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成亲
作者:茗荷儿      更新:2023-07-30 23:09      字数:4677
  这里孕育着杨家第四代, 备受杨家上下瞩目的长房嫡长孙。

  杨家既然愧对于我, 那我也要让杨家不好过。

  杨娥紧紧攥着手中剪刀,脑海里突然显出一个可怕的念头——只要用力捅过去, 不管是魏氏还是钱氏, 她们肯定再也笑不出来了。

  也不知她们会不会后悔轻视了自己,忽略了自己?

  杨娥盯着卢氏“呵呵”笑了。

  笑容浅却诡异。

  卢氏只觉得毛骨悚然,双手不由往腹部掩了掩,笑道:“明天是妹妹大喜的日子, 母亲本该过来的,可婶娘情况不太好, 那边脱不开身, 就打发我来看看。”

  明天她就要成亲, 嫁给二表哥, 完全脱离这个冷漠无情的杨家了。她会成为世子夫人, 然后成为武定伯夫人, 到时候谁还敢小觑了她?

  何必现在做那种傻事, 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

  杨娥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将剪刀放下,含笑迎上前:“天寒地冻的, 嫂子身子又重,快请坐……对了, 母亲那边孩子生下来没有,怎么不太好了?”

  卢氏扶着丫鬟的手小心翼翼地坐下,“具体我也没多问, 好像是崩漏。”

  杨娥低头窃笑,没福气就是没福气,即便生下孩子又如何,还不照样看不到?真是风水轮流转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该让她的孩子尝尝有个后娘的滋味。

  卢氏瞧不清她面容,却直觉地不想多待,从身旁丫鬟手里接过本册子,红着脸道:“这个,妹妹待会儿好生瞧瞧,里面都画得清楚,一看就明白。女子头一遭总会有些疼,忍一忍也便过去了。若真疼得厉害,就让姑爷缓着来……你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管问我便是。”

  杨娥脸上这才显出几分新嫁娘独有的羞涩,接了册子,小声道:“劳烦嫂子了。”

  卢氏完成差事,立刻站起身,“天色已晚,就不多耽搁妹妹了。你早点歇着,精神养得足足的,明儿且有得折腾。”

  杨娥点点头,吩咐采茵送卢氏出门,她径自回到内室,翻开册子看了两页。

  头一页便是一对赤身男女,女的横卧在床,男的覆在其上,股腹紧贴,关键处却被挡住了,根本不像卢氏所说那样画得清楚……纵是如此,杨娥仍看得面红耳赤喘息不已。

  不由就想起毛氏私下跟她说的话。

  毛氏说,即便魏璟不乐意,她也有法子让两人成事,只要度过头一夜,第二天就是顺理成章了。让杨娥只管忍着别怕疼,她自会吩咐得力的嬷嬷帮她成事。

  想象着第二天洞房夜的情形,杨娥禁不住红了脸色……

  此时的二房院,气氛却是分外紧张。

  院子里支了药炉,府医亲自守着煎药,而太医则站在西厢房门口一步一步指点着稳婆用针。

  西厢房又加了两盏灯,照得屋子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稳婆并不懂医,但对女子下腹与至阴几处穴位略有了解,而且张氏若不能好转,她也担着干系,于是临危受命,手拿两寸长的金针,哆哆嗦嗦地根据太医所说穴位往里扎。

  先前的气定神闲早已不见,细密的汗珠顺着满脸褶子汇成一条,啪嗒啪嗒往下滴。

  旁边桂嬷嬷怕汗水落在张氏身上,忙不迭地给她擦。

  好容易二十余根金针尽数扎了进去,稳婆长舒口气,等了约莫一炷香工夫,将针起出。

  正好药煎好,杨妡自告奋勇端了进去,一掀帘子,浓郁的血腥味扑面而来,张氏面无血色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地下堆了一大摞被血染红的细棉布,看上去触目惊心。

  素罗怕杨妡烫着,忙上前接过药碗,用羹匙小心地搅拌着。

  杨妡趁机到旁边榻上瞧了瞧刚出生的小弟弟。

  婴孩正睡得香,脸色有些红,眉毛鼻子紧紧皱在一处,像是没长开的猴子,半点没有张氏精致的容颜和杨远桥儒雅的气度。

  杨妡轻轻触一下他柔嫩的脸颊,“真难看。”

  “哪里难看了?小孩子一天一个样儿,过不了几天长开了,肯定相貌不俗……而且多懂事啊,一点都不闹腾。”钱氏说着,尾音便带了颤意。

  果真是这样,屋里人来人往声音纷杂,他却睡得如此香甜,似乎明白大人们的忙乱。

  杨妡忽觉眼眶有些湿,侧转了头。

  门帘外头,太医的话清清楚楚地传来,“此方意在止血,二太太失血过多,若能以人血哺之,会大有裨益。”

  杨妡听得明白,熬出的药是止血的,可单止血不行,还得补血才是。

  因见素罗已伺候张氏喝完了药,杨妡接过碗,抓起旁边适才用来剪脐带的剪刀,用力划破了腕间血管。

  顿时血流如注,很快就盛了小半碗。

  屋里人都吓呆了,还是素罗反应快,一把攥住杨妡的腕,“姑娘,别!”

  钱氏也回过神来,扬声朝外喊“快,快拿伤药。”

  府医带着药箱,里面药粉药膏倒是齐全。

  钱氏问明那些是止血药粉,一把拔开塞子,不要钱似的洒在杨妡腕上,边洒边道:“你才几岁,瘦成这样,身上能有多少血?你得把我吓死……屋里这么些人,就用着你了?”

  杨妡轻声道:“我娘怀胎十月生下我,又费尽心思养我这么大……我的血都来自我娘,肯定比别人的效用更大。”

  钱氏一听就红了眼圈,泪水簌簌往下落,望着杨妡道:“你这傻孩子,既然知道你娘费尽心思养大你,怎么不体恤体恤她,要是她醒了看见你这样,心里不得难受死?”

  杨妡指着那半碗血对素罗道:“快喂我娘喝了,待会儿怕是要凝了,那我岂不白捱了疼?”

  素罗想想也是,咬牙端起碗,尽数喂给张氏。

  钱氏叹一声,另外吩咐了丫鬟往厨房要来鸡汤,逼着杨妡喝了一大碗,又催她赶紧回去歇着。

  杨妡摇头不肯,“上次我差点死了,我娘在观音像前跪了一夜把我唤回来,今天我也得替我娘祈福,恳请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娘安然无恙,保佑弟弟平安康泰。”

  话音刚落,熟睡着的婴孩像是听懂了她的话似的,突然大哭起来。

  桂嬷嬷道:“过了两个多时辰,小少爷许是饿了,我抱去让奶娘喂喂。”

  杨妡道:“外头风大,别闪着弟弟,让奶娘过来喂,也免得娘醒来惦记弟弟。”

  “可这屋里……”腥气太重,而且产房不吉利,不宜久呆。

  桂嬷嬷无奈地看向钱氏。

  钱氏沉声道:“就依姑娘的,在这屋里喂。”

  奶娘喂完奶,又等着婴孩小解换过尿布,重新包好了。

  杨妡抱起那个小小襁褓端端正正地跪在观音像前,低声道:“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信女杨五肯请菩萨大发慈悲,保佑我娘平安无事,信女愿斋戒一年不食荤腥,日日敬奉于菩萨座前。”

  说罢,将襁褓仍放回罗汉榻上,自己跪回原处,头低低地俯在地上,默默地念起《金刚经》。

  松鹤院里,魏氏听说张氏崩漏,生死难测,长叹一声,在观音像前燃了三炷香,也低声念起了《金刚经》。

  这夜似乎格外漫长,又似乎格外短暂。

  稳婆施了三次针,素罗喂了三次药,当窗户纸泛出浅淡的鱼肚白,张氏终于止了血……

  许是因为兴奋,杨娥睡得也不踏实,天刚蒙蒙亮就睁开眼。

  采芹低声道:“天还早着,姑娘再睡会儿养养精神,全福人巳正才来,辰正起也使得。”

  吉时定在酉初,但两家离得近,喜轿一刻钟就到,用不着太早准备,所以就约定了全福人巳正来绞脸梳头。

  杨娥又闭目养了半天神,到辰初终于躺不住穿了衣裳起身。

  吃过饭头一件事就是沐浴,等她香喷喷地从净房里出来,全福人正好到。

  全福人夫家姓李,是国子监司业,官职虽不高,但在文人士子圈中颇有声望。

  李夫人圆白脸带着浅浅红润,生就一副喜庆模样,又因为上头四老均健在,底下又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京都不少人都愿意找她当全福人。

  此次来杨家当全福人是钱氏早在九月初就说定了的。

  杨远山也在国子监任职,加上杨家在京都口碑颇佳,魏氏通情达理不说,几位姑娘也都乖巧懂事,所以钱氏一提,李夫人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没想到今天来,正经主子一个没见到,站在门口等了半天,才有个挺着大肚子的年轻妇人出门迎接。

  往常李夫人走门串户,不管到哪家,主人家都是欢声笑语地老远就迎出来,偏偏到了素有诗书传礼之家的杨家这么被怠慢。

  李夫人面上便有几分不虞,可想着总归是婚姻大事,不能在这个当口给人脸子看,于是强展笑颜给杨娥绞了脸。

  等到吃午饭时,李夫人想总该有个正经主子露面了吧,没想到不但没有,就连大肚子妇人也找借口溜了。

  李夫人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谁府里不生孩子,也没见这么怠慢客人的?

  再者,这儿还有个即将出阁的姑娘,眼看就要成为别人家的人了,就没人出头支应两声?

  她所不知的是,钱氏与魏氏都彻夜没睡,钱氏在二房院忙活了一夜,而魏氏念了一夜佛经,两人都是天亮之后才得以上床合眼,尤其魏氏年纪大,身子更熬不住。

  卢氏昨夜被杨娥骇着也没睡踏实,加上孕妇本身容易犯困,吃过饭就觉得头晕目眩的,实在陪不了,必需得躺上一会儿。

  李夫人既为自己不平,又替杨娥抱屈,言语上便露出几分。

  杨娥如同遇到知己般,滔滔不绝地将张氏素日待她不好的事儿添油加醋地说了遍,又好一顿排喧杨远桥,说他耳朵根子软,被张氏挑唆着苛待前妻生的子女。

  钱氏小眯了会,胡乱吃了点午饭,先到二房院看了看张氏,又急匆匆地赶到流云轩,正听到杨娥说完张氏与杨远桥,又开始抱怨钱氏与魏氏漠视她。

  钱氏一口气梗在胸口不上不下地堵得难受,恨不能进去跟杨娥分辩一二。别的且不论,单就她的亲事,去年一年她恨不得跑断腿磨破了嘴皮,没想到杨娥不但不感恩,反而一肚子怨气。

  又思及杨妡,能够毫不犹豫地切腕放血,还在观音像前整整跪了一夜,等张氏醒来时,她两条腿麻得几乎动不了,却硬撑着连连向自己道谢,向稳婆和太医道谢。

  一个是薄情寡义,一个却是孝顺知礼,这两位姑娘差得也太大了。

  钱氏心中感慨,面上却不露,笑盈盈地跟李夫人赔罪,又格外嘱咐杨娥一番话。

  申正,魏璟带着喜娘等人上门催亲,杨娥在全福人陪同下先去松鹤院拜别魏氏,又往二房院拜别杨远桥。

  厅堂正中摆着两把太师椅,杨远桥坐在左边,右边椅子上摆着魏明容的牌位。

  杨妡并没来,只有杨姵与杨娇穿戴整齐地站在旁边。

  杨娥对准椅子恭敬地磕了头,起身时,唇角撇了撇:算张氏母女走运不能露面,否则她一定当着大家伙的面好生羞辱她一番,即便勉强占个嫡又如何,张氏在她亲娘面前不得照样执妾礼?就算只是个牌位,也牢牢地压她一头。

  杨远桥看着杨娥感触颇多,既怜她自幼丧母,又气她言行无状,思量番,叮嘱她要魏家定好生孝敬长辈和睦同辈,早点为魏家开枝散叶。

  杨娥神情淡漠地听着,并不说话,只待催轿的鞭炮声响,由杨峻背着上了花轿。

  没多久便在鞭炮声中下了花轿,喜娘将一条红绸布塞进她手里,扶着她进了花厅。

  花厅里人声鼎沸,想必来了不少宾客。

  杨娥蒙着红盖头瞧不见厅里的盛况,只能看到地面上各色衣袍的袍边或者裙裾遮掩下大大小小的绣鞋。

  耳边不时传来人们的赞叹声,“魏公子真是一表人才,清俊儒雅,新娘必然也是花容月貌。”

  “那当然,隔壁杨府女子,个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也只有这般人才才能配得上魏璟。”

  杨娥微微弯了唇角,既然魏璟能够亲自迎亲,拜堂肯定也是他了,那么夜里……是不是无需用外祖母说的那法子了?

  正思量着,就听司仪洪亮的声音喊道:“吉时到,新人行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杨娥忙敛住心神,随身旁魏璟的动作拜过三次。

  礼毕,杨娥被簇拥着到了新房来仪阁。

  喜娘说了一套又一套的喜庆话之后,拿起旁边缠着红绸布的秤杆交给魏璟,“少爷等急了吧,快看看咱们漂亮的新娘子。”

  魏璟犹豫片刻,缓缓挑开了喜帕……

  作者有话要说: 感冒没好,这几天更新不定时请妹子们见谅,以后会慢慢调整到以前的时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