶之间,有早来的姑娘穿行在其中,宛如画中人。

  鸢尾花旁有座五开间的屋舍,屋舍窗户尽开,透过窗棂能清楚地看到里面人头攒动衣香鬓影。

  杨妡亦步亦趋地跟在钱氏身后进去,就见三间打通的畅厅上首坐着一位跟张氏差不多年纪的妇人,旁边另有三位美妇作陪。

  钱氏率众人行礼,“见过清惠长公主。”

  清惠长公主矜持地笑道:“不必多礼,”目光扫过钱氏身后的一排女孩子,神情变得温和起来,“早听说杨家最出息姑娘,不但模样性情还有才华学识都是好的,过来让本宫仔细瞧瞧。”

  杨娥为首,几位姑娘按着序齿排成一排,顺次走到清惠长公主面前。

  清惠长公主先夸了杨娥的气度,又夸杨娇的安静,再夸杨婧的可爱,最后两手一边一个握住了杨姵与杨妡笑道:“好一对姐妹花,都这般漂亮乖巧,不亏是杨老夫人调~教出来的。”吩咐身后女官端过一只朱漆雕花托盘。

  托盘底层铺着墨绿色姑绒,姑绒上摆着十几样玉佩、手镯、发钗等饰物。

  “初次见面,一点小东西给姑娘们戴着玩儿。”清惠长公主貌似随意地拿起托盘上的饰物,一一分发下去。

  杨妡注意道,只有她跟杨姵是手镯,其余三位都是玉佩。

  拜见完长公主,钱氏又领着她们给其余夫人问安行礼,有些以前见过,有些则是头次见,头次见的夫人大都准备了见面礼。

  一圈下来,杨妡收获了不少东西,心里也是讶然不已。安国公府着实不简单,京城数得着的头面人物几乎都来了,包括三位侯夫人,七位伯夫人还有几位世子夫人,至于那些新兴权贵更是认都认不全。

  细细想来,恐怕只有宫里设宴才能把这些王侯贵族尽数请到。

  安国公府几十年没有出色的子弟入仕,在朝政中几乎也没有话语权,怎可能有这般大的能耐?

  杨妡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偷偷问张氏。

  张氏思量片刻,低声答道:“兴许就是没人入仕,帝王放心,权贵们也能毫无顾忌地与蔡家交好。国公爷一年的俸银只三五千银子,朝廷又不是养不起。”侧头四下看了看,声音更低,“蔡家办这场宴会也能赚不少,像咱们府是蔡家下帖子请的,那边很多官员都是塞了银子才能求得一两张请柬。”

  “啊!”杨妡低呼出声,随即便明白。

  她们只当是来散心玩耍的,可有些人却把宴会看成结交权贵的好机会。而且都带了适龄的女儿过来,保不齐就能结门好亲事。

  两人正窃窃私语,就听钱氏道:“你们母女俩有多少话在家里说不完,又到这里说?”指了杏花林旁边的亭子,“那边蔡家姑娘正找阿妡过去不知道干啥呢。”

  张氏忙对杨妡道:“去吧,要文静点,别乱闹伤了和气。”

  杨妡笑一笑,“您放心吧,我有分寸。”

  小心地提着裙角,带了红莲往倚红亭去。

  亭子里只七八个人,除了蔡家姐妹、李家姐妹就魏珺、孟茜跟杨姵,全都是往常熟悉的。

  蔡星梅笑道:“十二妹妹带人往流芳阁作诗画画去了,天天作诗没意思,咱们玩个乱联复原吧。”

  说罢,有丫鬟取过一根绳子系在亭中廊柱上,绳子上挂了十个字,分别是雨、鸟、花、湿、停、光、语、高、去、风。

  杨妡倏然变色,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游戏她也曾玩过,就是这十个同样的字,跟薛梦梧一起玩的。

  当时是个六月天,她只在肚兜外穿了件单薄的纱衣。

  薛梦梧说,如果她对的出来,他就罚酒三杯,如果她对不出来,就得将纱衣脱了,任他为所欲为。

  她学识怎比得上薛梦梧,自然是输了。

  薛梦梧毫不留情地把她抱到床上,剥了个精光……

  没想到再世为人,会从蔡星梅口中听到这个游戏,杨妡仿佛想到了什么,又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心怦怦跳得厉害。

  蔡星梅笑着宣读了规则,“用这十个字说一幅对联,不拘怎么对,能讲通就行。我这里备了彩头,能对出来的奖赏簪子一支。”

  便有丫鬟取过三支木簪,轻轻地放在石桌上。

  “是百年桃木根刻的,虽然不值钱,胜在意头好,还能辟邪安神。怎么样,有想出来的没有?”

  几人觉得有趣,都默默地记下这十个字,翻来覆去地对仗。

  少顷孟茜笑道:“我来一个,雨去花光湿,风停鸟语高,意思说得通吧,风停了就显出鸟声高来。”

  “通顺!”蔡星梅拊掌赞同,递给她一支簪。

  紧接着李兰心叫道:“我也有了,雨湿花光去,风高鸟语停。”

  蔡星梅点头,“这也通,风太大,鸟儿都不叫了。”笑着递给李兰心一支簪,又掂起最后一支木簪,笑吟吟地问:“还有谁?”

  杨妡微阖下眼,沉声念道:“雨湿花去光,风高鸟停语。”得了最后一支簪,簪头是九朵簇拥开放的蕙兰。

  难得这么小一支木簪能刻出九朵花来,而且九朵蕙兰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杨姵觉得稀奇,翻来覆去地看了看,称赞道:“真是精巧,也不知三表哥能不能刻出来这么好看的花。”

  魏珺闻言便道:“我哥平常喜欢刻猫狗等动物,真没见过他刻花,要不回头央他刻一个看看,要是好,也寻了好木头刻簪子。”

  听她们提起魏珞,杨妡翻翻白眼没有作声。

  刚好清惠长公主身边的女官笑意盈盈地走过来,“前头公子少爷们约好在校武场比赛射箭,长公主说前去捧场凑个热闹,问姑娘们有没有兴趣一道。”

  清惠长公主邀请岂有不应的,再者都是十多岁的小姑娘,心里已隐隐约约有了对少年男子的好奇,当下异口同声地答应了。

  安国公府祖上也是善文略通骑射的,因而特意圈出百尺见方的地方用来督促家中子弟习武打拳。这些年过去,校武场早就名不符其实,好在地面仍是平整,四下看台上的木椅也还健在,没有因风吹雨打而朽坏。

  此时,木椅上已经铺了墨绿色椅袱,正面看台上还额外支起了遮阳用的篷布。

  蔡星梅寻到个眼界开阔之处招呼她们坐下,杨妡这才发现杨娥跟魏琳早就来了,已经占据了正面稍偏一点的好位置。

  而更多的姑娘正三五成群地往这边走,有几位年轻妇人因为好奇也跟着来了,可惜钱氏跟张氏都没在。

  校武场边竖着十个做成人形的箭靶,数十位公子少爷正在场中或擦拭弓箭,或察看箭矢,认真地做着准备。

  在这些锦衣玉食的王孙公子中,身穿鸦青色道袍有着麦色肌肤的魏珞显得格外扎眼。他一手拿弓,肩上背着箭囊,神情散淡,跟旁边杨峭和一位身穿宝蓝色锦袍的少年聊得正欢。

  杨姵也瞧见了,笑着指给杨妡,“二哥,还有三表哥,也不知比赛有没有彩头,希望他们都能拔得头筹。”

  杨妡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要是几年之后在战场上历练过的魏珞应该没有问题,可现在,就冲他那火爆脾气,未必能静得下心练习箭法。不过依他的力道和身手,肯定不会垫底。

  杨妡不关心这些,便百无聊赖地四下打量,待瞧见蔡星梅不觉蹙了眉。

  她怎么会知道这个乱联复原的游戏?

  难不成也是薛梦梧告诉她的?

  可是,就算上次庙会,薛梦梧替她抢回了发簪,一个国公府的姑娘跟一个落魄书生也没有机会接触太多?

  杨妡百思不得其解,就瞧见方才传话的那个女官又过来,笑道:“杨家四姑娘,五姑娘?”

  杨妡笑着点点头。

  “长公主请两位过那边,那边看得清楚些。”女官笑盈盈地指着篷布下的看台,那里清惠长公主不知何时过来了,正和蔼地朝着她们微笑。

  杨妡心中不解,却不好推辞,道了谢,与杨姵一道跟在女官后面过去。

  接着又有四个女孩被请到了清惠长公主身边。

  坐定之后,杨妡才发现,这里是离那些备赛的公子少爷最近的地方,抬眼就能将场里众人看得一清二楚,而那些人只要回头自然也能把看台上的人看清楚。

  心念电闪之间,杨妡忽地明白,清惠长公主选中她们是要给底下的某人相看的,也不知那人是谁。

  正思量着,见魏珞恰回头朝这边看过来。

  四目对接,杨妡清楚地看到魏珞脸色立刻夸下来,两道浓眉紧紧蹙在一起,好像见到她是一件多么令人憎恶令人讨厌的事情。

  杨妡气不打一处来,飞快地别开脸,低骂声,“切,也不好生照照镜子,好像谁愿意看你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