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洪武皇帝的寿礼
作者:欧阳肖邦      更新:2023-07-31 03:25      字数:3325
  第六十三章洪武皇帝的寿礼

  亲王册次妃,虽然不像娶正妃那样礼仪繁琐, 不传制, 不发册,不亲迎, 但朱权亦不想让张姑娘受委屈,还是为张府置办了厚重的彩礼。

  别的穿越女都是宫斗宅斗正室侧室各种斗, 但这事在谢依琳这里却没什么可斗的。她本来就是占了人家张姑娘正妃的位置, 若没有她从天而降,穿越而来, 现在宁王和张氏肯定是和和美美,恩爱有加, 不会像现在这样,历经波折, 双方才知晓各自是对方等的那个人。

  正史中本就没有徐妙锦这号人物, 无论是徐妙锦,还是谢依琳,在这个世界都是一个多余的人罢了。

  转眼间又是一年, 宁王府迎来了小世子的降生, 全府上下热闹非凡,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必然是母以子贵, 无子不免会失宠,即使是正妻,一旦没有生育, 尤其是没有生儿子,必然也会削弱她在家族内的地位。

  然而这些事情,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真的并不重要。这些年来为了融入这个世界,她已经妥协了很多事情,即便是不能自由恋爱,但她亦不愿沦为传宗接代的工具。

  如今这般局面甚好,朱权与张氏是真心相爱,他们志趣相投,迎来爱情结晶那一刻的喜悦,是真的饱含着爱意,不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

  那么谢依琳这个闯入者,也可以安心了。

  小世子出生三天时,举行了洗三仪式。张府派人前来,送给产妇一些油糕、桂花缸炉、鸡蛋、红糖等食品,又送些小孩所用的衣服、鞋、袜等作为礼物。

  待婴儿满月之时,宁王府便置下了满月酒,张家人再次前来送礼祝贺。徐妙锦始终还是占着这一家主母的位置,此刻她见小世子正闭着眼睛躺着奶娘的怀里,肉乎乎的小脸,小嘴一张一合地吐着小泡。她走上前去,一直紧闭双眼的宝宝似乎这时特别想看看她的样子,竟然将右眼打开了一条缝,露出了亮晶晶的黑眼珠。她向宝宝招了招手,又捏了捏小宝宝肉乎乎的小脚,最后又亲了一下他的额头,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这小家伙长的真是招人怜爱,可能是因为父母都是高颜值的缘故吧。

  张氏见徐妙锦走过来,连忙下地行礼。徐妙锦扶她起身,笑盈盈地说道:“妹妹不必拘礼,这小世子真是十分可爱,我见了是喜欢的不得了!”旋即又从怀中取出一个做工精致的金锁,塞到张氏手中道:“这个金锁就当是我送给小世子的礼物了。”

  张氏见那金锁,上面刻着细致的如意云纹,甚是人见巧意,不由得称赞道:“姐姐这礼物太贵重了,这金锁可真是精致啊!”

  此时但见宁王朱权走了进来,他见徐妙锦也在,只是定身愣了愣,旋即又是尴尬一笑,便去看奶娘怀里的小世子了。这一年来,他们几乎没怎么说过话,徐妙锦一心向佛,多半时间不是在寺庙中清修,就是在自己房里抄佛经。王府之事尽有张氏来操持,她也自认为张氏比自己更适合做这个王妃。

  其实徐妙锦今日回府,还有一件重要之事,便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即将迎来七十大寿,她想与张氏商量该给洪武皇帝准备什么寿礼。却没想到此间三人气氛如此之尴尬,她定了定神,决意打破这尴尬的气氛,便执着张氏之手,勉强挤出一丝笑意问道:“妹妹可知今年秋季父皇便要迎来七十大寿,我这几日便总想着该给父皇准备什么寿礼,妹妹可有什么主意?”

  张氏微微低头垂首说道:“妹妹不比姐姐在京中待的时间长,听闻当年父皇很是宠爱姐姐,姐姐自是最了解父皇的喜好,这事还是姐姐拿主意吧。”

  宁王朱权听到此言,不觉在心中冷笑,是啊,全拜当年父皇的宠爱,强行给二人赐婚,才导致今日的局面,白白做一场夫妻,竟连见面说话都是如此尴尬,真是造化弄人。

  徐妙锦转过身来,看着朱权只以背影相示,便已知他这一年来对自己已是心灰意冷,可如此重要之事,还是不能不问他的意思,便试探地问道:“给父皇的贺礼,王爷可有心中可是已有什么主意?”

  刚到大宁那会还是互相称呼夫人,夫君,如今已是这般生疏,朱权心中涌过一丝悲凉之意,当初他对她的承诺,始终还是没有兑现,说好的要一起在无边的草原上策马扬鞭,如今看来只是一场笑话罢了,不光是那承诺,他们的婚事整个就是一场十足的笑话。

  “王妃自幼就受父皇宠爱,对父皇的喜好最是了解,一切便由王妃准备吧。”如今这局面,朱权也只好冷冷地回道,他怕此间气氛再次尴尬下去,尴尬的让他不能呼吸,说完这句话,便拂袖而去了。

  朱权自屏藩以来,主要的任务其实是保卫大明疆土,这一点与秦,晋,燕,辽等王并没什么不同。但由于他天资聪慧,又颇通文史,洪武皇帝便对他有了另一番期望,交与了他一项特殊的任务,便是史学研究与著述。这项特殊的任务,是别的藩王无须做的,但对于父子二人来说,这确是件与屏藩帝室同样重要之事。

  这些年屏藩以来,朱权所著之书已有四部,分别是《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天运绍统》与《原始秘书》,这四部书都是史学专著,也耗用了朱权不少心思,所以徐妙锦心中早就想在宁王府搞一个书局,亲自找人誊写雕刻,重新把这四部书集结成册,精致装订之后作为给洪武皇帝七十大寿的寿礼。

  可是她自知自己如今在这王府中处境已是这般,还未等她开口提议,朱权只是冷冷地回应她一切按她的意思来,那她也只能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去做了。

  中国古代虽然自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但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活字印刷却从未真正取得雕版印刷,成为主流。在明朝这一环境限制下,谢依琳也只得采用雕版印刷这一方式,能印刷出质量上乘且做工精致的书籍。

  自那天之后,朱权便没再关心过她到底要准备什么给父皇做寿礼,依然每日只是忙于公务,或是去往张氏处与其共度良宵,看看爱子。

  徐妙锦找来了大宁城中的几位儒生来誊写朱权那四部书,他们写的皆是端庄秀丽的却又统一的馆阁体,这样可以保证书籍中字体的一致性。接着又找来能工巧匠按照已写好的书体来雕刻雕版,她亲力亲为的参与设计整个书籍的版面,用的都是极其上乘的墨与纸张,这样印出来的书籍既美观,又不失大气。

  待四部书全部印好之时,已是盛夏时节,徐妙锦把印好的书,分成几套,精致装订之后,分别装在不同的锦盒中,派人给宁王朱权送了一套,便又离开王府回般若寺去礼佛了。

  盛夏午后,蝉鸣阵阵。纵愿意留,时光不从。

  般若寺中的七尊辽代佛像高大庄严,权衡匀整,柔逸俊秀,神态慈祥,极为壮丽。

  徐妙锦在七佛前跪拜,诚心礼佛,不问世事,一心只求得岁月静好罢了。

  此刻有一人,悄声走到她身旁,亦在蒲垫上诚心跪拜,只不过那人求的,是能与心爱之人解开心结,携手继续走过余生。

  毕竟是夫妻一场,曾经答应过她,要守护她一生一世的,即使当时她心中有别人,为何自己却不能再多一分耐心,去包容她呢?如果当初自己坚持下去,终有一天她会解开心结,就算她那时已是耄耋之年,又有何妨,当她心中不再盼望另一种生活时,她终将会爱上他。

  当他看到书案上那套费心尽力,印刷精致的书籍时,他心中这些年对她的怨也好,恨也罢,在一瞬间便是全部瓦解,原来她也会为了自己的事而这样上心,那四本书本就是他这些年来呕心沥血之作,没想到她还是这般懂他心中所想,只他心中最在意什么。

  曾几何时,他在伏案编书之时,她也曾在一旁研磨。他们也曾一同讨论过书中的内容,她对文史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这一点总是让他时常惊喜又颇为心动。他侧头看了看此刻正向佛祖虔诚祈祷的她,如凝脂般的侧脸依旧是那样让他着迷,他脑海中又浮现出母妃寿宴上那个明艳动人的小郡主,在秦淮河畔乐器行中被他一曲《阳春白雪》感动落泪的小郡主,那是他从小便想保护一生之人,但求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徐妙锦微微张开双眼,但见朱权已在自己身旁凝视多时,四目相对间,便是已化解了所有恩怨情仇,风轻云淡的相视一笑,心中却已了然他从未真正怨恨过自己。

  他伸出手来,执起她的手,此刻无需再多言语,他只是风轻云淡地对她说:“回家吧。”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有个历史bug,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规定:“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為郡王; 待王與正妃年五十無嫡,始立庶長子為王世子。”

  本文里设定张氏是侧妃,所以小世子其实应该是庶子,按照皇明祖训里规定正妃五十岁无子,庶子才可以被立为世子,但本文这里由于是杜撰,历史上张氏本来就是正妃哈,没女主什么事,所以,不能再委屈张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