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鸡鸣寺遇皇孙
作者:欧阳肖邦      更新:2023-07-31 03:24      字数:4090
  第四十一章鸡鸣寺遇皇孙

  自太子朱标从陕西归来已经有十余天,他已经向朱元璋汇报了在陕西视察的情况, 洪武皇帝表示很是满意, 如今秦王·府已经整肃一新,太子向洪武皇帝呈上了在陕西八府二十州九十五县考察的地图和奏章, 其中包括视察兵营,理刑狱, 查仓库, 等等情况,但迁都的事宜是项大工程, 洪武皇帝还要与百官商讨之后再行考虑。

  起初洪武皇帝并未察觉太子身体有异样,有时朝堂之上太子总是会忍不住地咳嗽, 这引起了洪武皇帝与百官的注意。其实自太子回京之后,便一直在私下里请太医诊治, 但是明面里他必须强打精神, 不能让别人瞧出一丝病态,因为他是太子,是一国之储君, 如此情况一旦被有心人利用, 那么朝堂之上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转眼间已是洪武二十五年正月, 京城内洋溢着一派生平景象,与往年一样, 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忙着贴春联,换桃符, 一片热闹祥和的景象。

  中山王府亦是如此,今年徐妙锦没有被罚去栖霞山礼佛,由于二姐三姐都已经出嫁,大嫂忙前忙后便少了帮手,此刻徐妙锦已是忙的团团转,做大嫂身后的小跟班,帮着大嫂清算账目,收年租,写拜帖,扫祠堂,准备祭祖各项事宜等等,她亲自参与准备这些事情的时候,才真正明白做一家之主母有多么辛苦。

  今年新年,中山王府已出嫁的三个女儿都要回家省亲,李氏自接到圣旨那一日便开始忙碌起来,皇上身边的李福公公虽然过来传过旨意,说这次回京的藩王人数多,就索性都住在宫里了,不过李氏还是为中山王府的三位女婿都准备了住所,毕竟三位藩王都是身份尊贵之人,自然是怠慢不得的。

  徐妙锦从接到圣旨那天开始便掰着手指头算天数了,眼巴巴地盼望着燕王朱棣能早点到京城,毕竟又是大半年的时间没见了,虽然常有书信往来,但怎抵得过热恋中青年男女的相思之苦。

  秦淮河畔张灯结彩,士庶商民摩肩接踵,到处洋溢着酒香,人民沉浸在这欢乐祥和的新年之中,却不知此刻东宫早已是山雨预来。

  大年初一的正旦大朝会和往年一样热闹,去年一年国家安定祥和,没有大灾大难,蒙古人在北疆也悄无声息,这些一切使得洪武皇帝的心情极好,这个他所建立的帝国正一步步地走向正轨,这使得他对新的一年更是充满了希望。

  太子朱标挺着愈发虚弱的身子强撑过了正旦大朝会,又撑过了太庙祭祖,之后是最隆重且繁杂的大祀天地,大祀之日,太子朱标不得不戴月起床,冒寒而出,前往南郊的圜丘以及北郊的方泽去行那繁复的祭祀礼仪,待到这一切都结束之时,太子已经身心俱疲,卧床难起。

  燕王朱棣一行人离京城越来越近之时,宫中早已悄悄流传着太子生病的消息,此刻人心惶惶,太医们一遍又一遍地被召进东宫,又冷着脸出来,据说太子只是偶感风寒,所有人都三缄其口,但天下并没有密不透风的围墙,消息不经意间已然在宫中秘密流传开来。

  中山王府一家人都是经常出入宫廷之人,自然是早已听到了风声,只是大家都对洪武皇帝的性格了然于心,便都心照不宣地对此事闭口不提。

  太子妃吕氏与皇孙朱允炆是唯一知道内情的几个人之一,自太子卧床之后,皇孙朱允炆便尽了一个孝子能尽到的全部责任,寸步不离地侍奉在太子朱标床前。太医院的院判刘太医医术最为高明,却也不得不奉旨对太子隐瞒病情。这日刘太医看过太子的病之后,便与太子妃吕氏在西厢房嘱咐了起来,只见太子妃听着听着便忍不住哽咽起来,这一切都被皇孙朱允炆看在眼里,他担心之事想必还是发生了。

  这日刚出了上元灯节,鸡鸣寺前的庙会依旧热闹非凡,朱允炆独自一人换了便服,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庙会中的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而他只带了一个小厮,匆匆从欢闹的人群中穿过,人群中的欢声笑语在他耳边如烟花已逝般早已没了色彩。民间百姓皆说鸡鸣寺的香火最是灵验,此刻他已经顾不上这些,只是诚心向佛祖祈求父王的身体能早日康复。

  徐妙锦和马恩慧相邀来到鸡鸣寺前的庙会玩耍,她早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的生活节奏,没有过多的娱乐活动,女孩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不过还好她仗着一个郡主的身份,每日进宫出宫的路上还能看看风景,感受一下民风民俗。从她这两年来闯的祸来看,那些事情放到现代根本就不算什么,她无非就是好动,喜欢游山玩水而已,然而在这六百年前的大明朝,这些却成了她的过错。

  鸡鸣寺前的庙会可比北平的庙会热闹多了,毕竟还是天子脚下,全国的好东西都集中在这里了,徐妙锦与马恩慧一路走走停停,一会看着这个稀奇,一会看着那个好玩,两人好似要把整条街都买下来似的。

  “锦姐姐,你还记不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也是在这鸡鸣寺前,有一恶霸欺负一位姑娘,你仗义执言挺身而出去帮那姑娘,我当时见你也是一位弱女子,生怕你有什么闪失,便要我家车夫前去相帮,还好后来你四哥及时赶到,那恶霸见我们人多势众,便悻悻地离开了。”马恩慧微笑着回忆起了往事。

  徐妙锦挠了挠头,面带愧疚地说道:“恩慧妹妹也不是不知,我害了失魂症……”

  “瞧我,这大过年的,又提起锦姐姐伤心之事了,妹妹只是看到这鸡鸣寺便想起了往事,锦姐姐莫要怪我。”马恩慧不好意思地说道。

  “哎,无妨,无妨!”徐妙锦握起马恩慧的手,本来想说的话到嘴边却又止住了,她如果不嫁他,到那时便不会与皇宫一起灰飞烟灭,可是,她该告诉她,不要嫁给朱允炆吗?她能阻止的了皇上的赐婚吗?她若抗旨,她全家人还能活命吗?

  “锦姐姐!”马恩慧莞尔一笑,打断了徐妙锦的思绪,只见她指着一个卖首饰的摊子说道:“锦姐姐,我们去那边瞧瞧吧!”

  徐妙锦回过神来,拉了拉马恩慧的手,二人便朝那首饰摊子走去了。马恩慧见那摊子上的首饰都极其漂亮,有做工精致的白玉兰簪子,打磨精巧的葫芦耳环,金镶玉的宝蝶赶花挑心,还有各式各样的玉镯子,二人顿时便看花了眼。

  马恩慧拿起一把金镶玉的花钗,对着自己的发髻比了比,嘟囔道:“这个总是稍老气了点,适合我娘!”放下那花钗,又拿起一只白玉镯,只见那玉镯晶莹剔透,白玉似雪。

  那摊主是一位面目和善的中年妇人,她面带微笑地对两位小姑娘道:“二位真是好眼光啊,这白玉如凝脂,可不多见呢!”

  徐妙锦不禁也被这玉镯吸引,便拿起那玉镯在自己手腕上比了比。那摊主定眼一瞧,便瞧见了她玉腕上的白绿相间绿豆底翡翠玉镯,不禁赞叹道:“姑娘这镯子可是一等一的上品啊!世间罕见呢!”

  徐妙锦被摊主说的不好意思起来,连忙缩了缩手,马恩慧却一把执起她的手,盯着那镯子瞧了半天,嘟囔道:“锦姐姐何时得了这镯子,我怎么没见过,可是如意郎君相赠?”

  徐妙锦只觉被她说的两颊绯红,便转过头去不理睬马恩慧,马恩慧此刻便调侃道:“锦姐姐果然是被我说中了,哎!要是铁妹妹此刻在就好了,依她的性子啊,定会刨根问底!”马恩慧嫣然而笑道,又转过头来对那摊主说:“老板,这白玉镯子我要了。”

  这会只见她翻遍了上下左右的衣袋,都不见自己的荷包,便焦急地对徐妙锦说道:“锦姐姐,我的荷包不见了,看来我们是遭了小偷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还不等徐妙锦答话,人群那边便传来一阵嘈杂声,只听见有人在喊:“抓小偷啊!抓小偷!”

  马恩慧和徐妙锦连忙放下手头要买的东西,也围了过来,只见一书生打扮的青衣男子,手中擒着一个年龄只有六七岁模样的小乞丐的手,那小乞丐使劲挣脱,那青衣书生就是不放开他,还大喊着不要让这小乞丐跑了。

  此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徐妙锦定睛看了看那书生,不觉心中一惊,这不是皇孙朱允炆吗!他怎么会在这里?

  这时朱允炆身边的小厮也跑了过来,按住那小乞丐不放,那小乞丐自知是无法逃脱了,便连忙讨饶说自己是被冤枉的,自己是良民,怎能是小偷呢!

  人群中有人喊道:“是不是小偷搜下身便知道了!”朱允炆身边的小厮一听,便连忙抓起那小乞丐的衣服向怀里掏了掏,果然一下掏出了四五个荷包,其中就有一个荷包是马恩慧的,那上面的精致莲花纹,正是马恩慧亲手所绣。

  众人见状纷纷指责那小乞丐,还有人说要抓他去报官,那小乞丐连忙跪地求饶道:“贵人饶命!贵人饶命啊!我家里遭了灾,亲人皆已经亡故,我一路逃荒到应天府,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此番是第一次来庙会偷东西,实在是饿的不行,才出此下策的!求贵人高抬贵手,不要抓我去见官老爷,我给贵人做牛做马!”那小乞丐边哭,边砰砰砰地使劲磕头,朱允炆不觉动了恻隐之心。

  徐妙锦见状连忙拉着马恩慧穿过人群,来到朱允炆和小乞丐面前,朱允炆定睛看了看,也是不觉一阵吃惊,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徐妙锦。

  只见徐妙锦镇定自若地朝着人群道:“这些荷包,我们这就交到应天府衙门去,是谁丢的荷包,大家可以去应天府衙门认领,到时只要与应天府衙门的推官老爷仔细核对下荷包的样式和里面装的东西就好,大家可放心?”

  众人听罢,便不觉拍手叫好,称赞这姑娘真是秉公办事,徐妙锦又借势说道:“至于这小乞丐吗,念他是初犯,又三天没吃东西,想必他也是饿坏了,既然事出有因,那何不将他交与鸡鸣寺的方丈大人教导,也可积一份善缘。”

  那小乞丐抬起泪眼涟涟的小脸,此刻他脸上的泥水和泪水已经混在一起,他忙爬过来,又向徐妙锦砰砰砰地磕了三个头,嘴里哽咽地说道:“谢谢仙女!谢谢仙女!”

  众人见这事情了结了,便一哄而散了,只见朱允炆微微一笑拱手施礼道:“今日怎会在这里遇到郡主?”

  徐妙锦连忙做了一个嘘声的动作,压低声音道:“皇孙殿下莫要太大声,这会街上人多,可不好暴露身份呢!”说罢又拉过马恩慧介绍道:“这位是我闺中密友,光禄寺少卿马全大人之女,芳名恩慧,刚刚那小乞丐怀里,便有她的一只荷包。”

  只见马恩慧款款走上前来,笑颜如花地辑了一礼道:“今日还要多谢皇孙殿下出手解围呢。”

  朱允炆忙不好意思地摆摆手道:“哎,无妨,无妨,只是恰巧撞见他偷东西罢了。”

  “既然大家在此相遇,不妨去茗香阁饮一壶茶可好?”徐妙锦灵机一动,便提议道。

  马恩慧与朱允炆都表示赞同,三人便离开喧闹的庙会,朝茗香阁走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还是那个求收藏求评论的作者!(~o ̄3 ̄)~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