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者:奶酪西瓜      更新:2023-07-31 07:28      字数:3431
  落款的太阳画法很简单,一个圆圈加上几个点,看上去幼稚且灿烂。

  上面的文字简单,却是让傅辛夷没能明白里头的意思。

  一个礼物是辛夷花。辛夷花花期在二到三月,并不是现下会绽开的花。京城并不适合种植辛夷花,几乎见不到绽开的辛夷花,而用作药用的多是辛夷花干,罕见能碰到这种充满美感状态的干花。

  辛夷的花语是报恩和纯粹的爱。

  这算什么?情书?

  若说这个是情书,那第二个礼物是卢,这又代表了什么?

  傅辛夷困惑看向顾姨娘:“卢家发生什么事了?”

  顾姨娘摇头:“尚未。卢旺申这种小事情,放到朝堂上讨论总归是太过笑话。他父亲依旧在翰林院当着大学士。年节时分,桂府没打算对卢家下手。”

  傅辛夷更疑惑了。

  那这是什么意思?

  谁会送给她这样一封信?

  顾姨娘问了一声:“除了卢旺申外,近来可有惹上什么人?见了什么人或者是和谁攀谈过两句?”

  傅辛夷眼睛一直都在逐步恢复,即使对外很感兴趣,也谨遵医嘱不随意外出。至今总共就外出过一次,去了品鉴会。那次见着的人多了去。要是知道卢旺申和她关系不好,那很可能是一样去参加品鉴会的人。

  攀谈也就和封凌说上了两句无关紧要的话。

  她犹豫一下,最终还是摇头:“没惹什么人。也没和谁特别攀谈过。”

  顾姨娘皱眉:“你这太阳的画法,知道的人实在不多。”

  傅辛夷看着落款。

  确实不多。

  眼睛能看之后,她不得不被按着学习。画画当然也是其中一个内容。她第一回 画太阳,画了那么一个圈加几个点,当场把良珠逗得笑失控。

  那副画非常荣幸得到了顾姨娘和傅尚书的友善笑意,最终被傅辛夷压在书房角落中。

  她的书房不是谁都能进,画的画更是没几个人看过。府上都没几个知道她会这样画太阳。

  “总不能是巧合撞上了……这花若不是采买来的,那得是几个月前制作的了。”顾姨娘皱眉思考着,“他是早就认识你?识字,字写得好看……”

  傅辛夷茫然。

  顾姨娘叮嘱傅辛夷:“花可以收下,信烧掉,不要惹到事。”

  傅辛夷点头。

  顾姨娘今个的事还不少,不便再在傅辛夷这儿留着,叮嘱完就匆匆走了。她走前还吩咐良珠,这些时日要注意一些傅辛夷的安全,万万不能随意外出。

  傅辛夷:“……”

  一封信竟然断了她一段时间的外出机会!

  她好不容易熬到眼睛好转!

  傅辛夷低头看向自己手里的信,暗恨:就这追人的方式,还是单着吧你。

  ……

  冬至日刚过。

  早朝日。

  轿子、马车逐渐朝着京城内城行去,再往内,官员们集体下车步行往殿内行去。

  刚过好节日,众官员脸上多是带笑的。

  即便今日天阴沉,风微大,温度又低了一些。

  傅尚书确定自己衣着没有半点不对,步履一点不差,礼节半点不失,循规蹈矩顺着官员人流往大殿走去。他脑内想着今日朝堂上会有的内容,还算着今年各部分提交的支出情况和明年预算情况。

  大会之后必然有小会。

  年前的小会上他还要和其他几位尚书吵架,现下得想想怎么吵赢。丞相即便知道户部难处,可到底还是帮着吏部和兵部。吏部是不能轻易得罪,兵部那儿这两年实在乱……

  工部尚书桂尚书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傅尚书身边,低声问候:“傅大人。”

  傅尚书本能浅笑回话:“桂大人。”

  桂尚书笑笑:“小女在家里关了一些时日,总闹着要出门,还想去见傅小姐。傅小姐性子温和,身体柔弱,怕是不习惯小女这样的性子。”

  这话的意思是:我女儿天天想着你家女儿,你家女儿怎么半点声音都没有?

  傅尚书含笑:“小女念叨过好几回桂三小姐,还说着要送花给桂三小姐。这几日身子不好,给耽搁了。”

  都是老狐狸,撒谎说得和真的一样。

  桂尚书明知道傅尚书在说谎,但还是欣慰点头:“那便年后再说吧。过年家里要折腾的事不少。”

  年后再说,怕是不仅仅指两个孩子见面,还指两个孩子和卢家的事。

  傅尚书应声:“我会转告。”

  两人又客套了两句,继续朝着大殿走。

  到了大殿上,一切按部就班。

  店内左边站一堆人,右边站一堆人,按着身份阶级,将这些时日奏本上的事一一做个总结汇报。碰到要臣子决策的,多是很快就解决了。

  大多事都是在早朝外解决的,早朝上可没那么多空解决如此多的事。

  大殿上座,帝王年纪已高,气势凌冽依旧。

  “近日,朕接连收到奏章,弹劾翰林院卢大人。”皇帝语速并不快,语气淡淡,像是在说“今日微凉”一般,没多少情绪。

  底下的臣子心头齐跳。

  能写弹劾,众人还少有知情的,那怕是有官员私下上疏了。这等奏章事关机密,寻常官员不得看其中内容。上疏弹劾官场同僚,不是言官便是是有大仇。

  快过年了,谁想到会有这等事情?

  难道说是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压不住心头的厌弃,决定对卢大人下手了?

  傅尚书和桂尚书面不改色,恭敬站在那儿低着头。

  “朕寻思着卢大人博学多闻,素有雅名,奏章上多是荒诞之言。”皇帝看了眼台下的神情惶恐的卢学士,又看向另外几个近来听说和卢家有矛盾的官员。

  翰林院卢大人当即出列,慌忙跪下:“臣谬赞。”

  皇帝勃然大怒,手指头点着下方的卢大人:“是谬赞!荒唐!朕天下学子苦学数十年,入翰林!入朝堂!为朕之天下筹谋划策!朕予你学士之位,便望你引导学子!你干了什么!”

  他干了什么?

  卢大人大力磕头,声音发颤:“陛下息怒,万不可因罪臣伤了身子。”

  大多数官员一动不动,眼眸都不曾抬一下。

  皇帝见卢大人半点没自省的样子,还试图用言语取巧,怒火更旺:“三年前,一甲学子任巡!卢大人可还记得?”

  这名字一出,大多数人都是茫然的。

  三年前任巡?谁啊?

  三年一次科考,每年新晋者少则几十人,多则一两百人。一甲在其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人数。能入在场六品以上官员眼的,多是官宦子弟或博学多才者。

  任巡这人未免太过普通,普通到完全记不住。

  就连下方的卢大人一时都懵了一下,没能想起那任巡是谁。

  皇帝气笑了。

  “翰林院才人众多,朕记得洪侍读过目不忘,记忆超群。”他叫出翰林院的洪侍读,“洪爱卿,可记得任巡?”

  洪侍读出列,恭敬跪下:“臣记得。”

  皇帝下令:“说。”

  洪侍读应声:“是。任巡,年三十五,共参与三回春闱,于三年前高中入殿试。卷六份考核成绩中,有四人给出优等评定,入一甲。卷上内容为……”

  皇帝语气不耐:“言简意赅。”

  洪侍读顿了顿:“入翰林一个月,将妻女送回娘家,于家中悬梁自尽。”

  官员死亡并不稀奇,可年纪仅三十五,刚刚入翰林,可谓今后前途光明,突然自尽,那是很奇怪的。

  卢大人在边上轻颤了一下。他想起来了。

  皇帝往前侧了侧身,低头望向卢大人,询问:“卢爱卿可记起来了?这任巡是为什么死的?”

  卢大人整个人都趴在了地上:“任巡是自尽的。是罪臣未能管理好翰林院,臣辜负陛下重望,臣有罪。”

  洪侍读没敢说话。

  皇帝语气轻飘:“朕怎么听说,是任巡女儿年仅十岁,长得清秀可人,被你家儿子试图强行带回家中?”

  卢大人不敢抬头,哐哐用力磕着脑袋:“罪臣儿子绝无干出此等荒唐事!陛下!臣子虽才华有限,但绝不可能干出此等荒唐事。要是干出了此等荒唐事,又岂会和桂三小姐定下婚事!”

  这回是有官员忍不住看向桂尚书了。

  皇帝叹了口气。

  他的怒火来得突兀,去得也突兀:“你说的也是。朕怎么能信不过桂尚书的眼光?那奏章上荒谬的点也不止这一两个。再说十岁也太小了。朕子女众多,一代入,一时倒是昏了头。”

  桂尚书出列,语气略有点沉重:“陛下爱子心切,爱臣心切,关心才乱,是我朝之福。但,弹劾一事必须严查。不然助长此风,朝堂之上必然混乱。”

  皇帝点头:“桂爱卿说得对。这事便交给大理寺办了吧。但卢大人连学子名字都记不清,明年春闱一事,我看还是交给洪侍读。”

  他这么说完,还不得不提醒一句洪侍读:“洪爱卿,你要是再敢弄两个考生,写奏本能写一万七千字,一万六千五是废话的,就给朕回家写书去!”

  洪侍读叩谢:“臣不敢!谢陛下!”

  傅尚书垂着眼,在心中想着:不管上疏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卢家完了,卢旺申和桂晓晓的婚事也没了。

  只是,当初寄信的到底是谁?

  是谁能够狂傲到说出“礼为卢”的呢……