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宁之变(一)
作者:欧阳肖邦      更新:2023-07-31 03:26      字数:3579
  第七十九章大宁之变(一)

  “什么?李景隆?不行不行……”齐泰听闻黄子澄之言,连忙摇头道。

  曹国公李文忠当年虽然勇猛, 可他那儿子, 就是个纨绔子弟,又没有实战显赫的战功, 这五十万大军的主帅,可得慎重啊!齐泰心中如是想着, 这黄子澄真是一介书生, 未加思索张口就说话,自己有没有想过后果啊!

  建文帝见黄, 齐二人意见相左,便问起了方孝孺:“希直先生以为如何呢?”

  一个迂腐书生的意见, 可能没什么,怕就怕两个迂腐书生, 还固执的意见相同。

  李景隆此人, 最大的优点便是长的还可以,朝会上举止雍容,洪武皇帝在世时也曾夸过李景隆的风度。

  此人向来喜欢读兵书, 又喜对兵事夸夸其谈, 一次朝中某位大臣的寿宴上, 曾与方孝孺谈笑风生。方孝孺对此人印象极为深刻,此人虽是武将, 但博览群书,通晓典故,这样的儒将在军中真是极为少见, 当下便觉得与其相见恨晚。这会皇上问起方孝孺的意见,方孝孺当然是向皇上力荐李景隆。

  建文帝见方孝孺也推荐了李景隆,便当即拍板决定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齐泰听闻此言,心中真是极其不是滋味,然而他一人之力,却无法影响皇上的决定,他只能仰天长叹道,猪队友啊猪队友!书生误国啊!

  ---------------------

  燕王朱棣自真定城下班师回北平后,便在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大赏三军,连日征战本就疲惫不已,这会刚好喝个酩酊大醉,倒床便睡了起来。

  也不知睡了多久,只觉得这一觉睡的真踏实,再醒来时,已是次日晌午了。

  燕王妃手捧着一碗姜茶,笑盈盈地走过来道:“殿下这一觉睡的可踏实?这会可已经过了晌午了。”

  燕王接过那碗姜茶喝了一口,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不过睡了这么久,外面的时局怎样了,还是他此刻最关心的,便问道:“我睡着的这段时间,可有什么消息?”

  燕王妃含笑结果他手中的碗,安抚道:“道衍大师来找过殿下几次,但见殿下睡的正香,便没再打扰了。”

  燕王皱了皱眉,道衍来寻他,定是有要事相商,继而又问道:“大师没说是何事吗?”

  “说了一些,朝廷下了旨意,要辽王与宁王离藩回京,辽王已经走海路返京了,宁王却抗旨为从。”燕王妃将那缠枝青花碗放在了桌上,继而说道。

  “十七弟竟然抗旨了!”燕王先是心中一惊,转而又是一喜,他眼中闪过一丝亮意,连忙起身更衣道:“快命人寻道衍大师书房一叙!”

  道衍闻讯而来,见燕王此刻神采奕奕,心中便知他已知晓宁王抗旨一事。只是此刻还有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得需燕王尽快知道才好。

  “辽王既已返回京师,但江阴侯吴高与都督杨文率辽东军,作为耿炳文军之偏师,近日突然包围了永平城……”道衍心中思虑了一下,决定先说那件坏消息。

  燕王听闻此讯,心中思量了一番,他必须要在知道那个好消息是什么之后,才能决定夺不夺这永平城。

  “朝廷派五十万大军北上征讨殿下……”道衍继续说道。

  “五十万大军?这就是你说的好消息?这只怕比那坏消息更要坏上百倍吧!”朱棣听闻心中甚是不解,这老秃驴难不成是疯了,朝廷派五十万大军北伐,这也能算的上是好消息?

  “殿下还未听臣说完啊……那五十万大军的主帅,可是曹国公李景隆!”道衍笑了笑,微微捋了捋胡须说道。

  “李景隆?哈哈……哈哈……哈哈哈……”朱棣听闻此言,朗阔又嘲讽的大笑了三声道:“我那大侄儿是怎么想的?居然派李九江做主帅,他李九江来的正好!本王盼着他来呢!哈哈……”

  “殿下心中可是有主意了?”道衍见朱棣此番神情,便试探问道。

  朱棣起身拍了拍道衍的肩膀,朗声笑道:“天助我也,立即叫众将领去存心殿议事,咱们先攻下永平城,再顺道去一个地方!”说罢便是神秘一笑。

  燕王府存心殿内,这会张玉,朱能,丘福等人已皆是聚集于此了,燕王朱棣听闻朝廷派李景隆统帅五十万大军的消息之后,便是喜从心来,众将领此刻见燕王神情如此高兴,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

  “李九江此人,本王是再熟悉不过了。”朱棣拿起桌上茶杯呷了一口,神采飞扬地说道:“其父李文忠称呼先帝为舅父,论起辈分来,那李九江还要称我一声表叔呢!哼,我对此人可是知根知底,其空有一副好皮囊,却是个纨绔子弟,那小子只不过平日里喜欢胡诌几句兵法,却未尝经历过大战,我那好侄儿竟然敢以五十万兵马托付于他…………哈哈……”

  “战国时赵括,乃是名将赵奢之子,他只知纸上谈兵,却不懂变通,赵孝成王受其高谈阔论蒙蔽,以他代替廉颇为将,结果在长平之战大败,其麾下四十万赵国将士皆被秦将白起坑杀。”道衍最是会搬弄是非之人,这会他更是火上浇油,把李景隆比作赵括,在座众将领听闻此言,便是频频点头。

  “李九江不足为惧,眼下夺了永平城,击退辽东军,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如此他日我们南下,辽东便没有了后顾之忧。”朱棣起身理了理衣襟,镇定自若地说道。

  “李景隆虽不足为惧,可他毕竟手握五十万大军啊……北平如今是我军的根基,如若我军倾巢而出去取永平城,那岂不是本末倒置?”张玉听闻燕王的计划,不禁心中泛起一丝担忧。

  “张将军说的对啊!李景隆虽是庸才,可他手下亦有瞿能之辈,如若只留两三万人驻守北平,这……如何能敌得过五十万大军啊?”朱能随即也起身附和道。

  众将领心中清楚燕王用兵一向出其不意,但如此冒险之行为,万一真丢了北平,那他们今后也就玩完了。

  只有朱棣本人心中最清楚,他此番计划其实并不是为了那区区一座永平城,他真正的目的地,其实是那个地方……但是他此刻还不能和盘托出,继而向众将领解释道:“师出永平后,北平所留兵力甚少,与李景隆对阵确实不可能,但用来守城,则是绰绰有余。我带兵外出,变化莫测,内外相互照应,这才是我此番的目的。”

  张玉心中还是觉得此计太过冒险,大军远途跋涉至永平城,自是可以解辽东之围,但又长途跋涉而归,将士们自然会疲惫不堪,如此对抗李景隆五十万大军……这能算是上策吗?可燕王此刻心意已决,他也不好再说些什么,只能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

  大宁城中般若寺

  徐妙锦刚刚烧完三炷香,祈愿之后的事情能一帆风顺,虽然她知道这是不太现实的,不过她还是祈求佛祖看在她诚心的份上,能多帮帮她。

  这会她刚要起身,却被一黑衣人执住口,那黑衣人身材高大,她一个小女子挣脱不得,只能随着那黑衣人躲到了佛像之后,那佛台足有几尺高,黑衣人身手敏捷,一个健步便执着她越上了佛台。

  这会她呼吸不得,却见一队人马夺门而入,只听那领头的兵士说道:“给我搜仔细了!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那队人马在佛堂之中搜寻了半天,确不见半个人影,心下开始生疑。这时只见一个小尼姑匆匆跑了进来,对着那兵士问道:“各位军爷这是做什么啊?此乃佛门重地,怎可这般肆意妄为!”

  “滚开,你这小姑子,别妨碍老子办正事,老子问你,宁王妃今日可有来过这寺庙?”那领头的兵士啐了一口,恶狠狠地盯着那小尼姑问道。

  那小尼姑心下生厌,便没好气地回道:“来过,早就走了,你们来晚了!”

  “妈的,竟然跑了!”那兵士当下骂道,又指了指那队人马道:“你们,赶紧给我去找,就是翻遍了这大宁城,也要把宁王妃给我找到!”随即便带着那队人马离开了。

  徐妙锦被那黑衣人拽的生疼,此刻见那队人已离去,便挣脱了几下,那黑衣人见此刻已经安全,便取下了脸上的面纱,原来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巴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徐妙锦盯着巴音的眼睛,厉声问道。

  “宁王抗旨,朝廷会放过他吗?这会房宽朱鉴已得了朝廷旨意,把宁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巴音叹息道。

  “竟有此事?史书上可没这么写啊!你可不要骗我,如若真有此事,那我得立刻回府去!”徐妙锦杏眼圆瞪,抓着巴音呵问道。

  “你疯了!房宽朱鉴派人满城的寻你,刚刚的景象你没看到吗!这会你要回去自投罗网?”巴音抓住她的胳膊,反问道。

  “那你让我把宁王一个人丢在王府不管?我不回王府,在外面又有何处可去?”徐妙锦不知巴音在打什么主意,但她心中放不下朱权,此刻正欲要跳下佛台回府去。

  “不可!万万不可!”巴音一把把她拽了回来,劝慰道:“燕王已率大军抵达永平城,此刻正在来大宁的路上,唯今能救宁王的办法,只有让燕王进城!”

  “你才疯了!”徐妙锦甩开巴音之手,怒斥道:“你们密谋的好事,让我替你们背黑锅,绝对不行,如若我引燕王进城,那宁王定会恨我一辈子,他还会再原谅我吗?”

  “此刻行与不行!可由不得你了!”巴音话音未落,便是反掌一击,徐妙锦当即便晕在他怀中,不省人事。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宫里武英殿有赵孟頫的展哦!还记得第五章庆寿寺里道衍赠锦妹的赵孟頫真迹吗?在本文中后面可是有大用途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